中国园林史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史复习
填空题
选择题
平面图
简答题
主观论述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以下为老师提到的内容)
第一个时期(起源、生成期):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狩猎)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通神)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商周园林:
沙丘苑台(殷纣王)、灵台灵沼灵囿(周文王)、姑苏台(吴王夫差)、章华台(楚灵王)
秦汉皇家园林:
兰池宫(大咸阳规划,池中筑岛求仙之用)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建章宫采用大内御苑模式,一池三山)
秦汉私家园林:
梁孝王的兔园(土石假山)、梁冀王的苑囿(私家规模最大,分为园圃和菟园,其中园圃将真山仿于园林)
第二个时期(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
邺城(曹操,其中有铜雀园,分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洛阳(中轴线北端,芳林园又叫华林园)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
北:张伦宅园
南:玄圃(元圃)
魏晋南北朝郊野别墅园:
石崇(金谷园,“文因景成,景因文传”)、谢灵运(始宁墅)、陶渊明(归园田居)
魏晋南北朝公共园林:
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第三个时期(全盛期):
唐朝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三大内,分为最大的西内太极宫、最豪华的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行宫御苑(隋西苑)
唐朝私家园林:
白居易,第一个文人造园家,《太湖石记》
1、牛僧儒归仁里园
2、履道坊宅园(白居易)
3、庐山草堂
4、辋川别业(二十个景点)
唐朝寺观园林、其他园林(绛守居园林平面)、公共园林(多以亭为中心)
第四个时期(成熟期):
宋代园林:
艮岳(主山万岁山,侧岭万宋岭,余脉芙蓉城,宾位寿山)
成就:筑山、置石、理水、植物配植、建筑(形式多样,山顶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平地建楼阁),突破一池三山格局
金明池平面设想图
1、富郑公园平面图(见书)
2、环溪公园平面图
记于《洛阳名园记》中
独乐园(司马光)
文人园的特点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景物数量求多整体性强
雅致——出于仕而脱俗
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
其他园林:浙江楠溪苍坡村根据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体现耕读思想
元明清初故宫御苑平面图
第五个时期(成熟后期):
清离宫御苑
康熙二十三年畅春园(江南上水画家叶洮参观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
清私家园林
扬州影园平面图
无锡寄畅园平面图(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中心水池称锦汇漪)
造园理论著作:
《园冶》计成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山,选石,借景
“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
第二篇“立基”总体布局。
第三篇“屋宇”园林建筑。
第四篇“装折”装修。
第二卷‘栏杆’信手化成,以简便为雅
第三卷一二三篇讲门窗,墙垣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
四,‘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
五,‘选石’应考虑,开采和运输成本。
六,‘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一家言》李渔叠石土石相间土多于石
《长物志》文震亨共十二卷与造图右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室庐’卷中,把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及门,阶窗,栏杆,照壁等分门结论述
‘花木’42种另用园林观赏树木花卉
‘水石’常见水体,石料18节‘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三山五园:
清漪园(现颐和园,整体规划施工完整,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手法、主题并仿建)圆明园(分为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畅春园
静宜园(香山)
静明园(玉泉山)
圆明园仿建的江南名园,海宁安澜园(四宜书屋),杭州小有天园(小有天园),南京茹园,江苏狮子林(狮子林)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四大名园分别为可园、梁园、余荫山房、清晖园)余荫山房规划布置图清代寺观园林(普宁寺主体建筑是大乘之阁)
清代其他园林(杜甫草堂)
清代少数名族园林(藏族罗布林卡,东半部,行宫园林)
西方园林史
古埃及:宅园、圣苑、墓园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王妃所建
古希腊:最早阿多尼斯屋顶花园
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地区为佛罗伦萨、罗马(罗马著名三大庄园分别为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文艺复兴后期是巴洛克风格
意大利唯一的湖上庄园——伊索·贝拉庄园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凡尔赛宫
英国风景园林创始人:威廉·肯特布朗钱伯斯雷普顿
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信息文明)的特点?
1、出现“园林城市”
2、区域性大地景观规划
3、跨学科的综合性与公众参与性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含蕴
3、公园4世纪中外园林的不同点?
国内魏晋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公元581年—618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发展迅速起步,可以看作权贵豪族的府邸宅同与盛行的士族文人栖逸山居不断融合的过程。
“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
这与一些早期的园林已有了极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的产生则不得不归功于“山居隐逸”。
隐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不再是高逸之士的专利,即便是高门名宦的士族或是汲汲求进的小人也大都乐此不疲。
正是由于这种普遍的社会性追求,使隐逸生活发生了急剧
的改变,隐逸的苦行生活本身不再受到重视,转而注重居住环境的美,这种转变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化,也使文人山居园林具有后世文人园林的基本特征。
同时,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还产生了大量的寺院建筑,寺庙从一开始便与园林有着紧密联系。
隋唐结束了历时近400年的分裂和动乱,实现了人民渴望已久的统一与安定,并且还将中国悠久的封建文化推向了成熟和繁荣。
隋朝虽短,但在我国建筑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炫目的建筑作品。
如大运河、赵州桥、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还有都城大兴城(唐长安),在技艺两方面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都城大兴城中设置有御苑大兴苑,至唐朝改称禁苑。
大兴苑的具体形貌和功能如何已无史料可查,其规模宏大完善的水系不仅保证了城市用水,亦促进了城市绿化及皇家园林的建设。
隋陪都洛阳的御苑西苑十分宏伟,其豪华壮丽程度仅次于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受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叠山理水时将建筑与之完美结合,其成功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古埃及园林形式可分为:
宅园
古埃及宅园的建造,在十八王朝时期(始于公元前1570年)出现高潮。
圣苑
埃及的历代法老都十分尊崇各种神祗,为此营造了大量圣苑。
据记载,在拉穆塞斯三世(Ramses III,公元前1198-1166年)统治时期,这位法老共设置了514处圣苑。
当时的庙宇领地约占全埃及耕地的六分之一,可见其盛况。
墓园
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是在另一世界中生活的开始。
因此,法老及贵族们都为自己建造巨大而显赫的陵墓。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可以分为:猎苑,圣苑,宫苑-空中花园(同样是其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
古希腊园林形式可以分为:柱廊园、屋顶园林、圣林和竞技场。
古罗马园林形式可以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等四大类型。
4、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法,玄诸家争鸣,彼此启发。
2)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很大的影响。
3)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一个转折期。
5、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景物数量求多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雅致——出于仕而脱俗
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6、清朝皇家园林的成就?
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与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园林的总体规划乃运用化整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这就形成了大园还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的规划方式,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一例。
天然山水园,以自然景观之美兼具人文景观之胜的意趣再现,开创了清代皇家园林的一种规划方式——园林
化的风景名胜区。
二、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
三、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通过三种方式: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几个园子多处再现江南名园狮子林;具体仿建名园。
四、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圆明园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避暑山庄体现了天朝的象征。
7、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要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的特点;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现代式园林与古典式园林的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手法造园。
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大观园属大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景。
像颐和园万寿山上出现谐趣园一样,那就是寓动观中以静观所在,游人在此可以得到调剂休息,不能老是走着看景,也要驻足领略静观的妙趣。
园林离不开叠山理水,苏州网师园是一个小型园林,园内仅有半亩方塘,但环水池叠石成山,崎岖有致,形成若干洞穴,使人不感单调。
临山池建半亭、水阁和小桥,皆低凌水面,居高临下,可见流水潺潺;立足桥上,会引起寻觅流水源头的意思,望去有广远不尽之意,尺幅天地也就不感局促了。
中国园林还讲究借景,如无锡的寄畅园为山麓园林,身临其境,满法人代表法人代表目是山,正是纳野外自然山景于园内,起到园外有景、景内有景的效果。
借景常见以水为镜,水中现景,称为借镜。
还有远借、邻借、仰借和俯借等构景手法。
通过建筑的门洞、花墙和窗口都可达到借景,以丰富园景。
苏州沧浪亭,大门外沿河用黄石假山叠为驳岸,在园内复廊上开数十个花窗,观景仿佛分不出园内园外。
这是为实现借景而采取的一种造景方法。
小中见大、实中求虚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要的另一特点。
扬州园林小盘谷,面积不大,充其量不过一湾池水,一座假山和一幢楼舍。
然而造园通过叠石堆山,给人造成一种园景深远的错觉。
园中用玲珑湖石临水造景,架起小桥,突兀假山,映带屋宇。
细察剔透的湖石,像虎,像狮,像鬼怪,姿态各样。
再望山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好像幽壑中微露出一条羊肠小径,穿过去又别有洞天,使人越发感到这座小屋的情趣。
故宫御苑平面图
扬州影园平面图
无锡寄畅园平面图还有的图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