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五部分 写作 二 半命题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二、半命题作文
1.(·成都)“从……到……”是生活中常用的短语,它所表达的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
请将“从到”补充完整,并将其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真题解析】
审题:该题为“提示语+题目”形式的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通过认真研读提示语,明确题目“从到”的含义: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换,可以是不同事物的关联等等。
地点的转换,我们马上能够回忆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了这样的思路提示,写作就有了参照。
其次要明确要求,尤其要注意“有真情实感”这一点。
立意:“从到”,很明显叙述的是一个过程,立意可以依照提示语的提示,思考从时间、地点或关联事物三个方面去思考。
“从到”这又是一个有时间先后的关联,前后有一定的关联性。
习作时要阐明这种关联。
很明显,写作的意图在于让考生通过两种情景的关联,阐述一段成长经历的感悟或体验,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构思:可以仿照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来构思,分别写两个场景、两段生活,中间注意过渡,最后表达对这两段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写作时要注意前有铺垫,后有感悟,中间还要有过渡。
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一文题的写作意旨。
写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
文题中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要有所区别,不能选取同一问题的内容来写;其次,要注意如何过渡才能自然,要写出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关联性,不能有生硬感;三是要注意叙述事件、展现人物时,应从小处着手,竭力刻画人物形象,使之鲜明而生动。
还要注意文中要有一定的“情”。
如果没有触动情怀的人物和事件,就不会使文章有血有肉,言之有物。
思路一:时间的转换。
如“从懵懂无知到豆蔻年华”,展现两个时间段对学习、对生活的不同认识,借以展现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思路二:地点的转换。
如“从乡村原野到典雅城市”,阐述你在乡村和城市两种生活经历,写出你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即可。
思路三:事物的关联。
如“从永久牌自行车到共享单车”,以某一事物的变迁,来说明社会发展,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思路四:思想的变化。
如“从异想天开到脚踏实地”。
阐述你人生成长中的不同阶段的学习方式,表达对成长、对实践的认知。
【范文】
从垫底“辣妹”到冠冕“鸡汤”
你甘心吗?
初一分班,我没有被分进“重点班”,小学一直是翘楚的我,因为六年级的一场病,之后我的成绩就不理想了,排名一直处于中下游,年级一共700多人,我一直在400多名徘徊。
在强手如林的环境里,我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光彩和骄傲。
放弃吗?初一上学期是我最灰暗的时光。
苦苦挣扎,任我如何听讲,刷多少题都无济于事,成绩还是那么差劲。
我一度想要放弃,逃避和远离让我迷茫的学习。
父亲发现了我的不适,注意到我日益下滑的成绩,他没有大声责骂,没有情绪激动地质问,只是心平气和却很严肃地问了一句:“你甘心吗?”
不弄懂绝不罢休
“你甘心吗?”父亲问完,我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静下心来思考了很久。
没错,我确实不甘心。
曾经我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荣誉和辉煌还历历在目,现在只是遇到一些困难而已,不拼搏一下,怎么对得起自己?我依然是那个不服输、对学习有股努力劲儿的姑娘。
从那时起,我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一个小时英语单词,就算生病了也没有停止。
现在想想,确实很佩服那時候的自己。
上课认真听课是毋庸置疑的,我还利用每天晚自习的时间,做数学和地理题目,整理专门的错题集,认认真真抄写每道错题,记下每个易错点。
除此之外,每次遇到难题,我就及时向老师或班里的同学请教,不解决不罢休。
以前觉得枯燥的课本知识,我一遍又一遍地背诵……这一坚持就是两年,一直到上初三。
99%技法+1%慎行=100%实力
也许是找对了方法,勤奋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我的排名由初一开始的400多前进到200多,再到150多,再每次考试前进几十名……初三摸底考试,我冲进了年级前二十。
这在初一是我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捧着试卷,看着排名,我激动到不能自已。
两年,我付出多少努力,才一点点把落下的学科补回来,追平,再超越其他同学;两年,我付出多少汗水,才保持住整体成绩,并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
皇天不负有心人。
排名刷新中,我要做的是保持当前成绩并继续前进。
高中最后的时光,我丝毫不敢松懈,不断提醒自己千万别犯低级错误,每道题都要小心再小心。
最后我以中考年级第十的成绩考进了心仪的高中,为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战胜了懦弱的自己,超越了迷茫的自己,也收获了属于初三后的光亮梦想。
【名师点评】
选材:从生活中选材。
选取了自己从中下等到奋起,直追到年级第十名的心路历程。
学习生活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来自生活的选材具有真实性,加强了说服力。
立意:一场病,耽误了学习,自然成绩下滑,但只要有信念,有动力,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再创辉煌。
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亲人的扶持,自己的拼搏。
语言:作品语言朴实,侧重心理描写,展现自己不屈的心灵。
结构:文章采用小标题引领,三个小标题展现了学习成绩变化的过程,条理清楚,起引领和概括的作用,最后一段抒情,有深化中心,生活主题的作用。
2.(·黄冈)青春岁月,我与__________相约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
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真题解析】
审题: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青春”“我”“相约”。
在这里,我们要选好写作素材,与谁相约?或与什么相约?题目中的空白处决定了写作的方向。
比如,“青春岁月,我与成功”相约等。
立意:在写作中,先根据自身特点,恰当补充好题目,确定好写作方向。
然后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书写自己的青春岁月,写自己的青春奋斗,写自己青春成长路上的情感故事。
突出青春的靓丽,表现青春的昂扬,给人以正能量。
写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肯定要以“我”为主,调动自己的情感积累,从自身来写。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可以采用借事寓理、以小见大等多种手法,使主题更深远。
思路一: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青春岁月,我与书相约。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读书,给我讲书中的故事。
长大后,我用心读书,畅游书海。
我和书相约,以后,我也要发表自己的作品,写出属于自己的书。
思路二:着眼自己的家庭生活,青春岁月,我与爱相约。
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亲情之爱,选取某一个人的爱来写即可。
着眼生活细节,成长历程中的独特时段,最真切地感受到爱的心理感受。
感恩亲情。
思路三:审视自己的青春成长,青春岁月,我与文明相约。
青春就是学会成长,青春就是学会自律,学会文明。
着眼于身边的人的美好文明的举止,从他们身上学到美好的文明素养,我与文明相约,提升自我素质,让青春更美丽。
【范文】
青春岁月,我与文明相伴
黄冈一考生
我提着垃圾袋,站在路口内心非常纠结。
向左是轻松,向右是文明。
到底是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呢?往左走,我能很快的摆脱手上的垃圾。
但左边的垃圾桶已经装满了垃圾,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垃圾桶周边也有不少垃圾,狼藉一片。
往右走,那边的垃圾桶虽不说空空如也,但这袋垃圾还是装得下的,但我至少得多走将近一半的路程。
看了眼火辣辣的太阳,又看了眼装满垃圾的桶,我犹豫不决。
犹豫间,手上的酸痛感越来越明显,我不自觉地将袋子从左手换到了右手。
受不了明晃晃的阳光的灼射,我下定了决心,向左边走去。
站在垃圾桶前,才发现情形比刚刚在远处看到的更加严重。
满的不能再装下任何东西的桶,一地污浊的垃圾,还有一群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散发出一阵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刺鼻的气味。
我再次犹豫了。
路边不时有行人匆匆经过,他们大多数都是捂着鼻子加快步伐小跑过去,也有几个放慢了脚步看了我两眼。
我仿佛看到他们眼中的嘲笑:“怎么不把垃圾丢这呢?想当环保小卫士吗?”于是我把垃圾放在了一旁,“为什么别人都能丢而我不能丢呢?多一袋垃圾要打扫,
少一袋垃圾不照样要打扫吗?”我这样安慰着自己,拍拍手往回走,但心里却似乎压着沉甸甸的垃圾袋。
这时,身边传来一阵说话声。
原来是一对母女正为垃圾丢哪而争吵呢。
“妈妈,我们去那边,把垃圾袋丢那边去。
”小女孩说。
“不用了,宝贝,我们就丢这边,这边方便。
”妈妈答道。
“可这边都已经装满了,不能再丢了。
”“没事的,宝贝,我们可以丢在旁边。
”“不嘛,不嘛,就丢那边……”小女孩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年轻妈妈有些不耐烦了,一把抢过小女孩手中的垃圾丢在地上。
小女孩捡起地上的垃圾说:“妈妈,老师说过不能乱丢垃圾的,我要把垃圾袋丢到那边去。
”然后提起垃圾袋向另一边跑去。
她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粉色的小裙子,跑起步来羊角辫像蝴蝶一样飞舞着,裙子也随风摇摆着,真是可爱啊!她踮起脚把垃圾袋丢进垃圾桶,又向这边跑来,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也不禁跟着笑起来,谁不喜欢这样可爱的小孩子呢?
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我感觉脸有点发红了,捡起刚刚放下的垃圾,向右边跑去,因为,向右是文明。
【名师点评】
选材:作者结合生活实际,以成长历程中的一件小事作为素材,更能写出生活的真实。
以第一人称,更易于表达。
立意:作者选取了一次如何丢垃圾袋的小纠结来写,是选择方便,还是选择文明?最后一个小女孩的文明之举打动了“我”,使我走向文明。
语言:作者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细腻,心理描写尤其逼真。
叙述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好,情感表达非常真切。
结构:这篇文章题目非常鲜明,中心词是“文明”,开篇先扣紧主题,总起全文。
然后展开叙事,最后再总结全文,结构非常严谨。
3.(·山东青岛)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半命题作文
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
请以“镌刻在_______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审题】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
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镌刻在_____的约定”有丰富的延展性,是个大而化之的题目。
“约定”是承诺、信用、坚守的意思,二字审题没有难度,比较适合写记叙性的文体,选材范围很广,写情感类、成长类等都可,重点写他人、写自己都行,横式、纵式结构都可用。
“镌刻”即镂刻、雕刻、铭刻之意,要写出这个约定的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要有力透纸背的细节描写、要有精当的议论、抒情,要有材料的层层推进和立意的不断提升。
【立意】这个半命题可实可虚,可以写实,如写亲人、师友间的,也可以写其他方面,而且还提示了这份约定的意义,关乎现在,关乎未来……也可以务虚,心灵之约,侧重于痛并快乐着的自我成长,收获爱与责任和勇气等等。
一般来说虚比实好,如镌刻在心底、时光深处等,更易写出自我感受,触动心灵、打动人心;如写与自我的约定,也比较容易出新
【思路点拨】
思路一:镌刻在时间的约定
它轻轻的飞来,悄悄地掠过我,趁我不经意间,偷偷地亲吻我的脸颊,我伸出手指与它定下约定。
——题记
小时候……
长大了……
梦,是我的明天;昨天,我傻傻的与梦缔结契约,一路不放弃,不抛弃,一定会完成这远航的约定!
思路二:镌刻在作业本上的约定
林老师批作业有个習惯:时常在作业后面写下一长串评语,以此鼓励我们努力向上。
有一回,我的作业字迹潦草,林老师这样批注:“此次作业写得很认真!但是与上回相比,稍微下降了那么一点点,要努力哟!”
……
这些年来,我时常想起父亲和林老师的“密约”,以及他们在我的作业本上的“神回复”。
我知道,他们在不动声色中向我灌输着为人处事的道理,犹如春风化雨,为我注入了努力学习的力量,点缀着我的童年、我的人生。
【例文】
镌刻在作业本上的约定
一考生
小学三年级时,教语文的林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
林老师批作业有个习惯:时常在作业后面写下一长串评语,以此鼓励我们努力向上。
有一回,我的作业字迹潦草,林老师这样批注:“此次作业写得很认真!但是与上回相比,稍微下降了那么一点点,要努力哟!”
对于林老师这次不温不火的批评,我满心温暖,发誓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谁知,父亲看后,眉头一皱,大笔一挥,竟在老师的批语后面续写了一句评语:“稍微下降了那么一点点,意味着退后了十万八千里,小问题暴露出大毛病,若不尽快改正,后果堪忧!”
次日,林老师将作业本发下来,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只见林老师在父亲的评语后面回复:“有一种‘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令郎表面上后退,实则进步,假以时日,必将取得优异成绩,且拭目以待。
”
面对林老师的批语,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我觉得林老师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她在用另一种方式鼓励我。
然而,父亲并不服气,继续在我的作业本上与林老师展开论战,他如此写道:“愚以为,为人师者,应严字当头,直陈缺陷,该批则批,决不姑息迁就平日之小错,方能获取学业之大成。
如若不然,将误人子弟也。
”
看着父亲的“神回复”,我吓了一跳。
当时虽年幼,却也知道父亲这段话并不是什么“好词好句”,而是暗含讥讽。
这样的批语,怎么能让老师看呢?
犹豫良久,我还是鼓起勇气把作业本交给了林老师。
林老师居然不恼,而是笑呵呵地继续回复……就这样,父亲和林老师以我的作业本为阵地,展开了一轮接一轮的辩论,竟然持续了一个多月。
在那段日子里,我一有时间便翻阅那个作业本,默念着父亲和林老师的篇篇辩词。
时日一久,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在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为人处事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
多年以后,我已记不清那场辩论的最终结果,那个充满父亲和林老师教育思想和观点的作业本,亦在走南闯北的奔波中散佚。
然而,自那场长久的辩论结束之后,父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我有了错误不再狂风暴雨式地批评,而是宽严相济,循循善诱。
可以据此推测,父亲败给了林老师。
但是父亲一直不承认他的“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我上了大学后才知道一个“密约”:父亲和林老师是大学同学,他们之间有一个“约定”,不能让孩子过早知道大人之间的“关系”,否则的话,孩子会因为这层“关系”而产生一种虚妄的优越感,于成长极为不利。
这些年来,我时常想起父亲和林老师的“密约”,以及他们在我的作业本上的“神回复”。
我知道,他们在不动声色中向我灌输着为人处事的道理,犹如春风化雨,为我注入了努力学习的力量,点缀着我的童年、我的人生。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独辟蹊径,思路新颖的作文。
作者以林老师和父亲在作业本上的“对战”,从另外一个角度间接地对“我”进行了教育,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文章结尾道出真相,以“约定”照应题目。
本文意韵深远隽永,词汇丰富多彩,文笔流畅感人,情感细腻真切。
4.(·重庆A)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多一点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题是成功的关键。
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对于考生来说,由于选择空间的扩大,这种题型将有利于自己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审题可知,题目中空白处填写的内容应是一个正面的词语。
比如,多一点自信、多一点乐观、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希望等等。
应把空白处的内容作为写作的重点,以自己生发出“多一点……”的过程为选材的出发点。
从生活中取材,再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思路】拟题为:多一点感恩。
创作一篇议论文,并以题目作为中心论点。
首段以一个与感恩有关的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然后从中心论点中生发出几个分论点:对父母多一点感恩,对老师多一点感恩,对社会多一点感恩,对世界多一点感恩。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向读者发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号召。
【解答】【例文】
多一点感恩
爱心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智慧。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只叫感恩的笔,写写给我生命的父母,写写教我知识的老师,写写给我友谊的同学。
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该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是他们赋予我们生命。
从一个宝宝快乐玩耍到一个学子踏上征途,这其中涌动着多少热烈而含蓄的亲情!
当甜梦温馨美好时,当月亮皎洁迷人时,当花季斑斓洋溢时,当前程锦绣灿烂时,是父母带着倔强的我们在求知路上奔波拼搏。
当无情的风浪突然来袭时,我们悲观失望,忧愁叹息……是父母让我们看见敢上青天的雄鹰,让我们相信只是生活暂时欺骗了我们的心,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是父母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是父母带我们走出了生命的误区,让我们失败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春蚕吐丝丝丝不断,蜡烛照路路路通明。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
的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的真实写照。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那双手是路标,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
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浩瀚的天空和碧波荡漾的大海。
老师的教诲化作了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
在人生的旅途中,是老师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给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才有了一个既特殊又神圣的节日——教师节。
从此,全社会就多了一份深深的敬意与关注,我们看到和感受到您的伟大和平凡。
您从不在乎所失所得,因为您深深懂得自己在付出什么,在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的老师心境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要用“心”来感谢老师。
良师,更不失为益友,难道不是吗?
一个人一生如果没有朋友,那他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而同学之间的友谊,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会在一瞬间爆发,一瞬间感动。
几年,虽然短暂,但我们在一起歌唱友爱,歌唱希望,歌唱拼搏,融进了深情厚意。
人常说,同学与战友之间的友谊是世上最诚挚最永恒的友谊,我们拥有其一,难道不幸福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同学给了我们这样的友谊吗?同窗友情是最璀璨最美好的。
感恩是个充满温暖的字眼。
我们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所有事物。
多一点感恩,你就会是个幸福的人;多一点感恩,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精彩。
【点评】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议论性文章。
从选材上来看,作者紧紧围绕“多一点感恩”,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从语言上来看,语言清新质朴,富有哲理。
从结构上来看,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5.(·江苏苏州)作文。
(60分)
古今、春夏、朝夕间……太阳无时不有;山巅、海边、家院里……太阳无处不在;青春的心灵看太阳,看到光明、温暖,看到亮丽、生机,看到奉献看到爱……
请以“我在_______看太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材料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明亮”“温暖”“我们都能看到”是对“太阳”特点的描述;“在海边,在故乡,在家里的院子里”是地点范围,“奉献”“爱”则是对“太阳”的新定义。
由此可知这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的题眼是“太阳”,这个太阳可以是自然界的太阳,也可能是拥有象征意义的太阳,比如“奉献”和“爱”,通过材料我们可以提取重要的提示词“明亮”,“温暖”,“无处不在”等特点。
二、根据所补内容立意选材。
是根据已经确定下来的写作对象,将题目补充完整。
如果你的写作对象就是自然界中的太阳,那么你可以写《我在海边看太阳》或者《我在山中看太阳》等等,在____上填上确定的地点即可;如果你的对象是具有象征意义上的太阳,那么你可以根据所写的事件,在____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比如你想写“”,可以写《我在五星红旗下看太阳》,你想写“亲情”,可以写《我在父亲的背上看太阳》等等;第三种就是使用双关的手法,题目中的“太阳”既指你眼中看到的太阳,也包涵着另为一种意义。
第三种写法要求较高,结尾需要升华。
三、构思,注意一篇文章必须围绕“太阳”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文体要鲜明,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散文,还可以采用小标题、题记等形式。
写作思路
思路一:我在海边看太阳先讲述自己对大海的向往,然后详细记叙一次在海边看太阳的经历;最后总结,写自己在海边看太阳的感悟,表达对宇宙浩渺的感慨,抒发自己的宽广的胸襟。
思路二:我在国旗下看太阳先讲述自己要升旗时的紧张感受,然后叙述升旗时自己内心的变化,详细描述自己仰头看到国旗上的太阳时的思绪,最后总结表达对祖国的爱。
思路三:我在父亲的背上看太阳。
以时间为序,先叙述自己记忆中小时候的自己在父亲背上看太阳的经历,然后叙述自己现在因为行动不便在父亲背上看太阳的经历。
最后总结父爱的伟大、无私。
【范文】
我在顶峰看太阳
香山顶峰,我和爸爸妈妈并排坐在一起,静静地看着那斜阳慢慢地褪去最后一丝光亮,直至消失在天际。
落日的余晖将天空映染得五彩斑斓,紫红、火红、橘红、橙红、金黄……煞是好看。
几只大雁悠闲地从头顶飞过,划破浩瀚长空,留下一道完美的印记。
我们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香山日落,品尝到了登顶成功的喜悦。
回望来路,这喜悦来之不易,没有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就无法品味这山顶令人惊艳的绝美风光。
一路上,山路崎岖,困难重重。
脚下是凹凸不平的大石板,石板两旁便是土坡,仿佛一不小小心就能滑到山底。
爬到山的三分之一高度,山路变得异常陡峭起来,几乎呈九十度竖直向上。
我抬起头,望着眼前连绵不绝的山坡,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双腿不听使唤地发软起来,我立在原地,不敢动弹。
密密的丛林遮掩了头顶的太阳,眼前只有悠悠山路,一片阴郁。
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怕,这点高度算什么,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登顶的。
”我鼓起勇气,纠结了一阵后,还是迈出了第一步,既然选择了,跪着也要爬到顶是吧。
我心无旁骛地一步一个台阶地努力爬着,最后竟索性跑了起来,想尽快结束煎熬。
谁知,用力过度,一个趔趄,脚踩了个空,整个身子向前倾去。
就在我的额头将要磕在石阶上的那一刹那,一只温暖的大手紧紧抓住了我的胳膊,不用抬眼,就知道那是谁。
“慢一点,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爸爸的语气严厉,但掩饰不了的疼惜,谁让平时是他的贴心小棉袄呢,爸爸的心,女儿自然懂的。
我回过神来,感地点了点头。
这时太阳从云层中挣脱出来,将千缕万缕的阳光洒向山路。
向上的路渐渐变得平缓了些,我小心地数着台阶,迈着稳健的步伐一路向前,眼睛甚至时不时地瞅瞅两旁的美景了。
幽深的竹林映入我的眼帘,翠绿翠绿的,让人心旷神怡,十分惬意。
“当、当、当……”身后传来竹竿敲打硬石板的声音。
我转过身,只见爸爸佝偻着背,肩上背着全家人的行李,已是大汗淋漓,显然是累坏了。
爸爸膝盖以前受过伤,爬起山来本就十分吃力,于是他在山坡上找到这根竹竿,支撑着发福的身体,蹒跚前进,看起来笨拙又可爱。
竹竿勾起了我的回忆,爸爸平日里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辛勤工作,很少有空闲时间休息。
想到这儿,我不禁鼻子发酸,泪眼婆娑起来。
我跑到爸爸跟前,主动帮他分担了部分行李。
我偷眼看看天空,太阳已经滑到了西边,但不变的是那暖暖的阳光,给森林里一行人照着前方的路。
就快登顶时,我感到体力不支,筋疲力尽,已经失去了向上继续爬的信心,又想打退堂鼓了。
爸爸又一次洞察了我的心思:“就要看到你的日落啦!我们一起加油!”他拉着我的手,我顿时有了力量,脚下也变得轻快起来。
一阵强光射向我的眼睛,我的周围呈现出一片橘红色,“啊,我登顶啦!”我兴奋地对着夕阳呐喊,好像要把一路的疲累全部喊出来似的。
一个硕大无比的太阳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在这黄昏时节,恍惚中,我似乎还看到了另外的两个太阳伟大的父爱,还有那份一颗小心脏里萌发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与希望!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