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庐阳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庐阳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2018·崇明模拟) 紫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维生素C、铁、钙等。
这里的“铁、钙”是指()
A . 原子
B . 分子
C . 元素
D . 单质
2. (2分)(2019·崇明模拟) 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2
B . MgO
C . Cu(OH)2
D . KMnO4
3. (2分)自2010年4月1日始,我国对酒后驾驶进行了专项整治。
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检测仪,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其原理是红色的重铬酸钾遇酒精后生成蓝绿色的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重铬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重铬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4
D . 组成重铬酸钾的各元素个数比为2:2:7
4. (2分) (2018九上·柳州期末) 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芬太奴中含有47个原子
B . 芬太奴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 . 芬太奴是国际禁用的杀伤性武器
D . 芬太奴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24:2:1
5. (2分)(2019·平顶山模拟) 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 加强水资源保护
B . 人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C . 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D . 推动全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6. (2分) (2017九上·平顶山期末)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花生油
B . 泥土
C . 汽油
D . 蔗糖
7. (2分)(2019·桐梓模拟)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 .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 . 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食醋除去
D . 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8. (2分) (2019九下·上海月考)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变质的是()
A . 木炭
B . 氢氧化钠
C . 浓硫酸
D . 浓盐酸
9. (2分)(2020·都江堰模拟) 下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B . 在该反应中甲、乙两框物质质量比为4:1
C . 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 .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0. (2分) (2017九上·江阴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
B . 嗅气体气味
C . 读液体体积
D . 给少量液体加热
11. (2分)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12. (2分)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 . 闻气体的气味
B . 观察气体的颜色
C .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 . 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二、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13. (1分) (2017九上·柳江期中)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可以再分,________不能再分.
三、简答题 (共2题;共6分)
14. (4分) (2019九上·南平期末) 铁和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其良好的________性。
(2)建造港珠澳大桥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反应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港珠澳大桥钢管桩涂上高性能涂层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
(4)某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料进行回收并合理应用:
①将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H2SO4 CuSO4+H2O
②古代“湿法冶金”的原理与图中步骤________(填“Ⅰ”、“Ⅱ”或“Ⅲ”)的反应原理相同。
③利用化学方法从“不溶物A”中提纯铜单质: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 (2分) (2018九上·宜宾期末)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据图回答:
(1)从组成上分析,A与B的相同点是________。
(2)若B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7分)
16. (7分)(2017·曲靖模拟) 市场上有许多便宜的“黄金”饰品出售,实际上它们不是黄金,而是铜锌合金,因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光泽度,所以常被做成饰品,现取20g该合金样品,投入到150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69.6g.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
五、流程题 (共2题;共5分)
17. (2分) (2019九上·马山期中)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2个铝原子________,
(2)三个铁离子________,
(3) 2个氮分子________,
(4)加碘盐中I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氯化亚铁________。
18. (3分)(2018·广东模拟)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5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_g硝酸钾。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该溶液升温到50℃时,其质量分数是________(只列计算式)
(3)欲将硝酸钾溶液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20℃时,将KNO3、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填“KNO3”或“NaCl”)。
六、实验题 (共5题;共14分)
19. (2分) (2019九上·马龙期中)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较纯净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若将发生装置改为C,其优点是________。
其反应表达式为 ________。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欲收集氨气,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若用装置G 收集一瓶氨气,则氨气应从__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4) 写出实验室用A 装置制氧气的反应表达式________。
20. (4分) (2019·辽阳)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A 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___。
(2) B 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 C 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
(4) D 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___种情况。
21. (3分) (2018·顺义模拟) 依据下图回答A 和B 两组题中的一组,两组全部作答,按其中一组记分。
A
B
⑴A 实验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⑵B 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⑴C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⑵D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2. (2分) (2019·容县模拟)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 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通入CO2
滴加
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Ca(OH)2溶液中含有Ca(OH)2溶液中含有Ca(OH)2【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2)【评价反思】
①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 ,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
②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
23. (3分) (2018九上·苏州期末) 了解金属性质是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关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铝箔表面变暗,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铝箔内部熔化但不滴落,这是由于________。
若将另一片同样大小的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观察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
(2)为了验证铝、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四种方案中可行的是。
A . 将铝、铜分别投入硫酸锌溶液
B . 将锌、铜分别投入硫酸铝溶液
C . 将锌分别投入硫酸铝、硫酸铜溶液
D . 将铜分别投入硫酸铝、硫酸锌溶液
(3)已知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某同学对铜生锈条件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图所示四个实验。
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①实验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
②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③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
24. (6分)(2018·晋中模拟) 在学习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时,九年级1班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如图两个实验,①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缓缓吹气,②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结果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为此同学们分甲、乙两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吗?
【做出猜想】猜想一:不能发生反应。
猜想二: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1)甲组: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一:向①中得到的液体中滴加某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方案二:向充满20ml二氧化碳的密闭注射器中注入3m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如图现象时,说明二者已反应。
请你解释说明该方案是否严谨?________。
(2)乙组: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乙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3)【反思与评价】
①通过交流,甲组认为乙组的方案一不太严谨,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
②乙组同学经过讨论交流后接受了甲组同学的建议,并采用了一种物理方法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该方法可能是________。
(4)【总结与提升】
愉快的探究之旅结束了,留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更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探究其反应是否发生。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13-1、
三、简答题 (共2题;共6分)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四、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7分) 16-1、
16-2、
五、流程题 (共2题;共5分)
17-1、
17-2、
17-3、
17-4、
17-5、
18-1、
18-2、
18-3、
18-4、
六、实验题 (共5题;共14分)
19-1、
19-2、
19-3、
19-4、
20-1、
20-2、
20-3、
20-4、
21-1、
22-1、
22-2、
23-1、
23-2、
23-3、
七、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 24-1、
24-2、
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