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
效果,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方法:选取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0例,ASA Ⅰ~Ⅱ级,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行PCIA。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30例。

A组仅采用地佐辛镇痛,B组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C组采用地佐辛+舒芬太尼联合镇痛。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后4、8、16、24、36、48 h 的疼痛评分(V AS),舒适度评分(BCS)以及观察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术后各时间点A组的V 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各时间点的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头晕发生率小于A组;B组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其中恶心呕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PCIA,效果确切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小,经济性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地佐辛;舒芬太尼;术后镇痛
单纯舒芬太尼具有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其所致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是人们所顾忌的。

地佐辛是新型人工合成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镇痛效果优于可待因和喷他佐辛[1-2]。

经典的理论认为地佐辛主要作用于?和κ受体,对?受体兼有激动拮抗的双重作用,对κ受体有激动作用,因其具有嗜瘾性小,呼吸抑制低的优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3]。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然而,国内对两者联合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90例,ASAI~II 级,年龄18~65岁,体重46~87 kg。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与麻醉史,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无凝血功能异常,排除吸毒经历及药物成瘾或耐药史。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

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x±s)
组别年龄(岁)体重(kg)
A组(n=30)49.9±15.0 60.6±8.5
B组(n=30)49.5±16.1 59.3±9.2
C组(n=30)50.1±15.3 58.5±9.0
1.2 麻醉及镇痛方法A组为地佐辛组,B组为舒芬太尼组,C组为地佐辛+舒芬太尼组。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咪达唑仑0.05~0.1 mg/kg,舒芬太尼0.3 ?g/kg,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1~2 mg/kg进行麻醉诱导并快速气管插管,术中机械呼吸,采用舒芬太尼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同时罗库溴铵间断注射维持肌松深度。

术程顺利,术后患者清醒、肌松恢复后拔出导管。

A组术毕前10~20 min给予地佐辛2~4 mg负荷剂量,静脉自控镇痛(PCIA)配方为地佐辛0.8 mg/k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 组术毕前5~1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 ?g/kg负荷剂量,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3 ?g/k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术毕前10~20 min给予地佐辛2~4 mg负荷剂量,PCIA配方为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 ?g/k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

镇痛泵规格为100 mL,速度为2 mL/h,患者自控计量为0.5 mL/次,锁定时间是15 min。

1.3 观察指标三组分别于术后麻醉平面消失后4、8、16、24、36、48 h观察记录疼痛评分(V AS)及舒适度(BCS)评分,记录一般生命体征(BP、HR、SpO2),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

1.4 评价标准(1)V AS评分标准:0分为无痛,0.05),见表3;B、C组的头晕发生率小于A组;B组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其中恶心呕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手术是最常见的发生慢性疼痛的手术之一,通过神经生物学中伤害性感受器知识的了解,控制术后疼痛能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4]。

临床上,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精神负担。

术后有效的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精神上的痛苦,而且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或避免应激反应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5-6]。

此外,完善的术后镇痛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下肢血栓或肺栓塞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从而减少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表 4 三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例(%)
组别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
A组(n=30)3(10)* 6(20)0 1(3)0
B组(n=30)9(30)2(6)1(3)4(13)2(6)
C组(n=30)2(6)* 3(10)0 1(3)0
*与A组比较,P<0.05
舒芬太尼是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比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更强、起效时间更短、持续时间更长,是PCIA较为理想的镇痛药[7]。

但舒芬太尼单独用于PCIA,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8]。

地佐辛为苯吗啡烷类衍生物,属于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药,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受体依赖[9]。

地佐辛激动κ受体而产生中枢性镇痛、镇静及轻微呼吸抑制作用;因地佐辛不产生典型的?受体依赖,可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0-11]。

地佐辛镇痛强度与吗啡相当,同时具有镇静作用,因其对?受体兼有拮抗作用,使其呼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低[12]。

地佐辛同舒芬太尼一样,均可被纳洛酮快速有效拮抗[13]。

从安全性来讲,地佐辛组及地佐辛和舒芬太尼混合组高于舒芬太尼组。

本试验中各个时间点A组的V 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说明单独使用地佐辛镇痛效果略差。

然而,从患者的满意度来说,各个时间点A组与C 组术后BCS评分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也能提供满意的综合效果。

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A 组和C组明显低于B组。

地佐辛一般不引起呼吸抑制,其导致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也远远低于强阿片类药物[14]。

但由于地佐辛作用于阿片受体,也可产生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但通常仅是轻度的,无需特殊处理。

此外,单纯使用地佐辛PCIA时,容易产生头晕,对于头晕的发生率A组大于B、C组,应予以重视。

总之,地佐辛在治疗剂量下比舒芬太尼的副作用少,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镇痛新药,但是作为新药,地佐辛价格较贵。

然而,地佐辛和芬太尼联合应用,不仅可以产生协同麻醉作用,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经济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国,罗爱伦,吴新民,等.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921-922.
[2]章壮云,胡建,刘耿,等.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PICA的效果及对血清五羟色胺和P物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863-866.
[3] O’Brien J J,Benfield P.Dezocine preliminary review of its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and therapeutic efficacy[J].Drugs,1989,38(2):226-248.
[4]徐明.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比较[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5]姚泰.生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4-195.
[6]胡利国,潘建辉,李娟,等.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33-136.
[7]徐露,李元海.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1,15(3):115-117.
[8] Rawlinson A,Kitchingham N,Hart C,et al.Mechanisms of reducing postoperative pain,nausea and vomi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techniques[J].Evid Based Med,2012,17(3):75-80.
[9]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256.
[10] Fisher B D,Dykstra L A.Interactions between an N-methly-D-aspartate antagonist and low-efficacy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in assays of schedule-controlled responding and thermal nociception[J].J Pharmacol Exp Ther,2006,318(3):1300-1306.
[11] Dockendorff C,Jin S,Olsen M,et al.Discovery of mu-opioid selective ligands derived from 1-aminotetralin scaffolds made via metal-catalyzed ring-opening reactions[J].Bio Med Che,2009,19(4):1228-1232.
[12] Wang C,Li L,Shen B,et al.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effects of dezocine in elderly patients[J].Int J Clin Exp Med,2014,7(3):530-539.
[13]田哲宇,李华天,梁国瀚,等.舒芬太尼和地佐辛用于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麻醉的对比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0):1171-1174.
[14] Walker E A,Picker M J,Granger A,et al.Effects of opioids in morphine-treated pigeons trained to discriminate among morphine,the low-efficacy agonist nalbuphine,and saline[J].Pharmacol Exp Ther,2004,310(1):150-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