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母鸡和苹果树》
年龄段:中班
领域:语言
教材分析:
《母鸡和苹果树》讲述了狼伪装成苹果树诱骗母鸡,母鸡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的情节展开,语言生动、情节诙谐有趣,对话具有重复性,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和接受。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本节活动,通过观察猜测、倾听模仿、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理解母鸡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中,学说对话,理解遇事情不慌张,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真面目的故事情节。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尝试学说角色对话,体验角色心理。

3.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简单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测和想象,激发活动兴趣。

提问: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又突然长出了耳朵、嘴巴和尾巴,这是为什么?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推测母鸡见到苹果树上的尖耳朵后的表现。

提问: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母鸡,接下来会怎样做?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猜想,并通过倾听录音学习“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和“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固定句式,感受母鸡看到尖尖耳朵后的奇怪心理。

3.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推测母鸡见到苹果树上脚趾和尾巴后的表现。

提问: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是什么样的尾巴和脚趾?母鸡这
个时候会说些什么,接下来可能怎样做?
引导幼儿丰富词汇“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脚趾”,体会母鸡遇到奇怪的事情不冲动、沉着冷静做法。

4.出示图3,观察苹果树长出嘴巴的变化,尝试按照句式结构猜测角色对话。

提问:苹果树又有什么变化?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时候母鸡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么说?
5.讨论和猜想让苹果树现出原形的“办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提问: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有什么办法能让苹果树现出原形?
(三)完整讲述故事,理解母鸡识破并揭露大灰狼诡计的过程,感受母鸡的心理变化。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受母鸡的聪慧。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母鸡用什么办法让大灰狼现出原形。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母鸡揭露大灰狼诡计的过程,学说故事对话。

提问:母鸡通过观察都发现了苹果树的哪些变化,她是什么心情,怎样说的?
3.分组自由表演,感受母鸡的心理变化。

4.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你喜欢这只小母鸡吗?为什么?
小结:母鸡遇事冷静,通过观察和动脑筋想办法,保护了自己,是一只聪明的母鸡。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到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附: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一天早晨,母鸡起床打开窗户,往外看,发现门口有一颗大大的苹果树。

母鸡说“咦,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被吹落了下来,母鸡发现苹果树长出尖尖的耳朵,母鸡惊讶的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还长着尖尖的耳朵?”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母鸡仔细的看了看苹果树,又发现了很多奇怪的事儿。

“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和尖尖的脚趾。

”苹果树有点着急的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

”苹果树:“我们苹果树就是这样的。


这到底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呢?
母鸡眼珠一转,想了想说:“你们苹果树,到春天都是要长高的吧。

”苹果树听了赶紧说:“哦,是的,我们是要长高的。

”说完就使劲儿的向高处跳,树叶纷纷落下来。

苹果树漏出了尖尖的耳朵、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脚趾。

最后又露出了整个身体。

母鸡很快看清楚了,原来那棵苹果树是一只用苹果树枝伪装起来的大灰狼。

母鸡并不害怕,只是紧紧地关上了门窗,并上了锁。

大灰狼吃不到母鸡,又饿又恨,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学情分析
中班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在这期间幼儿主要在各种非形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语言的发展。

同时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逐步趋向完善,具备了正确发出语言的条件。

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和说一句完整话等特点,同时还会通过模仿学习发展掌握和使用辩论性语言、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等,同时能够比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活动设计中多次设计了亲身感受母鸡和“苹果树”的情景感受:如学说对话:“真奇怪,我从来都没见过苹果树上长出尖尖的耳朵。

”能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并且可以加上了一定的修饰和一些相对难的词汇进行完整表达。

《母鸡和苹果树》讲述了狼伪装成苹果树诱骗母鸡,母鸡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的情节展开,语言生动、情节诙谐有趣,对话具有重复性,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和接受。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本节活动,通过观察猜测、倾听模仿、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理解母鸡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中,学说对话,理解遇事情不慌张,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知识的渴求是积极的,在活动中将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将教育的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开始以母鸡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导入,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给孩子创设一个他们想要说的条件,让他们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经历,幼儿会更积极地想要表达。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我们要有效的利用游戏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游戏丰富多彩。

比如角色游戏,可以让
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来模仿和创造,所以在第三部分我加入了表演游戏,幼儿分组表演母鸡和苹果树,幼儿快乐地投入到游戏中去,还会主动的去创编语句,以一反三,使幼儿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材分析
《母鸡和苹果树》通过作品中鲜明的文学形象,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这个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帮助孩子学习新的讲述故事思路,观察苹果树变化以及讲出两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具有趣味性。

从内容来看,绘本生动幽默地描述了母鸡临危不惧,运用自己的智慧“狼”口脱险的过程。

这对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沉着冷静对待,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同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符合《纲要》中“服务于幼儿生活”的精神实质。

作品层次明显,每一层是相同的讲述思路,但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采用以教导学的迁移法学习,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故事正文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

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也正符合《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所要求的: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集体发言时态度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新的讲述思路——观察苹果树变化以及讲出两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课后反思
《母鸡和苹果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里的角色形象鲜明,逐层深入。

结合教学实际,现将本次活动做如下反思:
开始,首先让孩子们猜测母鸡院子里突然长出苹果树的原因,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出示苹果树,当每一次风吹过,苹果树出现奇怪的现象时,都让幼儿对出现的部分认真观察,完整描述,并猜测苹果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孩子们尽情猜测,老师心里有目标,但不要刻意的找目标,执着的让孩子说出故事里的话,孩子只要用心观察,就要给予肯定。

无论说出颜色、质感和形状都是没有问题的,在猜测的环节让孩子自由表达讲述,但在孩子回答问题时,“喊”出来的情况,老师应该及时引导孩子用好听的声音说出对话。

那苹果树到底是谁假扮的呢?孩子们一个个都像福尔摩斯一样,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有趣也很特别。

当发现是大灰狼时,大家都惊慌失措了,害怕的大叫,可是孩子们也是勇敢的,大胆的想出很多有趣的办法战胜大灰狼。

最后,孩子们一起边表演边讲述这个故事,大家也都很喜欢母鸡,希望自己可以像她一样聪明,勇敢。

在讲述过程中,运用夸张的动作以及表情,吸引孩子的眼球,更明显的感受角色的形象特点,了解母鸡的情感是由好奇—疑惑—害怕—笃定—嘲笑的过程,大灰狼的情感是越来越着急的情感脉络,对话里带有情绪,带领孩子们进入状态,用表情和动作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调动起来。

在说一说是什么样的尾巴时,孩子有的说尾巴像火焰,这个时候我应该及时及予肯定,鼓励孩子的积极动脑和大胆表达。

在怎么发现苹果树是谁假扮和战胜大灰狼这两个重点环节,讨论、感知母鸡机智勇敢的形象时,我有点急于结束活动,可以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及表达的时间。

我觉得要做到很好的回应幼儿必须要预设幼儿的回答,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的回应。

幼儿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的回答可能千变万化,有几个孩子没有一针见血的给出结果,但是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不能忽视他,要尊重孩子,回应孩子,比如:“你的想法很有趣。

”如在活动中我提问到:孩子们,如果你是母鸡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答到:可以用鼓风机把叶子吹下来,用肉去吸引大灰狼等等,我是以肯定和复述为主,没有及时追问,是谁负责把肉给大灰狼呢?于是这个问题就这样过了,后来活动结束后想想其实我处理的不是特别恰当,充分说明活动中还是让幼儿想象观察为主,对幼儿的回应还是不足的,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相关素养。

在这个故事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怎样帮小母鸡想办法让大灰狼露出原形,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着怎样的方法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让大灰狼露出原形,很多孩子想出的办法既保护了自己,又能让大灰狼露出原形。

而当我将故事里的办法说出来时,孩子的关注明显不高。

之后我进行反思时发现,故事里战胜大灰狼的方法是关上门窗。

可是勇敢的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倒他,更符合战胜大灰狼这个说法。

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学说对话。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在“有趣”上下功
夫,全面的解读教材和孩子,相信孩子、真正的放手孩子,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