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OOH是一元羧酸,对应的酸根是COOH-
B.CH2(NH2)CH2COOH不是α-氨基酸,但它可以和甘氨酸反应形成肽键
C.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
D.纤维素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反应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9Cl,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9种B.10种C.13种D.14种
3.某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加入和达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再次达到平衡后,X、Y、
的是
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
...
A. m=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
4.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5.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H6和C4H8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甲烷的二氯代物(CH2Cl2)有2种同分异构体
C.用碳酸钠溶液可一次性鉴别乙酸、苯和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D.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8.摩拜单车利用车篮处的太阳能电池板向智能锁中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电池反应原理为:LiCoO2 + 6C Li1-x CoO2+Li x C6。

示意图如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 CoO2 +xLi++xe-=LiCoO2
B.该装置工作时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有3 种
C.充电时锂离子由右向左移动
D.放电时,正极质量增加
9.一定量的CO2与足量C反应:C(s)+CO2(g)⇌2CO(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CO2、CO的浓度相等
B. CO2、CO的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同时生成2molCO
D. C、CO2、CO的分子数之比为1:1:2
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与液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生成溴苯的反应
B.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lCH2CH=CH2
C.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
D.乙烯与HCl气体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的反应
11.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①2Na2O2+2H2O=4NaOH+O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2+2H2O=4HF+O2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异丁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
B.区别蛋白质和淀粉可用浓硝酸做颜色反应
C.石蜡油分解产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甲苯的硝化反应方程式为:
13.【福建理综化学】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14.【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制镜利用了葡萄糖的氧化性
B.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 苯酚> 乙酸乙酯
C.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
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活泼
的是()16.【2017届湖北省枣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乙醇的叙述中,错误
..
A.由于乙醇能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B.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混在乙醇中的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除去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调制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易挥发,所以就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17.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C.城际“轻轨电车”启动时,电车电刷与导线的接触点会产生高温,石墨可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
D.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 采用低温提取,解决
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18.某有机物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90。

将9.0gA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5.4g和13.2g。

A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且2分子A之间脱水可生成六元环化合物。

有关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3H8O3
B.A催化氧化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0.1molA与足量Na反应产生2.24L H2(标准状况)
D.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是
19.已知:(1)Zn(s)+ O2(g)=ZnO(s)△H=-348.3 kJ·mol-1
(2)2Ag(s)+ O2(g)=Ag2O(s)△H=-31.0kJ·mol-1
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 -379.3 kJ·mol-1
B. -317.3 kJ·mol-1
C. -332.8 kJ·mol-1
D. +317.3 kJ·mol-1
20.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200 ml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和Al的总质量为9g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D.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二、填空题
21.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冶金、化工、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1)工业生产纯碱的第一步是除去饱和食盐水的中Mg2+、Ca2+离子,从成本角度考虑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侯德榜制碱法制取纯碱,流程如下:


I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因。

③操作①的名称是。

(3)写出装置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请结合化学用语说明装置III中加入磨细的食盐粉及NH3的作用。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的是。

(6)制出的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其纯度,下列方案中不可行
...
a.向m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测生成CaCO3的质量
b.向m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稀H2SO4,干燥后测生成气体的体积
c.向m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测生成沉淀的质量
22.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CO(NH2)2+2NaOH+NaClO =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已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氮气。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

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

(2)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填标号).
A.CO(NH2)2溶液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

采用下列步骤:
A.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

B.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 mL水,摇匀。

C.用0.2000 mol·L-1的I2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3)水合肼与碘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若三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 mL,则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Ⅰ.为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CuSO4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接力”的方式,设计下列实验:
(1)甲同学分别将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铜、锌不接触),小心地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设计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接着甲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丁、戊两位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镁与铝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是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丁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H2SO4溶液中,戊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NaOH溶液中。

(3)分别写出丁、戊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丁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与戊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若仅以此为依据,戊同学判断出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活动性更强。

(5)丁、戊两位同学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请你对此给予科学的解释。

______________。

24.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有机物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