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图解生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坤:图解生命
作者:暂无
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4年第15期
“生命和时间的关系不断提示着我,在这种环境中,我觉得身体特别舒服,那种对自然的
感受又渐渐变得敏感起来。

冬天里的干树枝慢慢发芽,令人激动。

我觉得这些很精彩。


本刊记者郭成
采访陈坤之前,资料的收集很是困难,无论你如何变换着关键词搜索,演员陈坤的图像总
是充斥着电脑屏幕。

唯一一篇对他去年展览的报道,还是以“此陈坤非彼陈坤”的语调写就。

这是一个媒体的、外放的、娱乐的时代,没有给内敛、虔诚、平静留下任何机会。

就如同少林
寺也要做推广、禅宗也要随当代一样,在如麻的现实中发出高亢的声响,才得以向更“好”的
未来前进。

陈坤不以为然。

他的工作室在黑桥艺术区的最深处,再往前走就没有路了。

安静的院落门
口种着竹子,清雅脱俗。

盛夏的阳光配合着蝉声,将环境衬托得更加安静。

南方
在杂志上碰巧翻到了有关冷军的报道。

“诶,冷军,我之前在珠海,跟他在一个动画公司
工作。

”陈坤喜道。

1987年,陈坤从四川美院毕业。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毕业后的陈坤被
分配到四川雅安电视台。

小城的官方电视台怎么能留住一个文艺青年的心?工作没多久,陈坤
便辞职去了珠海的台资动画公司。

青年涌向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回忆
起那段时光,陈坤却说:“我为什么要去南方?现在想想,完全是为了那里的阳光。


多云的四川让人多么向往阳光。

一次海南岛的旅行,满足了陈坤对灿烂的想象。

决定出走时,是南方的阳光为他指明了方向。

陈坤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珠海的一家台资动画公司手绘动画稿。

那时,公司里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让来自祖国西南的他大开眼界。

进口纸笔加上颜料
喷枪,高级工具使这份工作充满了新鲜感。

让他更加记忆犹新的是台湾企业成熟的企业文化,
月末发工资时,老板总要把他叫到屋里,说上几句贴心的话,最后双手捧上一个厚厚的信封:“辛苦了,这是你这个月的薪金。

”在陈坤的描述中,就连台湾老板的措辞都带着浓郁的宝岛
风味儿。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参与制作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成就了80年代人的童年记忆。

但是时间一长,闷头制作动画的工作就显得枯燥无味。

之后,陈坤在南方辗转,从珠海去
了深圳,做雕塑、做设计,一晃就是20年。

充斥着机会和资本的花天酒地,让他见足了世面,而即便是对商业浪潮的全身投入,也没有泯灭陈坤心底那份文艺情结。

“叫一个搞艺术的人去
做生意,是完全做不好的。

人分好多种,有的人对钱有感觉,我就不行。

”钱搞不定一些人,
陈坤算是一个。

他说:“但是,有些东西可以搞定你。

”“有些东西”可能指的是对艺术真实
的体验。

北京
2006年,一个从英国回来的大学同学在深圳见到陈坤,谈艺术。

“伙计,你这个状态不行啊!”一句话又在他心底沉寂的平面上激起了浪花。

“北京的艺术圈很活跃,去北京看看吧!”
“我先是来到索家村,看到那里的艺术家有平房盖成的工作室,工作室的门那么高,门前
院子里胡乱地长着杂草。

我喜欢这种跟土地很近的环境。

”陈坤说,习惯了南方新城严密的规
划和现代化的设计,北京从自然风景到人文风景呈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20年的南方经历使
他对北方的变化敏感。

“我喜欢北京这种状态,四季有变化,而且城市的边缘是有空隙、能呼
吸的。


2006年是中国当代艺术火爆的高潮。

提到这个年份,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个“是作品就能卖”的当代艺术圈。

他闭上眼睛,摇摇头:“我当时完全没有顾及这些,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很好
地卖过作品。

我来北京,就是冲着这里的艺术气氛来的。

”说到这里,陈坤沉默了片刻。

院子
里吱吱的蝉声和远处播放的交响乐混杂着直射进屋里的阳光,让人感觉到一种精神的力量。

陈坤反复提到刚来北京时,可以在五环外花很少钱买到很多吃的,五块钱买一大碗饺子,
一块钱买一堆小白菜……这在深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经济特区而来,北京城郊的鲜活,使他
重新找到了人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的更大价值。

“大学里的那种状态被重新焊接起来。

”在20
年追逐利益的生命旅程之后,陈坤在北京重新链接了80年代末的艺术追求。

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巨大冲击,重新捡起画笔的陈坤变得淡然而纯粹,安静的生活使他
开始朝向自己的内心创作。

“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激进过。

”他拿起一张80年代在四川美院时照的黑白照片,背景是那时的大幅画作。

画上的人群举起拳头,组成有力的畸形构图,照片上
长发的青年正是年轻的陈坤。

模糊的照片记录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岁月,陈坤笑笑说:“现在我
觉得,艺术不仅仅是这样的了。


“北京的冬天,那种寒冷,四点半以后天就已经快要塌下来了。

路灯并不明亮,隔着很远,冬天冷得你缩成一团。

自然给人的感受特别明显,特别是春天来的时候,二月、三月,每一天,它的树叶、它的花、它的颜色都不一样。

这种生命和时间的关系不断提示着我,在这种环境中,我觉得身体特别舒服,那种对自然的感受又渐渐变得敏感起来。

冬天里的干树枝慢慢发芽,令
人激动。

我觉得这些很精彩。

”他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了自然,自然正是他自己。

生命的线
陈坤的画室宽敞明亮,他的画作在墙面上顺次挂开,淡淡的白或是淡淡的黑,画面中的形
象隐隐约约可以辨认,凑近了才能看到画面的细节。

蜿蜒细小的线条细密地充斥着画面,淡淡
的人物形象作为底色,也就变得更加模糊。

画面虚幻,却并不像色盲测试卡一样难以辨认和具
有游戏性,干净整体的画面呈现出精神性的指向。

那些细线犹如生命的能量从主体中发散而出,游离向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模糊的一片。

为什么是线?陈坤来到北方,明确地感受到春天植物的生长。

“我看到春天三四月树枝发芽,一天一个样,这在南方是没有的。

”温暖柔和的气候里长起来的植物似乎都要慵懒一些。

“那里的植物没有特别的变化,一年四季几乎就是长好了放在那里。

”陈坤将自然的变化映射
到自己的生活上。

投身商业浪潮的他渐渐忽略了对生活细腻的感受,灯红酒绿的特区景象令他
厌倦,而北京鲜活的细节,让他重新找到了下海前的真实自己——焊接上了大学时文艺青年的
追求。

“北京是有空隙的,这种规划上的空隙是文化得以生存和呼吸的根本。

”陈坤在这种空隙
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有两幅作品可以明确地说明其作品变化的路径。

一幅是一个头像,剥开表皮,露出了里面的肌肉。

虚空的外表和鲜红的肌肉,一虚一实,对比明显。

另一幅是同
样的头像原型,剥开皮肤,从里面生发出来的就是他现在作品中弥漫的线。

“从这两幅画中,
你就能看出我作品发展的脉络。

最开始,我是想寻找什么是最真实的自我,表皮和肌肉的关系,我觉得是比较明确的。

后来我觉得,人重要的不是物质的部分,精神的内容才是更本质的。


画面上的线主要是红色和蓝色,这就像是血管和神经,这些蜿蜒、盘旋的线就像人的意识一样,蔓延到身体之外,形成一个场域,充斥全部画面。

陈坤的线做了很多尝试,我们也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看到这些细线的变化。

他用
这些代表血管和神经的细线营造一个能量场,如同红外摄影下的温度扩散,细线由密集到稀疏,也随着能量的耗散,表达在画面上。

随后,画中出现了人物之外的主体——石头和干树枝。

“那些树枝的生长让我感动。

”对佛教智慧极感兴趣的陈坤,怀揣着万物有灵的观念进行创作。

他将一块小石头放大到两米的画布上,蜿蜒的曲线盘绕成石头的形状,同样的红线和蓝线呈现
了一块无机物的生命。

这种等物齐观的观念构成了陈坤作品的主线,这也正是他从深圳来到北京,逃离商业而遁入艺术的最终目的。

他在绘画中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属。

几乎是同样的形式,陈坤尝试着将这些崎岖蜿蜒的细线用浓稠的颜料表现,以求更加直观
地表达血管神经的意向。

同时,在绘画的内容上,他将视野放宽,汪洋的海面上盘绕着密密麻
麻的细线——整个画面成了一个大的抽象画,海面的波涛和细线的缠绕,混合成两个维度上的
抽象。

我们从画面上既能感受到大海的浑然广阔,细线的盘绕又给人以精致细腻的独特感受。

看似形式单一的画面,将细线填充满一幅幅两米左右的画面并非易事。

画笔落在画布上,
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对抗,逐渐显现出画面的形象,有我和无我的境界在绘画过程中交替支
配着他的创作。

每一幅作品都需要十天左右的制作时间。

而在这些人体、石头、枯枝、自然的
画面中,陈坤最喜欢两幅作品。

两幅都是他自己。

一幅站着,细线像是从他的身体里蔓延出来,由浓到淡地充满整个画面。

另一幅是他躺在地上,线的蔓延之外,一束光从身子里打出来,犹如科幻片第五元素最后的场景。

人的能量与环境的沟通交流,让这幅画显得格外特别。

说来也巧,画完这幅画,陈坤就出
了车祸,右脚关节骨折,躺下了。

谈艺术必谈大概念,空、禅、意蕴、灵魂……而在陈坤这里,这些价值是通过自己的体验
来实现的。

也许画面上的元素只能为我们揭开十分之一的陈坤,更多灵性的体验埋藏在他自己
的心里。

他说:“我总会想象我的画被挂在一个纯白色的空间里,地板也是白的,会显得作品
特别好看。

”陈坤内心的平静是在当代艺术家中少见的,他的话语中所流露出来的沉稳与超脱,绝不是一般艺术家所及——因为他从商场而来。

也许就像当年的弘一法师,经历过,也就释然了。

描述并非言过其实,去网上搜搜陈坤,便知“本来无一物”的淡然。

直到采访结束,我也没有问出“演员陈坤有没有影响你的创作?”的问题。

陈坤根本就不
在意这些。

他活得自在逍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