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作文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三年级作文教案模板
第1篇:三级语文上册红色的报春花教案2 沪教版
红色的报春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理解“赐”的意思,掌握“插”的书写笔顺。

2、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品读词句,感受达尔文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从而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的含义。

3、通过动画演示,了解报春花变成红色这一现象中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报春花
每年的早春,当大部分植物仍是枯萎之时,有一种花却一簇簇地怒放了,它们或白或黄,开得那么的赏心悦目,像是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都说它是春天的希望,所以称她为“报春花”。

(指导读课题)板书:报春花(2人)
在一般情况下,报春花只有两种颜色:白色和黄色,今天,我们却要看到一种红色的报春花,这真是难得一见。

谁来读好它?
(指导读课题)板书:红色的报春花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齐读课题:
46、红色的报春花)
3、这朵红色的报春花与一个叫达尔文的人有关,课文的第一节就直接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第1节)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品读语句体会他的”敢想敢说敢做”,想一想这又与他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有什么联系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敢想、敢说、敢做。

1、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一定发现了课文中的对话描写比较多,
我请大家来读一读:一人做爸爸,一人做小达尔文,其余同学念旁白。

2、读了课文,谁知道这红色的报春花是怎么来的?
板书:
46、红色的报春花
(变)

白色的报春花
(一)体会“敢说”
1、居然把白色报春花变成红色的报春花,真是不可思议。

难怪他会这么说——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小达尔文自豪地说:“爸爸,这不是大自然赐给的,是我让它改变了颜色。


2、句子中的“自豪”就是骄傲、了不起的意思,谁再来“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3、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

小达尔文自豪地说:——
从他如此自豪的言语中,结合课文第1节,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敢说)
师:是呀,这句话能体现他的想、说、做,但是更能体现的是他的“敢说”。

4、文章中有很多语句都说明他是个敢说的人,让我们一起就来读读达尔文的话体会一下。

师:读
生:——
师:嗬!达尔文真是敢说,报春花只有两种颜色,他却要报春花开出许多颜色。

当爸爸否定他的想法时,他又说
生:——
师:达尔文居然还有了一个实现的办法,真是敢说。

但最终,他真的变出一朵红色的报春花,他自豪地说
生:——
师:你们觉得他敢说吗?
(二)体会“敢想”
1、他不仅敢说还敢想呢!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他的想(出示句子)
2、指名读句。

(1人)
3、课文里是不是就这一处描写达尔文的想法呢?快速默读2—8节找一找?
(表面上看只有一处,能不能透过文字看到呢?)
(你找得真好!说的内容就是想的内容,所谓“言为心生”,有了想法才会说)
4、自己再把这些语言轻声读一读,体会他的想法。

(学生再读)
5、从达尔文的语言中读到了想法吗?光读到了,还不够,达尔文的想法其实是不同的,我们还要去读懂他的这些想法。

6、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想”呀,前一个阶段我们读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发现很多科学家的成功就与这个“想”有关。

“想”有很多种,有奇思妙想、有联想、有设想、有预想、有猜想……还有许多的想,你能在达尔文的身上体会到这些想法吗?小组讨论一下。

(师在巡视中纠正,如:有些想法很难区分,设想是针对过程,预想是针对结果,看看哪个同学聪明)
● “爸爸,报春花只有白的和黄的两种吗?”
“要是红的、蓝的、黑的都有,那该多好啊!”
(是呀,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许多的发明都源于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所以它也是科学家的一种的科学品质)
● “能,我看一定能!”小达尔文自信地说。

他跑到家里拿来一把喷壶,对爸爸说:“办法就在这里,要它开红花就浇红色的水,要它开蓝花就浇蓝色的水……”
(很会读文章呀,你读明白了达尔文对自己的妙想设计了实现的方法。

科学家要成功,也离不开自己的设想。


● 他想:我一定要让花儿改变颜色,变出一朵红色的报春花,给爸爸看看。

(联系“自豪地说”理解)
(最后,达尔文的实验成功了,而他在没有试验前对自己的实践结果就有了预先的想法。

人类的许多发明都离不开预想。


7、板书小结: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想”,却能够让我们读出它不同的含义,从这个“想”字,我们看出了小达尔文的一种科学思维。

8、让我们把这些对话再来读一读,感受达尔文的不同想法。

言为心生,达尔文不仅敢说他还敢想……
……(3-5节)
他展开了奇思妙想,当爸爸否定他的想法时,他说
……(7节)(要他开黑的花……,要它开绿的紫的话……)
他对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设想,可爸爸认为他是乱来。

小达尔文表面不作声,其实,他早对实践结果有了预想
……(8节)
(三)体会“敢做”
1、“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看看他又是怎样去做的呢?他原先的设想是什么?最终的做法又是什么?请你们找出文中的语句。

(1)生交流句子(媒体出示句子)。

(2)指名一生读达尔文的设想,一生读达尔文做的句子。

在两者的做法上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交流做法的不同在于浇和插)教学“插”的笔顺,生书空
(3)“浇”能理解,那么“插”呢?它是怎么会让白色报春花变红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试验。

(动画)
(文字介绍)红墨水通过茎部的毛细管被吸到花瓣上,把白色的花瓣染红了,这样的现象叫“虹吸现象”。

2、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科学呢?那么从当初的设想到最后改变做法,这中间可能发生些什么呢?
(出示)在试验中,达尔文可能,于是他改变了做法。

(遇到困难、挫折、失败;会……)
你们说的都是困难,那么当他遇到困难后,达尔文可能又会怎样做呢?
(出示)在试验中,达尔文可能,遇到困难后,他可能,于是他改变了做法。

可见,达尔文的试验成功并不是偶然,尽管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尽管寻求了许多的方法,但他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板书:实践)最终找到了科学的方法使白色报春花变成了红色。

(难怪他自豪地说——(齐读)
3、达尔文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于实践,并且获得了成功,爸爸又是怎样说的?
(出示)爸爸激动地举着手中的报春花说:“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


(齐读)
4、爸爸所说的新的报春花就是指——(红色的报春花),难道在他的花园里、在英国真的多了一个新品种?
(是,红色的报春花到底是哪里来的?他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吗?)(它不是新品种,因为它不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是红墨水染的)
(板书:染)
5、这并不是报春花的新品种,为什么爸爸激动地说——
生: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

师:爸爸从小达尔文的身上看到了他所具备的这些科学思维,看到了他所具备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他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科学家即将诞生。

(板书:(科学品质)敢)
生读
(出示)长大后,达尔文成为了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提出了震动世界的进化论。

师:所以,爸爸激动地说——,他还说——(出示)
师:当时的英国人才辈出,在每个领域都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
(这是工业革命中的一朵报春花、物理领域、医学领域)
生:读达尔文的资料
师:他虽然没有真正培育出红色的红色报春花,但是,在爸爸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他预示着——(生读:英国生物学界的希望)第2篇:沪教版威尼斯小艇(教案)
21、威尼斯小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艄、帘、垫、技、货、雇、祷、横”;联系上下文理解“举世闻名、操纵自如、簇拥“等词语的意思。

方法与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街头的汽车”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举世闻名、操纵自如、簇拥“等词语的意思。

执教日期:月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我们将随着作者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威尼斯齐读
2.威尼斯是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

◆举世闻名的的举什么意思?(全)
闻(传遍)连起来就是名气传遍全世界。

形容非常的著名。

◆这是一段威尼斯的介绍,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水上城市?
◆威尼斯岛多、河道多、桥多,难怪它被称为“水城、桥城、百岛城” 3.美国有位大作家,叫马克吐温。

曾写过著名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
他在游览了威尼斯后,对威尼斯的交通工具小艇情有独钟,把威尼斯小艇描绘来下来。

今天,我们去学习他所写的这篇游记。

板“小艇”读题
二、学写开头
1.万事开头难,作者如何写“威尼斯小艇”这篇文章的开头呢
2.哪位同学读一读?
1 3.短短两句话谁能一个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起来。

4.作者开头就是从威尼斯特点——水上城市,自然引到了小艇。

一起读读这个开头。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游记,有作者游威尼斯的身影,请速读课文,好几处出现“我们”这个词,请马上圈一圈。

2.游记有作者的游览的线路,请同学们追随着文中的4个我们,完成下面的填空,看看作者游览线路。

我们先站在岸边观看小艇的();接着,我们坐在小艇里看();小艇行驶着,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小艇继续行驶,我们目光注意到();半夜,随着小艇消失在河道中,我们离开小艇,回到岸上看到()。

3.小结:从白天到半夜,从岸边到小艇到水道上的行驶再到岸边,跟谁着作者的游览路线,我们来对威尼斯小艇也好好地了解了一翻。

四、教学第二小节
1.先来到岸边吧!看看小艇的样子吧!出示第二小节
(1)读一读,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一下小艇的样子的特点。

(窄、深、翘)(2)作者是如何把这三个特点写好呢?
咱们来合作读:威尼斯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有点像()。

反复读有点像()。

◆独木船望词生意,就是一根木头挖空做成的船,为什么把小艇有点像独木船?
独木船是窄,小艇也窄,很相似,所以作者这样说“”。

◆同样,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学生说下去()。

什么是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为什么说像新月?
新月弯弯的,小艇翘翘的,很相似,所以作者可以这样比喻。

2 ◆有点像,像,两个像字,威尼斯小艇的奇特的样子就被作者勾勒了出来。

来,我们读好它。

(指名两人读)
◆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小艇的样子呢?
河道有窄有宽,万一碰到河道窄的情况,小艇驾驶不过去河道上,
有很多小艇形式,造的大,会发生交通堵塞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是啊,要知道读“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如果造的大而笨重,岂不是寸步难行吗?
◆看,小艇行动起来了,作者这样写道,指名请同学读。

为什么这时又把小艇比作了蛇。

为什么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呢?
正因为小艇又窄又深,两头翘起,减少了水的阻力,所以行动起来,读下去()。

◆这一节只有3句话,作者却用有点像,像,仿佛,把小艇静止的样子和行动的样子写的如此活灵活现,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串读第三节。

四、教学第4小节
小艇开始行驶在河道中,作者和朋友把目光转移到船夫身上。

看看作者是怎么描绘船夫的呢
◆出示课文第4小节
轻声自读这一节,圈出哪些词直接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

(板书:特别好;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作者如何把这个操纵自如写活呢?咱们合作读一读?◆作者选择哪些情况来写?板书:极快的时候
拥挤的时候
极险极窄的地方
3 ◆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情况来写船夫的驾驶小艇技术好,操纵自如呢?指名读
这些都是特殊的情况,但船夫都能操纵自如
在极快的时候,他能够拐弯。

你想说()
在拥挤的时候,他能够挤进挤出,啊,马上就要撞到对方的小艇了,不急();啊,太窄了,不能过去啊!可小艇()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读下去,这句话更强调什么
◆高难度,高技术,作者选()()()三种特殊的情况是别有用心啊!
咱们合作读,男生读怎么样情况,女生读…… ◆船夫驾驶技术为什
么特别好是啊,小艇成了……
于是船夫每日驾驶者小艇穿行在河道中,练就了特别好的技术?
五、小结
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难怪它被设计成…… 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难怪船夫……
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在生活中如何使用它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讲
第3篇: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

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

(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

(出示:美玉)
3 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

(出示,齐读)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

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
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

(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

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

指名读。

“大王放心。

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

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

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

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

(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

(板书:献)
2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

(师陈述蔺相如占的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
行前的话)(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

板书:护)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4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

(机智)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手指点),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

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此,那蔺相如为什么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

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

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

2、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

你可以借助黑板上
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六、作业:词句活动室
板书完璧归赵
完好无损
蔺相如理直气壮秦王
献——要——摔——送绝口不提信以为真随手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