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药的毒性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合理应用
1.苦楝皮
【中毒机制】本品中含有川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山奈酚等,有毒,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不良反应】一般在服用后可发生头痛、头晕、嗜睡、恶心、腹痛等,可自行消失。
超量服用可中毒,主要表现为:口渴、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可出现黄疸、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肝、肾、肠出血等,严重时心悸、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四肢无力、震颤麻痹、狂躁、抽搐、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及休克、知觉丧失而死亡。
【解救措施】
(1)中毒后立即催吐,用1:5000的高锰酸钾洗胃及温盐水灌肠,服硫酸钠导泻,而后服用蛋清、面糊或药用炭。
(2)对症治疗:
1)出现肠痉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
2)出现狂躁、抽搐时,用苯巴比妥、安定或水合氯醛等镇静剂。
同时给予保肝、止血、抗休克治疗。
(3)中药治疗:
1)全虫1.5g,甘草30g,水煎,当茶饮。
2.芫花【中毒机制】芫花全株有毒,超量服用对胃肠道及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不良反应】本品外用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渗出液增加、起泡、糜烂甚至坏死。
内服中毒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痉挛抽搐,尿少、尿闭,出血性下痢,严重时昏迷、脱水、呼吸衰竭等。
【解救措施】
(1)早期小心洗胃、导泻,内服生蛋清、牛奶或鞣酸蛋白或阿拉伯胶浆,大量饮服冷浓茶。
静脉滴注5%葡萄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腹痛剧烈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
(3)中药治疗:
1)黄连9g,山栀9g,黄豆30g,加水至400ml,每2~3小时服2。
Oml,连服2~4剂。
2)白芨9g,研成细粉,1次冲服。
3、北豆根
【中毒机制】本品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野靛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酚性成分、异黄酮等。
超量易中毒,毒性反应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出现,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还能够反射性兴奋
【不良反应】主要是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恶寒、多汗、面色苍白、昏迷等。
有个别报道山豆根引起亚急性基底核坏死脑病。
少数人在用山豆根注射液后,有口咽干燥、咽喉痒感、轻度头昏及注射处疼痛等
【解救措施】
洗胃、导泻、对症治疗。
1. 予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2. 药用炭30克加入250毫升温水中调服(灌入)。
3. 50%硫酸钠40--60毫升口服,或加入200毫升温开水中作高位灌肠导泻。
4. 补液:予5%葡萄糖盐液1500毫升、维生素C,1.5克静脉滴注,可加入地塞米松10--20毫克。
5. 山茛菪碱10毫克或阿托品0.5毫克肌内注射。
6. 剧烈呕吐失水者,予10%氯化钾20毫升、5%碳酸氢钠100毫升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注意配伍相互作用)。
7. 抽搐:予地西泮10毫克肌内注射。
8. 昏迷:予促苏醒药如清开灵、甲氯芬酯(氯酯醒)、胞磷胆碱(胞
二磷胆碱)等。
如氯酷醒0.25克/次肌内注射,每2小时1次。
9. 呼吸衰竭:吸氧,并予呼吸兴奋剂洛贝林10毫克/次、尼可刹米0.25克/次皮下注射,两药交替使用。
10. 轻度中毒治疗
①山茛菪碱10毫克/次肌内注射。
② 50%葡萄糖液60毫升、维生素C,0.2克静脉注射。
③维生素B6口服20毫克/次,每日3次。
④多饮温开水。
4、艾叶
【中毒机制】艾叶所含挥发油,主要是挥发油对局部有刺激性,如局部吸收可使肢体末梢麻痹,口服刺激胃肠道增加分泌,大量进食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惊厥,严重时可引起癫痫样惊厥。
全身吸收后造成肝细胞代谢障碍。
【不良发应】口服大量艾叶制剂后,约半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喉干口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乃至痉挛(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起),痉挛发作后全身肌肉弛缓,缺乏张力,甚至瘫痪。
由于神经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孕妇甚至流产。
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致中毒性黄疸和肝炎。
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觉等后遗症。
慢性中毒者则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出现。
1、病人如已出现抽搐,可让其先吸入乙醚,或用苯巴比妥、硝基安定等镇惊,待惊厥停止或控制后,用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硫酸镁导泻,然后服用药用炭或用通用解毒剂,以吸收残留之物。
2、出现痉挛性惊厥时,加用0.6g牛黄冲、服。
腹痛、腹泻时,皮下或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1mg,每日3~4次
3、出现中毒性肝炎,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500ml,加入氢化可的松100mg,并口服维生素B1及C等。
此外,中药可用茵陈30g,栀子9g,龙胆草9g,车前子15g(包煎),甘草9g,水煎2次,合在一起,早晚分服。
局部刺激症状可用雷公藤(去皮)、虎杖、乌桕各60g,加水1kg,煎成0.5kg,过滤,用纱布条湿敷。
5、水蛭
【中毒机制】含蛋白质、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
水蛭素不被热或乙醇破坏,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还可以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因此能引起内脏广泛出血。
【不良发应】水蛭副作用有口干、便秘、乏力等,偶有变态反应,停药后缓解。
若超量或误服中毒,能引起内脏广泛出血。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子宫出血,严重时能引起胃肠出血、剧烈腹痛、血尿、昏迷等症。
咬伤局部表现为长时间出血,继而周身青紫、僵直、不能言语,最后出现神志昏迷、呼吸衰微、心跳微弱而死亡。
如用量过大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红细胞和色素减少等。
(1)一般水蛭叮咬时用盐水或醋冲洗水蛭,或在水蛭身上撒盐,使其身体缩小,放松吸盘。
禁用手拉水蛭,以防将其拉断,吸盘留在皮肤内,引起继发感染。
被子水蛭咬伤处涂紫药水。
出血不止者,局部压管止积压或应用止血剂,并用灭菌凡士林沙条填塞。
口服或外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2)内服中毒早期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导泻,再服通用解毒剂,或药用炭末等,保护胃粘膜并阻止毒物的吸收。
口服维生素B、C。
(3)对症治疗:
1)出血时,肌内注射或口服维生素K或安络血。
2)发生昏迷、休克时,静脉输液输血,加用强心药如西地兰等。
(4)中药治疗:
1)绿豆15g,甘草30g,水煎服;万年青9g,半边莲6g,水煎服。
2)有剧烈腹痛时服用云南白药1g,每日3次。
3)子宫大量出血时,可肌内注射牛西西针剂2ml,每日2次。
6、丁公藤
【中毒机制】本品含明包公藤、东莨菪苷及黄酮类。
中毒时出现强烈的拟胆碱样作用。
中毒动物组织病检可见内脏瘀血【不良反应】
(1)本品有强发汗作用。
可致大汗不止、四肢麻痹、唾液分泌增加、流泪、气喘、腹痛、瞳孑L缩小、血压下降、心搏减慢。
(2)注射给药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解救措施】
(1)洗胃、导泻,然后输高渗葡萄糖液等利尿排毒。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
(2)可服用甘草蜜糖水,或用温水擦身。
(3)必要时可用阿托品解毒。
7.川楝子
【中毒机制】本品超量易中毒,成人食果6~8个即可引起中毒,并有蓄积性。
其毒理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使心、肝、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可麻痹大脑皮质,致使皮质下中枢的抑制解除,出现迷走中枢神经兴奋,继而麻痹,尚可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障碍,甚至发生休
克及引起周围神经炎。
严重时麻痹呼吸中枢、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等。
【不良反应】分为中毒反应及副作用。
(1)中毒反应:可出现口渴、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继而可能出现黄疸、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鼻出血,肝、肾、肠等出血,心悸、脉快而弱、血压降低、冷热无常、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吞咽困难、视物模糊、复视、皮肤疼痛、触觉减退、四肢无力、震颤及惊厥、麻痹。
心电图示心肌损害、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有室性心律,最后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及休克、知觉丧失而死亡。
肾脏受损时,腰痛、排尿困难,尿内有红细胞、管型及蛋白等。
(2)副作用:其常用量可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腹痛或皮肤瘙痒等。
其发生率达100%。
10小时后可自行消失。
【解救措施】
(1)未出现痉挛时可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及用微盐水灌肠。
服硫酸钠导泻。
服鸡蛋清、面糊及药用炭。
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大量饮糖水。
(2)对症治疗:
1)出现痉挛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或口服颠茄浸膏片;
2)呼吸困难时,给予中枢兴奋剂,如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或给氧。
3)发生狂躁或抽搐时,用苯巴比妥钠、安定或水合氯醛等。
4)应用维生素等保肝和其他对症治疗。
(3)中药治疗:
1)休克时,用蜈蚣2条,研末,1次冲服。
或用五虎追风散,煎汤内服。
8、罂粟壳
【中毒机制】吗啡对大脑皮质感觉区、延髓呼吸及咳嗽中枢均有抑制作用,严重者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少数合并抽搐,抽搐可能与呼吸抑制引起脑细胞缺氧、水肿有关。
【不良反应】罂粟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罂粟壳中毒与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吗啡有关。
其临床表现为昏睡或昏迷,抽搐,呼吸浅表而不规则,恶心、呕吐、腹泻,面
色苍白,发绀、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血压下降等。
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报告中,罂粟碱中毒均体现在婴幼儿中,可能因为婴儿中枢神经系统、肝、肾、酶系统等发育未成熟,对中药较敏感,易引起中毒。
【解救措施】
(1)先用碘酒20~30滴,温开水送服,再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碳酸氢钠洗胃,内服硫酸钠导泻,口服牛奶、蛋清,保护胃黏膜。
(2)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促进解毒或滴入10%葡萄糖注射液促进排泄,防止脱水,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3)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间羟胺、苯丙胺等。
呼吸衰竭时,给予含二氧化碳的氧气,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保暖,给浓茶或咖啡,勿使病人入睡。
(4)可用烯丙吗啡对抗毒性,不可用士的宁,以免和吗啡作用相加而导致惊厥。
必要时导尿,其他对症治疗。
(5)中药治疗
①甘草30g,防风15g,水煎,分2次服。
②半边莲9g,万年青6g,水煎,早晚各服1次。
③人参9g(先煎),五味子6g,麦冬12g,水煎服,或肌注、静注生脉针,用于心力衰竭、低血压、呼吸麻痹、心源性休克。
9、硫黄
【中毒机制】硫磺进入肠内,在碱性环境下,易形成硫化氢。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胃肠粘膜、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被吸收入血后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抑制了酶的活性,使组织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内窒息,造成组织缺氧,
【不良反应】轻度中毒后可有畏光、流泪、眼刺痛及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角膜炎,结膜炎等。
再进一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血、全身无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发绀、肝大、黄疸、中毒性视功能障碍,严重时出现谵妄、躁动不安、抽搐、意识模糊、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肺水肿、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
【治疗与解救】
(1)用1%的美蓝液10ml,加人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或20%的硫代硫酸钠40ml中,静脉注射,以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复原。
(2)进行人工呼吸、吸氧,同时可肌注或皮下注射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
昏迷病人应用细胞色素C15~30mg,加入25%的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口服铁剂,以提高血的氧化能力。
(3)对症治疗:
1)如有血压降低时,可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
2)病人处于抑制状态时,可肌注甘油磷酸钠1~2ml,每日1次。
发生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3)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喷雾吸人。
因呼吸道肿胀狭窄而发生呼吸困难时,可静滴氨茶碱及氢化可的松。
4)眼部有刺激症状时,用2%~3%硼酸溶液洗眼,再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并涂用金霉素眼膏。
(4)中药治疗:
1)黑豆30g,甘草15g,水煎服。
2)生绿豆粉15g,温开水冲服。
3)柚子树叶30g,切碎、捣烂,炖开水服。
4)乌梅肉30g(焙),砂糖15g,加水1杯煎服。
5)生绿豆250g,甘草60g,将绿豆泡水、磨烂取汁,甘草煎水,调绿豆汁服。
10.常山
【中毒机制】常山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总碱毒性为奎宁的150倍。
其能刺激胃肠道的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末梢,反射地引起呕吐,使胃肠道粘膜受刺激,并损害肝肾,升高血糖等。
【不良反应】中毒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严重时胃肠粘膜充血或出血,并能抑制循环中枢,引起心悸、心律失常、发绀及血压下降。
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解救措施】
(1)静脉输液,促进毒物排出。
(2)对症治疗:大量呕吐时,肌内注射氯丙嗪。
血压下降时,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
心功能不全时给予强心药,口服维生素B1、C、K等,必要时给氧。
(3)中药治疗:
1)甘草30g,生姜30g,黄芩9g,大枣10枚,水煎,分2次服,每4小时1次,可连服2~3剂。
2)大量呕吐,伴有恶心时用陈皮9g,半夏9g,云苓9g,竹茹
9g,枳实9g,大黄9g(后下),甘草9g,水煎2次服,每6小时服1次。
3)明矾3g,大黄15g,甘草1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剂。
4)甘草45g,绿豆60g,水煎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