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救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专项资金,是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对救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十分重要。

下面,就多年从事救灾工作的经验,对救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供参考。

一、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救灾款物发放不及时。

一是乡镇民政办事多人少,灾情发生后要查灾核灾,导致救灾资金分配方案制定不及时,救灾资金滞留时间较长;二是救灾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多,如市民政部门拟定分配方案送财政会签报市领导审批后,由市级财政部门将救灾资金拨给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制定分配方案再下拨到村,最后由村发放到户,导致资金发放时间过长。

(二)救灾款物分配不规范。

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有限,在分配救灾款物时未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存在平均分配救灾款物的现象,没有体现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要重点用于受灾严重和自救能力较差的重灾户的原则,把救灾物资变成了社会救济和扶贫。

(三)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

部分村上报需救助对象和标准与实际发放的对象和标准不一致,有些地方村干部将救助款拿在手上未发给救助对象。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领导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认识不足,把救灾资金等同于一般性财政资金,导致救灾资金不能合理使用。

(二)机制功能弱化。

民政部门作为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执法主体,但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三)基层救灾人员责任心不强。

在发放救灾款时,存在“优乡厚村”、照顾关系发放、平均分配救灾款物。

三、对完善救灾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执行救灾资金使用规定。

提高对救灾资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管理制度的执行,在制度执行上想更多的办法、下更大的力气、做更多的事情,确保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工作按章运行。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救灾资金的监管,确保救灾资金安全运行。

(二)从源头杜绝救灾资金的违规行为。

在救灾使用时,严格按照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由本人申请、村民评议、张榜公布、村委上报、乡镇批准的救灾资金申报审批程序来确定救助对象。

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情况,分类排队,登记造册,建立灾民救助台帐,完善救助标准,款物的分配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确保对重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的重点救助。

在救灾款的发放上,实行《救助卡》管理制度,凭《救助卡》领取救助款物,确保灾民能及时准确足额地得到救助。

(四)建立救灾资金“一卡通”发放制度。

救灾如救火,必须要求救灾资金或物资筹措迅速,拨付及时,交接顺畅,以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

灾情结束后,镇民政部门要组织专班对辖区内需政府救济人口进行调查摸底,初步确定需救助标准并登记造册,公示后上报,市民政部门对各地上报情况入户抽查,拟定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由财政部门将所需资金划拨到银行“救灾专户”,由银行通过“一卡通”直达到户,确保救灾资金使用的时效性。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救灾资金主要是用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不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便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怀。

要严明救灾工作纪律,规范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狠抓程序公开,健全群众监督机制。

在救灾款物的使用和分配中坚持“三公开一监督”,即:救助政策公开、救助款物数量公开、救助对象公开,以公开促公平,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救灾物资数量和质量,保证资金安全运行,保证款物直达灾民手中。

二是狠抓环节公示,健全媒体监督机制。

要借助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平台,及时公布紧急救灾方案、救灾进展情况和冬令、春荒救助政策标准,接受群众热线投诉等,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
工作透明度。

三是狠抓联合检查,健全监管机制。

每年组织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对救灾款物的发放进行跟踪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改变救灾资金用途的人和事严肃查处,从而提高了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率。

(潜江市民政局救灾科袁良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