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影响到底有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们所说的河西之战,一般是指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打击匈奴的作战。
这场战役是汉匈战争前期的三大决定性战役之一,通过河西之战,匈奴右部基本上被打垮,从陇西一直到敦煌畅通无阻,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打开了。
并且,这场重要的战役狠狠地打击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和信心,也对之后的漠北决战的结局影响很大。
01颠覆性的改变了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
秦末汉初,中原一片混乱,而在北方,匈奴在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东击东胡,西败月氏,向北兼并了丁零、坚昆等部,向南攻占了河南地。
后来向西又攻占了西域,设置了僮仆校尉统治各国。
按当时的形势看,匈奴俨然已经是内亚霸主,想打谁就打谁,和当今的美国差不多。
匈奴占据着蒙古高原,对南方的汉朝居高临下。
单于居于中央,以漠北鄂尔浑河谷地为大本营,以河南地为前进基地,对汉朝实施中央突破;左贤王居于克鲁伦河流域,从辽东方向威胁汉朝;右贤王以蒙古大湖盆地为核心,从河西方向威胁汉朝。
匈奴三部互为品字,互相策应,对汉帝国的威胁极大。
汉武帝即位后,决心反击匈奴。
首先派遣卫青实施漠南战役,收
复河南地,并设置郡县、迁移人口进行巩固。
漠南战役的胜利等于在匈奴的中间插入了一根楔子,使其左右不能相顾。
在这个基础上,河西之战爆发了。
公元前121年,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大获全胜。
他率军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
接着,汉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与匈奴河西主力展开决战,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败走,连休屠王祭天的金人都被汉军缴获。
第二次战役更是酣畅淋漓。
霍去病采用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渡过黄河后,向北越过贺兰山,涉过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
然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后发起猛攻。
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霍去病的河西大捷彻底肃清了匈奴在这一带的势力,等于把匈奴的右臂折断了。
汉匈力量对比的天平已经倾向于汉朝,匈奴在草原为所欲为的时代结束了。
对此,匈奴人心里十分清楚,怪不得他们沮丧地说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02消灭了匈奴大量的有生力量,为以后的漠北决战创造了条件。
匈奴作为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由于生产力的关系,它不可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
它的人口最多在200万左右,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
匈奴即使全民皆兵,最多也只有40万骑兵。
因为人口基数的限制,匈奴不能损失太多兵力,否则它很难缓过劲来。
在漠南之战中,匈奴已经损失了几万兵力。
在河西之战中,匈奴损失了更多的兵力。
第一次战役霍去病率领万余骑兵,歼敌9000余人。
第二次战役战果更为辉煌,歼敌3万余人。
后来浑邪王率众投降,又收降了匈奴4万余部众。
这前后相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匈奴一共损失了八九万人,这对人力匮乏的匈奴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也为后续的漠北决战定下了基调,单于由于力量不足,不得不把主力撤退到色楞格河流域,被动防御,最终被卫青击溃。
03摧毁了匈奴的信心
卫青、霍去病之前的汉朝将领,只会被动的防守反击,从不敢进行大纵深迂回的运动作战,致使难以抓住有利战机。
即使机会出现,也难以扩大战果。
而卫青、霍去病的战术彻底颠覆了中原军队的条条框框,经常不要后方,大胆突进,远途奔袭。
对敌人经常采取大纵深大迂回的战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对敌人进行闪电作战、连续作战,从而大量歼灭匈奴的有生力量。
可以说,霍去病的河西之战是我国古代闪电战的经典战例。
这套战术本来匈奴是最擅长的,现在来自中原的汉军也学会了,并且运用得更加出色,这不得不令匈奴感到沮丧,甚至感到害怕。
他们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卫青、霍去病的大军就渡过了大漠,像天神下凡一样来到了他们面前。
这对匈奴的自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04让汉帝国变成了一个外向型的帝国
在中国古代,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突破地理上的屏障走得更远。
从中原出发,向东是茫茫大海,向南是瘴气湿重的热带雨林,西南是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向北是苦寒之地的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
因此,中原人民一直认为自己所在的中原就是天下的全部,即使不是全部,也是最好的那部分。
于是,人们都感到很满足,没有动机离开中原走得更远。
长期以往,中国人就变得比较内倾一些。
但在人们的印象中,汉朝是一个刚性十足的外倾性的中央帝国,其实这也和河西之战有关系。
河西走廊被霍去病占领以后,西域之门已经被凿空,汉帝国已经有了直接和西域打交道的条件。
十几年之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他回国后,向武帝叙述了大量的西域的风土人情,这引起了武帝极大的兴趣。
也正是从这时起,汉武帝有了经营西域的念想。
一方面,经营西域,可以继续“断匈奴右臂”;另一方面,可以填补匈奴所留下的战略空间。
于是,一个个使团从长安出发,纷纷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丝绸之路开始繁荣起来。
汉帝国也从一个封闭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大汉雄风也在异域生辉。
05结语
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取得了巨大成功,汉武帝也给他很多赏赐。
第一次赐封2200户,第二次赐封5400户,后来在受降中再次下令益封1700户。
骠骑将军的声望、地位日增,与大将军卫青已不相上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正是以霍去病为代表的将领立下的赫赫战功,使不可一世的匈奴彻底丢掉了霸主的帽子。
后来,经过漠北之战,“漠南无王庭”。
紧接着,汉武帝开始在西域进行经营。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
公元前36年,汉军击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头悬北阙。
至此,匈奴一蹶不振,部分开始西迁。
而这一切,都与那场河西之战息息相关。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