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
作者:刘宏宇
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5期
摘要: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对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不容置疑。
其对防
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是减弱动力。
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
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弱沙尘暴的效果。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分布最广
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集中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通过近40年的防护林建设,现已实现了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了防风固沙与治穷致富协调发展,达到了蓄水固土与
兴林富民的效果。
通过大量的植树造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降低风沙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
土的酸碱平衡。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
1前言
三北防护林(主要包括我国西北、东北北部和华北地区的防护林体系)作为我国目前一项
重要的生态保护工作,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这也关系
着全球生态环境战略性工程,其中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对三北防护林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起
着指导性的意义。
2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
对于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评价,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3个方面:①防护林的区域气候效益,包括防护林的防风效益、防护林对大气水分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②防护林的土壤改良
效益,包括防护林的固沙和降低风蚀作用、防护林对土壤质地的改良作用、防护林对土壤水分
平衡的影响;③防护林在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效益等。
2.1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三北防护林体系彻底地改变了原有地区的地层结构,进而对整体的风速轮廓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着较为明显的防风效应。
通过具体的试点数据表明,建林前后的风速相
差20%以上,极大地减少了由于风灾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2.2防护林的温度调节效应
在防护林林区建设完成之后,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发现,本地的气候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经过研究发现,防护林对温度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形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
变化。
春季林带附近气温比旷野高0.2℃,且最高气温也高于旷野,有利于作物萌动出苗或防
止春寒。
而夏季林带有降温作用,1m高处气温比旷野低0.4℃,20cm高处气温比旷野低1.8℃。
冬季林带的作用比较复杂,8月和夏季相似,9月和春季相似,有增温作用。
2.3防护林对土壤水分的调节效应
防护林对土壤水分的调节效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在作物的生长季节(一般都是每年的5—9月),对林区的土壤含水量进行实际测量,发现林区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其他地区,这个范围一般保持在10%~30%,而且这种变化在干燥的季节更为
明显。
除此之外,测量人员还对防护林内外的土壤水分蒸发量进行了实际的测量,发现在防护
林以内的土壤水分蒸发量明显低于防护林以外的土壤水分蒸发量,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更有利于
农作物的生长。
2.4保护措施
一是做好病虫害防治。
杨树的病虫害主要有杨树腐烂病等,虫害主要有天幕毛虫、舞毒蛾、叶蜂等。
对于腐烂病,治疗时可用铁钉或小刀将病斑刺破或刮除,直至病斑与健康树皮交界处,然后涂药。
施用70%碱水或多菌灵25倍液、甲基托布津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药后5d在病
斑周围涂50~100mg/kg赤霉素,可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
对于天幕毛虫、舞毒蛾、叶蜂等,可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幼虫。
二是鼠害防治。
主要有东北鼢鼠、花鼠等,防治方法有化学灭鼠、
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
在生产中使用抗宁血剂和溴敌隆,药剂应采用一些适当保护性措施,可
采用加保护色、小塑料袋包装等,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出现人畜中毒现象;
生物防治可使用肉毒素、林木保护剂;人工防治使用鼠夹、捕鼠笼等各种工具进行灭鼠。
3小结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
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
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收稿日期:201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