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衍生物阶段突破3卤代烃醇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异戊二烯(
)与等物质的量的 Br2 发生加成反应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1.有如图所示合成路线,甲经两步转化为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和丙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B.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和铁粉,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C.反应(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 验是否含甲 D.反应(2)属于取代反应
在括号内打“√”或“×”。 (1)有机化学反应特点之一是副反应多,根本不可能达到无机反应那 样的转化率,所以不用等号表示。( √ ) (2)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官能团的变化。( × )
1.已知卤代烃和 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可以得到烯烃,如 CH3CH2Cl+
NaOH―乙△―醇→CH2===CH2↑+NaCl+H2O。现由 其合成流程如图所示
(2)甲和乙两个水浴的作用不相同。甲水浴的作用是_加__热__使__乙__醇__变__成_ _蒸__气___;乙水浴的作用是_冷__却__乙__醛__、__便__于__收__集__(其__他__合__理__说__法__也__可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多种物质,它们主要是 __乙__醛__、__乙__醇__、__水___(填物质名称,下同)。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 成分是__氮__气___。
解析:由合成路线可知,甲经两步转化为丙,由碳碳双键引入两 个—OH,则反应(1)为碳碳双键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反应(2)为卤代 烃的水解反应。碳碳双键、醇羟基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则甲和 丙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A项正确;反应(1)为碳碳双键的加 成反应,不需要Fe作催化剂,B项错误;反应(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 的甲,甲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而丙不能,则可用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检验是否含甲,C项正确;反应(2)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 反应,D项正确。
(4)用波谱的方法能方便地检验出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使用 波谱的名称是_核__磁__共__振__氢__谱___,波谱仪记录的结果是_有__3_组__峰__且__峰__面____ _积__之__比__为__3_∶__2_∶__1___。
解析:(1)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乙醇,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该实验将气体通 入水中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目的是检验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在 NaOH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是否为乙烯,实验现象是酸性 KMnO4溶液褪色,a试管用于吸收挥发出的少量乙醇,防止乙醇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而干扰实验。
(4)A、B各1 mol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 的量分别是___1___mol,__2____mol。
解析:(1)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碳碳双键,B分子中的官能 团是酚羟基。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属于醇类,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属于酚类,能与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
(3)由A转化为B属于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4)A中含有1 mol碳碳双键,消耗1 mol单质溴;B中只有羟基的邻位 碳上氢原子与单质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2 mol单质溴。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收集到 的液体中还含有__乙__酸___。
4.苯酚性质实验 4.根据下图实验所得推论不合理的是( D )
已知:苯酚的熔点为43 ℃。
A.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 B.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H2 C.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 D.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C—H易于断裂 解析:苯酚与钠反应放出H2,由于受苯环影响,羟基上的O—H键 更容易断裂,故选D。
3.A、B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醇__羟__基__、__碳__碳__双__键____;B分子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酚__羟__基____。
(2)A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不__能____;B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___能___。
(3)A 在 浓 硫 酸 作 用 下 加 热 可 得 到 B , 其 反 应 类 型 和 条 件 是 _消__去__反__应__,__浓__硫__酸__、__加__热_____。
(4)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为乙醇,可以利用核磁共振 氢谱进行检验,波谱仪记录的结果中将会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3∶2∶1。
2.醇的消去反应 注意事项: (1)醇与浓H2SO4混合时,先加醇再加浓H2SO4并边加边搅拌。 (2)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3)加热混合液时,要迅速升温,减少副反应(即脱水成醚)的发生。 (4) 检 验 消 去 产 物 烯 烃 前 要 用 NaOH 除 去 SO2 等 杂 质 气 体 , 防 止 干 扰。
2.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取乙烯,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个数是( B )
①浓硫酸只作催化剂 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混合液暴沸 ③反应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 ④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烯 ⑤圆底烧瓶中装的是4 mL乙醇和12 mL 3 mol·L-1 H2SO4混合液
⑥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2024·深 圳 高 二 检 测 ) 下 列 化 学 反 应 的 有 机 产 物 不 止 一 种 的 是
(C ) ①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②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l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③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3.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2_C_u_+__O__2=_=_△=_=__=_2_C_u_O__、___C_H__3C__H_2_O_H__+__C_u_O__―__― △__→_____ _C_H__3_C_H__O_+__C__u_+__H_2_O__。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 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是__放__热___(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1.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 反应的情况。
(1)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_检__验__加__热__条__件__下__溴_ _乙__烷__在__N_a_O__H_的__乙__醇__溶__液__中__发__生__消__去__反__应__的__产__物__是__否___为__乙__烯__,实验现 象是_酸__性__K__M__n_O_4_溶__液__褪__色__,a试管的作用是_吸__收__挥__发__出__的__少__量__乙__醇__。
⑦反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⑧该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
⑨若a口出来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A.1
B.2
C.3
D.4
解析:①浓硫酸作催化剂、脱水剂,错误;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 片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混合液暴沸,正确;③反应温度应快速上升至 170 ℃,因为温度低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错误;④乙烯难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乙烯,乙烯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 集乙烯,错误;⑤圆底烧瓶中装的应是4 mL乙醇和12 mL浓H2SO4混合 液,错误;⑥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为170 ℃,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 液液面下,正确;⑦反应完毕后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错 误 ; ⑧ 该 反 应 类 型 属 于 消 去 反 应 , 错 误 ; ⑨a 口 出 来 的 气 体 可 能 有 乙 烯、二氧化硫、乙醇蒸气,三者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乙烯生成,错误。
在括号内打“√”或“×”。 (1)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但不一定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 (2)所有醇都可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 ) (3)苯酚水溶液显酸性,乙醇溶液显中性,两者可用石蕊溶液鉴别 开。( × )
1.查阅资料得酸性强弱:H2CO3>苯酚>HCO。若用如图装置(部分 夹持仪器省略)进行探究碳酸和苯酚酸性强弱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 题。
(1)②中试剂为__饱__和__N_a_H__C_O_3_溶__液___,作用为_除__去__C_O__2_中__的__H_C__l _。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①中现象为__产__生__无__色__气__泡___;③中现象为 _出__现__白__色__浑__浊____。 (3)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以替代酸性KMnO4溶液的试剂是__溴__的__四__氯__化__碳__溶__液___,此时 如果去掉盛水的试管,对实验结果_无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在另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加热,充
分反应后,向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结果产生沉淀。化学实验小组 的同学由此得出结论: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 溴化钠。该实验方案的错误之处是_滴__加__A_g_N__O_3_溶__液__前__没__有__用__稀__硝__酸__中__ _和__过__量__的__N_a_O__H_溶__液____,原因是_N__a_O_H__溶__液__会__和__A_g_N__O_3_溶__液__反__应__生__成___ _沉__淀__,__影__响__B__r_-_的__检__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N__a_C_l_+__2_H_2_O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卤代烃、醇、酚相关实验
1.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一般思路:水解、酸化、加AgNO3溶液。 具 体 过 程 : 少 量 卤 代 烃 ―N―a―O―H的― △水――溶―液→ ―冷―却→ ―稀―硝―酸――酸―化→ ―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B )
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溴水褪色 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3 mol H2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的醇溶液反应
解析: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B正确;苯环和碳碳双键均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 H2反应,C 错误;分子中含有氯原子,但连接氯原子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存 在氢原子,则一定条件下,不能和NaOH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D错 误。
阶段突破(三) 卤代烃 醇、酚
1.掌握卤代烃、醇、酚等的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 式。
2.能由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 3.掌握有关有机物性质的实验。
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关注反应条件,指导化工生产,尽可能减小 对环境影响。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制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左向右依次填写每步反应的反应类型:__b_、__c_、__b_、__c_、__b___(填
字母)。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2)写出A→B所需的试剂和反应条件:_N_a_O__H_的__乙__醇__溶__液__、__加__热___。
(3)写出
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替代酸性KMnO4溶液,乙醇和溴的四 氯化碳溶液不反应,因此去掉盛水的试管,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 滴 加 AgNO3 溶 液 前 应 先 用 稀 硝 酸 中 和 过 量 的 NaOH 溶 液 , 否 则 NaOH溶液也会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影响Br-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