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合理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合理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65岁以上老人的绝对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在增加,如何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医治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试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医治策略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降血压;药物
按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04)显示,2005年末65岁以上人口约占7%,估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至%,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数量也随之增加,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已达%~57%,如何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医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解决由此带来的家庭、社会问题,日趋受到社会的关注。
因此,对于老年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应具有效降压、耐受性良好、利用方便且对代谢无明显影响等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防治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终末期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最近几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可供临床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加,现将临床常常利用抗高血压药物及老年高血压用药特点论述如下。
1 利尿剂
大量实验和研究证明合理利用利尿剂可以减少心血管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预防心衰方面,利尿剂要优于其他降压药物。
利尿剂现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噻嗪类、袢利尿药和保钾利尿药,它们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都有较好的疗效,最常常利用的主如果氯噻嗪和吲哒帕胺。
同时噻嗪类利尿剂对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袢利尿剂对肾功能不全、保钾药对心梗后的医治都应考虑首先利用,但噻嗪类利尿剂对痛风、保钾药对高血钾的病人不能利用。
在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睬想时,利尿药配伍禁忌证少,可与β阻滞剂、ACEI或ARB和钙拮抗剂等降压药联合利用,对那些水肿或钠负荷增加患者的医治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药物,而且此类药物价钱低廉,药效明确,便于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2 β受体阻滞剂
研究显示,对心梗后、心绞痛、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怀胎等高血压病人,应考虑利用β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轻患者左室扩张,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临床上常常利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等。
在对老年高血压归并有心力衰竭、心动过缓、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病变、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用药时,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应受到限制或利用应极为谨慎,必需对患者身体进行全面了解。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现研究证明ACE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性肾病和I型糖尿病肾病及蛋白尿等具有确切的疗效,尤其在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降压医治上,此类药要优于其他降压药,但咳嗽、血钾升高及血管性水肿是这种药物的主要不良反映,此类药不适用于怀胎、高血钾及双侧肾动脉狭小。
此类药可与利尿剂、钙拮抗剂联合利用。
4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ARB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具有肾脏保护和预防脑卒中作用,对老年人或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
此类药如氯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伊贝沙坦等。
其不良反映轻微,常见有头痛、头晕,不足1%的患者发生与剂量有关的低血压。
Weber等[1]利用动态血压监测了降压疗效,结果表明50~100mg本品可产生24h的平稳降压效果。
且降压作用与人体血压自然的日夜节律相一致。
但对严重高血压患者来讲,需要加用其他降压药物,以达到更好的降压疗效。
5 钙离子拮抗剂
此类药有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加洛帕米等;地尔硫卓类作用与维拉帕米相似,虽有降压作用,但因不良反映和禁忌证较多,临床主要用于医治各型心绞痛,心律失常。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等。
硝苯地平作历时间短,不能涵盖下半夜及早晨高血压,长效剂型弥补了其不足,如拜心通,伲福达等对心、脑、肾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是目前医治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栓较好的药物。
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钙拮抗药,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50h,能有效持久降低老年高血压,并明显降低运动时收缩压,且对血脂血糖代谢及心功能均无不良影响,反而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更适合有肾脏损害的高血压患者[2]。
6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如可乐定、特拉唑嗪、乌拉地尔等。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顶用于前列腺增生及高血脂的高血压病人医治,但此类药物可以降低压力感受器的功能而常常造成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哌唑嗪在老年人可引发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应被限制利用。
所以不该该将此类药物单独用于医治老年性高血压,尤其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异样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
总之,老年人由于常有药代动力学的转变和肝肾功能消退使药物代谢与排泄减慢的特点,许多老年患者单药医治很难使血压达标,联合用药医治应作为一线选择。
因此,老年高血压医治多联合用药,用药应在两种以上,并从小剂量开始,强调个体化医治,尽可能选择长效制剂。
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少单药剂量增加引发的不良反映加大,从而更好应对老年患者并发症多带来的各类医治矛盾。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不宜频繁换药。
多数人应在2~4周乃至更长时间内使血压达标。
【参考文献】
1 Weber MA,Byyny RL,Pratt H,et pressure effects of the 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er Intem Med,1995,155:405.
2 解斌,董振海,王建中.抗高血压的药物应用评价.中国医刊,2003,3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