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023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三大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①铁农具(春秋战国)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的消失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②浇灌工具:曹魏翻车唐代筒车浇灌工程:都江堰坎儿井
二、自耕农经济产生的缘由、时期及评价1、缘由:生产力进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消失 2、产生:春秋时期3、评价:优点: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主动性高 ;缺点: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洁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进展;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当者,常因水旱灾难或统治者过度剥削而破产。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化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商周:井田制(国出名义下的贵族土地全部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四、中国古代纺织制瓷业业的成就丝织业:⑴汉代“丝国”唐代消失缂丝技术⑵明清:苏杭是丝织业中心
棉织业⑴元代黄道婆创造脚踏三锭纺车⑵元明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⑶明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制瓷业:(1)新石器时代:陶器(2)东汉:青瓷(3)南北朝:白
瓷(4)唐:南青北白,制瓷成为主要部门(5)宋: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6)元:青花、釉里红,进入彩瓷时期
五、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夏商周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2、私营手工业(明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关系)3、家庭手工业
六、明清时期商业的进展: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广泛使用白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
七、古代城市进展(唐、宋、明清)
1、唐:长安城布局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掌握;打破坊市界限;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添
3、明清: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业市镇兴起,特殊是江南地区市镇繁华
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缘由和特征1、产生时间、地点:明代中叶以后,在江南地区纺织业中最先消失2、缘由: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进展(根本缘由)3、本质特征:雇佣关系
九、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缓慢的缘由:(根本缘由:封建制度的阻碍)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②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③思想〔文化〕:愚昧自大,文化专制,鄙薄科技④对外关系:海禁闭关政策
十、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影响1、目的: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直接)②稳固封建统治(根本)2、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进展,稳固地主阶级政权;严峻阻碍工商业进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
十一、海禁闭关政策的缘由及影响1、缘由:①根本缘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确定②直接缘由:防范外夷侵害和沿海人民叛乱2、影响:使中国脱离世界进展大势,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
十二、新航路开拓的缘由及影响(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消失。
⑵影响:①对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对世界:全球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头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头形成。
十三、殖民扩张⑴扩张方式:荷兰:组建商业公司;英国:海盗掠夺商业战斗商业活动黑奴贸易
⑵影响:对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亚、非、拉地区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东方日益附属于西方。
十四、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月—19世纪中期)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1、成就:① 1765年,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纺纱机”(开头标志)②1875瓦特制成了万能蒸汽机③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蒸汽轮船。
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了蒸汽机车
2、影响:⑴经济:①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⑵外交:资本主义国家开头全球扩张,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十五、其次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月——20世纪初)
1、主要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动汽车、飞机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的进展。
③化工技术的进展;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影响:①经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外交: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
1.上课好好听讲。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爱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爱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仔细听讲,不发愣不神游。
如今许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殊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仔细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特别基本的。
一旦有错题,要准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
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不会的遗忘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许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
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肯定时间的历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
历史的错题要准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
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
错。
但课本肯定是对的(至少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根据都要去课本上查找。
考前肯定要看书。
看书要认真,不要放过任何详情,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月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登记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
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肯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特别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建议自己制作,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大事人物,再按挨次排列。
着有助于理清思路。
复习历史的技巧
第一、学会查找线索,历史大事的进展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留意查找线索。
特殊是新课改背景下,都是采纳专题形式教学,每个专题都会有自己的线索。
在复习的时候要留意理清每个专题的最基本线索,然后顺着最基本线索进行完善,最终形成学问树。
在理清每个专题自己的线索后,再查找各个专题间的线索,比方可以根据古代,近代,现代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整合。
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留意比较,比方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其次、注意对历史学问的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意的是对历史学问的敏捷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同学关注现实。
这就要求
同学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留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运用。
上课的时候还是要仔细跟着老师的思路,仔细做好笔记,课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