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读书莫放“拦路虎”∣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读书莫放“拦路虎”∣
苏教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第11课《读书莫放“拦路虎”》1课时教学设计
2、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明白得重点词句,使
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反复阅读,在品味语言文字过程中明理,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适应,体会课文所阐述的含义。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时会碰到不认识的生
字,这些不认识的生字我们称为阅读中的“拦路虎”。
2、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确实是——《读书莫放“拦路虎”》
板书课题。
3、解题:
(1)课题中有个△,这是自读课文的标志。
自读课文确实是依照自己学习课文的体会,自己读明白课文。
(2)“莫”是什么意思?(莫:不要。
)
(3)什么是“拦路虎”?
“拦路虎”指的是在学习文章时,遇到的不认识和不明白的字词。
4、出示小资料齐读课题。
生了解
指名回答。
了解。
记录在笔记本
上。
指名回答。
教师通过直截了
当点题导入新
课,然后通过解
题让学生关于本
课的要紧内容有
所了解。
举例:我们的“大蜻蜓”差不多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确实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
)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明白课文。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自学反馈
1、出示生字:碍页
2、出示生词
障碍拦路虎扫除
苦恼连估带猜
衷心误解必须
适应书页请教
模糊把握经历
3、明白得词语意思
连估带猜:估估猜猜,不求准确。
障碍:阻碍前进的东西,本文指可不能读,不明白得的词。
苦恼:烦琐;费事。
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
文。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
指名分段读。
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读。
在初读课文
环节,学习本课
的生字词并能够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在细读感悟
环节,关心学生
设计了四个问题
是:一、什么是
“拦路虎”?二、
面对“拦路虎”
绕着走的缘故及
有什么危害?
三、面对“拦路
虎”,我们应采纳
的最好方法是什
么?四、字典使
模糊:不分明;不清晰。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精读感悟
认真阅读课文,并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明白得课文,然后摸索下列问题: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缘故和危害是什么?
3、面对“拦路虎”,我们应采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4、字典使用有哪些方法?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阅读第1、2自然段,摸索:
(1)什么是“拦路虎”?
“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
“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
”
(2)什么是“阅读的障碍”?
在阅读中阻挡学生明白得的东西。
(3)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缘故是什么?
“有的同学由于怕苦恼,或急于想明白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
”
连……带……”是常用结构,表示两种动作紧接着,差不多同时发生。
如:连蹦带跳、连滚带爬、连说带笑……学生了解。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指名读。
学生了解。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读。
集体交流,
指名读。
指名读课文。
集体交流。
小组讨论交
流。
指名读。
查字典辨析。
用有哪些方法?
同时一一击破。
能力要靠训
练才能获得。
课
文中的方法讲得
专门好,但并非
学生读了就差不
多有了真正意义
上的获得。
因此,
“趁热打铁”,让
学生在巩固提升
环节赶忙参与到
“用”的层面上
来,是专门有必
要的。
这是“学
以致用”,更是学
必须用的实践。
学生在实践中有
了体会,才会经
历深刻,才会形
成能力。
(4)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危害是什么?
如此做,不仅字音容易读错,而且字词的意思专门难正确明白得。
你这次见到“拦路虎”绕着走,说不定什么时候读书,它又会跑过来“拦”你的“路”。
(5)文中用什么例子证明绕着走的危害?
“衷心”本是出自内心的意思,有人将“衷心”读成“哀心”,就专门有可能将那个词的意思误解了。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阅读第3、4自然段,摸索:面对“拦路虎”,我们应采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适应。
读书时,周围放一本字典。
要明白,字典确实是无声的老师,遇到“拦路虎”,便去请教它。
2、字典使用有哪些方法?
(1)假如是自己的书,还能够在书页的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2)先用铅笔把生字圈下来,待读完一个段落,再回过头来一个一个地从字典中去查找。
(3)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
3、相关资料:字典小史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依据字的形体结构排列编著的《说文解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书之一。
以后有了《玉篇》《类篇》《六书故》
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通过查字典来明白得字词,不要让“拦路虎”挡住我们阅读的进度。
2、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能够分成两段:
第—段(1-2):讲什么叫“拦路虎”。
遇到“拦路虎”绕着走有什么坏处。
第二段(3—4):要紧讲必须通过查字典扫除“拦路虎”。
3、课件出示学生最容易读错的词语。
(学生辨析)
“涸”读hé,不读ɡù;
“瞠”读chēnɡ,不读tánɡ;
“犷”读ɡuǎnɡ,不读kuànɡ;
参差读cēn cī,不读cān chā。
知识拓展如何确定部首:
1、部首的位置一样在字的上、下、左、右、
外边。
如,“茫、怒、提、部、国”这几个字的部
首就符合“上、下、左、右、外边”那个规律。
2、一样位置找不到部首时,查中间,如:“办”
字就查的中间“力”部。
3、中间找不到部首时,查左上部,如“疑”
确实是取得左上的“匕”。
4、形声字一样取形旁,如;“蜘蛛、蝴蝶、”
等字差不多上取的形旁“虫”。
5、不行确定部首的字,按起笔取单笔作部首,生做笔记。
齐读。
通过拓展,学生
知识面增加了,
对文章的主旨也
有了更加深刻的
认识。
如:“长、甲、为”等字,差不多上符合那个规律的。
课堂练习一、选词填空。
障碍阻碍
(1)读书过程中的一些生字新词,假如不及时查词典解决,就会成为阅读中的(障
碍)。
(2)思想的落后(阻碍)了当地经济的进展。
有效成效
(3)通过中医调理,妈妈的头痛病治疗收到了(成效)。
(4)老师的严格管教依旧(有效)的,那些顽皮的学生现在老实多了。
二、在括号中填上不同的汉字,把词语补充完
整。
连(估)带(猜)连(滚)带(爬)
连(说)带(笑)连(蹦)带(跳)学生自主练
习。
同桌或小组互
评互议。
通过对课文基础
内容的检测,学
生对文章的主旨
有了更深的了
解。
课堂小结教师小诗总结全文:
读书莫放“拦路虎”,
勤查字典生字无,
扫除障碍读流畅,
诵文识字好处多!回忆本课学习
情形,提出不
明白的问题。
以一首即兴小诗
归纳总结本课所
讲内容。
布置作业1、试着读《伊索寓言》,不看生字表,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自学课文。
在教学时,必须把学习的权益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
时,既要“放手”也要做好引导,否则这自读就没
有实效。
因此我采纳了导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课文。
第一关心学生设计了四个问题是:一、什么
是“拦路虎”?二、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缘故
及有什么危害?三、面对“拦路虎”,我们应采纳
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四、字典使用有哪些方法?这
是四个贯穿全文的问题,专门值得学生去探究。
及时反思,总结收成,发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