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4.175
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
情绪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建亚,魏玲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223200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1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

比较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分。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两项评分分别为(57.92±3.78)分、(60.54±3.5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2.840,P< 0.05)。

研究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两组应对方式评分对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增强其面对疾病的勇气。

[关键词]赋能理论;延续性护理;脑梗死;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a)-0175-05
Effect of Continuity Nursing Based on Empowerment Theory on Negative Emotions and Living Abiliti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NG Jianya, WEI L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ai'an Ch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223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ity nursing based on empowerment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6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Huai'an Ch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21 to May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 81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nu⁃merical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practic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practiced continuity nursing care based on empowerment theory.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3 month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staff compared 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D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and medical coping questionnai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57.92±3.78) points and (60.54±3.57) point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ar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106, 2.840, P< 0.05). The ADL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scores of coping sty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 (P>0.05),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frontation score of [作者简介] 王建亚(1979-),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护理。

临床护理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voidance and submission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ntinuity nursing based on empowerment theory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live and enhance their courage to face the disease.
[Key words] Empowerment theory; Continuity nursing; Cerebral infarction; Negative emotions; Coping styles; Living ability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导致的脑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一种病症,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1]。

该种疾病对患者机体危害十分严重。

①脑梗死导致脑血液供应中断,严重威胁受影响区域的脑功能,易引发瘫痪、运动障碍,甚至影响患者的言语和认知功能[2]。

患者会面临生活质量下降、日常活动受限的挑战。

②脑梗死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抑郁、焦虑等问题。

疾病如持续进展,会威胁患者生命,特别是当大脑的重要区域受到影响时[3]。

③患有1次脑梗死的个体更容易面临再次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

患者在住院期间虽然能够接受有效的护理服务,但出院后,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及护理知识的缺乏,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4]。

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服务,侧重于患者的个体需求和权利,通过增强患者的自主性和参与感,促进其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全面健康。

本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旨在研究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ER-202161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相关诊断标准者;②护理依从性较高,能够配合护理措施;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存在精神病史者;③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定期进行神经学评估。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帮助受影响肌肉恢复力量和协调能力。

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言语和吞咽问题,提供专业的言语康复服务。

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以提高生活独立性。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及其家人面对情感和心理上的挑战。

向患者和家人提供关于脑梗死的信息,包括风险因素、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管理等。

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月,指导患者定期复诊以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调整治疗计划并及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鼓励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保持健康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研究组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

具体包括:①个体化出院计划:与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制订康复目标,并将其纳入个体化的出院计划中。

考虑患者的居住环境、支持系统和日常生活能力,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对照组研究组t/χ2值P值例数
81
81
性别(n)
男性
46
48
0.101
0.750
女性
35
33
年龄[(xˉ±s),岁]
66.34±3.78
66.58±3.36
0.427
0.670
受教育程度(n)
本科及以上
35
37
0.100
0.752
高中及以下
46
44
临床护理
制订适合的出院计划。

②康复教育:提供详尽的康复教育,包括关于脑梗死的理解、药物管理、饮食和活动的信息。

使用易懂的语言,多媒体工具等形式,确保患者和家庭理解并能够遵循康复指南。

③自我监测技能培养:教导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药物管理和其他自我监测技能,以提高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

提供相应的工具和资源,例如血压计、健康日记等,以便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

④家庭支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交流,解释康复计划,并强调他们在支持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提供家庭成员培训,使其了解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和监测。

⑤社会融入和活动参与:通过社会工作者或康复专业人员的帮助,促使患者参与社会和社区活动,增加社交互动。

制订适应患者能力和兴趣的活动计划,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⑥定期的随访和评估:上门随访2次/月,了解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变化和挑战,定期评估,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其与患者的个体需求和康复目标保持一致。

⑦激发希望和积极态度:肯定患者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激发其对康复的积极态度。

鼓励患者制订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并提供支持和指导,以实现这些目标。

⑧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协助解决康复后可能涉及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的情感压力和焦虑。

两组患者均实施护理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DS)[6]作为评价标准,各包含20个问题,采取4级评分法,评分与患者负性情绪呈正相关。

SAS 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效度0.85。

SDS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效度0.91。

1.4.2 两组生活能力对比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7]作为评价标准,该量表涉及躯体生活、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依次赋予1~4分,总分56分,得分与生活能力呈负相关,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效度0.87。

1.4.3 两组疾病应对方式对比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8]作为评价标准,问卷包括20道题目,采用1~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倾向于采取此行为应对疾病,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6,效度0.82。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负性情绪评分、应对方式评分、ADL评分)均符合正态分布,用(xˉ±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4。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大脑的一部分血液供应被阻断,导致相应区域的神表3 两组患者ADL评分对比[(xˉ±s),分]
组别
对照组(n=81)
研究组(n=81)
t值
P值
护理前
35.62±3.78
35.41±3.69
0.358
0.721
护理后
31.67±3.38
29.87±3.62
3.271
0.001
t值
7.011
9.646
P值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对比[(xˉ±s),分]
组别
对照组(n=81)研究组(n=81)t值
P值
SAS
护理前
68.25±4.18
68.53±4.27
0.422
0.674
护理后
(59.67±3.38)a
(57.92±3.78)a
3.106
0.002
SDS
护理前
67.62±3.39
67.71±3.57
0.165
0.870
护理后
(62.38±4.61)a
(60.54±3.57)a
2.840
0.005
注:与组内护理前对比,a P<0.05。

临床护理
经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甚至死亡[9]。

这一阻断通常是由血栓或动脉瘤破裂引起的。

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因素可以导致血管狭窄或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脑血流减少或中断[10]。

该种疾病危害显著,从生理到心理、社会各方面均有深远影响。

①梗死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面临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能威胁生命[11]。

②脑梗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使其更加依赖他人,而且潜在的复发风险增加了未来再次发病的可能性。

③患者可能面临精神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下降。

④脑梗死也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产生影响,增加了家庭成员的照顾责任,患者可能面临社交融入的挑战[12]。

既往护理实践中,患者在院内可以接受专业、科学的护理支持,康复效果较优,但部分患者在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加之护理技能的缺乏,导致治疗信心降低,易产生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能力[13]。

赋能理论强调在护理中患者的积极参与,使其具备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其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14]。

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旨在在患者出院后提供渐进性的支持,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和管理慢性疾病或康复过程。

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AS 评分为(57.92±3.78)分、SDS评分为(60.54±3.57)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ADL评分低
于对照组(P<0.05)。

护理前,两组应对方式评分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面
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

这表示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缓解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能力,增强患
者面对疾病的勇气。

究其原因,基于赋能理论的延
续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通过积极参与和自主决策,患者被激发出更多
的兴趣和动力参与康复[15]。

个体化的关怀计划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制订,满足个性化的康复目标,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沮丧感。

信息共享和教育不仅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也提高了对治疗的信心[16]。

通过培养自我监测和管理技能,患者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能力[17]。

社会支持的促进有助于减轻孤独感,提供情感支持,同时激发患者的希望和积极心态。

在王绫芬[18]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85±2.98)分、(41.82±4.8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脑梗
死患者护理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
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积
极面对疾病。

[参考文献]
[1] 黄莉娜.路径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及神经功
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8):3442-3445.
[2] 孙瑜,李娜娜,李瑞芳.早期全面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
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7): 1108-1111.
[3] 杨孙芹,禹玲,武茜,等.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
患者步态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1):
92-95.
[4] 王娜,王甜甜,李薇.跟进式家庭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
患者心理状况、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2):2301-2304.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表4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对比[(xˉ±s),分]
组别
对照组(n=81)研究组(n=81)t值
P值
面对
护理前
7.25±2.63
7.34±2.57
0.220
0.826
护理后
9.61±2.43
10.58±2.46
2.525
0.013
回避
护理前
12.58±2.24
12.29±2.35
0.804
0.423
护理后
9.82±2.94
7.36±2.36
5.873
<0.001
屈服
护理前
11.34±3.46
11.47±3.25
0.246
0.806
护理后
9.86±2.45
7.72±2.38
5.639
<0.001
临床护理
[6] 曹娜娜,段继云,王宇.失效及效应分析联合共情护理
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123-125.
[7] 孟宏音,卢洋.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对脑梗死合并糖
尿病患者失能"非失智"状况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169-172.
[8] 郭蓉蓉,王若云.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 (3):494-495.
[9] 王路,彭影,方寒,等.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联合康复
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5):151-153.
[10] 张萍,杨涛,杨焕芝,等.强化康复干预联合共情护理
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8-51. [11] 赵娜,朱子花.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
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4):4541-4543. [12] 韩雪,刘芹芹,董雨枝.创新扩散理论下的循证护理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77-81. [13] 陈思,程君,叶薇薇.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8):1486-1490. [14] 巩晶晶,马虹颖.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
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
2023,21(z1):184.
[15] 刘苗苗,朱华清,刘芹芹.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
循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自理
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71-74. [16] 路以宁,白燕.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对脑
梗死患者肢体、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国
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3639-3643. [17] 杜振莲,李艳春.基于量化评估式护理联合自我效能
干预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心理状
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
(20):3772-3776.
[18] 王绫芬.延续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负性情
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262-263.
(收稿日期:2023-09-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