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与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1-15T13:18:54.56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张树坤关锐[导读]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尿路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一种,保留膀胱的开放性手术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40%~70%。

张树坤关锐 牙克石市人民医(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摘要】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G)与卡介苗(BCG)交替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将63例膀胱癌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用MMC20mg,一组用BCG150mg,一组MMC20mg与BCG150mg交替应用(MMG/BCG)行膀胱内灌注。

结果随访9~60月,平均35.7月,无肿瘤复发者MMC组15例(71%),BCG组19例(90%),MMC/BCG组20例(95%),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MMC/BCG组有24h后自限性轻微膀胱刺激症状。

结论MMC/BCG更能有效地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且副作用少。

【关键词】膀胱肿瘤癌灌注法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 5734(2012)7-39-02 我院与2004~2010年应用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膀胱癌63例,男49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6.7岁,肿瘤单发54例,多发9例。

初发49例,复发13例。

肿瘤部位:三角区11例,顶部2例,侧壁31例,颈部5例,前后壁16例,多部位8例。

病理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

病理分级:Ⅰ级28例,Ⅱ级31例,Ⅲ级4例。

肿瘤分期:T130例,T231例,T32例。

手术方法:开放性手术44例,其中肿瘤局部切除12例,膀胱部分切除48例,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术3例,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19例。

1.2灌注方法:63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各组在肿瘤数目、分期、分级方面无显著差异。

术后2w开始膀胱灌注,所有BCG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菌种,每支含150mgBCG液体制剂。

MMC组:MMC20mg+生理盐水40ml+空气5ml。

BCG组:BCG组:BCG150mg+生理盐水40ml+空气5ml交替应用,进行膀胱灌注。

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于膀胱,排净尿液后注入灌注液,当药液注入后注入空气5ml防止拔管后BCG残留于尿道内。

患者每15min 变换体位(左、右、仰、俯)一次,保留2h后排尿。

疗程:每周一次共6次后改每二周一次共6次,然后每月一次共12次。

对于复发性、多发性,T2、3期肿瘤疗程结束后可再每隔3mo1次,延续3a。

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尿常规,3~6mo 作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2 结果
随访9~60mo,平均为35.7mo,MMC组无肿瘤复发15例(71%),1a内复发5例,1~2a复发2例,2~3a复发1例。

BCG组无肿瘤复发19例(90%),3例分别手术后9、15、24mo复发。

MMC/BCG组无肿瘤复发20例(95%),2例分别于手术后18、24mo复发,复发病例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MMC组有2例复发肿瘤病理分级较始发病理分级升高.MMC/BCG组副作用较BCG组灌注后均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48~72h后消失。

MMC/BCG组约10%病例有较轻膀胱刺激症状,24h 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尿路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一种,保留膀胱的开放性手术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40%~70%。

单纯性尿道肿瘤电切后一年复发率高达92%。

MMC、BCG是目前防止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MMC与肿瘤细胞DNA结构中的双螺旋结构形成交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抑制其复制,而杀伤肿瘤细胞。

MMC分子量大,不为膀胱粘膜所吸收,避免了大量、长期用药对骨髓的抑制,副作用少,治疗上是有效的、安全的。

MMC组与MMC/BCG组共42例,均无一例血象抑制。

MMC灌注肿瘤复发率为23%~42%,本组复发率29%。

由于膀胱肿瘤天然耐药(30%),获得性耐药及MMC可诱导膀胱肿瘤产生耐药表型,而使MMC治疗效果不佳。

BCG膀胱灌注可引起膀胱特异性炎症反应,激活与增加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从而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是目前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之一,但仍有30%病例对BCG治疗无反应,且多数有BCG膀胱炎和全身反应。

文献报告BCG有效率为67%~82%。

21例BCG组肿瘤复发19例,有效率90%,灌注BCG后均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与术后膀胱局部炎症反应明显,血管丰富,BCG吸收入血有关。

为避免和减少膀胱肿瘤对MMC耐药及BCG引起的不良副作用,采用MMC与BCG交替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MMC与BCG交替灌注可有效防止膀胱肿瘤耐药性增加。

MMC/BCG组无肿瘤复发癌95%,明显优于MMC(71%)。

MMC/BCG组只有10%的病例灌注后出现较轻的膀胱刺激症状,一般均在24h后消失,病人都能耐受。

MMC/BCG与单用BCG灌注相比其复发率及复发中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副作用却少得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MMC和BCG交替使用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其效果优于单用MMC,副作用远远少于BCG。

参考文献
[1]周炎,刘普晓,郑少波,等.膀胱癌mdr-l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86-87 [2]荀欣,肖明朝,何梓络等. BCG和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2:91-92 [3]黄兴端,李普云,袁子房,等.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Ca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1:49[4]蒋元仙,叶元平,等.BCG和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1:667-668[5]郑介年. 泌尿外科.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