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一种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酸 ( 析纯 A 国药 集 团化 学 有 限公 司 ) 盐 酸萘 乙二 胺 分 R, ;
( 分析 纯 AR, 京恒 业 中远化 工 有 限公 司 ) 亚硝 酸 钠 ( 北 ; 分 上 海建信 化工 有 限公 司试 剂 厂 ) 冰 乙 酸 ( 药集 团化 学 ; 国
双孢蘑 菇 是伞 菌 目伞 菌科 蘑菇 属大 型真 菌 , 有 丰 富 含 的氨 基酸 、 生素 和矿 物质 … , 收后 由于组 织 柔嫩 , 维 采 含水 量高 , 呼吸强 度大 而容 易变质 , 失重 率迅 速增 加 , 降低 了 营 养价值 和 商品 价值 。随着 双孢 蘑菇 种植 面积 的扩 大 , 生产 数量 的增加 , 上市 高峰 比较集 中 , 以贮藏 问题 相对 突 出 。 所 常用 的保 鲜 方 法 有 冰浴 贮 藏 保 鲜 和 薄 膜 袋 气 调 贮 藏 保 鲜 J这 些方 法成 本 高 , 以在 生 产 中推 广 。为 了延 长双 , 难 孢 蘑菇 的保 鲜时 间 , 高 经 济效 益 , 采 摘后 可采 用 保 鲜 提 在 剂 贮藏 , 以取得 理想 收益 。 目前 对 以化学 合 成物 质 作 为保 护 剂 的研究较 多 , 但存 在着 潜在 的化 学危 害 。 因此有 必 要 尝试 使用 天然 的 复合 保 鲜 剂 。本 课 题 设计 了一 种 复 合 保 鲜剂 , 对其 保鲜 效果 进行 了初 步研究 , 并 旨在探 索 新 型 、
b o n n e r e oy h n lo i a e i t n oa cd t e e tse .Th e u t id c td t a er t fw ih s , r w i g d g e ,p lp e o xd s ,nt e a d tt l i i w r e td i r a y e r s l n ia e h tt a eo e g t o s s h l n t t o t n n oa c d t e r a e i i c n e ta d ttla i i d c e s d;te p l p e o xd s ci i n rwn n e r el w r d, Ot e g a a t ep — re y h o y h n l i a e a t t a d b o i g d g e o e e S h u r n e e o vy
双孢蘑菇菌种_附件
前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均为规范性附录。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 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王泽生、 廖剑华、 曾辉、 陈军 、 陈美元。
GB 1 91 7 1 -2 0 0 3
表面菌丝体 菌种外观
洁白浓密、 生长旺健
生长均匀 , 无角变 , 无高温抑制线 紧贴瓶( 袋) 壁, 无干缩
无 无 无
培养基及菌丝体
表面分泌物
杂菌菌落
靓顽现象 气 味
有双泡蘑菇菌种特有 的香味 , 无酸 、 臭、 霉等异 味
4 . 2 . 3 微生物学指标应符合表 2 规定。 4 . 2 . 4 菌丝生长速度 : 在适宜培养基上, 在适温( 2 4 ℃士1 ' C) 下菌丝长满容器不超过 4 5 天。 4 . 3 栽培种 4 . 3 . 1 容器规格应符合 N Y / T 5 2 8 -2 0 0 2中 4 . 7 . 1 . 3 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母种 s t o c k c u l t u e r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 以玻璃试管为培养容器和
使用单位, 也称一级种、 试管种。 [ N Y / T 5 2 8 -2 0 0 2 , 定义 3 . 3 1
单位数量培养料的干物质与所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或菌丝体干重之间的比率。 [ G B / T 1 2 7 2 8 -1 9 9 1 , 定义 2 . 1 . 2 0 ]
3 . 9
种性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v a r i e t y 食用菌的品种特性是鉴别食用菌菌种或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包括对温度、 湿度、 酸碱 度、 光线和氧气的要求, 抗逆性、 丰产性、 出菇迟早、 出菇潮数、 栽培周期、 商品质量及栽培习性等农艺
双孢菇品质保鲜
双孢菇采收后感官品质变化的因素分析与加工保鲜技术研究逢源(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技检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多、消费最普遍的一种食用菌。
近几年来我国蘑菇栽培发展迅速,产量和出口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双孢菇不仅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具有很好的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抗菌、消炎护肝等多种保健价值。
但是双孢菇菌盖表面没有保护结构,不能阻止外界的物理伤害、微生物侵染及失水,比市场中的其他新鲜果蔬货架期短,仅能保存3-4d。
另外,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高及含水量多,使得双孢菇极易产生微生物引起的腐烂和褐变现象。
采后双孢菇品质降低主要表现为褐变、开伞、失水和质地变化。
但是目前有关双孢菇采后品质的变化还没有系统的论述,因此,本文对双孢菇采后失水、褐变、开伞、质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保鲜技术,达到最大限度的延长双孢菇采后商品价值的目的。
1双孢菇采后感官品质变化1.1失水水分含量是衡量食用菌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刚采收的新鲜双孢蘑菇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此时细胞膨压高,组织表现鲜嫩光洁并有光泽;双孢蘑菇采收后水分会很容易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使菇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萎蔫状态。
失水5%的双孢菇就会表面萎蔫,鲜度下降。
另外,双孢蘑菇失水后不仅会造成失鲜、失重、品质下降,还会影响正常的生理过程,如体内相关的酶活性增加,呼吸强度增大,耐贮性和抗病性降低。
因此,如何降低双孢蘑菇的采后失水是提高其保鲜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
1.2褐变褐变是导致双孢菇感官品质降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双孢菇菌盖表皮很容易被擦伤,引起酶促反应和微生物的侵染。
又由于双孢菇中酚类物质较多,双孢菇在其高含量的酪氨酸酶和酚的作用下极易发生酶促褐变,并且采后双孢菇中总酚量呈增加趋势,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过氧化物酶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也逐渐升高,褐变程度不断加深,严重影响了双孢菇的感官质量。
双孢蘑菇保鲜技术研究
双 孢 蘑 菇 保 鲜 技 术 研 究
赵竹青 曲美玲 谢伟 清
240 ) 6 10 ( 台市牟平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烟
双孢 蘑菇 以其 营养丰 富、味道 鲜美 而倍 受人 过程 中,我们把 这两种 方法有 机 结合,取得 了 良 们青 睐 。但 由于其较 难贮藏 保鲜 ,短 时 间内常造 好 的保鲜效果 。 ( 图蘑菇 呼吸强度变化 ) 成 品质 、色 泽 、风味 的改 变 ,给鲜 品贮 运 、销售 据试验 , 氧气 1-3 、 % % 二氧化碳 1% - 5 ( 0 . 1% 余
5 .i n S r a i Ko s Vah g i Ga ia G d DeRo d 3S mo — a k d L, c y G, r e y A。 l a n e b n
J A.S s - d c d c a g si e f ea n c d c mp st n i 打e si u e h n n e t r mi o a i o o i o n n h e i ta s e i o b al l t a i g ic e s dp oi ec n e t Bil g a rn g n cs y e r p a sh vn r a e r l o tn . o o i n n n
5 . a a a M , o ih t Ur n Y m d 1 M rs i H, a o K,S iz k Ya g c i a h o a iN, ma u h . S i o a iK, h n z k a d Yo hb hn zk S io a i K n s i a E f c so r ep o i e fe t ffe r l n
带来 一定 的难 度 。经研 究表 明,双 孢蘑 菇 的保 鲜 者 为氮气 )能有 效地抑制 呼 吸,并能延 缓蘑菇 开
蜂胶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保鲜的效果
中图分 类号 :6 6 1 0 9 ¥4 . 1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1 0 04 0 10 32 2 1 )6— 4 5— 4
有抑 制肿瘤细胞 活性 的作用 …。
迟萎蔫 , 起到防腐保鲜 作用 。本试 验在双孢蘑菇 保鲜过程 中, 结合低温冷 藏 , 以褐 变度 为指标 , 优化蜂胶复合保鲜剂 的
配方 , 研究其对双孢蘑菇贮 藏期 间感 官品质和 生理变化 的影
响, 以获得简 便易行 的双孢蘑 菇保鲜技 术 , 为生产 实践提供
13 试 验 方 法 .
留的物质代替化学药剂对双孢蘑菇进行护色、 保鲜 。在我 国,
蘑菇生产 点分散 , 运输 、 加工等环节 跟不上 , 保鲜 问题更成 为 长期 困扰菇农 的焦点 问题 。蜂胶是工蜂从植物新生枝条、 叶、
芽或树皮等组织上采集 到树脂状分 泌物后 , 混入 其上颚腺 等 腺体 的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芳香性胶状物。蜂 胶中含 有丰 富的松属素 、 良姜素、 高 山奈素、 对香豆苯 甲酸酯 、 咖啡酸 酯和黄酮 化合物 , 这些物质对 多种细菌 、 真菌 、 病毒和原虫具
是亚硫酸盐 中的硫残 留 , 因此 , 人们 正在 寻找无毒 害、 无残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与 试 剂 .
蜂胶 : 购于江苏泰州 野徐养蜂场 ; 双孢蘑菇 : 自泰州正 采 源食用 菌有 限公 司食用菌培养 基地 ; 半胱 氨酸 ( 一C s 、 一 y) 柠檬酸 ( A) 蔗糖酯 ( E 、 , C 、 s ) 2 6一二 氯靛酚 为 中国医药 集 团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 , 分析纯 。
双孢菇速冻贮藏要点
双孢菇速冻贮藏要点速冻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它使用制冷设备将食物放置在低温环境中,并在短时间内快速通过冰晶形成阶段。
前保鲜储存处于活体状态,速冻储存保留了死体状态,但新鲜时仍能保持食用菌的风味和营养,色泽和风味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因此速冻储存对调节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小编带大家具体了解双孢菇速冻贮藏的有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速冷冻的基本原理是在高冷却能力和高冷却效果的条件下,冷冻食品中的水可以在短时间内均匀地形成冰晶而不破坏细胞结构。
食物解冻后,很容易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保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
可以看出,关键是制冷设备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以通过冰点在冷冻食品中快速形成冰晶。
如果它是缓慢冷冻的,细胞间隙中的游离水形成冰晶,并迫使细胞内的水结晶。
由于冰晶的不断膨胀,细胞结构被破坏。
解冻后,细胞液流出,质地柔软,腐烂味道和质量下降。
食用菌的腐败是由微生物的感染和繁殖以及菇中酶的活性引起的。
在冷冻加工的漂洗,杀灭和冷冻过程之后,菇体可能失去活力并终止菇中的酶活性。
活动还可以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杀死一些微生物,菇体内的水由于快速冷冻形成冰晶,腐败的微生物不能利用,因此双方的内外影响可以保持食用色素和味道完好无损,长期保存。
速冻保鲜过程,首先是原料筛选,对于冷冻冷冻菇产品,成熟度适当均匀,形状圆,尺寸相同或相近,符合相关的健康和品质标准。
二是修剪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的食用菌,先除去除去的培养基,然后修剪菇柄,然后进行颜色保护,漂洗,绿化,冷却等。
三是分层包装,速冻食用菌一般先包装,然后冷冻,还有双孢菇等真菌,快速冷冻后再挂冰衣重新包装。
四是预冷处理,为了在快速冷冻过程中更快地冷却,常温下的蘑菇产品应预冷至接近冰点温度,从而节省从常温到冰点的冷冻时间。
五是速冻,将预冷的菇产品置于-30°C~-40°C的环境中,30至45分钟后,冷冻菇产品中心的温度降至-18°C以下,环境温度越低,冷冻速度越快。
双孢菇四大保鲜方法
双孢菇四大保鲜方法
①盐水保鲜法
在250公斤20%食盐溶液中倒入25公斤烫煮菇,然后继续添加精盐封面,数天后再添加适量的精盐,拌匀并且使波美度达到18度,经4-6天盐分、酸碱度稳定后即可上盖封存保鲜。
②低温保鲜法
低温能保持菇体的新鲜和优良品质。
采收后,90%-95%的相对湿度,0℃-3℃的温度为最适宜贮存环境。
保鲜期间要求湿度、温度保持稳定,不宜多变或骤变。
③速冻保鲜法
100℃的沸水中添加0.3%柠檬酸,按100公斤沸水一次投入15公斤鲜菇,烫煮90-150秒,并随时搅动使菇体受热均匀,体表呈淡黄色,具有弹性和光泽,熟而不烂。
烫煮后的菇体及时用10℃-20℃的冷水冲淋。
再移入3℃-5℃流动冷水池中继续降温,然后送至冷库,并使冻菇的中心温度保持在零下18℃以下,可长时间保持双孢菇原有的品质与风味。
④气调保鲜法
室温条件下,采用有透气性的塑料袋包装,袋内氧气控制在1%左右,二氧化碳控制在10%-15%左右,可使双孢菇一周内色泽新鲜,品质上佳。
- 1 -。
包装方式对双孢菇货架期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2-01-05 基金项目:天津市重点支撑项目(09ZCKFNC0060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BADAIB07-4)。 作者简介:王步江(1978—),男,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和保鲜研究工作。
· 57 ·
食品开发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第 卷 第 期
双孢菇因其担子上通常生着2个担孢子而 得名,在分类上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 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学名为Agaricus bisporus[1]。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 果。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是蔬
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 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 青睐。双孢菇含水率高,组织非常细嫩,菌盖表 面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常温下采后3~6 d,外观 上表就会出现褐变、破膜、开伞和软腐等变化,
Effect of package types on Agaricus bisporus during shelf-life
WANG Bu-jiang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Tianjin Agriculture College,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helf-life of Agaricus bisporus by different packing method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PE film, microporous film, vacuum PE film, PE film packaging on physiology and quality of Agaricus bisporus stored at (4±1) ℃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other packing methods, 0.035 mm PE film package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 The package gained a good score of sensory evaluation, obviously reduced the activity of PPO, concentration of MDA and the degree of browing, delayed the aging process during shelf-life. Meanwhile,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PE film packaging, 0.035 mm PE film package could extend storage time 10 d at (4±1) ℃. Key words: package method; Agaricus bisporus; shelf-life
双孢菇的保鲜技术
双孢菇的保鲜技术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分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地区。
双孢菇中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倍~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双孢菇子实体在采后贮藏及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褐变,直接影响双孢菇的感官品质和内在质量,大大降低了其商品价值,已成为双孢菇贮藏、加工、销售及产业发展瓶颈。
一、耐藏性双孢菇鲜菇子实体含水量极高,肉质脆嫩,生命活动旺盛,呼吸作用很高,导致子实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快。
同时,在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常温贮藏的情况下,水分极易蒸腾,菌膜会发生破裂,菌盖开伞、流失水分、子实体萎缩,再加上不能阻止外界的机械损伤和物理伤害、有害微生物或致病菌侵染,采摘后非常容易腐烂和褐变,导致风味劣变,从而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双孢菇与市场中的其他新鲜果蔬相比,货架期短,仅能保存3~4d。
二、采收双孢菇在现蕾后的5~7d,菇盖大小3~4cm左右,菌膜未破时采收。
1级菇:菌盖直径1.8~4.0cm,柄长不超过1cm;2级菇:菌盖直径1.8~4.5cm,柄长不超过1.5cm;3级菇:菌盖直径1.8~5.5cm,柄长不超过1.5cm。
采收期间要注意卫生,以防病虫害的传染,另外采收要及时,否则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三、预冷真空预冷是指在真空条件下,水分快速在真空室内于低温蒸发,同时带走热量,达到快速制冷的效果。
果蔬收获后,通过真空预冷可快速消除田间热,使中心温度接近贮藏温度。
双孢菇在真空压力为0.3kPa时预冷后于0℃下贮藏,可将呼吸高峰延迟2d出现。
四、贮藏方法1.保鲜剂保鲜保鲜剂保鲜是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如酶钝化剂、生长抑制剂、保鲜剂等)和植物生长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矮壮素、萘乙酸等),从而改变双孢菇细胞渗透压,同时抑制酶活和新陈代谢并抑制或杀死微生物,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10g/L的焦磷酸钠和柠檬酸、0.3g/L的抗坏血酸和0.8g/L的氯化钙处理过的双孢菇在3℃条件下用聚乙烯包装,保鲜可达10d。
双孢蘑菇保鲜剂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_颉敏华
1.1 材料与试剂 供试新鲜双孢蘑菇 (品种为 S2796), 由甘肃省武威市
永昌县试验站提供。 选择菇体完整、 颜色洁白、 未开伞、 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双孢蘑菇作试验用菇。
保鲜剂种类: 强氧化剂, 甘肃中瑞化工试剂公司; 食 品添加剂, 甘肃十佳公司; 生理调节剂, 上海伯奥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双孢蘑菇贮运适温研究
20
0 0.881 90.0 1.0000 100 1.000 100
30
0 0.968 95.0 1.0000 100 1.000 100
40
0 0.831 85.0 1.0000 100 1.000 100
50
0 0.943 90.0 1.0000 100 1.000 100
122双孢蘑菇安全高效保鲜剂筛选研究将强氧化剂食品添加剂生理调节剂和食品添加剂复合保鲜剂分别设3种浓度以清水清洗和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共l9种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置于005温度下贮藏在贮藏的第7天第15天第20天分别调123双孢蘑菇贮运适宜包装材料筛选研究供试双孢蘑菇经过前处理后分别采用聚乙烯薄膜袋pe和泡沫箱包装及对照ck不包装处理在005fc温度下贮藏通过感官观察确定较适宜的包装材124褐变指数蘑菇颜色分级方法褐变指数日公式为
指数 /%
贮藏 3 d
褐变 开伞率 指数 /%
贮藏 6 d
褐变 开伞Leabharlann 指数 /%贮藏 9 d褐变 开伞率 指数 /%
-4 0
0 0.125 0 0.156 0 0.2690 0
-2 0
0 0.025 0 0.0687 0 0.1060 0
00
0 0.020 0 0.0625 0 0.0681 5.0
不同保鲜膜对双孢菇采后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 法
11 试验材料 .
双孢蘑菇 , 自天 津北辰双 孢蘑菇 生产基地 , 采 迅速
运至国家农 产 品保 鲜工 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 择 大小 均 选 匀, 无明显病 虫害和机械伤 的双孢蘑菇作为试材 , 0 入 C 库内预冷 。
将预冷后 的双孢蘑菇放人 塑料周转筐 中, 套以下 外 几种不 同厚度 的聚 乙烯 ( E 保 鲜 袋 , 0 0 P ) A:. 8mm; : B
活力单位定义为 : 在测定条件下 , 每分钟吸光值 改变0O .1
所 需 的酶 量 。
0 0 m; :. 3 .5m C 005mm; 0 05m E 微孔膜 , D:. 1 m; : 以不使 用保鲜袋为对照 。每处理 设 3次重复 , 每个重复 双孢蘑 菇 15k , 藏于(. ±0 5 ℃条件下 . . g贮 o5 . ) 定期测定各处理
摘 要 :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 , 研究 了不同厚度 的 P E膜及微孔 膜 包装对双孢蘑菇 贮藏 中褐变 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同保 鲜膜 包装均能 降低双孢蘑菇 贮藏期 间的褐 变度 、 不 酶 活性及 衰老物质的积 累。其 中以 000m E膜对双孢蘑菇的贮藏效果最佳。 . 5 m P
L E WE E 的 方 法 , 有 改 动 。称 取 样 品 5g于 预 冷 E N N 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中的褐变 、 P P D活性 及酚类 变化 的影响进 行研 P O、 O 究, 以期为抑制双孢蘑菇在贮 藏过程 中的褐变提 供理论
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精氨酸 等人体必需氨基酸 ,V。 等 6种维生 素,还含有 、V 核甘酸 、矿物 质及 多糖 类 ,有 “ 中之荤 ”的美称 …。经 素 常食用能提 高人体免疫能 力 ,具 有延年益 寿之功效 ,市场
不 同贮 藏 温 度 对 双 孢 蘑 菇 采 后 保 鲜 效 果 的 影 响 , 为 双 孢 蘑 菇 贮 藏 保 鲜提 供理 论 基 础 。
表 1 双孢蘑 菇贮藏效 果感 官评分标准
1 材料 与方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双孢 蘑菇采 自上海 市崇明县 当地 菇棚 ,切 除根 部 ,除
1 2 试 验 方 法 .
将 蘑菇挑选好后装入保鲜袋 中,密 闭后分别置于0c、 o 5 ℃、1  ̄ 1 ℃ ,相对湿度为9 %的环境下贮藏 。每 天取 0 C和 5 5 样 1 ,持续5 对各指标进行 测定 。每个处理 设5 重复 , 次 d 个 取平均值。
13 测定指标 与方法 .
1 3 1 失重率 . . 设贮藏前双孢蘑菇质量为, ,贮藏后双孢 , z l 蘑菇质量为 ,则
蘑菇失 重率 呈上 升趋势 ,其 中T10 处理 的失重率 明显 ( ℃)
低于 其 它处 理组 ;随 着 温 度的 升高 失 重率 也 明显升 高 , T (5 处理 失重最 明显。可 见 ,低温可 明显 抑制采后 的 4 1 ℃) 失重率 ,有利 于其贮藏保鲜 。
采后蘑菇极其 活跃的后熟过 程影响 了其商 品质量和货架 寿 命 ,给生 产和 贮运造成很 大损失和制 约。在我 国,蘑菇生
双孢蘑菇保鲜的三种方法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促反应,从而延长双孢蘑菇的保鲜期。
温度应当控制在0℃到4℃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双孢蘑菇冻伤,从而影响其品质和口感。
温度选择湿度控制保鲜效果高温加热在40℃的恒温箱中加热双孢蘑菇需要持续2-3小时,确保充分抑制细菌繁殖。
高温加热时间在80℃的热水中加热双孢蘑菇需要持续1-2分钟,确保杀灭大部分细菌,防止腐败变质。
低温加热时间VS保鲜效果低温加热保鲜效果高温加热保鲜效果包装材料真空包装材料通常使用低透氧、阻隔性强的材料,如聚偏二氯乙烯(PVDC)或聚酯聚丙烯(PEPP)等。
辅助材料如纸板、铝箔等用于增强包装的阻隔性能和保持真空度。
1. 清洁蘑菇2. 真空包装3. 热封包装4. 冷却包装过程延长保质期保持新鲜度方便携带030201保鲜效果低温冷藏法优点:能较好地保持双孢蘑菇的品质和风味,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不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冷藏时间较短,需定期进行冷库维护。
气调保鲜法化控制。
缺点: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维护。
辐射保鲜法优点: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延长保质期,操作简便,成本适中。
缺点:可能会对双孢蘑菇的品质产生一定影响,需控制辐射剂量。
低温冷藏法气调保鲜法辐射保鲜法应用范围气调保鲜法适用于大型冷库、生产企业等。
低温冷藏法适用于普通消费者、小型商家等。
辐射保鲜法适用于对品质要求较高的消费者、高端餐厅、生产企业等。
适用对象海陆芝心比萨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肉质鲜嫩,山珍香气四溢。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山珍烧鸡腿是以双孢蘑菇为主要食材的烧菜,鸡腿肉质鲜嫩,蘑菇香气独特,经过烹制后味道醇厚,营养丰富。
山珍烧鸡腿总结词色彩缤纷,营养丰富。
详细描述五彩菌菇小炒以双孢蘑菇为主,搭配多种新鲜蔬菜和调味料快炒而成,色彩缤纷,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
五彩菌菇小炒口感滑嫩,味道鲜美。
总结词蚝油蘑菇肉片以蘑菇和瘦肉为主要食材,经过烹制后蘑菇口感滑嫩,肉质鲜美多汁,搭配蚝油的味道更佳。
《包装工程》2021年总目次(上半月)
第42卷第23期包装工程2021年12月PACKAGING ENGINEERING·I·2021年总目次(上半月)农产品贮藏加工食品保鲜膜的改性及其研究进展王雅妮等(1,1) 初始氧气体积分数对采后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唐建新等(1,8) 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库对红薯贮藏的影响张蕊等(1,18) 改性柑橘皮渣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行为的研究吴春等(1,25) 复合助溶剂对果汁中番茄红素溶出量的影响韩春然等(1,32) 自发气调薄膜对荷兰豆保鲜的影响孟杰等(1,39) 褪黑素对鲜切梨抗氧化系统和NO合成的影响孔玉娇等(3,1) 薏米与番石榴复合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汪琢等(3,12)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孟庆龙等(3,19) 软枣猕猴桃果胶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王虹等(3,25) 蒸汽爆破预处理白芦笋下脚料多糖提取工艺窦勇博等(3,33) 超高压处理大型竹笋贮藏加工胡强等(3,40) 软枣猕猴桃后熟过程中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孙兴盛等(5,45) 灰度关联法分析冰温贮藏对鲜枸杞品质的影响李齐等(5,55) 解冻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瑜等(5,65) 茶多酚抑菌机理及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蓝蔚青等(5,73) 采后果实的果皮褐变机理及防褐变研究进展白鸽等(5,80)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曲鲜榨米色价的影响李学进等(5,88) 植物多酚常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高浩祥等(7,1) 冷藏过程中调味料对海鲈鱼片品质的影响张冉等(7,12) 1-MCP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张鹏等(7,19) 采前喷施LAE提高蓝莓冷藏品质及其通径分析孙志栋等(7,28) BioSuee膜对库尔勒香梨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许耀辉等(7,35) 柑橘内在品质评价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陈山乔等(7,45) 不同贮藏温度下养殖鲤鱼菌相变化分析朱琳等(9,44) 热风干燥温度对南瓜子种子活力的影响蒋怡等(9,49) 1-MCP结合臭氧处理对水晶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吉宁等(9,56)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石榴贮藏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寇莉萍等(9,64) 壳聚糖/柠檬酸复合涂膜对胡萝卜的保鲜效果董文丽等(9,72) 保鲜膜包装对西兰花采后花蕾黄化的影响周鑫等(13,67) 蓄冷剂在葡萄模拟物流中的应用张鹏等(13,75) 紫外线杀菌技术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佳宇等(13,85) 煮制时间对绿豆中淀粉性质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刘紫薇等(13,93) 鱼皮蛋白酶解液复合膜对冷藏鲈鱼肉品质的影响韩恩泽等(13,100) 亲水胶体对米糠混合物凝胶及热行为的影响杨晓清等(13,105) 密闭系统下鲜切猕猴桃呼吸代谢特性研究王云香等(17,69) 气调微孔膜包装技术在鲜食葡萄贮运中的应用张昭等(17,76) 短时间热处理对羔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李子晗等(17,88) 重组米品质特性及其功能性产品的研究进展王绪昆等(17,96) 不同保鲜袋包装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影响齐淑宁等(19,55) 大孔树脂-聚酰胺联用纯化桑葚花色苷代文清等(19,63) 温度波动对猕猴桃在4 ℃下货架贮藏品质的影响熊金梁等(19,69) NFC 苹果梨桑葚复合汁配方优化及其贮藏品质变化王妍惠等(19,77) 不同品种鲜切桃贮藏期品质变化与主成分分析戴瀚铖等(19,85) 低钠盐液熏腊肉与苗岭传统腊肉风味品质分析陈颜红等(19,93) 枸杞色素的闪式提取和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贾鸿震等(19,104) 低钠复合盐腌制对苗岭腊肉品质的影响聂黔丽等(19,114) 鲜湿面货架期影响因素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金露达等(21,1). All Rights Reserved.·II·包装工程2021年12月新型热泵干燥系统的金丝皇菊干燥实验金建龙等(21,11) 超高压作用下扇贝连接界面结构变化实验研究巩雪(21,19)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无子刺梨总皂苷提取条件李楚然等(21,25) 甜玉米芯硒多糖的制备及其对淀粉酶抑制作用王峙力等(21,33) 鲜切蔬菜杀菌工艺及其对预制沙拉品质的影响胡叶静等(21,42) 壳聚糖基抗菌保鲜膜对油豆角的保鲜效果颜飞翔等(23,47) 低温下不同自发气调袋对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吉宁等(23,54) 高压交变电场对稻谷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影响朱镏琪等(23,64) 热处理温度对诺丽果汁品质的影响杨强等(23,69) 新材料技术超声波优化相变蓄冷材料的研究进展甘伟等(1,46) 分形理论应用于包装材料性能研究的进展段青山等(1,55) 纳米二氧化铈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张澜等(1,68) 壳聚糖接枝物与琼脂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陈淑花等(1,77) 纳米ATO的制备及应用进展刘鎏等(1,83) 中温淀粉酶改性玉米淀粉在纸板中的应用研究尹兴等(1,90) 不同种类废纸纤维形态及结构特性研究张效林等(3,47) 氮化硼复合材料在包装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张皓然等(3,54) 无机填料对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段婧婷等(3,62) 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马振萍等(3,69) 二氧化硅/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冯春妮等(3,78) 无醛装饰纸贴面豆胶胶合板的工艺研究陈伟等(3,87) 乏燃料容器设计中组件包壳的氢脆特性影响分析王学新等(3,93) 环氧树脂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研究赵艳等(5,95) 改性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张泽宇等(5,100) 抗氧化活性包装阻氧性与活性剂应用研究进展刘金铭等(5,111) γ辐照对纤维素纳米纤丝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王彩霞等(5,119) 包装薄膜材料和袋标准对标达标的案例研究余振华等(5,129) 咪唑鎓盐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抗菌性能研究进展陈静等(7,54) 碳纤维/PP发泡包装材料赵学峰等(7,63)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聚乳酸降解研究高阿红等(7,69) PVDF/SiO2/PDMS涂层超疏水纺织品性能黄梦晨等(7,76) 精制木质素改性聚氨酯发泡材料庞绪富等(7,85) PEG200增塑改性ACNs/MMT/PHBH纳米复合包装膜李潇潇等(7,91) 金属包装覆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李乐等(7,99) 落叶松单宁处理杨木防腐性能庞久寅等(7,108) 基于Ansys的新型双层蜂巢板抗压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廖雁兵等(7,113) 基于生死单元法的BOPP薄膜激光打孔数值模拟周传浩等(7,120) 有机相脱酸体系对不同老化墨迹的影响丁宁等(7,125) 高透明度β-甲壳素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与性能吴启静等(9,79) 纳米纤维素凝胶微粒及其在Pickering泡沫中的应用王磊等(9,86) 过氧化氢/醋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张晓东等(9,94) 基于PIV粒子速度场图像大豆蛋白液的可喷性研究蔚俊等(9,102) SiO2气凝胶改性瓦楞纸板性能研究周鹤等(9,108) 银纳米线薄膜化学焊接工艺闫国栋等(9,115) 糯米的湿热处理及其结构表征陈远娇等(9,124) 金属橡胶Mooney-Rivlin修正模型试验邵晓宙等(9,135) 载nano-MnO2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郭华等(11,96) 玉米秸秆纳米纤维/PVA膜流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朱琳(11,103) CNC/甘油湿敏防伪包装膜邵梦娟等(11,108) 沸石填充改性聚乳酸基薄膜的阻隔性能王硕等(11,116) RGO/PHBH复合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抗静电性研究邱玉娟等(11,124).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第23期2021年总目次(上半月)·III·不同水滑石含量聚乳酸抗菌膜的性能研究王心蕊等(11,131) 铝塑复合包装材料废弃物分选技术王云霞等(11,137) 聚丁内酰胺的生物降解性研究进展张迪等(13,136) 蛋壳膜模板浸渍负载法制备疏水材料朱琳(13,143) 汉麻秆芯/玉米秸秆充填缓冲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赵红等(13,149) 抗菌聚丙烯板的制备与性能房霞等(13,157) 新型界面聚合法制备高性能聚酰胺反渗透膜张青等(13,165) 天然高分子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卓祖优等(15,112) 三维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曹玥等(15,122) 导电聚合物PEDOT:PSS 纸基印刷成膜和变色器件的制备孙亚萌等(15,133) 可压缩纸张中油墨渗透压力分布的级数解陆利坤等(15,142) 小分子增塑剂对淀粉热塑化改性及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寇志敏(15,148) 西南桦木材表面的硅烷化及憎水和憎油特性赵亚涛等(17,125) 碳钢用绿色复配气相缓蚀剂的制备梁爽等(17,132) POSS 改性有机玻璃研究进展王丹等(17,142) 石蜡-正辛酸/石墨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热物性分析周璐等(17,150) 新型抗菌聚氨酯包装膜的制备与表征王冰等(17,155) 竹塑模压异型板包装材料工艺张云秀(17,162) 细菌纤维素在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刘小静(19,1) MPC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热调温性能孙一凡等(19,12) 木粉/PE 复合材料与高速钢刀具摩擦特性的研究伍占文等(19,19) 抗菌空气过滤纸制备关键技术分析郑进宝等(19,26) 聚丙二醇分子量对聚氨酯在油墨中应用性能的影响李海徽等(19,35) 尾气二氧化碳纯化及其在包装中的应用袁宁宁等(19,4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 神经网络的可食用油墨粘度的预测张彦粉等(19,49) PBAT/ZSM-5分子筛共混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王蕾等(21,86) 聚乙烯/杨木粉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马舒慧等(21,93) 柠檬酸碳点荧光油墨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岑丝丝等(21,98) 金属改性HZSM-5催化快速热解木聚糖制备芳烃化合物葛笑等(21,105) 氧化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表征王颖等(21,113) SiO2含量与粒径对PLA/SiO2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宋志勇等(21,120) 锂电池软包装内层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莫少精等(21,127) 冷链运输包装纸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许欣等(21,133) 纸塑铝包装废弃物水热产油过程组分交互作用王玉珍等(21,143) 喷涂法一步制备绿色超疏水白卡纸王海涛等(21,153) 跨境再生HDPE生产塑料罐包装的碳足迹评价研究潘生林等(23,1) 双醛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纸张强度的增强王雄等(23,8) 凝聚态结构对PLA/PPC共混物结构及水蒸气阻隔性的影响王珊珊等(23,15) 双向拉伸PA-6/高岭土共混阻隔薄膜的研究廖贵何(23,25) 废纸浆/陶瓷纤维抄造纸的性能研究郭宁等(23,34) 基于香兰素的UV抗菌油墨的研制官燕燕等(23,40) 食品流通与包装食品接触用纸中高锰酸钾消耗量指标的适用性钱荣敬等(1,96) 防雾抗菌聚乙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陈基玉等(1,102) 基于GC-MS法测定纸质包装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吴泽颖等(1,109) 食品红外辅助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杨大恒等(3,100)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防水防油改性的研究进展徐冰冰等(3,107) 金属包装罐双酚S迁移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白泽清(3,116) 两种复合软管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林铭香等(3,121) 食品新鲜度智能指示卡的研究进展赵彬(3,128) 食品接触用银制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迁移量研究郝莉花等(3,136) 纤维素基可降解抑菌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陈璐等(5,1). All Rights Reserved.·IV·包装工程2021年12月静电纺丝制备生物基食品活性包装纤维膜及其应用袁文波等(5,13) 果蔬泡沫网套中荧光增白剂及有机偶氮颜料筛查及迁移特征杨娇等(5,23) 果蔬冷链配送网络演化机制分析戴剑勇等(5,29) 重复使用下咖啡粉用不锈钢量匙中特定元素迁移王君等(5,38) 穿孔薄膜包装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袁树枝等(7,131) 相变蓄冷保鲜库设计及温度场分析吴坚等(7,142) 不同淀粉原料对淀粉-壳聚糖复合膜性能的影响赵郁聪等(7,151) pH响应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酸性气体的识别指示性研究陈雪风等(7,159) 基于冷链物流条件下保温箱蓄冷剂的选择分析江海林等(7,168) 食品接触材料接触面积三维测量技术与人工测量方法对比齐婧等(7,175)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蓝蔚青等(7,181) 温度对自热食品理化指标影响及其货架期预测方法沈旺旺等(9,141) 食品用铝系发热包放热规律司凯等(9,152) 适宜于花生酱抗氧化应用的天然抗氧化剂筛选王娴等(9,160) 海藻酸钠基大米新鲜度指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艾月等(9,169) GC-MS 法测定药用复合包装袋中异氰酸酯张清等(9,177)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4-丁二醇迁移量测定方法刘智等(9,184) 基于判别分析与ANN 的药品铝塑包装泡罩XRF分析姜红等(9,189) 冷鲜肉保鲜包装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姚倩儒等(9,194) 应急物流需求下的包装设计李雪琴等(9,201) 水性胶黏剂中丙烯酸正丁酯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张勤军等(11,53) 疫苗温度标签的制备及显色动力学张嘉帅等(11,60) 果蔬用泡沫箱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迁移特性李中意等(11,67) 可降解包装材料中ATBC的迁移规律刘哲等(11,73) 聚酰亚胺/羰基铁粉吸波包装材料性能分析周璐等(11,81) 石墨烯改性相变聚氨酯发泡材料传热特性研究及仿真区炳显等(11,87) 塑料食品包装用生物基添加剂研究进展吴刘一顺等(13,111) 水滑石的改性及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任德财等(13,123) 用于食用油的高阻隔抗UV功能的泡罩包装王赛等(13,131) 高阻隔HDPE 包装对NFC橙汁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张晓雨等(15,72) 差分拉曼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检验食品塑料包装盒姜红等(15,85) 精油微胶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宁静娴等(15,94) 壳聚糖基油墨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胡露丹等(15,103) 基于聚联乙炔的时间温度指示剂显色动力学研究邱灵敏等(17,105) 生物供电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酸奶中的实验研究杨俊伦等(17,112) 基于SPME-GC-MS 分析卷烟包装材料挥发性气体的研究潘曦等(17,118) 酶联免疫生物测定纸质玩具中丙烯酰胺的迁移吴慧慧等(19,122) 基于肉中挥发性生物胺的新鲜度检测智能标签研究进展董越等(19,129) 改性聚乳酸的性能特点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程赤云等(19,136) 微波消解结合ICP-MS测定内衬纸和框架纸中7种元素陈云璨等(19,146) 后疫情时代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思路探讨范金波等(19,153) X射线荧光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检验快递塑料包装袋姜红等(19,158) 低温酸奶灌装设备杀菌技术吉永林等(19,166) 基于多阶权重组合和PROMETHEE Ⅱ的饮品包装评估模型郑峰(19,171) 可降解壳聚糖-琼脂糖食品包装膜的制备与性能李国倩等(21,49) 胡萝卜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潘旭琳等(21,58) 日光驱动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王朋洋等(21,65) 返青箬叶中铜和锌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情况刘立萍等(21,72) 基于差分拉曼光谱对烟盒物证检验姜红等(21,79) 原位合成纳米SiO x/LZM/TP-CS涂膜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张家涛等(23,76) 纸质玩具中BPA和BPS化合物的迁移葛文亮等(23,84) 预测相融共混膜氧气透过率的分形渝渗模型浦广益等(23,92).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第23期2021年总目次(上半月)·V·聚乳酸/茶多酚复合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陈婕等(23,100) 花青素-明胶/聚乙烯醇-淀粉复合膜制备与表征孙理等(23,109) 不同包装材料对怪味鸡丝品质的影响戢得蓉等(23,116) 新型再造烟叶裹衣的制备和性能胡念武等(23,123) 烟用甜味接装纸中纽甜的衰减特性楚文娟等(23,13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群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蓝蔚青等(23,136) 缓冲与隔振正多边形外接填充圆形蜂窝异面动态缓冲性能孙德强等(1,116) 基于同伦摄动法三次型非线性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分析曾台英等(1,124) 卷钢专用平台箱的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吴珊等(1,129) 免胶带可自锁的瓦楞纸箱结构设计王宇航等(1,136) 液晶显示屏包装件跌落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贾杏歌等(1,143) 基于SolidWorks的铁路敞车裸包装玻璃集装架设计邱培军等(3,143) 汽车行业共享化包装投入量测算模型研究王士根等(3,151) 复合材料包装箱保温功能设计及验证赵志颖等(3,159) 两款木包装箱的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及对比巩桂芬等(5,134) 步进电机驱动器和EPE衬垫配合间隙与振动关系李国志等(5,142) 电暖器包装结构优化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马瑞博等(5,148) 运输包装件低气压振动模拟试验方法陈志强等(5,157) 包装运输试验中非平稳随机振动表征和模拟方法曾昕等(9,1)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投影仪运输包装仿真分析孙德强等(9,11) 缓冲包装材料经济性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吴彤彤等(9,17) 缓冲包装用明胶-淀粉泡沫的性能研究张宇等(9,25) EPE动态冲击曲线拟合函数对比杨杰等(9,32) 头戴式耳机跌落冲击的仿真分析与实验林丽(9,37) 圆形蜂窝结构异面冲击性能研究孙德强等(11,143) 基于SolidWorks和Ansys的20 ft集装箱石材运输架设计杨楠等(11,150) 基于正交试验的枕型空气衬垫优选方法李志强等(11,157) 凹凸棱设计对航空运输箱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史永胜等(11,163) 基于惯性释放多工况拓扑优化泡沫缓冲包装结构张鹏娥等(11,168) 半导体精密控温技术在航天器包装容器的应用杨明等(11,176) 凹六边形蜂窝纸板面内承载性能有限元仿真分析陈岳铃等(13,174) 基于CRITIC_G1 法赋权的包装方案综合评价李志强等(13,180) 瓦楞纸板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郑梦晨等(13,186) 薄膜紧固包装设计与性能研究梁奕昆等(13,190) 快递运输包装随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周浩等(13,199) 托盘装载优化设计系统的开发宋卫生等(13,205) 双材料自由阻尼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倪维宇等(15,156) 充气垫对玻璃杯缓冲保护的实验与仿真分析张健等(15,165) 斜支承运动纸带的横向振动特性邵明月等(15,171) 建立EPE 和蜂窝纸板串联组合本构模型的方法崔爽等(15,177) 双曲正切型包装系统跌落冲击的MSLP解霍银磊等(17,168) PET 光栅包装盒跌落安全性刘坤宏等(17,174) 湿度对瓦楞纸板纵向压缩承载性能的影响孙爽等(19,178) 基于ISTA 测试的小型非易碎品包装方法的标准化研究蔡虹等(19,185) 框架式灯具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孙德强等(21,160) 面纸和芯纸相互作用的瓦楞纸板平台应力研究孙爽等(21,169) 多重门限奇异值分解方法的实例验证傅苗苗等(21,176) 基于频响函数的逆子结构方法误差分析傅苗苗等(23,141) 低碳经济下绿色快递包装纸箱的模数化研究徐丽等(23,146) 工艺与装备考虑装载顺序约束的航空货物装箱问题研究张长勇等(1,150). All Rights Reserved.·VI·包装工程2021年12月基于2-RPS/UPRS并联机构的自动分拣机运动分析马振东等(1,157) 数字孪生驱动的物联型混单包装线多工位联动优化李联辉等(1,163) 基于3-PRC并联机构的锂电池包装机应用郝亮亮(1,171) 基于机器视觉的制袋机圆角袋单切系统设计咸浩等(1,178) 内啮合弧面凸轮机构的设计与分析闫茹等(1,186) 纸护角剪切机的设计葛合社等(1,193) 袜子自动腰封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杨栋峰等(1,199) 具有一移动两转动并联机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季晔等(1,206) 包装箱型号标记缺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尚玉廷(1,214) 用于不同规格瓷器包装的通用自动化系统设计袁春静等(1,224) 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绿色包装评价中的应用付自由等(1,230) 小型粘性物料灌装混拌机搅拌桨结构优化设计冯砚博等(3,164) 应用于药品包装生产线的2-UPR/RSP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米文博等(3,171) 袜子自动包装机的设计与分析库朋涛等(3,177) 含有闭环的并联贴标机构运动学分析尹晓秦等(3,185)数控梁柱材六面加工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任长清等(3,190) 基于2-UPR/UPRR并联机构装盒装置的运动性能分析李虹等(3,200) 基于2-CPR/UPS三平移并联机构的移印机运动学分析孔一啸等(3,207) GDX1/2包装机组CH烟包补充功能的改进周江等(3,214) 杭白菊采摘机装置结构设计于安记等(3,220) 高压电场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罗权权等(3,226)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分级系统设计王宇杰(3,235) 瓦楞纸箱印刷多轴控制方法设计李厥瑾(3,240) 高效节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混合控制算法金爱娟等(5,163) 多头组合秤的算法研究分析丁威涛等(5,173)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多航空集装器装箱优化设计陈丙成等(5,181) 压电喷墨驱动器特性研究及参数优化武秋敏等(5,187) 纸盒包装生产线粉尘运移规律研究李丹阳等(5,193) 道钉整理装箱生产线设计及平衡分析罗文科等(5,199) (2-RPU/RPS)&R混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及其分拣应用赵杰前等(5,209) 基于QFD的外卖包装设计顾客需求分析模型构建张冬等(5,216) 高速智能泡罩枕包装盒一体机的发展趋势李文磊等(5,223) 筒子纱包装自动撑口套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张佰顺等(5,233) 求解包装生产中复杂问题的布谷鸟算法改进王晓红等(5,240) NFC在智能包装中的应用与分析蒋志辉等(5,247)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仓储系统设计姜大立等(5,255) 瓦楞纸板等长度切断控制系统设计常卫花等(5,261) 高速重载码垛机器人动力学仿真顾聪聪等(7,186) 吨袋内纸箱码垛生产线的设计与仿真姚浩然等(7,195) 卷筒纸印刷机纸带磁粉制动张力控制优化设计张永彬等(7,202) 面粉冲装称量机构变脉冲积分化控制赖永波等(7,209) 2-RPU/UPS并联机构自由度和位置分析胡健等(7,214) 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纸塑复合袋视觉定位算法严国平等(7,220) 2-SPR/UPU新型并联机构运动性能分析路伟笑等(7,225) 一刀切约束下的二维装箱问题高效求解算法尚正阳等(7,231) 基于RFID的农产品物流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张维霞等(7,239) 食品包装机热封温度控制方法庞惠文等(7,245) 粉状饲料动态定量称量包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周晓娟(7,251) 基于Fluent的气液两相流喷嘴内部流动特性仿真邢炯等(9,207) 2-RPS/UCR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与位置分析贾增钰等(9,215) “不知火”柑橘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的设计与研究杨旻等(9,221) 胶印机虚拟结构功能认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张胜男等(9,230).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第23期2021年总目次(上半月)·VII·基于梳齿矫直法的电解电容引脚矫直技术陈杨等(9,237) 基于位移传感器的包装机械手运动跟踪方法设计熊新国等(9,244) 基于遗传算法的包装机械臂位置精度控制方法曹华等(9,249) 自动化包装生产线电机无传感器驱动故障诊断吴强等(11,182) 基于数据增强的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赵媛媛等(11,91) 基于Lie对称模型的包装推送机构参数辨识郑明亮(11,198) 基于薄板屈曲理论的纸塑复合袋最大皮带正压力研究方磊等(11,204) 液氨储罐液体泄漏建模及分析何娟霞等(11,211) 基于PLC的生产线输送速度分时段控制模型郭俊等(11,220) 基于倍福PLC的779型条盒包装机烟包制动系统的改造胡云成等(11,227) 基于ADAMS 的印版滚筒支撑间隙动态模拟与分析刘杰等(13,212) 基于人工鱼群和模拟退火算法的电商快递纸箱规格优化丁奥等(13,218) 码垛机器人的连杆参数优化袁成志等(13,225) 平稳高效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算法金爱娟等(13,230) 新型串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马春生等(13,241) 全自动袋装颗粒式干燥剂灌装机的设计袁鑫宏等(13,246) 码垛机抓手夹持机构的对称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程相文等(13,251) 基于包装生产线的3-PUU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代慧等(13,257) 卷包机组设备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吴小超等(13,262) 存在基础振动的物料搬运机时间最优控制梅瑞麟等(15,182) 基于离散元法的果粒灌装输送过程仿真叶方平等(15,189) 盘香取放及焚香一体化的包装结构设计邓巧云等(15,197) 基于知识图谱的包装领域智能问答系统的设计吴岳忠等(15,203) 基于优先保持策略遗传算法的三维装箱问题陈元文(15,211) 竹质包装材料成型设备阻隔时间控制系统设计谭华等(15,219) 基于PLC技术的塑料膨胀管包装设备设计刘小娟等(15,226) 基于视觉的工业机器人码垛系统设计与分析权宁等(15,233) 多自由度包装机器人人机交互控制方法张玉兰等(15,239) 快递暴力分拣行为视觉识别系统吴蓬勃等(15,245) 食品包装高精度计量控制方法李丽等(15,253) 可勾调酒精度的白酒包装结构及灌装方法刘从军等(15,258) 贴标机多轴非线性同步控制系统设计常卫花等(15,264) 定制家具板材搬运AGV 路径规划王慧等(17,203) 高档白酒共享快递包装设计张浩等(17,210) 精品西红柿尺寸分级检测算法乐万德等(17,218) 纸塑复合袋磁力纠偏系统设计及多因素下形变影响分析方向阳等(17,226) 基于ADAMS 的瓦楞辊动力学仿真分析伦新凯等(17,233) 包装分拣过程视觉跟踪系统设计亢院兵等(17,238) 基于改进ALOHA算法的RFID标签防碰撞研究王冬云等(17,244) 基于PLC的颗粒包装机称量系统设计韩华等(17,249) 基于双模糊PID的枕式包装机材料供送速度控制方法熊新国等(17,255) 基于ADAMS的码垛机器人动力学刚柔耦合分析陈亚梅(17,261) 基于ADAMS的六轴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分析陶胤强(17,266) 基于PLC 的全自动在线式缠绕包装机控制系统设计张坤平(17,270)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交流自抗扰伺服系统控制金爱娟等(19,220) 柔性电子器件集成与其在包装上的应用饶江等(19,232)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包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李祎等(19,24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灌装机控制系统设计周洁等(19,254) 基于同向滑杆支链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沙鑫美等(19,260) 袜子腰封自动折纸机构的优化设计金守峰等(19,266) 非线性质量补偿方法在微量包装系统中的应用冯云菊(19,272) 凹版印刷多色套准控制系统设计李婧(19,277). All Rights Reserved.。
焦亚硫酸钠对双孢蘑菇鲜品颜色和质量安全性的影响
焦亚硫酸钠对双孢蘑菇鲜品颜色和质量安全性的影响双孢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产品,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蘑菇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保鲜措施。
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和保鲜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焦亚硫酸钠对双孢蘑菇鲜品颜色和质量安全性的影响。
一、双孢蘑菇的质量与安全性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类产品,其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蘑菇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和氧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蘑菇变质、腐烂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为了确保双孢蘑菇的质量和安全性,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保鲜技术,以延长其货架期和保持其色泽和口感。
二、焦亚硫酸钠对双孢蘑菇的影响焦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腐和保鲜。
它的分子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和延缓食品的氧化变质。
在双孢蘑菇的处理和储存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焦亚硫酸钠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腐和保鲜作用,延长蘑菇的货架期,保持其鲜美的口感和良好的色泽。
双孢蘑菇的色泽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新鲜的蘑菇应该具有洁白而光泽的外表,色泽均匀鲜亮。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双孢蘑菇的色泽,常会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处理。
研究表明,适量的焦亚硫酸钠可以抑制褐变酶的活性,减缓褐变的速度,延长蘑菇的保鲜期,保持其洁白的外观和良好的色泽。
过量使用焦亚硫酸钠可能会导致蘑菇的色泽发生变化,出现变黄、变黑等现象,影响其外观和质量。
除了对双孢蘑菇的色泽产生影响外,焦亚硫酸钠还可能对蘑菇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焦亚硫酸钠属于亚硫酸盐类食品添加剂,其残留量如果超标或者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不适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蘑菇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在使用焦亚硫酸钠处理双孢蘑菇时,必须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和残留量,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尽量减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负面影响。
工艺方法——双孢菇速冻工艺
工艺方法——双孢菇速冻工艺工艺简介双孢菇营养丰富,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还含有粘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提高免疫力的重要作用。
还具有抗癌、降低血浆胆固醇、增强机体对负荷的适应能力、抗疲劳等生理功效。
双孢菇是一种速冻蔬菜,因其品质好、肉质鲜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速冻蘑菇的质量主要由蘑菇的颜色、大小均匀性、嫩度和风味决定。
任何一种蘑菇,色泽淡奶油,大小均匀,味道鲜美,质地嫩脆,都是上品。
速冻蘑菇的质量取决于速冻技术。
1、原料选择双孢菇原料要求:新鲜,白色或淡黄色,菇盖直径在5-12cm以内,半球形,卷在边缘,无畸形。
略薄的蘑菇是允许的,但蘑菇褶皱不能是黑红色,没有斑点或鳞片。
菇柄切平,无泥根,无空洞,无变色。
双孢蘑菇的原料质量和产量与育种、栽培条件、技术管理、采收方法、贮运条件等有直接关系。
2、护色将新采摘的双孢菇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菇盖表面会出现褐色的菇指纹和机械伤痕。
这种变色的主要原因是蘑菇中含有的酚类物质被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称为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需要三个条件:合适的酚类底物、酚类氧化酶和氧气。
控制酶促褐变,主要从控制酶和氧气入手。
常见的方法有:(1)亚硫酸盐溶液法常用的有亚硫酸钠(Na2SO3)和焦亚硫酸钠(Na2S2O3)。
亚硫酸盐是半成品果蔬的防腐剂,对多酚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当SO2浓度达到10mg/kg时,酶的活性几乎完全被抑制,SO2残留量不应超过20mg/kg。
方法:将采摘的蘑菇用300mg/kgNa2SO3溶液或500mg/kgNa2S2O3溶液浸泡2分钟,然后立即用13℃以下的清水浸泡蘑菇,并运输到工厂。
或在Na2SO3或Na2S2O3溶液中浸泡2min,然后捞出沥干,再装入塑料薄膜袋中,扎好袋口,装入木桶或竹篮中运往工厂。
到厂后在13以下的清水池中浸泡30分钟,去除菇体上残留的护色液。
该方法可使蘑菇在24h内颜色变化不大,加工后的蘑菇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半胱氨酸溶液法将采摘的蘑菇在0.4mmol/L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也有很好的护色效果。
双孢蘑菇加工技术
双孢蘑菇加工技术双孢蘑菇加工技术主要有保鲜加工,速冻加工,罐藏加工,盐渍加工和干制加工等。
主要产品有保鲜菇、速冻菇、罐头菇、盐水菇和干(片)菇。
此外还有调味蘑菇、蘑菇酱油、蘑菇调味品、蘑菇浓缩液、蘑菇饮料、蘑菇蜜饯及蘑菇(多糖)保健品、蘑菇美容品等多种产品。
现介绍几种主要技术。
保鲜加工蘑菇保鲜加工研究始于本世纪初,采用了冷藏、辐射、气调、药物等多种方法,在理论上进行多方探讨。
结果表明保鲜和蘑菇的呼吸、酶促反应、细菌污染等因子有关。
通过控制鲜菇所处的环境条件来抑制新陈代谢和腐败性微生物的活动,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产品的鲜度、颜色与风味不变,但未获实用技术。
1994年以来,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蘑菇站科技人员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省九五科技攻关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蘑菇保鲜”项目,将生物技术与系统工程方法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综合性的保鲜技术,包括选育保鲜专用菌株,采前生物技术处理,采后预冷、低温除湿、物理抑酶、物理消毒和气调冷藏等技术与方法,使蘑菇保鲜的时间与效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解决了双孢蘑菇易褐变、开伞、腐败等难题,保鲜期达10-20天,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产品已试销国内外,经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此项成果的产业化将为我国蘑菇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罐藏加工我国蘑菇产品绝大部分均加工成罐头,并以外销为主。
制罐是将蘑菇密封在容器里经一定的高温处理,杀灭可引起罐头蘑菇腐败和产毒致病的微生物;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保证蘑菇的形态、色泽、营养、风味、质地不受损失,因此掌握好灭菌温度和时间十分关键。
制罐工艺包括罐头包装物准备,原料处理,装罐,排气,封口,杀菌和冷却几个环节。
具体可参照福建省蘑菇菌种及蘑菇罐头标准综合体(FDBT/QB33.1-33.9-90)进行加工。
盐渍加工把新鲜蘑菇预煮冷却后放入高浓度的食盐溶液中,食盐产生的高渗透压使菇组织中含有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从细胞中渗出,盐水渗入,菇体含盐量逐渐与食盐溶液平衡,同时也使菇体内外的微生物因高盐浓度处于生理干燥状态而停止生长发育,起到防腐作用。
开孔调湿包装对双孢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开孔调湿包装对双孢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陈守江;王海鸥;张李阳【摘要】文章以新鲜双孢菇为原料,将双孢菇装于浅型塑料托盘,用不同开孔面积(开孔面积分别为0、18.8、75.4和169.6 mm2)的10μm PE保鲜膜覆盖包装,并于2℃下冷藏.在20天的冷藏期间测定了不同的包装形式对双孢菇微生物、失重率及外观色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开孔(75.4mm2)有利于防止包装内凝水的形成以及过多的水分损失,并且降低了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菇的贮藏品质.%Fresh mushrooms ( Agaricus bisporus) were packaged in plastic trays and sealed with 10 μm thick perfo-rated PE film. The perforation areas were 0, 18. 8, 75. 4 and 169. 6 mm2 respectively. Mushrooms were stored at 2 ℃, with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 the weight loss and the color changes of mushrooms measured during the 20 days of cold sto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 perforation (75. 4 mm2 )is helpful to the preven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densed water on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package and excessive water loss, and it also helps slow down the microbial growth speed so as to better keep the storage quality of mushrooms.【期刊名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双孢菇;调湿包装;开孔【作者】陈守江;王海鸥;张李阳【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71;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71;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6新鲜果蔬一般水分含量高达65-96%,由于细胞汁液充足,使得组织器官呈现坚挺、饱满状态,且质地脆嫩,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良品质[1,2].但这些新鲜的果蔬产品采摘后即失去了母体植株和土壤的水分和营养的继续供应,所以在贮运过程中将会不断地蒸腾失水导致萎蔫失鲜,并造成果蔬代谢功能失调、器官衰老与脱落[3],大部分果蔬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中放置几个小时后品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劣变.新鲜蘑菇含水量丰富(大约90%)[4],特别是双孢菇,干物质含量只有7.84±0.70%[5],因此,蘑菇对环境湿度非常敏感,低湿度条件下产品的失重率增加,失重过多就会使产品的品质下降.而高湿环境又容易导致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以及产品的变色[6].同时,蘑菇具有很高的呼吸速率以及表面无角质层等保护结构[7],因而极容易发生机械伤、失水、衰老等而导致品质快速下降[8].湿冷条件虽然能够抑制果蔬水分的蒸腾,但有研究表明,在低温下保持贮藏环境在某个狭窄的高湿度范围是相当困难的[9],所以低温条件容易获得,但高湿度条件却很难控制.目前商业上大多数蘑菇的包装多采用低透湿率的塑料包装材料,虽然对保持高湿度防止水分蒸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产品的冷链中,由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温度的波动,因此很容易使袋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而这种饱和相对湿度很容易在袋内形成薄雾、以及在袋的内表面形成冷凝水,从而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引起蘑菇的褐变、黄变和腐烂.因此,在冷藏条件下保持袋内适当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延长蘑菇的货架期,Mahajan等研究表明,对新鲜蘑菇来说87-90%的相对湿度是最适宜的[6].湿度对于其它品种的果蔬的影响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如用PE袋包装芒果,袋内95%以下的相对湿度芒果皮孔斑点很少,而98%的相对湿度引起芒果皮孔较多的斑点,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湿度产生的袋内冷凝促进了芒果皮孔斑点的出现[10].本文采用PE塑料包装袋对双孢菇进行包装,目的是通过调节开孔面积的大小来影响袋内外水蒸汽的传递从而调节包装内的相对湿度,研究不同的开孔面积对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失重率、外观色泽等品质的影响.1.1 材料及预处理供试双孢菇采自本校菌物所种植的新鲜双孢菇,采购后半小时内运至保鲜实验室,选择大小相近,剔除机械伤、病虫害的双孢菇.将原料分成四组,装入20×13 cm托盘中,上覆厚度为10 μm的经不同开孔处理的PE保鲜膜,每个包装250 g.保鲜膜的四种处理方式如下:(a)不开孔(对照);(b)开有6个直径2 mm的孔(面积约18.5 mm2,约占总面积的0.056%,表示为“Φ2”);(c)开有6个直径4 mm的孔(面积约75.4 mm2,约占总面积的0.23%,表示为“Φ4”);(d)开有6个直径6 mm的孔(面积约169.6 mm2,约占总面积的0.51%,表示为“Φ6”).包装袋封口后置于2 ℃、85%的条件下冷藏.在冷藏过程中对产品的微生物数量、色泽的变化、失重率等进行测定.1.2 微生物的平板菌落总数的测定双孢菇表面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参照Guan等的方法进行[11],在贮藏的第0,4,8,12,16和20天时,从每组中取4个蘑菇,准确称重后,放入无菌均质袋中,加样品等重的1 g L-1的无菌蛋白胨水溶液,均质袋封口后用手轻轻按摩1分钟.取1 mL样品洗液,按照1∶10的比例稀释成10-1~10-6的系列稀释液.吸取0.2mL各稀释液(以无菌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放入平皿内,然后再加12~15 mL的培养基(测定真菌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细菌用营养琼脂[12])并迅速将平皿内的样品液和培养基充分混合.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立即放进恒温培养箱培养(真菌放入26 ℃~28 ℃的恒温培养箱培养72±2 h,细菌放入36±1 ℃的恒温培养箱培养48±1 h),以上操作均需无菌操作条件.培养后,立即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仅对菌落总数在30~300 lg CFU g-1的进行计数[13].上述所有操作均作三个平行试验,将三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度倍数计算出每克样品中平板菌落数.1.3 色差测定果实色泽的测定采用Oliveira等方法测定[14].每组随机选择6个果实,在每个果实的果皮上随机选择一个位置用色差计(CR-10 Minolta色差计,日本)进行测定,直接读取L*、a*和b*值,取6次测定值的平均值,并按下式计算与新鲜果实色泽的差别,即表示为色差ΔE.ΔE=式中以及L*、a*、b*分别是蘑菇贮藏开始和某一贮藏时间的测定值,ΔE越小,表示果实色泽与新鲜时的色泽越接近,保鲜效果越好.1.4 失重率测定失重率(%)=[(贮前质量-贮后质量)/贮前质量]×100%2.1 不同开孔面积对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果蔬腐烂的最主要微生物是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和细菌,随着果蔬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蔬衰老程度的增加,真菌和细菌由于生长繁殖其数量也会不断增加,最终引起果蔬的腐烂变质,因此,霉菌、酵母菌及细菌总数的多少可以作为果蔬贮藏特性的指标之一.包装膜不同的开孔面积对双孢菇贮藏期间真菌总数的影响如图1所示,贮藏前真菌总数的lg值为3.46,贮藏过程中,真菌总数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开孔及开孔面积小的包装处理真菌总数上升较快,开孔面积中等及较大的包装处理真菌总数上升速度相对较慢.至贮藏20天时,对照组真菌总数的lg值最大,达到4.58,其次是18.8、169.6和75.4 mm2的开孔面积的包装,真菌总数的lg值分别是4.33、4.07和3.87.由图2可以看出,在双孢菇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也呈上升的趋势.贮藏前细菌总数的lg值为1.56,贮藏20天后,对照组细菌总数的lg值达到4.48,而开孔面积为18.8、169.6和75.4 mm2的包装的细菌总数的lg值分别是4.13、3.87和3.57.贮藏过程中,开孔面积中等及较大的包装处理细菌总数比不开孔及开孔面积小的包装处理上升速度相对较慢.用开孔膜包装蘑菇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开孔面积的大小来调节包装内相对湿度的大小.对照组包装的透湿性小,包装后不久水蒸汽很快就会达到饱和,在如此过高湿度条件下,由于温度的波动极容易形成凝水,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14],同时,由于蘑菇的呼吸强度大,密闭包装也有可能使包装内形成无氧环境,从而造成了对果实的伤害,也加速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5].2.2 不同开孔面积对双孢菇失重率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各处理在贮藏过程中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上升速度与开孔面积呈正相关.但除了开孔面积169.6 mm2包装处理的产品在20 d贮藏结束后失重率超过5%(6.1%)外,其它处理的失重率均小于5%,其中无孔对照组失重率最小,开孔面积18.8 mm2的其次,其失重率分别为1.3%和2.1%.水分损失是蘑菇失重的主要原因[16],在不同的包装中,由于开孔面积不同,透湿性不同,失水情况也不同,这种现象与不同包装对香菇失重率的结果是相似的[17]. 开孔面积过大,包装内相对湿度较低,不仅使蘑菇的失重率增加,而且过度的失水也促进了产品的衰变[9].Taghizadeh等在PET袋上按每140个1 mm/m2穿孔比无孔膜以及170个9 mm/m2穿孔膜能够较好地保持蘑菇的品质[18].如Jia等用三种不种的PE袋(无孔袋M0、小孔袋M1、大孔袋M2)对花椰菜进行包装,结果表明,尽管M2样品失重率最大,在4 ℃、23天的贮藏结束时失重率也未超过4%,而无包装对照却高达49.7%[19].可见,通过调节开孔大小改变膜的透湿率,以调节包装内相对湿度是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的一个重要因素.2.3 不同开孔面积对双孢菇颜色变化的影响图4显示了贮藏期间蘑菇菌盖的颜色变化情况,贮藏前期上升幅度较缓,贮藏第8天后,对照及开孔面积小的包装处理蘑菇的色泽变化较快,而开孔面积中等及较大的包装处理的蘑菇的色泽变化依然缓慢.由于低透湿性包装内相对湿度较大,甚至出现冷凝水,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和产品色泽的变化[14].菇盖颜色是消费者购买蘑菇时最重要的品质特征[20],因此在蘑菇贮藏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蘑菇原有的洁白色泽.本实验通过不同的开孔面积的膜对双孢菇进行包装处理,开孔面积小,袋内相对湿度大,容易出现凝水,导致微生物的滋生、产品变色;但如果开孔面积过大,则产品失重率增大,导致品质下降.因此,适当的开孔以保持包装内适当的湿度,有利于双孢菇品质的保持、降低微生物生长速度、减少腐烂率、延长保鲜期.【相关文献】[1]袁艳.新鲜果蔬打孔膜包装的研究[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 2009.[2]郑永华. 食品保藏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3]曹菲, 张蕾. 微孔薄膜在果蔬气调包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中国包装, 2004, 24(2): 107-109.[4]Jaworska,G., Bernas', E., Mickowska, B. Effect of production process on the amino acid content of frozen and canned Pleurotus ostreatus mushrooms [J]. Food Chemistry, 2011, 125: 936-943.[5]Burton, K.S., Noble, R. The influence of flush number, bruising and storage temperatureon mushrooms quality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1993, 3: 39-47.[6]Mahajan, P.V., Oliveira, F.A.R., Macedo, I.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transpiration rate of the whole mushrooms [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8, 84:281-288.[7]Nerya, O., Ben-Arie, R., Luzzatto, T., et al. Preven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postharvest browning with tyrosinase inhibitors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6, 39: 272-277.[8]Iqbal, T., Rodrigues, F.A., Mahajan, P.V., et al. Effect of time, temperature, and slicing on respiration rate of mushrooms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9, 74: 298-303.[9]Paull, R.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fresh commodity quality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1999, 15: 26-277.[10]Pesis, E., Aharoni, D., Aharon, Z., et al. Modified atmosphere and modified humidity packaging alleviates chilling injury symptoms in mango fruit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0, 19: 9-101.[11]Guan, W. Fan, X. Yan, R. Effects of UV-C treatment on in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O157:H7, microbial loads, and quality of button mushrooms[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2, 64: 119-125.[12]李平兰, 贺稚非.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M]. 北京:中国农业出报社, 2005.[13]Cliffe-Byrnes, V., O’Beirne, D. Effects of washing treatment on microbial and sensory quality of modified atmosphere (MA) packaged fresh sliced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8, 48: 283-294.[14]F. Oliveira, M.J. Sousa-Gallagher, P.V. Mahajan, et al. Evaluation of MAP engineering design parameters on quality of fresh-sliced mushrooms [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2, 108: 507-514.[15]Parentelli, C., Ares, G., Corona, M., et al. Sensory and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shiitake mushrooms in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s [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7, 87: 1645-1652.[16]Aguirre, L., Frias, J.M., Barry-Ryan, C., et al.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product variability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8, 49: 247-254.[17]Antmann, G., Ares, G., Lema, P., et al. Influence of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on sensory quality of shiitake mushrooms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8, 49: 164-170.[18]Taghizadeh, M., Gowena, A., Ward, P., et al. Use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evaluation of the shelf-life of fresh white button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stored in different packaging films [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0, 11: 423-431.[19]Jia, C.-G., Xu, C.-J., Wei J., et al. Effect of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on visual quality and glucosinolates of broccoli florets [J]. Food Chemistry, 2009, 114: 28-37. [20]Vízhányó, T., Felföldi, J. Enhancing colour differences in images of diseased mushrooms [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 26: 187-198.。
蘑菇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蘑菇气调贮藏保鲜技术蘑菇质地柔嫩细致,色泽洁白纯净,营养丰富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由于蘑菇含水量高,组织柔嫩,表面无保护结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较剧烈,同时又易遭受病菌侵染和机械损伤,引起腐烂变质。
如果在常温下正常空气中,采后蘑菇2-3d之内就会变色“变质、开伞,降低了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鉴于蘑菇本身极易衰老褐变的生理特性,目前国内外有关蘑菇贮藏保鲜的研究并不太多,所以研究蘑菇最佳贮藏保鲜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蘑菇气调贮藏保鲜技术是根据蘑菇采后容易衰老褐变再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首先采取低温以抑制呼吸和蒸腾作用的进行,同时采取极低O2(氧)浓度和高CO2(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抑制呼吸,阻止蘑菇的开伞、变褐,从而明显提高保鲜效果,可将蘑菇的贮藏期延长到25-30d(天)。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采收蘑菇采收要适时,一般在子实体充分长成体积增加不明显时采收。
如果采收过早,子实体未充分长成,蘑菇品质不住,并且降低产量;采收过晚,子实体更容易老化、开伞、变色。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轻装,尽可能减少机械损伤,同时要对采收用具、包装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二、贮前处理蘑菇采收后,剪去菇柄,如有菇色发黄或变褐,放人0.5%的柠檬酸溶液中漂洗l0min(分钟),捞出后沥干水滴,再将蘑菇迅速预冷。
蘑菇的预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较高温度下,会促进菇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加速养分消耗、水分散失、后熟老化、褐变反应等的进行。
三、低温气调贮藏将预冷后的蘑菇装入用0.025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做成的贮藏袋中,每个贮藏袋大约装lkg左右的鲜菇。
密封装口后,再将蘑菇放人冷库中贮藏,在4-5h之内将菇体温度降到0℃-3℃,保持相对湿度为95%-100%。
蘑菇在02(氧)浓度1%,CO2(二氧化碳)浓度为10%-15%时贮藏效果好,并且菇体颜色洁白、开伞极少。
在蘑菇刚人库时,温度较高,一般为10℃以上,鹰菇的呼吸作用比较旺盛。
双孢菇常用保存方法(全文)
双孢菇常用保存方法(全文)双孢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糖、核苷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等,享有“植物肉”之美誉。
此外,含有的黏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负荷适应能力等生理功效,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
双孢菇组织柔嫩、含水量高,保鲜期较短,若不妥善保存,很快就会出现开伞和颜色变黑,1~2天商品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丧失,因此采纳恰当的保存方法对双孢菇来说尤为重要。
一、适时采收双孢菇要想取得较好的储藏效果,收获时机尤为重要,菌伞将开但菌膜未破时是双孢菇采收的最佳时期。
采收后在凉棚中将菇体分好等级,把不适宜储藏的开伞菇、病菇和有虫菇挑出。
二、分级标准双孢菇进行合理分级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市场需求,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1. 一级菌盖直径1.8~4厘米,菌柄长1.5厘米以下;菌盖直径在3厘米以下时,其菌柄长度不得超过菌盖直径的1/2;菇形圆整、自然纯白色;菌盖内卷,无开伞或开伞迹象;菌柄粗壮,切削平坦,无白心和空心;菇体无硬斑点、无虫蛀、无破碎菇。
2. 二级菌盖直径1.8~4.5厘米,菌柄长在1.5厘米以下;菇形圆整,但同意有少部分畸形,色泽纯白或略有斑点;菌柄粗壮,中部疏松,切削欠平,有污斑;菌柄无空心;菇体无虫蛀、无破碎菇。
3. 三级菌盖直径1.8~5.5厘米,菌柄长度在1.5厘米以下;纯白色或略有斑点,无开伞菇;同意有厚皮菇、空心菇及少量破碎菇。
三、储藏方法1. 清水储藏利用清水流动更换降低菌源数量,减缓菇体衰老。
先将双孢菇用沸水抄一下,然后再放入清水中,每天换水1次,随吃随捞,一般只能储藏2~3天。
2. 低温储藏低温储藏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抑制新奇双孢菇的新陈代谢和致腐微生物的活动,使双孢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鲜度、颜色、风味。
包括冷藏保鲜法、冰藏保鲜法和速冻保鲜法。
①冷藏保鲜法。
双孢菇采后经挑选分级,用清水冲洗干净,为防止菇色发黄或变褐,可放入0.01%焦亚硫酸钠水溶液中漂洗3~5分钟,然后迅速用冷水对菇体进行预冷处理,沥干水分,装于通气的塑料筐中,放入0~3℃、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储藏,注意通风换气,此法可保鲜8~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