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的探讨
摘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我国起步晚,还没有完全普及。

目前我国很多地
方的考古遗址公园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划和保护,其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于此,本文围绕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设计理念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引言:考古遗址公园主要是指那些规模比较大并且具有显著文化价值和深远
影响的历史文化遗址。

目前我国在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
法规,但主要集中在遗址公园评定等方面,并没有涉及遗址公园的规划管理、运
营建设等内容。

这也使我国多数地方的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
在管理过程中对它们进行较好的保护。

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非常显著的文化传承作用,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慢慢消失。

因此,在当
前背景下加强对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规划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考古遗址公园的特点
1.1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对其他公园来说,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考古遗址公园与我国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直接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河南的殷墟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的秦始皇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

这些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我国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
作用,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历史文化。

1.2分布比较广泛
除了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遗址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而且数量也比较多。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有2351个全国重点文化遗址保护
对象,分布在北京、陕西、河南、四川等省份。

这些考古遗址公园在各个省份呈
点状分布,并没有集中到哪个区域,具体的分布格局呈现“两片山区一百处”。

因此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我国的各个省份和直辖市都有考古
遗址公园分布。

1.3旅游观光性不显著
同其他公园相比,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观光功能并不是非常显著。

这种现象
产生的原因不仅与考古遗址本身有关,还有后期的文物遗址保护原因。

目前,我
国在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做得并不是非常到位,存在很多人为破坏现象,这给
历史遗址公园观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2.1考古为先,考古为依据
考古遗址公园区别于一般公园的主要标志就在于“考古遗址”这个核心点,
而考古工作正是遗址公园规划的前提和设计依据。

正如张忠培先生所说,考古发
现的遗迹和出土的遗物只有经过考古学的释读才能被人民大众所理解[1]。

考古遗
址公园对遗址价值内涵的阐释方式将直接影响公众对考古遗址的理解,因此,这
种带有很大引导性的规划设计表达必须建立在考古工作的基础上,只有考古才是
明确遗址的分布范围、布局和文化内涵的唯一途径。

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不
必刻意追求景观多样性,而是要发挥文化优势度,把握以考古遗址为主题素材的
设计思路。

规划设计过程中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确保有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2.2保护措施最小干预,最大保护
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对保护核心区的规划,保护核心区是指以遗
址本体及相关环境进行保护和展示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考虑到“我国的考古遗址
多数是以土为主体形成的,具有暴露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又具有易崩解
的特点,属于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结构稳定性很差的复合体”。

对保护核心区
进行规划设计必须以遗址的保护为前提,遗址的保护必须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不
改变遗址本体原貌和历史格局,尽可能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具体规划设计中,把最小干预、最大保护落到实处。

其中,不改变原状中
的“原状”,可阐释为“实施保护之前的状态;历史上经过修缮、改建、重建后
留存的有价值的状态,以及能够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局部坍塌、掩埋、变形、错置、支撑,但仍保留原构件和原有结构形制,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
文物古迹价值中所包含的原有环境状态”[2]。

2.3建筑设施设计最小化,运营可持续
文物保护和利用是长期性工作,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应强调其未来运
营的可持续性。

对遗址保护等级较高的区域加强保护,在等级较低的区域,相对
集中布置展示设施。

同时应最小化建筑占地面积,相应减少基坑开挖面积、减少
打桩数量,扩大绿化或者广场的面积,适当设置原状保护的预留区,以生态空间
进行分隔。

针对空间位置、形制和内涵基本明确的遗迹分布区域,可考虑遗址展
示设计。

对于遗址本体的展示可侧重于原貌展示、标识展示等,尽量避免直接施
加于遗址本体上的干预措施。

遗址核心区域分布密集区域内在科学保护遗址的前
提下,以具备可逆性的展陈措施为主,且可逆性的措施需与遗址本体的原存部分
有所区别。

对于考古工作不充分或暂不具备展示条件的区域,应设置预留区,采
取原状保护为主的方式,尽量避免对于区域内遗址本体及环境的直接扰动。

3.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理念
3.1科学化
在范围划定前,首先要明确考古遗址公园范围的划定原则,特别是城市化高
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划定更加困难,所以必须要确保其单元
的相对独立性,周围环境、价值及其资源特征的完整性,明确其地形标志物,确
保管理、利用、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可通过实施考古勘探法、水平投影法、
遗址区域分析法、航拍技术与地理学等方法进行范围划定。

3.2保护原有基础为先
在文化遗址保护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保护放在第一位,要认
识到遗址的文化价值,始终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

作为一个遗址公园,供游人
参观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遗址保护放在首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出现人为破坏的情况。

同时工作人员应该控制游客的数量,加大对文化遗址保护的宣传,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3]。

3.3因地制宜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制定区域文化遗址保护对策。

很多文化遗址都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如沙漠中的遗址容易遭到风蚀,而在一些雨水丰富的区域,文化遗址就更容易受到雨水冲刷。

因此相关保护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遗址公园提出差异化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有效的保护。

3.4规范化
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对于文化遗址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文化遗址保护的有序性。

相关部门通过对各个文化遗址保护的有序规划,实现各个区域保护的协调,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不科学保护而导致遗址破坏情况发生。

因此保护人员应该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保护合理性,这样才能够实现文化遗址保护、环境保护、考古研究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4.结语
随着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研究的不断拓展,公园规划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仍存在进步和改善的空间。

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应着手于遗址的价值、保存状况、考古成果、遗址所在地资源等,同时考虑遗址面临的自然或人为破坏压力以及保护和利用前景等综合因素,坚持从遗址特色出发,因地制宜,以文物安全为前提,以考古工作为基础,对遗址进行适当的价值阐释,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学科的融合,结合公众需求,为考古遗址公园的现在与未来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合适的方案。

总之,因遗址的类型、区位、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等要素的不同,遗址公园的规划应以此而不同,辩证理解。

5.参考文献
[1]王铎,杨梦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以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建筑与装饰,2019(3):14-15.
[2]高慧.浅析考古遗址公园社会经济影响——以汉魏洛阳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卷宗,2018,8(31):139-140.
[3]张梦迪.考古遗址公园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
2019(2):95-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