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
..... 章未小结与测评 ..........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灯皓蛰料.拿挥童乡的 革本悄况
I ~r
电理实底力;主望揑集 家芳前人口.镭嫁务布 伏况”经济集餐伏况等 资料
卄由京刍专阳了件的什 势与车足 区域认知:从赢乡的气 候,磴旳.水文等自厭糸 件良人
LL
资源■.仝
通、 市场等注会经济方囱分 析优势与不足
了網就他区域區莊的经 黑以作參考或惜塞 塚合住甲:巫足家乡宝 "助自q 优势产业一 抓优势四素一学习岸江 二第洲地垃豹经騷一晚
带出对奉刍耆手刊理区 或构恨 人抱协周现:因地
制宜, 谛罢产业饶构一會理规 划連设城市一挖廊自身 潜力促琏工业比、城市
[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问题1.该乡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思维线索]
问题2.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家乡经济的建议。

[思维线索]
借鉴先进地 区经验’确 立自身发展 优势、立足 实际发展优 势产业
知识整合
构网络
我国西南某乡的发展经验
(教材中)
^M-r 故善甜酬察件
溯搭屏桥站构.參种赛苛
机拄发展第二严业. 逵氏产叩铢条
业件⑷樹村业

展晏甯罕
改■<两牛促经并
-IH 的农业垃展
农业发廉以冲 柿蔬英为r
毘展空通,出祥运輪乘件
----------------------- [讳黍拘建] ---------------------------------- [自誥校的]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 社会经济 ② 畜牧业区 ③ 平原区 ④ 区位条件 ⑤ 生态环境破坏 ⑥ 产业结构调整 [学思心得]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和方
向的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 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优势条件:①温带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③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 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①水资源短缺;②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③易受低温冷害的
构建出
国际阿内冇就
加強规划与管珅
专题整合
巧归纳
发嚴条首
岌展片向
以豪旧献北膻
IX.

例〕区M

业发展-
专题
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

2 •区域内部农业发展差异的分析思路
在一个小的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并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有着明显影响,
3.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働跡点训练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一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与最主要优势因素分别是( )
①光照②热量③降水④土壤⑤社会经济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 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1)C (2)A (3)C [第⑴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
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从表中信息可知,土壤养分满
足率最高,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因素是土壤。

第(2)题,农作物A对各种资源的
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

第(3)题,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
足率较低,说明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

]
近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头,不论是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西部
的成渝、关中一天水,南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珠三角,或是北部的京津冀、辽宁沿海,中部的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抓手”。

1 •区域发展条件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任何一个区域,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从而形成区域共有和特殊的地理特征。

如长三角、珠三角和黄三角都地处河流入海口,都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沿海, 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但由于纬度的差异,在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征上差异明显。

(2)区域经济地理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形成了区域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特征。

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
区域发展的条件与方向
发展基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西部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地处内陆,距海远,降水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经济发展较慢基础设施落后。

而东部的经济区则具有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等经济特征。

2 •区域发展方向
在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后,针对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方向,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働时点训练
2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8月4日华西都市报报道省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成渝经济区成
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及《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评审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个规划贯彻落实了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体现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和南部城市群发展的特点。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图
材料二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1年9月,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2011年11月,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

沈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围绕京津的河北省石家庄、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
廊坊、秦皇岛、沧州等8市组成的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域之一。


京津冀都市圈相比,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在资源、能源和交通方面有哪些明显的优势或不足?
(2)简析沈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业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3)长江三角洲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给成渝经济区提供了哪些借鉴经验?
[解析]第(1)题,成渝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相比,资源的主要差异是水资源,华北地区缺水更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该地区水能、天然气等能源相对较充足;交通则明显落后于京津冀都市圈。

第(2)题,当地金属矿产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防止酸雨的产生和危害,附近的丘陵山区还要防止水土流
失。

第(3)题,结合长三角的发展,进行产
业升级改造,加大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化。

[答案](1)优势:水资源丰富;能源相对充足。

不足之处:交通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开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钢铁工业等导致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

解决措施:禁止乱堆乱弃尾矿,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生产设备更新,尾气回收;改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
二、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