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
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理由
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了,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没有刘墉这个人
D.他没有理由,只是哗众取宠
3.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
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B.强化了君主专制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4.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
元朝的行省不仅辖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
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
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5.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代罗马国家的最伟大之处在于
A.民主政治的发达B.哲学思想的深奥
C.建筑风格的独特D.法律体系的相对完备
6.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
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两党制的发展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7.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
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8.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有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有的是民主共和政体。
即便如此,这两种
政体在不同的国家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多样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各国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
C.各国的具体国情差异较大D.各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认知程度不同
9.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1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
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C.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D.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12.“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
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
连那些封建以来的王公贵族都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
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主义运动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反抗本国政府的社会运动
1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1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
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6.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
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
这可以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A.已经注重精耕细作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
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D.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17.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
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B.世俗文学成为反专制的主要载体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D.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某些变化
1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
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
A.西汉B.唐代C.元代D.明朝
20.萨拉丁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市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费用不断增长,但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阻断了商路B.美洲黄金的大量输入
C.政府进行对外战争D.股份公司垄断了商品
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讯手段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2.(常考点)“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
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纺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23.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
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2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
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报纸B.广播C.电影D.电视
2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26.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7.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
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8.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
”为此,
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都
A.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B.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C.实现了国家富强计划D.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
29.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
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
”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
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
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
30.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汇率一直持续到1968年。
这是因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
D.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二、连线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60 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
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
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1)材料一“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这一总的外交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崭露头
角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请列举史实证明。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
前进两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
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要把目前常常是分散、浪费和不公平的救济工程统一起来。
——罗斯福总统第一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在何处?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他在新政的具体实践中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热点地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从20世纪50年代的6国到2004年5月的25国,从最
初仅局限于经济合作到目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材料二: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
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6)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
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解读材料,材料讲述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B、D三项都有所体现。
材料无法体现C
项所述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政治上实行以宗法制为纽带的分封制。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所以,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符合
题意,正确答案选B;AD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A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理由
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了,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没有刘墉这个人
D.他没有理由,只是哗众取宠
【答案】B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所以答案
选B,排除其他选项。
3.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
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B.强化了君主专制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答案】C
【解析】材料讲的是很多出身贫穷的人参加科举考试,也寄希望于科举考试,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身的命运,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所以答案选C。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所以排除A;B材料没体现,排除;科举考试凭借的是考试成绩,排除D。
4.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
元朝的行省不仅辖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
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所以答案选D,排除A。
由材料“元朝的行省不仅辖区辽阔”可知,B说法有误,排除;材料讲的是打破山川的走势,所以排除C。
5.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代罗马国家的最伟大之处在于
A.民主政治的发达B.哲学思想的深奥
C.建筑风格的独特D.法律体系的相对完备
【答案】D
【解析】“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说明希腊和罗马对西方人来说是值得骄傲的。
希腊的光荣指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的伟大体现在罗马法,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希腊的光荣;B、C选项不能体现“最”。
6.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两党制的发展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政治发生了变革,既有创新也有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所以答案选A。
B是在18世纪中叶;C与材料无关,排除;D时间不相符,也与材料无关。
7.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应该是反映近代化的内容。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体现的是近代保险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A项平均分配土地、C项强调贵贱尊卑均不符合社会转型的要求,排除;B项圣库制度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产品的规定,虽然有其进步之处,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但也不符合近代社会转型趋势,排除B项。
8.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有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有的是民主共和政体。
即便如此,这两种政体在不同的国家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多样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各国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
C.各国的具体国情差异较大D.各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认知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民主政体和君主立宪政体在各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国情
不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B、D选项包含在C选项之内。
点睛:我们在评价制度的时候回注意到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本题体现的就是这个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即便是同一政体,所体现出的特点也有差别,因此要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9.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而在19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因而注定要失败,其他三项都是“公社”超越历史发展的表现。
它表明当时生产力还远未发展到可以“按需分配”的程度,故“公社”不可能持久。
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背景
1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表明此时的历史时期为国民大革命后期,即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期。
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确立
11.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C.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D.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史实有误,甲午战争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C都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答案选C;D也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
12.“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可知,其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B、D与材料主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不符,排除。
所以选C。
1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
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
连那些封建以来的王公贵族都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
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主义运动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反抗本国政府的社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