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考语文培优班专题训练(十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邛崃一中高2012级语文培优班训练(十六)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A.间(jiàn)间.杂间.距间.隔间.不容发
B.当(dāng)当.作当.即当.选一夫当.关
C.着(zhuó)着.笔着.手穿着.不着.边际
D.累(lěi)连累.累.次劳累.危如累.卵
2.下列各句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庞大的留学生市场,是不少国家大学垂涎的大饼。

其中,英国最受中国留学生亲睐,
目前有近5万名中国留学生到英国深造
B.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暴光一个月之后,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乳品巨头负责人首次共同在公众场合向消费者致歉。

三位负责人还首度对问题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等一一向公众作出解释。

C.四川省汶川八级特大地震过去了,人们开始反思大地震给中国的启示和教训。

一些中国地质学家经过现场勘查,再次对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岷江上游修建众多水电站置疑,同时也怀疑紫坪铺水坝是诱发汶川大地震的导火线。

D. 经过长达1年时间的秘密追查,成都市畜牧局行政执法支队与公安分局连手,破获了一起特大非法贩卖牲猪“瘦肉精”案,在湘潭、娄底及深圳共抓获5名涉案人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2008年,南方雪灾﹑西藏暴乱﹑手足口病﹑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神七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又是喜讯频传。

2008年,对中国来说真是多事之秋
....啊。

B.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总算是不孚众望
....,以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向世界讲述中国,把这个古老而又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推向世界。

C.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乳品生产基地。

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
中,该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

这与该公司能够未雨绸缪
....是分不开的。

D.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
....,名不虚传。

4.下列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药品质量不合格可能给患者带来有害反应。

我们应该根据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来确定药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B.据了解,由于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全面推进,目前仍有大量受灾群众需要依靠过渡性临时住所过冬,天气正逐渐转冷,受灾群众缺少御寒衣被比较突出。

C. 30年来,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改革初期包产到户,亿万农民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接着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民历史性地告别“皇粮国税”;现在则是“种粮给补贴,发展给补助”,亿万农民正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D. 人们习惯于放长假了,人们习惯于利用长假来过休闲日子,来吃喝玩乐了。

这都没错。

相反,我们反而应当毫不犹豫地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掌掴.(guó)卷轴.(zhóu)庇.(pì)护权积重.(zhòng)难返
B.高跷.(qiāo)卫冕.(miǎn)滞.(zhì)纳金饿殍.(fú)遍野C.拎.(līn)起击缶.(fǒu)唱主角.(jué)悔过自忏.(chàn)
D.蓄.(xù)意兑.(duì)现并蒂.(tì)莲独辟蹊.(xī)径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旗袍青花瓷完美无瑕冤家易解不易结
B.炒作志愿者命运多舛打破沙锅问到底
C.包揽四合院秀外惠中宰相肚里能撑船
D.楼宇金钢钻蛊惑人心磨刀不误砍柴工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刹那间,炫目的焰火腾空而起,把体育场上空得一片辉煌。

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

但金融市场能否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③生活原本平淡如水,你需要的酸甜苦辣,都靠自己来。

放一点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盐,它就是咸的。

A.装点日趋调剂B.装饰日趋调节
C.装饰日益调剂D.装点日益调节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履薄冰
....,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

B.他原来是研究政治学的,这几年进入法学界,提出的政体论令人耳目一新。

不过,他的发
言有时得意忘言
....,令人费解。

C.“工资不够花,除了自己吃饭穿衣,还要供女儿上学。

”陈阿姨说,“现在明智的选择是省
吃俭用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


D.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为摘金夺银无所不用其极
....,创造“水立方”神话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记者就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致肾病联系了三鹿集团,想确认三鹿奶粉是否真的存在质量问题和对婴儿可能因为食用该奶粉而患肾病的情况是否知情。

B.对企业来说,现在可能要做的是整顿,以度过当前的危机,让消费者重建对产品的信任。

我想,这个过程是艰巨而漫长的。

C.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3000万人民币,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

D.他的创作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

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

敬爱母语
母语,只这两个字就让我们产生敬意与温情,指向我们精神血脉的深隐和细微之处。

语文,归根到底,是我们在母语中生长、成长的永恒家园。

这门课或许以后不会再上,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离开母语,离开“语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深情地依恋着“语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语文”的学习。

因为,那儿,本来就是一个生气灌注、万象纷呈、情思飘荡的世界。

用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就已经倾听过的话语,构筑我们的生命之塔,这需要攀登,更需要骋目驰想,才能欣赏无边的风光。

因而,对语言、文学的敏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古典文学的“炼字”“炼句”的精微“推敲”,还是现当代文学的“咬文嚼字”,都是把语言当做心灵的器官、感觉的
机体,用一种近乎虔敬的态度,来传达生存的状态和精神的活动。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所有关于“语文”的知识,都放置到全身心的感觉、觉悟、感情、感想等等之中,总之,是要把自己“感”到文学作品之中,让自己与文学的世界息息相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感”动中进入“语文”世界。

从感性的激发,在“语文”中自然就可以进入到理性的深思和凝练。

注重思索,本身就是情感深挚的一种体现。

敬爱母语,要求我们把一切生活中的感受,都能够用语言的形式来描摹和概括,更要求我们进入更高的层次,用深入的思考来凝练人生乃至宇宙的智慧。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这样的要求,应当说并非高不可攀。

须知,若是今后不专门学习汉语言文学,现在可能就是在学校学习语文的终点站了。

因而,无论是读、说,还是写,都要求我们具有思考的意识,在语文中养成思维的习惯和思维的乐趣。

这样,语文就成了一种智慧的形式。

在高考中,以上两个方面都以试题的形式相当充分地体现出来。

对语言的敏感、运用语言体现智慧,是“语文”未曾明确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语文高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多与此相关。

应当说,高考作文对这两方面,有更为具体的要求。

语言感觉,决定了表达的层次和水平,展卷方始,就可以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力。

有文学魅力,乃至情韵生动的文字,可以很快“抓”住读者;相反,贫乏而低劣的文字,则凭其“气息”就令人意沮。

至于思维的能力,则是内在精神力量的显现,是“内功”。

有诸内而形诸外,以深情、深思来打动人,是“语文”素养的最好体现。

敬爱母语,我们将获得整个世界。

10.下列关于“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语,是两个让我们从精神上产生敬意和温情的字眼。

B.母语,是我们生长、成长中的永远也不可能离开的永恒家园。

C.母语,是广义的语文,语文是狭义的母语。

D.母语是一个生气灌注、万象纷呈、情思飘荡的世界,同时它也是我们赖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

11.下更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如同心灵的器官、感觉的机体,传达着人们的精神活动。

B.学习“语文”,既要注重学习知识,又要注重在“感”动中进入“语文”世界。

C.在高考作文中,考生的语言感觉和思维能力同样重要。

D.语言感觉和思维能力决定了表达的层次和水平,是内功。

12.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活中感受的描摹和概括,是感性的、较低层次的,而用深入的思考凝练人生乃至宇宙的智慧,则是理性的、高层次的。

B.高中阶段,有可能就是在学校学习语文的终点站。

C.只有具有思考的意识,并养成思维的习惯和乐趣,才能让语文成为一种智慧的形式。

D.高考语文实际上只考查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语言的敏感和运用语言体现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

永国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

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藏信、扩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

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

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

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

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帝怒骂曰:
“吏持两端。

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

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

”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

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

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跑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

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

臣今所陈,诚死无悔。

”帝意解.,诏遣朗出。

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办徒,理出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注]①考案:审处。

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英为楚王。

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

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

③显宗:汉明帝刘庄。

④陷入:定罪判刑。

⑤物色:指形貌、模样。

⑥大故:大事。

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为忠、平所诬.诬:诬陷
B.冀.以自明冀:希望
C.左右方引.去引:拉
D.帝意解.解:解释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寒朗执法严明、实事求是的一组是
①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②乃上言建等无奸③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
④是以考一连十⑤陛下大恩,裁止于身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的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寒朗和三府的属宜一起审查处理楚王刘英谋逆一案的案犯,颜忠、王平等人的供词中牵连到耿建等四位大臣。

皇上知道后大怒,令寒朗等把与案子有关的人一律定罪判刑。

B.由于耿建等四人否认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提审忠、平,问四人的模样如何,发现了他们编造假供诬造四人的情况。

C.寒朗据实情上奏,说明耿建等四人并没有参与谋反,后来又向皇上分析忠、平编假共的动机,并解释审查完耿建等四人而没有及时禀告的原因。

D.寒朗不怕皇上发怒直言强谏,指出楚王一案牵连,已经有不少人蒙冤,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改说真话。

皇上听了有所悔悟,亲自到洛阳狱审理案情,将一千多名无辜的人释放出狱。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四侯无辜,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邛崃一中高2012级语文培优班训练(十七)
参考答案
1. C.都念zhuó A.“间.距”“间.不容发”念(jiān);B“当.作”(dàng)D“劳累.”念(lèi)
2.B.(A“亲睐”应为“青睐 C“置疑”应为“质疑” D“牲猪”应为“生猪”,“连手”应为“联手”)
3.D(“秀色可餐”既可以指女子姿色美丽可爱,也可以用来形容山川景色秀丽迷人。

“多事之秋”多指不好到事频频发生。

“不孚众望”指不能让大家信服。

“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

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


4.A.(B成分残缺,应在“缺少御寒衣被”后加“的问题”。

C.“亿万农民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搭配不当。

D,“相反”和“反而”重复)
5.C
6.B(A易—宜C惠—慧D钢—刚)
7.A(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装点:装饰点缀,含有衬托之意。

日趋:一天一天地走向,逐渐地;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

前者更符合语境。

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前者和“生活”搭配)
8.C(A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B得意忘言: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需要语言表达了。

引申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

D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


9.D(A成分残缺,在“可能致肾病”后加“的问题”;B“过程”与“艰巨”搭配不当;C结构混乱,应把“3000万人民币”提到“飞天”航天服“之前且再加的”字。


10.B.文中第一段是说“(语文)是我们在母语中生长、成长的永恒家园”。

11.C.A项“心灵的器官、感觉的机体”本体是指语言,而非“对语言的敏感”;B项“既要……又要”的表述与原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的表述不吻合;D项原文强调的是“语言感觉,决定了表达的层次和水平”“至于思维的能力,则是内在精神力量的显现,是‘内功’”。

12.D.原文强调对语言的敏感和运用语言体现智慧“是‘语文’未曾明确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并非是语文只考查的两个方面。

13.D.解:缓解,消解。

14.B.①④是官吏所为,⑤是谈皇帝行为
15.A.最后一句不实。

译文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

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的身份代理侍御史,与太尉、司徒、司空属官共同审理楚王谋反案。

颜忠、王平等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藏信、扩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

刘建等人的供词说没有与颜忠、王平见过面。

当时显宗大怒,官吏害怕,凡有牵连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没有人敢按照实情宽大处理。

寒朗同情他们的冤屈,试用刘建等人的形貌单独审问颜忠、王平,而两人错愕竟认不出来。

寒朗知其中有诈,于是上书说刘建等没有奸情,纯粹是颜忠、王平二人诬陷,并怀疑天下无辜受牵连的人大多如此。

显宗就召寒朗进宫,问道:“刘建等如果没有罪,颜忠、王平等人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答道:“颜忠、王平自知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牵连的人很多,希望表明自己无罪。

”显宗道:“既然是这样,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奏明,让官司久拖至今呢?”寒朗答道:“我虽考查他们没有事,但是担心国内还有别人揭发他们的奸情,所以不敢及时报上来。

”显宗发怒骂道:“竟这模棱两可,快拿下去”左右的侍卫正要将寒朗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这句话后再被处死。

小臣不敢欺君,只是想帮助国家罢了。

”显宗问道:“谁知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道:“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

我看到调查案件的人,都说妖恶大事,臣子都应该痛恨,拷问一个连累十个,拷问十个连累百个。

又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及得失,都是长跪在地下说,旧制叛逆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才只办本人的罪,这是天下最大的幸运。

等到回到家里,口里尽管不说,却仰头叹息,没有哪个不知道下狱者多冤枉,但没有敢忤逆陛下的人。

我现在把要说的说了出来,的确是死而无悔。

”显宗怒意消解,下诏叫寒朗出去。

两天后,显宗亲自到洛阳狱中审录办徒,释放出千余人。

16.(1)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奏明,让官司久拖至今呢?(事”“狱”各1分)(2)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

5分,大意3分,关键词“污染”“冀”各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