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比较
论述《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比较希腊著名的戏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杰作《俄狄浦斯王》主要描述了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而《雷雨》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的不朽作品它讲述了周家和鲁家两代人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前者反映的是西方古代社会事态(雅典民主时期)后者展示的是社会的矛盾”【1】它们都描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剧。
《雷雨》和《俄狄浦斯王》堪称中西方戏剧史上永盛不衰的艺术奇葩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比较本文将从两部作品中悲剧命运的产生类型主人公的“恋母情结”以及这两部戏剧的结构进行比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悲剧的不同之处。
一命运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从古至今古希腊人一直在找寻命运的确切定义在他们眼里命运就是事物发展的不可变更的趋势在那个科学极度不发达的时代古希腊人把身边一切的灾难和悲剧解释为命运在他们眼里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正如《俄狄浦斯王》中所描述的忒拜国的老国王拉伊奥斯为了抗拒自己儿子杀父娶母的命运刺穿了俄狄浦斯的脚踝并把他抛弃在野外以为这样便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俄狄浦斯在邻国科林斯健康地长大了而同样地俄狄浦斯为了避免自己“命中注定
要玷污我母亲的床榻生出使人不忍心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我生育父亲凶手”【2】的命运离开了科林斯却难逃命运的安排杀父娶母最终自己也刺瞎双眼被放逐他乡……在《俄狄浦斯王》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命运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由神来掌握的是由宙斯阿波罗等神一步一步地揭示的同时这也是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俄狄浦斯没有理由地一出生就注定要承受杀父娶母的命运”【1】。
参考文献:【1】周燕《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__年第二期【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
王》而在《雷雨》中命运并不是神的力量《雷雨》的主人公并不像《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那样刻意地回避悲剧的命运换句话说《雷雨》并没有体现悲剧发生的必然性作者创造性地把命运描写成是神秘的雷雨化身。
曹禺曾经说过:“我常纳闷何以我每次写戏总把重要的人物漏掉。
《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人的傀儡” 【1】这位被称为雷雨的好汉就是冥冥之中主宰人们命运的一种力量。
《雷雨》中主人公的命运呈现出的因果关系紧密而清晰在这里命运不是神的谕示而是中国人传统思想的一个体现。
鲁侍萍对周朴园说:“我伺候你我生的孩子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2】这是鲁侍萍对自己及四凤的不公命运的哭诉但这种哭诉是软弱
无力的它并不能改变这对母女陷入命运的黑洞无力挣脱的现实。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对命运多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可是这种描写又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对待命运态度的差异。
西方人敬畏神明敬畏由神明掌控的命运他们认为这是种神秘的力量不可冒犯;而我们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命运似乎是人们不满现实却又无能为力的一种推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借口。
中国式的命运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清晰明了。
而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身上的悲剧似乎总是很自然地发生了。
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的对比分析上看《俄狄浦斯王》主要体现的是在那个无知的年代人们对神的盲目膜拜无论主人公如何极力地要摆脱这一可怕的厄运他都逃脱不了命运之神的安排;而《雷雨》表现的则是作者对那个时代背景的不满与迷惑“从整部《雷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作者对命运的丝毫肯定或者歌颂只是对鲁侍萍等人的遭遇表示同情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并不是像《俄狄浦斯王》那样来源于神的不可战胜性而是来源于黑暗势力的强大因此《雷雨》是社会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则是命运的悲剧。
”【3】
参考文献:【1】曹禺《日出》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10月版【2】曹禺《雷雨》发表于《文学季
刊》1934年7月版【3】周志艳《古希腊悲剧的命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之比较》发表于《戏剧文学》20__年04期总之无论从作品中主人公对待命运的态度本质上的不同还是从作者在创作时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来说二者都深刻地反映出了中西方命运观的不同。
二虽然《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而《雷雨》发生在中国近代但是二者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命运悲剧而蹴就它们悲剧的共同根源就是主人公的“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
俄狄浦斯和周萍都被“恋母情结”所深深困扰而“恋母情结”也导致了他们共同的悲剧。
在《俄狄浦斯王》中虽然俄狄浦斯千方百计地要逃脱命运的摆布但是最终还是杀父娶母然而从“恋母情结”的角度来看俄狄浦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应该是他潜意识里对母亲的爱恋所造成的;而在《雷雨》中“恋母情结”则明显地体现在周萍身上周萍从小就被告知母亲死了虽然父亲取了继母繁漪但是这个所谓的继母只比周萍大几岁并没有给周萍他应得的母爱从繁漪的角度来说她相对于周朴园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周朴园一心扑在他的事业上没有给繁漪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一个偌大的周公馆只有周萍、繁漪和周冲那么周萍和繁漪这对饱受命运摧残的男女坠入爱河也就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了当然最后周萍
和繁漪的恋情带来了整个家族的悲剧而“恋母情结”在他们身上的发展也就是导致家族悲剧的罪魁祸首。
虽然《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都有“恋母情结”的体现但是二者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
仔细分析故事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恋上自己的母亲自始至终“是俄狄浦斯潜意识里那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和欲望一直把他推向‘恋母情结’的罪恶深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俄狄浦斯是全剧中最无辜的他对周遭一无所知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不得知眼前杀死的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自己的妻子居然就是亲生母亲周遭的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神谕安排了一切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的陷阱只能是他的‘恋母情结’”【1】而周参考文献:【1】屈姝言《恋母情结在俄狄浦斯和周萍身上的交融——从命运角度分析和》发表于《法制与社会:旬刊》 20____年第12期
萍却是明明知道繁漪是自己的继母还不可救药地和她发生了关系相对于俄狄浦斯的无知周萍就显得“罪恶”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悖伦理的还因为他对繁漪的“爱”根本就是他不满父亲的一种宣泄是他想替代父亲的一种欲望这是一种畸形的感情是周萍人性扭曲的体现。
“恋母情结”就是这样在愚昧的俄狄浦斯和知情的周萍身上产生了交集。
“重温两部历史巨作两种形式的‘恋母情结’都以不同的形式得以展现主人公的‘恋母情结’导致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也引发了人类对人性弱点的思索人类是罪恶的动物也许一切事情都由命运决定但他们的本能对于欲望的追崇指引着他们犯下不该犯的错误这也是悲剧的根源——‘恋母情结’”【1】。
三戏剧的结构在戏剧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好的结构可以很好的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
《俄狄浦斯王》的严谨结构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全剧分为四场作者采用“回溯式”的结构即由一个人物向另一个人物叙述以前发生的事虽然俄狄浦斯的故事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情节也错综复杂但索福克勒斯巧妙地把跨度这么大的一个故事集中在忒拜宫前的一个地方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矛盾一个一个地抛出:俄狄浦斯王为了消除忒拜国的瘟疫向神明请示得到只要找出杀害老国王拉伊奥斯的凶手就可驱除瘟疫的答案于是全剧围绕着追查凶手展开了在追查毫无头绪的情况下科林斯的报信人来到忒拜国告诉俄狄浦斯他的“父亲”去世了让他回去继承王位这时俄狄浦斯放心地以为自己不会犯杀父之罪了但担心会犯娶母之罪不肯回去不得已报信人说出了俄狄浦斯并不是科林斯国王的亲生儿子的事实然后全剧的中心从追查凶手转移到了追查俄狄浦斯的身世上而当拉伊奥斯的老仆人和报信人相见所有的真相终于大白俄狄浦斯也终于明白其实自己始终不曾跳出杀
父娶母的神谕。
不难看出作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系列的强化冲突这些冲突不断地把故事推向高潮。
而《雷雨》有着和《俄狄浦斯王》相似的结构也采取了“回溯式”的结构参考文献:【3】周志艳《古希腊悲剧的命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之比较》发表于《戏剧文学》20__年04期
曹禺将周朴园和鲁侍萍30年前的故事压缩在一天之内向读者展现:由鲁侍萍在周家客厅看到似曾相识的摆设从而勾起她的回忆接着周朴园和鲁侍萍相遇往事就这样和现实自然地衔接起来;其次《俄狄浦斯王》故事的展开有一个导火索——忒拜国的瘟疫如果没有这场瘟疫根本没有人会去揭开事实的真相而《雷雨》故事展开的导火索则是繁漪要辞掉四凤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侍萍就不会来到周家也就不会发现周萍和四凤的兄妹恋也就不会导致周家和鲁家的悲剧由此可见《俄狄浦斯王》和《雷雨》悲剧的揭示都是由一个导火索引起的。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俄狄浦斯王》和《雷雨》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可否认曹禺的创作是受到《俄狄浦斯王》的影响的但《雷雨》也有其创新之处它结合了中国的时代背景从而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悲剧。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都是各自民族瑰丽的文化财产也同时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