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一、铁及其化合物
1.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并得到副产物ZnO。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已知ZnO能溶于强碱)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去除油污
B 溶解镀锌层
C 去除铁锈
D 钝化铁皮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抽滤______。
(3)加适量H2O2 目的是________ 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_____。
(4)副产物ZnO常用于制备锌单质。
我国早有炼锌技术的记载,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升炼倭铅”的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该炼锌工艺过程涉及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
若需配制浓度为0.01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准确称取________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 r(K2Cr2O7)=294]。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用不到的有________(填编号)。
①电子天平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⑤25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移液管(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AB 洗涤、灼烧将部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防止Fe2+被氧化 ZnCO3+
2C 高温
Zn+3CO↑ 0.7350 ③⑦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A.氢氧化钠溶液与油污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具有去除油污作用,A符合题意;B.根据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Zn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铁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不能钝化铁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B;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洗涤除去附着的离子,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
(3)Fe3O4中有+3价铁,因此加适量H2O2目的是将部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将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达到Fe3O4中+2价铁与+3价铁的比例关系,持续通入N2,主要防止Fe2+被氧化;故答案为:将部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防止Fe2+被氧化;
(4)该炼锌工艺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煤炭饼和炉甘石(碳酸锌),得到的物质是倭铅(金属锌)和CO,联想初中所学高炉炼铁原理,则炼锌过程涉及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
2C 高温
Zn+3CO↑;
(5)m(K2Cr2O7)=0.01 mol·L-1×0.250 L×294 g·mol-1=0.7350 g,电子天平用于准确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
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移液管;故答案为:0.7350g;③⑦;
(6)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这样就造成读出来的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将偏大。
2.纳米Fe3O4在生物医学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应用前景光明。
其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锌单质溶于强碱生成ZnO22-;Zn(OH)2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l)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的作用有___。
A.去除油污B.溶解镀锌层C.去除铁锈D.钝化
(2)步骤②生成Zn(OH)2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用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该步骤pH 不能过小的原因____。
调节pH的最佳方法是向溶液中通入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为确保纳米Fe3O4粒子的纯度,应调整原溶液中Fe2+与所加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步骤⑤制得Fe3O4纳米粒子的过程,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说明理由__________;T 业生产中可采取___________措施提供无氧环境。
(5)步骤⑤ 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减压过滤(抽滤)得到纳米Fe3O4粒子?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AB ZnO22-+2H+=Zn(OH)2↓加入酸是为了使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但加入酸不能过多,要防止发生Zn(OH)2+2H+=Zn2++2H2O,降低ZnO产量 CO2
2Fe2++H2O2+2H+=2Fe3++2H2O 3:1 防止Fe2+[或Fe(OH)2]被氧化持续通入N₂不能纳米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及已知信息分析得:废旧镀锌铁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锌溶解生成偏锌
酸钠和氢气,铁不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为Na2ZnO2,不溶物为Fe,溶液A加稀硫酸使溶液中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得到ZnO,不溶物Fe 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加入适量H2O2,氧化部分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得到含Fe2+、Fe3+的B溶液,再加入NaOH,并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加热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铁胶体粒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有助于铁皮表面的油污水解除去,同时由题干信息知锌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AB;
(2)根据题给信息知,步骤②为ZnO22-与酸反应生成Zn(OH)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O22-+2H+=Zn(OH)2↓;加入酸是为了使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但加入酸不能过多,要防止发生Zn(OH)2+2H+=Zn2++2H2O,降低ZnO产量;所得溶液呈碱性,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调节pH的最佳方法是向溶液中通入CO2;故答案为:ZnO22-
+2H+=Zn(OH)2↓;加入酸是为了使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但加入酸不能过多,要防止发生Zn(OH)2+2H+=Zn2++2H2O,降低ZnO产量;CO2;
(3)根据上述分析步骤④目的是用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Fe3O4粒子中+2铁与+3价铁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Fe2+物质
的量为x,则根据离子方程式分析所加H2O2的物质的量为:
21x
x=
323
⨯⨯,则应调整原溶
液中Fe2+与所加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x
3
=3:1,故答案为:
2Fe2++H2O2+2H+=2Fe3++2H2O;3:1;
(4)防止Fe2+[或Fe(OH)2]被氧化,所以步骤⑤制得Fe3O4纳米粒子的过程,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工业上通常通过持续通入N2提供无氧环境,故答案为:防止Fe2+[或Fe (OH)2]被氧化;持续通入N2;
(5)根据加压抽滤的原理及纳米粒子半径大小分析,不能用抽滤的方法得到纳米Fe3O4粒子,原因是纳米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故答案为:不能;纳米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3.某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电子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1%Cu、20%Al、5%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晶体的路线:
已知: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
(2)第②步加入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的优点是___。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晶体加热制备无水CuSO4的瓷质主要仪器___。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可行方案是___,其中不可行方案的原因是___。
【答案】Pt、Au H2O2 +2Fe2+ +2H+ =2Fe3+ +2H2O 不引入新杂质且产物无污染蒸发皿乙甲
【解析】
【分析】
(1).滤渣1成分应为Pt,Au,性质稳定不与浓硝酸和稀硫酸反应。
(2).H2O2将Fe2+氧化成Fe3+,同时其被还原为H2O。
产物无污染无需后续处理。
(3).蒸发结晶过程会用到主要仪器蒸发皿属于瓷质。
(4).滤液1加H2O2是为了将溶液中Fe2+→Fe3+,然后通过加NaOH调PH值使Al3+和Fe3+沉淀,这样才能使滤液2只含Cu2+。
而滤渣2成分为Fe(OH)3和Al(OH)3,所以在制取
Al2(SO4)3·18H2O时要考虑除去Fe3+影响。
【详解】
(1).Pt,Au都属于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所以滤渣1含Pt和Au,答案为Pt、Au。
(2).根据分析,H2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2Fe2++2H+=2Fe3+ +2H2O,反应产物只有H2O和Fe3+,没有引入新杂质且无污染。
答案为H2O2 +2Fe2+ +2H+ =2Fe3+ +2H2O,不引入新杂质且产物无污染。
(3).由分析可知为蒸发皿,答案为蒸发皿。
(4).根据分析,滤渣2如果采用甲方案处理无法除去Fe3+,最终获得产物会含有杂质
Fe2(SO4)3成分。
如果采用乙方案,加适量Al粉可以置换出Fe同时生Al3+。
丙方案加入NaOH溶解Al(OH)3然后过滤,可排除Fe3+影响,但对比方案乙其原子利用率不高。
故答案为乙,甲。
4.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 Al Fe FeCl2 Fe(OH)3 Cl2 2Na + 2H2O=2NaOH + H2↑ 2FeCl2 + Cl2=2FeCl3 FeCl3+ 3NaOH =Fe(OH)3↓+ 3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金属单质A的焰色为黄色,则A为Na;反应①为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则物质D 为NaOH,气体为H2;金属B与NaOH反应生成H2,则金属B为Al;黄绿色气体为Cl2,反应②为H2与Cl2化合成HCl,则气体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金属C与盐酸反应生成F,F 与Cl2反应生成物质G,G与NaOH反应得红棕色沉淀,则金属C为Fe,F为FeCl2,G为FeCl3;
(1)A、B、C、F、H、乙的化学式依次为Na、Al、Fe、FeCl2、Fe(OH)3、Cl2。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FeCl2=2FeCl3;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5.某Al2O3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u、Fe、Fe2O3杂质。
现通过下列生产过程,从该样品中提纯Al2O3,并回收铁红。
流程如下:
(1)操作①是__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2)白色固体②是_________,样品和试剂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固体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溶液③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如何用实验证明:____。
(5)溶液③中通入某气体,该气体可以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的化学式),红褐色固体制得铁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Al(OH)3 Al2O3+2NaOH=2NaAlO2+H2O
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Fe+2HCl=FeCl2+H2↑ Fe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后变血红色 O2或者Cl2 2Fe(OH)3Fe2O3+3H2O 【解析】
【分析】
Al2O3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u、Fe、Fe2O3杂质,根据题中流程图可知,样品与试剂①反应得溶液①再通入CO2得白色沉淀②,该白色固体加热分解产生Al2O3,可推知试剂①为NaOH,得到的固体①为Cu、Fe、Fe2O3,溶液①为NaAlO2、NaOH混合溶液,通入过量CO2后得溶液②为NaHCO3溶液,白色固体②为Al(OH)3,Al(OH)3受热分解得Al2O3,固体①中加入盐酸得到固体粉末中铁有剩余,由于Fe会发生反应2Fe3++Fe=3Fe2+,则溶液③中主要含有Fe2+,经过操作①得红褐色固体应为Fe(OH)3,所以通入的气体应为氧化剂,可以是O2或Cl2,氢氧化铁受热分解得Fe2O3。
【详解】
(1)操作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名称为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白色固体②受热分解产生Al2O3,则②是Al(OH)3,样品中含有Al2O3和试剂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2NaOH=2NaAlO2+H2O;
(3)固体①中含有Al2O3、Cu、Fe、Fe2O3,加入适量稀盐酸,由于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中含有Fe单质,则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
Fe+2HCl=FeCl2+H2↑;
(4)由于固体①中样品与适量盐酸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中含有Fe,结合
Fe2O3+6HCl=2FeCl3+3H2O、2Fe3++Fe=3Fe2+可知溶液③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证明方法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后溶液变血红色;
(5)溶液③中含有Fe2+,向溶液③通入某气体后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的
Fe(OH)3沉淀,该气体具有强的氧化性,气体可以是O2或者Cl2,红褐色固体Fe(OH)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铁红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OH)3Fe2O3+3H2O。
【点睛】
本题以从Al2O3样品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为线索,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试剂的使用、混合物的分离,正确理解制备流程及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和转化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富铁铝土矿(主要含有A12O3、Fe2O3、FeO和SiO2)可用于制备净水剂明矾KAl
(SO4)2·12H2O和补血剂FeSO4·7H2O。
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产物略去):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
(3)综合考虑,金属X最好选择的试剂是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D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检验方法是________。
(6)用含铝元素27℅的上述矿石10吨,通过上述流程最多生产明矾____吨。
【答案】过滤④ Fe Fe+2Fe3+=3Fe2+ SiO2+2OH-=SiO32-+H2O Al2O3+2OH-=2AlO2-+H2O Fe2+取少量溶液D于试管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若无明显变化,再滴入几滴氯水,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Fe2+ 47.4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富铁铝土矿用氢氧化钾溶液浸取后过滤,滤渣为氧化铁,滤液中含有硅酸钾和偏铝酸钾;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硫酸,可以得到硅酸沉淀和硫酸铝、硫酸钾溶液,结晶后得到明矾;滤渣经硫酸溶解后可以得到硫酸铁溶液,加入铁粉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用结晶法可以得到绿矾。
【详解】
(1)操作I得到溶液和滤渣,因此操作I为过滤;
(2)反应①中加入NaOH溶液,根据成分只有Al2O2和SiO2与NaOH反应,发生Al2O3+2OH-=2AlO2-+H2O,SiO2+OH-=SiO32-+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中加入硫酸,发生的SiO32-+2H+=H2SiO3↓,AlO2-+4H+=Al3++2H2O,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反应③发生Fe2O3+6H+=2Fe3++3H2O,FeO+2H+=Fe2++H2O,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操作4得到FeSO4·7H2O,说明反应④中加入一种金属,把Fe3+转化成Fe2+,即这种金属是铁单质,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操作4得到FeSO4·7H2O,不能引入新杂质,因此此金属为Fe,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4)根据(1)的分析,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SiO2+OH-=SiO32-+
H2O;
(5)根据(3)的分析,溶液D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2+,利用Fe2+的还原性,具体操作是:取少量溶液D于试管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若无明显变化,再滴入几滴氯水,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Fe2+;
(6)根据铝元素守恒,最多可以得到明矾的质量为10×106×27%×10-6×474÷27t=47.4t。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问题(6),一般的化学计算,都有简单的方法,根据整个流程,铝的质量没有增加和减少,因此根据铝元素守恒可以计算。
7.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主要用于多相催化,例如乘用车的废气催化转化器,太阳能电池中的光催化,水分解或污染物的分解等。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
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
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稀酸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滤渣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_______________。
(4)在酸性溶液中,已知Fe2+溶液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由滤液2生成Ce(OH)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Fe(OH)3的K sp近似值为10-38。
常温下,在含有Fe3+杂质的溶液中,为使其除尽应调节溶液pH至少为_____。
(通常认为当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即视为沉淀完
全)
【答案】H2SO4使Fe2+氧化为Fe3+使CeO2还原为Ce3+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Fe2+ +2FeO(OH) = Fe3O4 +2H+ 4Ce 3 ++ O2
+12OH-+2H2O =4Ce(OH)4↓ 3
【解析】
【分析】
制备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由流程可知,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 等物质)中加入A为稀硫酸,FeO转化为FeSO4、Fe2O3转化Fe2(SO4)3存在于滤液1中,滤渣1为CeO2和SiO2;滤液1中加入稀硫酸和铁粉,被Fe2(SO4)3还原为FeSO4,溶液1为FeSO4溶液,加入硫酸铵混合蒸发浓缩、常温晾干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滤渣1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存在于滤液2中,反应为2CeO2+H2O2+3H2SO4=
Ce2(SO4)3+O2↑+4H2O,滤渣2为SiO2;滤液2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反应为4Ce 3++O2+12OH﹣+2H2O═4Ce(OH)4↓,加入分解Ce(OH)4得到产品CeO,以此来解答。
【详解】
(1)CeO2不溶于稀硫酸,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中SiO2也不溶于酸,加入稀硫酸可将CeO2和SiO2与Fe2O3、FeO分离;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使Fe2+氧化为Fe3+,滤渣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还原CeO2为Ce3+;
(3)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的方法为: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4)已知Fe2+溶液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2FeO(OH)═Fe3O4+2H+;
(5)滤液2为含有Ce 3+的溶液,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离子方程式为:4Ce 3++O2+12OH﹣+2H2O═4Ce(OH)4↓;
(6)Fe(OH)3的K sp近似值为10﹣38,Fe3+完全沉淀时c(OH﹣)=10﹣11mol/L,常温下
c(H+)=
14
11
10
10
-
-
=10﹣3mol/L,为使其除尽应调节溶液pH至少为3。
8.三氯化铁在印刷、医药、颜料、污水处理以及有机合成催化剂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工业上常以废铁屑(含有SiO2、Al2O3、MgO、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氯化铁。
其生产流程如图:
已知:氢氧化物的K sp如下表: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Mg(OH)2
K sp 1.0×10-36 1.6×10-14 2.0×10-33 1.2×10-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X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选填序号)
A.NaCl B.FeCl3 C.H2O2 D.H2SO4
(2)滤液Ⅰ加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忽略加入NaOH固体以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已知滤液Ⅰ中c(Fe3+)为1.0 mol·L-1,c(Al3+)为0.03 mol·L-1,c(Mg2+)为0.01 mol·L-1,当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Fe3+)=1×10-5 mol·L-1],Al3+是否已经开始沉淀______(填“是”或“否”)。
(3)写出滤渣1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流程中最后“从FeCl3溶液得到无水FeCl3固体”的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先冷却结晶得到FeCl3·6H2O晶体;第二步,制无水FeCl3固体。
第二步的正确操作是_____。
(5)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易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
①FeCl3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控制条件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xFe3++yH2O Fe x(OH)y(3x-y)++yH+,欲增加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降温 b.加氨水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答案】C 是 Al(OH)3 + OH- = AlO2- + 2H2O 在HCl气流中加热 Fe3++
3H2O3Fe(OH)3+3H+ b、d
【解析】
【分析】
废铁屑中加入盐酸,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二氧化硅,滤液1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控制pH,使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之后得滤渣1(含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氧化铝,过滤得滤渣2即为氢氧化铁,加入过量的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铁,在氯化氢的氛围下加热即可得到无水氯化铁固体。
【详解】
(1)加入H2O2溶液,使滤液Ⅰ中的Fe2+转化为Fe3+,便于制备FeCl3;
(2)当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Fe3+)=1×10-5 mol·L-1,根据K sp(Fe(OH)3)=1.0×10-36可知此时
c(OH-)3=
36
31
5
1.010
1.010
1.010
-
-
-
⨯
=⨯
⨯
mol3·L-3,又c(Al3+)为0.03 mol·L-1,所以此时有:
c(Al3+)·c(OH-)3=0.03×1.0×10-31=3×10-33>Ksp (Al(OH)3)=2.0×10-33,所以当Fe3+恰好沉淀完全时,Al3+已经开始沉淀;
(3)滤渣1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AlO2- + 2H2O;
(4)由FeCl3·6H2O晶体制无水FeCl3固体时,在加热脱水时为防止铁离子水解,所以正确操作是:在HCl气流中加热;
(5)①FeCl3净水的原理是:Fe3++3H2Oƒ3Fe(OH)3+3H+,生成的Fe(OH)3胶体吸附杂质;
②水解是吸热反应,降温会降低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加氨水,消耗生成的H+,促使反应向右进行,会增大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加入NH4Cl后,NH4+水解会生成H+(NH4+
+H2OƒNH3·H2O+H+),所以会抑制Fe3+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降低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加入NaHCO3,HCO3-与溶液中生成的H+反应生成CO2和H2O,平衡向右移动,会增大聚合氯化铁的产率。
【点睛】
判断一种离子是否已经开始沉淀,只要把该条件下的溶度积Q c算出来与K sp进行比较,若Q c=K sp,则刚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若Q c>K sp,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析出沉淀;若Q c <K sp,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
9.以高钛渣(主要成分为Ti3O5,含少量SiO2、FeO、Fe2O3)为原料制备白色颜料Ti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2TiO3难溶于碱性溶液;H2TiO3中的杂质Fe2+比Fe3+更易水洗除去。
(1)熔盐:
①为加快反应速率,在维持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②NaOH固体与Ti3O5在空气中加热至500~550 ℃时生成Na2T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过滤:
①“滤液”中主要溶质为NaOH,还含有少量________(填化学式)。
②除杂后的滤液中获得的NaOH可循环利用,则“水浸”时,用水量不宜过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水解:“酸溶”后获得的TiOSO4经加热煮沸,生成难溶于水的H2T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脱色:H2TiO3中因存在少量Fe(OH)3而影响TiO2产品的颜色,“脱色”步骤中Ti2(SO4)3的作
用是_________。
【答案】搅拌 12NaOH+2Ti3O5+O26Na2TiO3+6H2O Na2SiO3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TiOSO4+2H2O H2TiO3↓+H2SO4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H2TiO3的纯度
【解析】
【分析】
(1)①搅拌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②Ti3O5转化为Na2TiO3,钛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2)①加入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硅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硅酸钠;
②考虑后续的蒸发结晶耗能问题分析作答;
(3)根据水解原理结合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提示给定信息,“H2TiO3中的杂质Fe2+比Fe3+更易水洗除去”来分析作答。
【详解】
(1)①为加快反应速率,在维持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适当搅拌,因为搅拌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增加反应物的接触机会,从而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
故答案为搅拌;
②NaOH固体与Ti3O5在空气中加热至500~550 ℃时生成Na2T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12NaOH+2Ti3O5+O26Na2TiO3+6H2O,
故答案为12NaOH+2Ti3O5+O26Na2TiO3+6H2O;
(2) ①熔盐时加入的氢氧化钠会与少量杂质SiO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 = 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易溶于水,则“滤液”中含有少量Na2SiO3,
故答案为Na2SiO3;
②“水浸”时,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故答案为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3)“酸溶”后获得的TiOSO4会发生水解,经加热煮沸生成难溶于水的H2TiO3,其化学方程式为:TiOSO4+2H2O H2TiO3↓+H2SO4,
故答案为TiOSO4+2H2O H2TiO3↓+H2SO4;
(4)根据给定信息易知,“脱色”步骤中加入还原性的Ti2(SO4)3,是为了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H2TiO3的纯度,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H2TiO3的纯度。
10.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金属腐蚀抑制剂。
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的两种途径如图所示。
(1)NaClO的电子式为 ___。
(2)途径Ⅰ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途径Ⅱ氧化时还有Na2SO4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已知途径Ⅰ的钼酸钠溶液中c(MoO42-)=0.40mol/L,c(CO32-)=0.10mol/L。
由钼酸钠溶液制备钼酸钠晶体时,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CO32-。
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O32-的去
除率是______[已知Ksp(BaCO3)=1×10-9、Ksp(BaMoO4)=4.0×10-8,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5)分析纯钼酸钠常用钼酸铵[(NH4)2MoO4]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若将该反应产生的
气体与途径Ⅰ所产生的气体一起通入水中,得到正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
(6)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
①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碳素钢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____。
②若缓蚀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L-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M
=206g·mol-1)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MoO3+Na2CO3=Na2MoO4+CO2↑ MoS2+9ClO-+6OH-=MoO42-
+9Cl-+2SO42-+3H2O 90% (NH4)2CO3和(NH4)2SO3常温下浓硫酸会使铁钝化 7.28×10-4mol/L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MoS2)制备钼酸钠有两种途径:
途径Ⅰ是先在空气中灼烧生成MnO3,得到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SO2,用碱液可以吸收,然后再用纯碱溶液溶解MnO3,发生反应:MoO3+Na2CO3═Na2MoO4+CO2↑,得到钼酸钠溶液,最后结晶得到钼酸钠晶体;途径Ⅱ是直接用NaClO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氧化钼精矿得到钼酸钠溶液,反应为MnS2+9ClO-+6OH-=MoO42-+9Cl-+2SO42-+3H2O,结晶后得到钼酸钠晶
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离子化合物NaClO的电子式为;
(2)途径I碱浸时MoO3和纯碱溶液反应生成钼酸钠,同时得到C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MoO3+Na2CO3=Na2MoO4+CO2↑;
(3)途径II 氧化时还有Na 2SO 4生成,反应物NaClO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MoS 2,得到钼酸钠和NaCl 、硫酸钠和水,本质为次氯酸根离子氧化MoS 2中钼和硫,化合价变化为:升高Mo(+2→+6),S(-1→+6),降低Cl(+1→-1),最小公倍数18,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S 2+9ClO -+6OH -=MoO 42-+9Cl -+2SO 42-+3H 2O ;
(4)K sp (BaMoO 4)=4.0×10-8,钼酸钠溶液中c (MoO 42-)=0.40mol•L -1,BaMoO 4开始沉淀时,溶液
中钡离子的浓度为:c (Ba 2+)=-1-7-8
1mol L =1104.01m 00.ol 40L -⨯⨯g g ,K sp (BaCO 3)=1×10-9,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 (CO 32-)=97110110--⨯⨯mol/L=0.01mol/L ,则碳酸根的去除率为
-1-1
-10.10mol L -0.01mol L 100%0.10mol L
⨯g g g =90%; (5)四钼酸铵[(NH 4)2MoO 4]和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NH 3,途径Ⅰ中生成的气体有CO 2和SO 2,将NH 3和CO 2或SO 2一起通入水中可生成正盐为(NH 4)2CO 3和(NH 4)2SO 3;
(6)①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可以认为是浓硫酸,碳素钢的主要成分含有铁,常温下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铁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起到防腐蚀作用,所以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
②缓蚀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
L -1,据图可知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和月桂酸肌氨酸的浓度均为150mg/L ,则1L 钼酸钠溶液中钼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40.15g =7.2810mol 206g/mol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7.28×10-4m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