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2019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STSE年年年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和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只要一种反应物过量酯化反应就能进行彻底
B. 把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立即褪色,这是由于乙烯具有漂白性
C. 煤的气化和煤的干馏都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D.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下列关于厨房中的化学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热的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比冷的碱水清除效果好
B. 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的主要成分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炒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主要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
D. 早餐经常食用的豆浆和牛奶均属于胶体,且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8年第47届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人们利用有机化工原料而制得的合成材料
B. 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得到燃油
C. “塑战速决”说明人们已经找到了可以使塑料在自然界中迅速降解的办法,从
而解决塑料产品造成的环境问题
D. 农业薄膜主要是聚氯乙烯塑料
4.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试剂1可以选用石灰乳
B. 从苦卤中提取Br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
C. 工业上,电解熔融MgO冶炼金属镁可减小能耗
D. 粗盐经提纯后可用于制备氯气、钠等产品
1/ 14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制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
物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6.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有关化学资源的合成、利用与开发的
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可以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B.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 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D. 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7.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煤经过分馏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
C. 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链节中都含有葡萄糖
D. 油脂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一产物相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铝是电解质,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取铝
B. 可以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C. 利用纯天然纤维,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材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D. “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
9.下列说法均摘自学生的作业本,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A. 煤的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可为人类提供清洁高效的燃料
B. 氯化氢、氯气、二氧化氮、生石灰溶于水都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都属于化
学变化
C. 苯酚、纯碱、胆矾和OF2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气都是非电解质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
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③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④煤转化为煤气后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⑤等质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
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粉放出的热量多.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⑥
D. ②③④⑥
11.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得肥皂
B. 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
C. 人体中缺碘元素会得贫血病
D. 研制推广甲醇燃料汽车,有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丁烷更易液化
B. 光照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 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D. 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13.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 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 Y可能是葡萄糖
D. 利用途径②制备16g硫酸铜,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比胶体粒子还小
C. 石油裂化的主要是提高汽油的产量,石油裂解的主要是得到更多的乙烯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gI可用于人工降雨
B. 碘酸钾可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
C. 碳酸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 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3/ 14
1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和SO2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原理不同
B. 戊烷(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 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D.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17.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的操作方法:灼烧和溶解
B. 步骤①需用的主要仪器:坩埚和烧杯
C. 步骤③的试剂a必须是氧化剂
D. 步骤④的试剂b可选用酒精
18.从原料和环境方面考虑,对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提出一个原子节约的要求,即尽可能
不采用那些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没有必要的原料。
现有下列3种合成苯酚的反应路线:其中符合原子节约要求的生产过程是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只有③
D. ①②③
19.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C. 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D. 煤经过气化、液化和干馏等物理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20.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A.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B. 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可电解MgCl2溶液制备Mg
D.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21.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潮汐能等都是可利用的新能源
B.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与原电池相同,其制造材料是晶体硅
C.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
D. 火力发电厂里,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 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危害
C. 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主要成分是 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
D.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大气污染物,这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5/ 14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A项错误;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对石油加热获得不同沸点的烃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 项正确;苯的燃烧也是氧化反应,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解:A.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热的碱水效果好,故A正确;
B.花生油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铁锅是铁和碳的合金,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电化学腐蚀,故C正确;
D.豆浆和牛奶均属于胶体,富含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B.
A.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B.花生油属于油脂不是高分子;
C.铁锅是铁和碳的合金;
D.豆浆和牛奶富含蛋白质.
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高分子化合物、电化学腐蚀以及胶体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掌握物质性质和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塑料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部分橡胶和纤维可能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故
A错误;
B.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得到燃油,故B正确;
C.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需要一百年之久,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系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塑料瓶所含的增塑剂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塑战速决”指减少塑料使用、研发易降解的速率,面前尚未找到使塑料在自然界中迅速降解的办法,故C错误;
D.农业薄膜主要是聚氯乙烯塑料(PVC)其化学式为(C2H3Cl)n,故D错误;
故选:B。
A.塑料只能合成,橡胶和纤维可能为天然高分子材料;
B.塑料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制得燃油;
C.“塑战速决”是指减少塑料使用、研发易降解的速率,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常见的非食品包装袋主要是聚氯乙烯塑料(PVC)。
本题考查塑料有关知识,掌握塑料的成分、性质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解析】【分析】
海水经提纯可到粗盐,苦卤加入稀硫酸、氯气,发生2Br−+Cl2=2Cl−+Br2,经富集,可蒸馏分离出溴,分离后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镁离子,加入试剂1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则试剂1可为石灰乳,粗盐经提纯后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氯碱工业,可用于钠的冶炼,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除杂、金属的冶炼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选取合适的冶炼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石灰乳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试剂1廉价且原料来源广泛,故A正确;
B.氯气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然后采用萃取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取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故B正确;
C.氧化镁熔点很高,氯化镁熔点较氧化镁低,电解氧化镁冶炼镁增加成本,所以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镁,故C错误;
D.粗盐经提纯后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氯碱工业,可用于钠的冶炼,可用于制备氯气、钠等产品,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淀粉在无机酸(一般为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最后得到多种氨基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所以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①正确;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属于混合物,不是新型化合物,故②错误;
③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所以可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故③正确;
④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煤与水蒸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④错误;
⑤碘遇淀粉变蓝色是碘的特性,葡萄糖含有醛基所以能和新制得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⑤正确。
故选C。
6.【答案】A
7/ 14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合成材料、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节能减排等,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解答】
A.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可以制造出新型高分子材料,某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比钢铁更强韧,故A正确;
B.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故B错误;
C.过分开发可燃冰,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故C错误;
D.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减少污染,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A.苯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煤干馏可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故B错误;
C.淀粉、纤维素水解可生成葡萄糖,但链接不是葡萄糖,故C错误;
D.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水解生成甘油,故D正确。
故选:D。
A.苯的燃烧为氧化反应;
B.煤干馏可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
C.淀粉、纤维素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D.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应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故A错误;
B、提纯蛋白质的方法为盐析,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能,故B错误;
C、充分开发利用纯天然纤维,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浪费了资源,不属于绿色消费,故C错误;
D、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容易形成酸雨,故D正确,故选D.
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应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
B、提纯蛋白质的方法为盐析,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能;
C、化学合成材料对造福人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合理利用;
D、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容易形成酸雨.
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的是晶体类型的判断、蛋白质的性质、合成材料以及酸雨的成因等,难度中等.
9.【答案】A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解析】试题分析:A、煤的气化是指高温下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与CO,煤的液化是指煤与氢气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均是化学变化,且所得产物是清洁能源,A正确;
B、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氯离子与氢离子,化学键被破坏,但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B不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C不正确;
D、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CO2与氨气是非电解质。
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考查煤的综合应用、化学变化、物质分类以及非电解质的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①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都伴有能量变化,故正确;
②反应物的总能量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如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错误;
③由于化石燃料煤中含硫元素、碳元素,所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故正确;
④煤气化后提高了燃烧效率,故正确;
⑤因为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要放热,所以等质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故正确;
⑥因为硫蒸气转变成硫粉要放热,所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粉放出的热量少,故错误。
故选:C。
①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的总能量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根据煤、石油的组成元素,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④煤的气化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气化后提高了燃烧效率;
⑤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要放热;
⑥根据硫蒸气转变成硫粉要放热.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能与其它能量的转化形式.11.【答案】C
【解析】解: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A正确;
B.锌的活泼性强于铁,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锌做负极先被腐蚀,保护了铁,故B正确;
C.人体中缺铁元素会得贫血病,人体中缺碘元素会得大脖子病,故C错误;
D.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B.锌的活泼性强于铁;
9/ 14
C.人体中缺铁元素会得贫血病;
D.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
12.【答案】A
【解析】解:A、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A错误;
B、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C正确;
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故D正确;
故选:A。
A、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
B、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
D、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
本题主要考查烷的结构与性质等,难度较小,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途径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利用方程式进行判断较为简单。
【解答】
A.Cu与混酸反应离子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从方程式知,硝酸根离子由硝酸提供,氢离子由硝酸和硫酸提供,所以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故A正确;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的优点:制取等质量胆矾需要的硫酸少、无污染性气体产生,故B正确;
C.葡萄糖可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故C正确;
D.途径②中硫酸只表现为酸性,没有被还原,故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化学和STSE辨识题
【解析】解:A、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物的官能团;核磁共振仪用于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故A正确;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PM2.5在大小上包含胶体粒子,故B错误;
C、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裂解的目的是得到小分子的烯烃,故C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胶体时,会出现明显的光带,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常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A、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物的官能团;核磁共振仪用于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B、根据PM2.5和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判断;
C、依据石油裂化和裂解原理回答;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等性质,据此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胶体的性质、石油裂化与裂解的原理等,综合性较强,属于中等题.15.【答案】C
【解析】解:A.AgI可在大气中形成结晶核,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碘酸钾能给人体补充碘元素,碘酸钾也比较稳定,所以碘酸钾可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不稳定,易与酸反应,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故C错误;
D.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故D正确;故选:C。
A.AgI可在大气中形成结晶核;
B.碘酸钾能给人体补充碘元素;
C.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D.漂白粉出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化合物,次氯酸钙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考成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B
【解析】A.乙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SO2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两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
B.戊烷(C5H12)有CH3CH2CH2CH2CH3、CH3(CH3)CHCH2CH3、(CH3)2C(CH3)2三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C错误;
D. 分馏为物理变化,而干馏为化学变化,故D错误.
11/ 14
17.【答案】D
【解析】解:A.步骤①的操作方法:海带灼烧和溶解得到海带灰浊液,故A正确;
B.步骤①是海带灼烧、溶解,需用的主要仪器:坩埚和烧杯、玻璃棒等,故B正确;
C.步骤③的试剂a必须是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故C正确;
D.步骤④的试剂b可选用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酒精易溶于水不能分层,不能做萃取剂,故D错误;
故选:D。
海带灼烧后的海带灰浸泡后过滤海带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碘离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试剂a为氧化剂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得到含碘单质的水溶液,加入苯进行萃取分液得到含碘单质的苯溶液,通过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利用,侧重于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把握实验原理,牢固把握实验操作方法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8.【答案】C
【解析】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材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只有③符合。
考点: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
1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能源利用及绿色化学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使用,而不是污染后再治理,故A错误;
B.金属灼烧时有特殊的颜色,则“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B正确;
C.“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瀑布在光照下的水雾,与碘的升华无关,故C错误;
D.煤经过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干馏生成煤焦油等,均为化学变化,煤经过气化、液化转化为清洁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解:A.海水蒸发制海盐,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利用溶剂蒸发析出氯化钠晶体分析,过程中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海水中溴元素是溴离子,海水提溴的工业生产过程是先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用热空气吹出得到,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电解氯化镁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不能得到金属镁,工业上是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