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手持设备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支付、手机上网等业务不再遥不可及,移动商务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尽管移动商务还没有像一些学者宣称的那样为大众提供了空前的商业功能,但其确实是下一代计算的主要驱动力量,对很多公司来说也是产生利润的平台。

要想在无线技术引领的市场中获得竞争力,企业必须要设计出有效的移动商务策略,而制定成功的策略始于对驱动移动商务因素的清楚认识。

有关消费者采纳移动商务的研究尽管己经出现,但数量仍然比较缺乏,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需要进一步理论探索。

木研究借鉴国外己有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科学地分析移动商务的影响因素,总结出消费者采纳移动商务的形成机制,对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和促进移动商务市场的繁荣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以移动商务的使用者与潜在使用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消费者采纳移动商务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木研究的创新点及主要结论如下:
1.建立并实证了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

一项新技术能否被用户所采纳?围绕这一主题总也离不开TRA (理性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和TAM (技术采纳模型)这一相承
的脉络。

在对现有的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的研究文献中,也多是以这
三个采纳模型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然而,三个模型单独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时都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不过各自的不足也很明显。

由于三个模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将三者进行整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模型的整合可以提高解释能力。

所以本研究首先以TRA、TPB 和TAM模型为基础,构建消费者采纳移动商务的影响因素的初始模型。

移动商务被普遍认为是商业活动中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所以在消费者采纳移动商务的研究中,应考虑到移动商务的创新性。

本研究借鉴创新扩散理论中的一些成果,在影响创新扩散的五大特征中,考虑到移动商务的特点,加入了感知风险维度,共六个影响因素,对整合的采纳模型作进一步的扩展和修正。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与服务时,会受到消费者自身的一些因素影响。

CNNIC的《2008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曾提到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约有2/3(66. 5y0)的手机网民都是男性。

这一群体中,
18 — 24岁年龄段手机网民偏多,占到手机网民的一半。

30岁以上年龄稍微偏大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则较少。

这些手机网民分布在各种职业中,在读大学生、工人、专家技术人员和服务业人员是四个主要的群体,分别占到总体的13. 8%> 12.9%、12. 8%和n. 7%。

这种地域、性别、年龄、学历或社会地位的差异均可为移动商务的研究提供参考, 除此之外,很多消费者内在的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如消费者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等。

所以,本研究在对移动商务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乂借鉴了消费者行为学和消费者心理学中的一些成
果。

整合以上三种理论,构建了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

从己有的研究来看,把三个理论的主要关系和变量完整地整合成一个模型,在研究中非常少见;而且在对现有的移动商务研究的文献检索中,没有发现采用创新扩散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对移动商务采纳行为进行研究的先例。

因此从这个两个意义上来说,本研究采用的“结合TRA、TPB和TAH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的路线具有创新意义。

2•揭示了移动商务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

可观察性、介入程度等这些被己往研究证明是显著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没有显示岀对移动商务使用的显著影响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冃前,在中国电子商务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阻碍因素。

1.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全部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正处于建设之屮,企业信息化普及率低。

2.我国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手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跨地区、跨行的法律不健全。

3.国家对发展电子商务政策滞后,缺乏协调和政策指导。

4.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之中,企业资信咨询不普遍,对企业资信缺乏科学的客观评估,市场行为不规范,风险大。

5.我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限,通讯资费和服务质量仍然是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阻碍因素。

6•我国计算机普及率低,人网率更低,而网上用户近50%集中在北京。

7.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政策研究,力争岀台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规范目前电子商务活动的盲目和混乱,使企业界、新闻界、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共识。

国家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关于电子商务的国际对话,参与新的贸易规则的制定。

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带头示范使用电子商务,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和探索,对成功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

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认证、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研究,突出重点,全而推进,制定一套科学的、符合电子商务发展客观规律的管理办法。

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应该大胆探索电子商务的新形式,特别要注意对电子商务运作形式的探索,力争在经济效益和效率上取得突破。

电子商务若不能比传统商务形式表现出更高的效率、收益、低成本,必将失去其生命力。

鉴于目前的状况,国家主管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紧密合作,对在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和认真研究,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电子商务常识。

面对各国的电子商务热潮,科学评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提出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显然是我国政府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之一,我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国情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和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