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明清的文化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教案
课题明清的文化艺术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作
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2、了解京剧是中华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文艺及戏剧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知识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

2、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及京剧的形成。

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

难点明清文化反映的时代特征。

学法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探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回顾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线索:上古神话传说——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
说。

见第2张PPT。

探究问题:明
清时期,我国
小说的创作怎
样?
寻找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引入新
课。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小说创作
教师明确:明清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高峰期。

见第5张PPT。

教师提问:明清时期,出现许多极具艺术特色的长篇小说。

最著名的有哪些?
教师补充: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活于元末明初,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见第6张PPT。

课件展示: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也生活于学生看课文,
回答:西游记、
水浒传、红楼
梦、三国演义。

课件展示,学
生看课文。

课件展示,学
教师引导,学生
自学,提高阅读
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
自学课文,提高
阅读、分析能力。

元末明初,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见第7张PPT。

课件展示: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生活于明中期,该书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见第8张PPT。

课件展示:曹雪芹与《红楼梦》。

在四大名著中,清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极为深远。

成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第9张PPT。

师生互动: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极为深远。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剖析这一时代的社会根源。

同时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为背景,展示当时人的广阔的生活。

反映社会矛盾、揭露官僚的丑恶、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命运。

第10张PPT。

第二篇章戏剧艺术
教师指路:明清时期,戏剧艺术繁荣。

表现:康乾时期,戏剧盛行,种类众多,各个流派争奇斗艳,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昆曲和京剧。

见第12张PPT。

教师发问:明清时期,戏剧艺术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补充:昆曲,发祥于江苏昆山一带,元末已有清唱;明代中叶改良以后,表演艺术完善;清代中生看课文。

课件展示,学
生看课文。

课件展示,学
生看课文。

学生分组讨
论:《红楼梦》
思想艺术特色
课件展示,学
生看课文。

学生分组合作
学习、讨论:
前期的文化积
累;市镇经济
的发展;社会
的长期安定。

课件展示,学
教师引导,学生
自学课文,提高
阅读、分析能力。

自学课文,提高
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知
识及分析问题的
能力。

自学课文,提高
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
归纳总结知识的
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
期,昆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声腔剧种。

被誉为“白戏之祖”。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其代表之一。

见第13张PPT。

课件展示:四徽班进京——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安徽艺人高朗亭率领徽调“三庆班”进京参加祝寿演出。

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

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见第14张PPT。

课件展示:京剧形成——以昆曲、徽调、秦腔、汉调为基础(道光年间)。

见第15张PPT。

学生叙述:“四大徽班”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

在不断的同台演出中,逐步以徽调的“二簧”和汉调的“西皮”为基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戏曲的曲调、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戏种——京剧。

教师补充:京剧形成后,流播全国,影响很广,享有“国剧”之称。

生看课文。

学生看课文,
叙述史实。

学生看课文,
叙述史实。

学生感受。

自学,提高阅读
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
自学,提高阅读
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
自学,提高阅读
能力。

通过师生合作提
高学习能力。

巩固提升1、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古典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2、在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
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
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答案:D
答案:C
巩固提升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3、京剧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京剧形成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4、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四大名著”中有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知识的代表、智慧的化身,有副对联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绩。

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账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这副对联所描绘的人物是谁?他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
(2)写出上、下联中加点的词句所指的历史事件。

答案:C
答案:(1)蜀
丞相诸葛亮
(孔明);《三
国演义》。

(2)
“六出歧山”、
“七擒孟获”、
“三顾茅庐”、
“东和孙吴”、
“北拒曹魏”、
“赤壁之战”。

学会拓宽、归纳
总结知知识。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及京剧的形成。

培养学生鉴赏
文艺及戏剧作品的素质。

学生更深的认
识和理解
学会归纳问题、
记忆知识。

板书罗贯中《三国演义》
1. 小说创作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明清的曹雪芹《红楼梦》
文化艺术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2. 戏剧艺术四徽班进京
京剧形成学生整理、归
纳知识。

通过板书,加深
对本课知识体系
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