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引导下定位针定位联合美蓝染色切除病变乳管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管镜引导下定位针定位联合美蓝染色切除病变乳管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标记联合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切除病变乳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60例乳管溢液患者,分为传统美蓝染色组(A组),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组(B组),乳管镜引导下定位针定位联合美蓝染色组(C 组),各20例。

对其实施乳管镜检查后行手术治疗。

三组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标本大小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标本显著小于A 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切除病变乳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管镜;定位针;美蓝染色;病变乳管
切除病变乳管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采用经病变乳管注射美蓝的方法,切除染色的病变导管及所属区段乳腺组织。

手术切除范围大,切除病变组织彻底,但主要病变乳管定位不准确[1]。

采用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病变乳管,定位病变乳管准确,手术切除范围小,但因其对于该病变乳管所属的区段乳腺组织定位不清,切除病变组织不彻底。

本研究采用乳管镜引导下定位针定位联合美蓝染色精确定位病变乳管及其所属区段乳腺组织,能结合两者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4 年6 月乳腺科收治60例乳管溢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6.5岁。

均为女性,均有生育史。

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60 d。

60例患者均进行乳腺超声、钼靶检查及乳管镜检查。

分为传统美蓝染色组(A组),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组(B组),乳管镜引导下定位针定位联合美蓝染色组(C组),各20例。

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仪器设置纤维乳管内视镜及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数模转换系统由北京博莱德公司生产,纤维乳管镜外径0.75 mm。

乳腺定位针为尖端呈锐角倒钩状金属导丝(美国Angiotech公司生产)。

1. 3 手术方法A组:乳管镜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不放置乳腺定位针,只标记乳晕旁弧形切口或放射性切口的位置。

在术前5 min沿溢液乳管注入大约2 ml的美蓝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做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行乳晕弧形切口约3 cm或放射性切口约5 cm,分离皮下组织后切除被美蓝蓝染的腺体或区段组织。

B组:手术前1 d或术晨在乳管镜引导下放置定位针。

患者仰卧位,常规辅巾,于病变乳管置入乳管镜,找到病灶并标记深度及体表位置,从镜鞘中
退出内镜,将定位导丝(不需外鞘)经镜鞘置入病灶处,确定定位针固定后,退出镜鞘,定位针尾丝置于乳头外并用弹力绷带妥善固定导丝以防滑动脱出。

患者仰卧位,同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做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行乳晕弧形切口约3 cm或放射性切口约5 cm于皮下分离乳晕区皮瓣至乳头根部,小心分离定位针定位之乳管并离断(注意勿离断导丝),将乳头外之导丝导入切口内,再沿定位导丝切除定位乳管及周围1 cm的乳腺组织,送术中冰冻检查。

沿定位针切开乳管,倒钩所在位置即为病灶部位。

C组:手术前1 d或术晨在乳管镜引导下放置定位针。

放置方法同前,在术前5 min沿定位针所定位乳孔间隙,注入大约2 ml的美蓝后,患者仰卧位,同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做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行乳晕弧形切口约3 cm或放射性切口约5 cm,皮下分离乳晕区皮瓣至乳头根部,小心分离定位针定位之乳管并离断(注意勿离断导丝),将乳头外之导丝导入切口内,再沿定位导丝切除定位乳管及周围蓝染的乳腺组织。

沿定位针切开乳管,倒钩所在位置即为主要病灶部位,其余蓝染部位为病变乳管所属的区段乳腺组织。

2 结果
60例患者病理结果,40例为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6例为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4例为乳腺轻中不典型增生,10例为乳腺导管原位癌。

10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行定期随访。

A组、B组、C组均在同组医生手术的情况下进行上述观察分析。

①A、B、C三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3.52±0.64)、(3.48±0.70)、(3.45±0.88)cm,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A、B、C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3)、(15±5)、(18±3)min,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A组标本大小为3.25 cm×3.46 cm ×4.21 cm,B组为1.53 cm×2.12 cm×1.63 cm,C组为3.28 cm ×2.36 cm×2.31 cm,B组分别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乳管内微小病变运用传统的彩超及钼靶检查效果欠佳。

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管,发现乳管内微小病变,目前成为检查乳管病变的重要手段[2]。

发现乳管病变后,传统美蓝注入病变乳管,再将染色乳管切除的手术方法因主要病变乳管位置不准确,给病理切片送材时带来麻烦,可能出现遗漏,影响病变的检出率[3]。

美蓝组病理诊断与乳管镜诊断符合率为78.8%,低于定位针组,而手术前在乳管镜下将定位针置于病灶部位,精确定位病变乳管,但对于合并病变乳管所属的周围区段乳腺组织病变,仅盲目切除定位病变乳管周围一定范围组织,切除病变组织不够准确、彻底,造成一定的复发风险。

而两者的结合兼顾两者优点,同时成功解决了患者病变主要乳管诊断定性及病变乳管所属区段精确定位的问题。

综上所述,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切除病变乳管有较高的临
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伟,武正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34例报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2):126-127.
[2] 张建新,蒋丽.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疗体会.交通医学,2007,21(2):162-163.
[3] 邓宏武,樊巍巍,刘志华,等.乳头内置管美蓝标记加选择性区段切除治疗单纯性乳头溢液.临床外科杂志,2007,7(15):4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