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达性天——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达性天
“学达性天”是清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

据《皇清文献通考》卷七十三载:“(康熙)二十五年,颁发御
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于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


“学达性天”的渊薮分为“学达”和“性天”。

“学达”语出《论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学达”的含义就是“下学上达”。

“性天”语出《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达性天”主要是指通过教育达到“性”与“天”合。

《中庸》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易经》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据《说文解字》所释,“上施下效”谓之教,“养子作善”谓之育。

中国传统之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成“人”的教育。

就其最高目标而言,这里的“人”应是尽性全德之人,即圣贤者。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的理念高屋建瓴,认为天人之性是一体的,那才是人最深层次的本质。

故而先哲们一再强调“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学达性天是千古学人孜孜以求的境界。

“天道酬勤、天经地义、替天行道、天作之合、天从人愿”等词语寄寓着天性与人性、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学达性天”这种教育理念在别的文化系统也有所体现。

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所说的学习乃
是“精神接生术”,柏拉图所说的知识乃是灵魂的“回忆说”,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学达性天”。

杜威说:“有一个假定,相信社会条件决定教育目的。

……这是谬说。

教育是自治的,应该自由决定它自己的目的,自己的目标。

离开教育的作用,从外部资源去借用目的,就是放弃教育的事业。

”“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这与“学达性天”如出一辙。

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自由与解放的历史。

教育自由的本质是教育的人道主义。

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公平与教育自由是教育价值理性的集中体现。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乐于求道,博学善思,见贤思齐。

唯有自由的教育,我们的天性才得以完善,我们的心灵才得以修炼,我们的智慧才得以获取。

学达性天的理念正体现了这种教育自由的思想。

遗憾的是,当前的教育生态并不乐观,往往是以束缚、控制、监管为自豪;以大负荷、高难度和快节奏为骄傲。

本应丰富多彩、自由愉悦的教育,却常被千篇一律、压抑沉闷所替代。

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不会是人的解放,相反往往却是人的异化。

“学达性天”的教育古训对于当今教育仍有很多启迪: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要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要敬畏自然,热爱自然,师法自然;要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立德树人;要俯仰天地,放眼世界,胸怀全球;要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要大象无形,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要格物致知,热爱生活,体验生活……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副院长兼教科所所长,本文选自其专著《中华教育智慧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