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根本转变,使教学走向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上来。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的差异比其他学科表现的更为突出。
问诊自己以前的课堂,由于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唤醒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真正的兴趣,习惯被动接受信息的传递,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我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精心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情感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力。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积极、振奋,更主动积极地去领会知识和探索生物奥秘。
“玩”是儿童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
担。
”
角色转变。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不放心学生,往往是“好心”独霸课堂,使学生被动学习、懒于思考,懒于思考又加剧了学生对被动学习方式的依赖。
我们要愿意“放手”、敢于“放手”。
其实,很多环节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完成,教师要精讲:凡是学生自己能自学的就不必讲;凡是学生已明白的事理,就一定不要反复罗嗦;凡是学生能想出和能解答的问题,就不必提示。
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清讲透,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的讲解。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当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没有任务,或者袖手旁观的,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中去,观察学生的研究状态,对学生的研究给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对学生的整体状况予以了解和把握。
在整个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
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当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发言、插话。
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
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只有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2、善于激励。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
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去说一些影响学生情绪或者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话,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训斥学生,这些行为都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和思考,确实需要了,应该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再打断,当头一盆冷水很可能把
学生的好心情和积极性搅得荡然无存。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含蓄地指出,不要直接一闷棍子打死:你瞎说、你胡诌、你彪呀等等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话都出来了,换一个方式:你是这样想的,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回过头来再问,现在你觉得谁的观点正确呢?或者先给与表扬,再指出错误,如:她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很喜欢他,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定不要让学生因为教师的一句消极语言得到一节课的低落情绪或者是终身的上伤害,一个教师影响孩子的一生,真的不假,一个教师能使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级发生繁体,因为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要一板一眼地对学生发出指令,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说话零碎,吐词不清楚,让学生听不明白,无从下手。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
例如“你考虑问题真周密啊!”“你的方法真有创见!”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
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信心、耐心和智慧。
只有让学生从心里愿学、想学、乐学,从方法上能学、会学、善学,才能实现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坚信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定能收获沉甸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