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南杂木中学八年级物理学案:6.2.2《密度的计算》(新版新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6.2密度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2节密度学习目标1.稳固密度的观点,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认识密度表 , 熟习各样常有物质的密度, 记着水的密度.自主研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两个由不一样物质构成的体积同样的物体, 一个是铜块, 一个是铝块, 它们的质量相等吗?2.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 , 假如体积相等 , 那么质量相等吗 ?( 比如把两块体积同样的铝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比较 )3.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 , 假如体积不相等 , 那么质量还相等吗 ?( 比如将两块体积不相等的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 )如何找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正确数目关系呢?( 浸透由大略到精准 , 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 )二、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 : .2.作出的猜想 :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 学生疏组议论、设计实验方案, 而后经过分组实验, 丈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 , 记录数据.4.丈量的相关数据 :物体质量 (g) 体积 (cm3)m V )铝块 1铝块 2铝块 3铝块 4铝块 55.依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6.剖析得出结论:经过比较的值有何结论 ? .经过察看图象又能获得什么结论? .三、密度1.某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类物质的密度 .2 公式 : ρ= ..3.密度单位 : 单位为或.换算关系 :.4.水的密度是 :, 物理意义 :.讲堂检测1.下边列举的语句都蕴涵着深刻的真理, 假如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 也别有生趣 , 此中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只需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焚烧时的体积减小C.“持之以恒,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 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 , 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适用于制作 ( )A. 汽车的底盘B.产品包装盒C.打夯的重锤D.航空器零件3.以下图的是 A、 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A 、B 两种物质的密度ρ 、ρB 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A. ρ ρρB. ρ ρ ρC. ρ ρ ρD. ρ ρ ρ水 A 水水 B 水B B A A AB4.以下图 , 甲、乙、丙是三个完整同样的圆柱形容器, 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装在这三个容器中, 已知ρ硫酸 >ρ盐水 >ρ酒精 , 则这三个容器中挨次分别装的是( )A. 硫酸、盐水、酒精B. 盐水、酒精、硫酸C. 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5. 野战队伍携带的压缩饼干与一般饼干对比, 利处在于质量相等的状况下, 它的密度, 体积. (选填“较大”或“较小”)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 同学们找来大小不一样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 获得的数据以下表所示.实验序号蜡块干松木体积 /cm3 质量 /g 体积 /cm 3 质量 /g V m V m①10 9 10 5②20 18 20 10③30 27 30 15④40 36 40 20(1)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 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状况表示出来.(2) 剖析图表可知, 同种物质的不一样物体 , 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一样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以上两格选填“同样”或“不一样”).(3)本实验丈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参照答案自主研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不相等 , 同样体积的铝块质量小, 铜块质量大2.相等 , 依据天平均衡能够做出判断3.同一种物质 , 体积大的质量大, 体积小的质量小正确丈量,进行实验研究二、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6.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样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三、密度1.质量体积2.3 3 1 3 10 3 33 g/cm g/cm = kg/m.kg/m4. 1. 0×103kg/m3 1 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 0× 103kg讲堂检测1.D2.D分析 : 打夯的重锤、汽车的底盘要求制作牢固、密度大; 产品包装盒只需求资料的密度小 ; 航空器零件的制作资料要求既要牢固又要密度小. 选项 D知足要求 .3.C分析 : 由题图可知 , 当 V=203g, 由ρ = 能够得出 , ρA>ρ水>ρB, cm 时,m A=30 g,m B=5应选项 C正确 .4.D分析 : 由题中图示情形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V 乙>V 丙 >V 甲 , 依据密度公式ρ=可知 , 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 密度小的体积大 , 由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乙 <ρ丙 <ρ甲可知 , 选项D正确.5.答案:较大较小分析 : 压缩饼干与一般饼干对比, 密度较大 , 在质量同样的状况下, 体积较小 , 这样便于携带.6.答案 : (1) 以下图(2)同样不一样 (3) 使实验结论更拥有靠谱性和广泛性分析 : (1) 采纳描点法作图象 , 先描点 , 再连线.(2)在剖析表格时 , 按要求剖析数据 , 同种物质的不一样物体 , 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样.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一样.(3)在实验中一般要多次丈量 , 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拥有靠谱性和广泛性.。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教案标题:初二物理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
2. 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3. 了解密度与物体的浮沉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运用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物体样本、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有关密度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2. 教师呈现“密度”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Step 2:密度计算1.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
2. 学生个别或小组配合教师完成一些简单的密度计算练习,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Step 3: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1. 教师介绍几种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如水平法、浸法等,并解释其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水平法和浸法测量几个物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密度与浮沉性质的关系1.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密度与浮沉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调整物体的密度,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Step 5:应用与拓展1.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成分、鉴别金属和非金属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密度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归纳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验测量方法。
2. 学生完成课堂笔记,梳理所学知识点,解答可能存在的问题。
Step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完成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以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8: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和应用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密度的计算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2)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密度、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等;(3)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用比值定义法研究物理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2. 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3. 密度单位:kg/m³,g/cm³等;4. 密度计算: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质量或体积的计算;5. 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不同物体,如桌子、椅子、课本等,提问: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相同?体积是否相同?(2)学生回答: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3)教师总结: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那么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量来描述这种特性呢?2. 探究密度概念(1)教师提出假设: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与物体种类有关;(2)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3)实验结果表明,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密度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5)学生掌握密度公式ρ = m/V。
3. 密度计算(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2)学生回答:已知密度、质量或体积,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3)教师举例:已知一个铜块的体积为20cm³,密度为8.9g/cm³,求铜块的质量;(4)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出铜块的质量为178g;(5)教师总结:密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测量物体密度、判断物体种类等。
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一、教学内容分析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是在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内容的基础。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重难点突破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突破建议:首先,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实际教学中也可选择其他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
称量的结果会使学生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学生进一步会提出如果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体积会怎样?这时可通过演示100g 水和100g 酒精体积的不相等,使学生再一次认识不同物质性质上的这种差异。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对初中学生来说,无论从生活经验,还是思维能力上的发展,这样的问题不是十分难理解的。
例如,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
因此他会有这样的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学案 6.2第2课时 密度的计算
第2课时 密度的计算【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公式,会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利用ρ=m V 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要对应,单位换算统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复习回顾: 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ρ=m V __,变形公式有__m =ρV ;V =m ρ__。
2.密度的单位有__kg/m 3,g/cm 3__。
3.同种物质的密度__相同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不同__,物质的密度还与物体的__状态__有关。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 118~119,完成下列问题:例1 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 ,体积为1.8cm 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
分析:鉴别物质的种类,可以求出物质的__密度__,因为__密度__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欲求密度ρ,则需要已知质量m 和V ,题中m =__16.1__g =__0.0161__kg ,V =__1.8__cm 3=__0.0000018__m 3,故可求解。
解:ρ=__m V __=__0.0161kg 0.0000018m3__≈__8.9×103__kg/m 3 查密度表可知,这种纪念币的主要成分是__铜__。
例2 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g,体积是40cm3。
(1)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kg/m3)解:(1)铜球中铜的体积V2=__mρ__=__178g8.9__=__20__cm3因为铜球的体积V1=__40__cm3,所以V2__<__V1,所以铜球是__空心__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__V1-V2__=__40cm3-20cm3__=__20__cm3(3)因为V空__=__V水=__20__cm3所以m水=__ρ水V水__=__1g/m3×20cm3__=__20__g所以m总=__m球+m水__=__178g+20g__=__198g__g议一议:请交流其他的解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6_2密度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得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明白水的密度.3.明白得密度的物理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讨与测量培育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密度知识的普遍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擅长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育学生留意观看身旁的物理现象,乐于探讨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三、德育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讨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熟悉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明白得.教学方式1.观观点: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体会上注意密度.2.实验法:通过探讨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式.教具预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窗们已学会了利用天平,此刻请同窗们利用你眼前的天平别离测几个物体的质量.[想一想做做][师]同窗们可先观看眼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觉.[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究竟是多少呢?[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那么的物体,能够用刻度尺别离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能够够算出它们的体积了. [师]请同窗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窗们的猜想准确吗?[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咱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通过测量,咱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方式.[师]同窗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觉.(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终止后交流结果)[生]通过测量发觉,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师]关于如此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疑问吗?[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若是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如何呢?[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演示实验][师]教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咱们能够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窗能够给教师提一个建议?如何做?[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别离放在已调平稳的天平的两头,在两个烧杯中别离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稳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生]也能够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信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上,别离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稳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能够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师]同窗们的方法专门好,有人情愿上台演示给大伙儿看吗?(两名同窗上台演示,同窗们认真观看,并分析交流)[师]通过观看演示,同窗们有什么收成?[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生]通过如此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式.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那么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师]通过同窗们的尽力咱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探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请同窗们自己选择适合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 第一组:咱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那么木块.(1)第一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2)用刻度尺别离测出每一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用天平别离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那么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觉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那个结论和咱们的猜想大体一致.第二组:咱们组别离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那么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那么的铝块别离实验.(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式与第一组完全相同.(二)测不规那么铝块的体积时咱们用了量筒和水.(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现在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那么被测铝块的体积确实是V=V′-V0.(3)依次测出铝块的体积填入数据表格(如图).编号木块铝块m (g) V(cm3) m(g) V(m3)123(5)依照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取得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分析:从图象上能够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师]其他组有无不同的做法,能够继续交流.第三组:咱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那么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量,取得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窗的相同.第四组:咱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式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平别离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取得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师]请同窗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生]体积为零时,那个物体就不存在,因此其质量也为零,因此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想一想做做][师]同窗们依照在上面的探讨中取得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必然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样不同.[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师]依照密度的概念能够取得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质量[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体积[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确实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若是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那么密度的单位确实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 g/cm3=1×103kg/m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1)要明白得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样不同.(3)ρ=m/V是密度的概念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投影]练习1:依照公式ρ=m/V,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练习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练习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讲,这一比值是必然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必然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因此B正确,C错误.练习2:(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已知:m=1.97t=1.97×103kg V=0.25m3求:ρ解:ρ=m/V=1.97×103kg/0.25m3=7.9×103kg/m3=7.9 g/cm3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师]大伙儿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生]这能够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足多少.若是咱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那么这块铁不含杂质.[师]此刻请同窗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生]从表中杏出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师]请同窗们从表中查山水和空气的密度值.[生]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师]教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生]应是1×103kg/m3.[师]此刻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生]仍是1×103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师]专门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生]密度确实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确实是1 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 cm3铝的质量是2.7 g).[师]同窗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觉吗?[生]我发觉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样是不同的.[生]密度相同的不必然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师]同窗们观看得超级认真,总结得也专门好.下面同窗们一路来做一个练习,作为咱们这节课的终止. [投影]教材P14例题.提示同窗们练习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三、小结这一节课咱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第一咱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而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关于同一种物质在必然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解:a=1.7m b=0.5m c=0.3m查表得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V=abc=1.2 m×0.5 m×0.3 m=0.18 m3由ρ=m/V得m=ρ水 V=1.0×103kg/m3×0.18 m3=180 kg2.略3.解:V=2.5L=2.5×10-3m3查表得ρ水=1×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由ρ=m/V得:装水时:m水=ρ水=1.0×103kg/m3× 2.5×10-3=m3=2.5 kg装汽油时:m汽油=ρ汽油=0.71×103kg/m3× 2.5×10-3m3=0.71 kg 板书设计密度(density)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ρ=m/V单位:kg/m3 g/cm3 1g/cm3=1×10kg/m3物理意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六章第2节 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六章第2节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2节密度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
[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
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
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
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
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二、自主预习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6.2物体的密度》word教案 (2)
6.2物质的密度【教师寄语】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理解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的公式及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认识密度1.如何辨别体积和外观均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我的方法是………………………………………………………………………………………………………………………………………………………………………。
2. 如何辨别质量和外观均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我的方法是……………………………………………………………………………。
3.当质量和体积均不相同时,如何辨别外观相同的泡沫块和铁块?我的方法是……………………………………………………………………………。
4.右表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收集的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对于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②对于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2和铝块1),质量…………………………,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以上两题均填“不同”或“相同”)5.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与…………………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读作“rou”)来表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种类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6.密度的公式ρ=m/v ,质量m的国际单位是…………………,体积v的单位是m3,密度ρ的单位就是………………,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单位还有g/cm3,单位换算1g/cm3=………………Kg/ m3。
7. ρ=m/v的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以魔术现象为切入点,引出密度概念: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体内部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讲解密度计算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密度。
-学生通过学习密度知识,了解物质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具备进行密度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层次理解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实验操作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数据处理不够熟练;对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密度概念的清晰认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密度学习中来,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魔术: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然后将一块相同大小的金属块放入水中,金属块沉入水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大小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不同?
-提问: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是否相同?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质量、体积概念。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对密度概念的思考。
2.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能够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进而计算出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教案(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6.2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进展。
●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用什么办法能帮助国王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 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铁块、铝块和铜块,如何来区分它们?2用纸把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和分别包起来,那如何来分辨它们呢? 3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你又如何来区分它们?4若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你又如何来区分它们? 5关于密度(1)什么是密度?(2)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4)常见的密度有哪些?(5)请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几个简单的题目(在下文中体现)。
(一)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实验探究 1实验一:(1)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
(体积已知)(一)将实验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3)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实验二:(1)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托盘天平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2)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3实验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实验目的:研究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大小不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托盘天平、尺子(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每块铝块的质量,记作:321m m m 、、…… ②用尺子测量每块铝块的棱长,然后计算它们的体积321v v v 、、……③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指令m 为纵坐标,在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 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
初二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学案
第2节初二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学案一、预习导学1、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动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反,质量相等吗?怎样比拟?5、假设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区分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6、假设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区分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浸透由粗略到准确,定量研讨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课内探求〔一〕引入新课:在预习中我们留意到一个效果,相反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反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说不是,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明天我们就来研讨这种特性。
〔二〕探求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效果:。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停止实验:设计实验,探求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的进程中发现什么效果可先在小组内讨论处置,处置不了的要及时向教员讨教。
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剖析全班同窗的实验结果才干作出判别,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先生经过火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载数据、绘制图像,剖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剖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5、依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6、剖析得出结论:经过比拟m/V的值有何结论?。
经过观察图象又能失掉什么结论?。
综合剖析失掉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
在物理学中密度又是怎样定义的呢?依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以上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讨论完成〕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以下效果:〔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2〕一块砖分红大小不相等的两块,那么〔〕A、小块的密度的大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节密度主备人审核人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领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2、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公式,记住一些常用物质的密度。
3、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密度的物理意义及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难点:探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他的体积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时间:)前置练习,积累知识(课件展示)1、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5t=()kg350mg=( )kg2、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3、如何正确使用天平?二、(时间:)情景激趣,导入新课1、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结论:2、用天平称出100g水和100g酒精的质量,后倒入量筒,看体积是否相同?结论:三、(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做出猜想: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4、测量的有关数据:物质种类:质量m(g)体积V(cm3)m/V(g/ cm3)编号1编号2编号3编号4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6、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像又能得到什么结论?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二)、密度1、密度定义阅读课本,理解密度的概念: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公式:密度的符号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组合单位)1g/cm3=1103kg/m33、一些物质的密度值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值、会读并能说出其物理意义【交流展示】请阅读课本内容归纳以下问题:1、说一说:你知道了有关密度的哪些知识?2、同学们阅读课本P114“小资料”,从各方面去分析一下,你能从表中找到哪些规律或者说什么特点来?想一想:1、(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2)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密度的应用:自学课本P115例题,讨论解题方法并写出解题过程展示自我:油罐车每一节的容积是50m3,要运送800t密度为0、8103kg/m3的油,需要几节油罐车?【精讲点拨】1、应用密度知识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体积为410-3m3的铜球、质量为24 kg、试判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铜密度8、9103kg/m3)2、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 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四、(时间:)归纳总结,提升能力五、当堂检测,检查效果课本116页上的《课后习题》中的1、3、4、5题。
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教案word版
提出问题:
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
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
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
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王冠的质量与黄金的质量相同,是否就是纯金的。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颜色相同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
2、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观察及思考一:
(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包有白纸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提出问题:
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和铜块?
(2)实验一:
演示验证:
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比较质量。
铁块2
铁块3
铁块4
铁块5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
(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引导:
i.你知道坐标系中一个点所表示的意义吗?
ii.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或铝块的体积、质量数据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iii.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可以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
iv.把各点连成平滑的一条线。
第六章第二节授课教案
课题
第六章第二节密度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辽宁省新宾县南杂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6.3.2 变式测量物质密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3.2 变式测量物质密度【知识与技能】1.替代法测密度。
2.其它方法测密度。
【自学检测】1.将一质量为158g的金属块投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属块完全浸没,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20g。
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2.量筒也能测质量。
若已知物质的密度,用量筒测出其________,即可利用公式________求出物体的质量。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替代法测密度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1.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m石=________。
2.小明测量石块的体积步骤如下: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的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________;石块密度为________(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二、特殊物质密度的测量1.漂浮的物质——蜡放在水中会漂浮,如何测蜡的密度?(1)用天平测出蜡的质量m。
(2)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如蜡块)的体积,方法如下: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量筒水中,前后水面所对应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铁块系在蜡块下面,让铁块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铁块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则蜡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
2.吸水的物质——块砖的密度又该如何测量?(1)用天平先称出它的质量m。
(2)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将砖块用细线吊着没入量筒里的水中,让它充分吸水。
(3)待砖块吸足水后,通过增、减水量,使量筒内的水面与某个整数刻度线相齐,记下这个数值V1。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2节《密度》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其中:m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ρ表示,单位是。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1g/cm3=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
2.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
其中:m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ρ表示,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1g/cm3=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二: 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8页内容及图6-2-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1)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樊秋莲 吕玲艳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6-118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一)实验探究:1 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册《6.2.2 密度的计算》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2.2 密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1.根据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密度公式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或对照密度表来鉴别物质。
2.会根据密度公式ρ=m/v及变形式m=ρV和V=m/ρ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习内容:密度和质量体积的计算【自学检测】1.已知质量和密度,你能求出物体的体积吗?试着写出求体积的公式:V=m/ρ。
2.已知密度和体积,你能求出物体的质量吗?试着写出求质量的公式:m=ρV。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等体积变换问题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700g,若用这个瓶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是600g,该液体的密度是少?提示:此题中瓶子装满水与装满待测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写出解答过程。
二、物体空实心的判断问题体积是30cm3的铝球,质量是27g,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用三种方法)若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提示:比密度:计算平均密度与密度表中铝的密度比较。
比质量:计算体积为30cm3的铝球质量与实际质量相比较。
比体积:计算质量为27g的铝球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较。
三、平均密度问题有一工艺品(实心),由金和铜两种材料制成(两种合金混合后的各自体积保持不变),其质量为1983.4克,体积为106立方厘米,则此合金中金、铜的质量各多少?(ρ金=19.3g/cm3,ρ铜=8.9g/cm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合作探究第一题有数学“等体积变换”思想,即同一容器分别装满两种不同液体时的体积相同。
2.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平均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此类型题的关键。
辽宁省新宾县南杂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6.3.1 用天平
6.3.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认识量筒,会使用量筒测物体体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ρ=m/V测量物体的密度。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内容:密度的测量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117至118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形状规则物体,如:长方体金属块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如:牛奶,小石块的体积可以用量筒(填仪器名称)测量。
2.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mL,也有使用cm3作单位的。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L=1cm3。
3.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量筒的使用1.你所用的量筒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2.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
3.测形状不规则物体(不吸水)的体积——排水法。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将铁块浸没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铁块的体积。
“适量”的含义:放入物体后物体能没入水面下且水面不超过量筒量程。
二、测水的密度1.如何来测水的体积?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筒中,记下示数V。
2.水质量怎样测呢?方法①: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则水的密度ρ=(m2-m1)/V。
3.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怎么测呢?具体说一下,几种方法哪种更合理?为什么?方法②: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筒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以及习题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课设计以及习题物质的密度是什么意思?物质密度的实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这个知识点会在八年级的物理课上解说。
下边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课设计以及习题,希望对您实用。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会查密度表 . 能联系实质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会计算不可以直接丈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力目标: 1.研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观点的成立过程,学习成立科学观点的思想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密度反应的是物质自己所拥有的特征 . 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课要点: 1.密度的观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 2.密度公式.教课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 教1 / 7学方法: 1.察看法: 2.实验法: 3:解说法教课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课课时: 1 课时[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余的物体 )[课前准备 ]课内小组沟通 5 分钟一:复习旧知1、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二:自学导学 (以下内容采纳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商讨完成并报告 )2、密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 : 密度的公式:ρ= 公式变形: 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 (kg/m3)m————千克 (kg) V————立方米 (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 (kg/m3). 假如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 (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 g/cm3=1 ×103kg/m3.2 / 7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照。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3. 理解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3. 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工具,如天平、游标卡尺等。
3. 不同密度的物体样本,如木块、金属块等。
4. 实验器材,如水槽、浮力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轻重。
2. 引入密度的概念,提问学生对密度的理解。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投影仪展示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2. 示范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
3. 引入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样本放入水槽中观察其浮沉现象。
2. 使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计算其密度。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密度与物体浮沉的规律,并进行概念梳理。
3.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习题或实践任务。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探究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课时 密度的计算教案与反思
第二课时密度的计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物质的密度及对照密度表来鉴别物质.2.会根据密度公式ρ=mV及变形式m=ρV和V=mρ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重点】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一理解密度公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4—115,完成以下问题: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2.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 m3) 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 m3)3.单位换算:1 g/ cm3=1×103 kg/ m3 【教师点拨】对于公式ρ=mV的理解:(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知识点二密度公式的应用【合作探究】例题把一块金属完全浸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 g/cm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 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完全浸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多少?解:溢出酒精的体积V酒精=m酒精ρ酒精=8 g0.8 g/cm3=10 cm3.物体体积V物=V酒精,完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水=V物=V酒精,溢出水的质m水=ρ水V水=1 g/cm3×10 cm3=10 g.【教师点拨】密度公式1.计算物体密度:ρ=m V2.计算质量:m=ρV利用公式m=ρV,对于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体积,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质量.3.计算体积对于难于直接测量的物体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质量,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体积.【跟进训练】某同学用天平量筒测某液体的密度,并用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象,量筒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 )A.30 g 0.8 g/cm3 B.75 g 1 g/cm3C.75 g 0.8 g/cm3 D.30 g 1 g/cm31.密度公式ρ=mV及变形式m=ρV和V=mρ.2.测出物体密度来鉴别物质.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 密度的计算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密度公式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或对照密度表来鉴别物质。
2.会根据密度公式ρ=m/v及变形式m=ρV和V=m/ρ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习内容:密度和质量体积的计算
【自学检测】
1.已知质量和密度,你能求出物体的体积吗?试着写出求体积的公式:V=m/ρ。
2.已知密度和体积,你能求出物体的质量吗?试着写出求质量的公式:m=ρV。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等体积变换问题
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700g,若用这个瓶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是600g,该液体的密度是少?
提示:此题中瓶子装满水与装满待测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写出解答过程。
二、物体空实心的判断问题
体积是30cm3的铝球,质量是27g,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用三种方法)若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
提示:
比密度:计算平均密度与密度表中铝的密度比较。
比质量:计算体积为30cm3的铝球质量与实际质量相比较。
比体积:计算质量为27g的铝球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较。
三、平均密度问题
有一工艺品(实心),由金和铜两种材料制成(两种合金混合后的各自体积保持不变),其
质量为1983.4克,体积为106立方厘米,则此合金中金、铜的质量各多少?(ρ金=19.3g/cm3,ρ铜=8.9g/cm3)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合作探究第一题有数学“等体积变换”思想,即同一容器分别装满两种不同液体时的体积相同。
2.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平均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此类型题的关键。
【即时练习】
1.有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在天平右盘放2个甲球,在左盘放3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密度比为3∶2。
2.将密度为0.8g/cm3的甲种液体40cm3和密度为1.2g/cm3的乙种液体20cm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当堂练习】
见训练案基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