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大气环流
选择题
(2015·某某师大附中月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出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2题,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故选B。

答案 1.B 2.B
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气压带常呈断块状分布
B.①③气压带的性质不同,但成因相同
C.气压带的季节移动是信风和西风吹拂的结果
D.受③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都不易形成降水
4.下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局部俯视图,图中四个箭头能表示南半球②风带风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3题,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①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③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的;③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它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都盛行下沉气流,都不易形成降水。

第4题,②表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它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60°S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再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其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如箭头丁所示。

答案 3.D 4.D
(2015·东城区检测)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6.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第5题,从纬度可知位于北半球,从风向可知该风带为中纬西风带。

第6题,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5.B 6.C
(2015·某某名校联考)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8.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 )
A.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B.东南季风、极地东风
C.东南季风、盛行西风
D.西南季风、盛行西风
解析第7题,甲地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位于温带,且最湿月降水丰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全年高温,位于热带,且最湿月降水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丙地最冷月均温在0 ℃至15 ℃之间,位于亚热带,且最湿月降水量较小,属于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丁地最热月气温不太高、最冷月气温也不太低,再加上其最湿月降水并不是太丰富,故它应代表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8题,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它的降水主要是夏季盛行的东南季风带来的;丁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它的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带来的。

答案7.D 8.C
(2016·某某联考)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9~10题。

9.乙地气候特征为(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0.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
C.甲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乙地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地中海气候,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第10题,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

答案9.C 10.B
(2013·某某地理,11~12)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1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解析第11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

里斯本附近受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

第12题,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

两地降水量都集
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11.D 12.B
(2015·某某某某一中一模)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气压的分布状况与月份的对应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
A.甲图~5月份
B.甲图~3月份
C.乙图~7月份
D.乙图~10月份
14.青藏高原隆起使M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出现的变化是( )
A.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B.气温降低,降水量不变
C.气温不变,降水量减少
D.气温增高,降水量增多
解析第13题,甲图青藏高原的隆起,气压中心发生变化,隆起后气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应为1月份最典型;乙图青藏高原隆起后气压中心位置偏南,位于南亚附近,应为夏季,典型月份为7月份,因此选择C项。

第14题,青藏高原隆起后,M地在图示季节为1月份,为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来冷空气,寒冷干燥,使M地气温降低,降水减少,选择A项。

答案13.C 14.A
(2016·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30°N某大陆与某大洋不同海拔上1月、7月的气温,读图完成15~16题。

15.大陆1月、大陆7月,大洋1月、大洋7月对应的四条曲线分别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16.对图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大
B.7月份,在海拔3 000米某某陆热力差异最大
C.7月温差大于1月,因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
解析第15题,由图中数据知,同一海拔7月气温比1月高,①②为1月,③④为7月,由海陆热力差异知,夏季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冬季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得出①为大陆1月,②为大洋1月,③为大洋7月,④为大陆7月。

第16题,由图中数据知,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差变化有大有小,趋势表现不明显;从上题知,③④为7月,在海拔1 500米某某陆温差最大,海陆热力差异最大;7月温差大于1月,但冬夏季风的强弱与气压差有关;由图知,在不同海拔上1月大陆比海洋气温低,7月大陆比海洋气温高,所以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

答案15.A 16.D
(2016·某某某某联考)图1、图2分别为某月13日9时和15日9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日正值北半球(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15日9时和13日9时相比( )
A.华南地区天气持续晴朗
B.我国东部海域风力减弱
C.日本南部受强台风影响
D.朝鲜半岛天气状况稳定
解析第17题,从等压线分布图中可以判断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是高压中心,故为北半球的冬季。

第18题,对比两幅图等压线的疏密、弯曲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前后的天气变化特
征。

对比可知,华南地区始终处于一高压脊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持续多晴朗干燥天气A正确。

我国东部等压线变密集。

说明气压差变大,风力增强B错误,日本南部受一低气压影响,但构不成台风级别C错误,朝鲜半岛有原来一高压中心控制变为一低压中心控制,故天气状况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17.D 18.A
(2015·某某某某一中月考)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0.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第19题,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表明亚洲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

第20题,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19.C 20.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