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技术
甘薯(Sweet potato)又名甜薯、地瓜、番薯、红薯,是旋花科甘薯属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蔓性藤本植物,它在植物学上的正式名字叫甘薯。
甘薯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可供大量热能,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以甘薯为主食。
甘薯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由菲律宾和越南等地传入我国。
目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区栽种较多。
甘薯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
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
故红薯与米面混吃正好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
就总体营养而言,红薯可谓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
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
甘薯的用途很广,甘薯的块根能够用作粮食、淀粉、工业原料,也还能作饲料用于发展畜牧生产。
甘薯的茎叶除了能够用作饲料,其幼嫩的茎叶还能够用做蔬菜。
况且,甘薯用药很少,是清洁生产的重要产品。
甘薯的适应性广,发展甘薯生产,对于发展生产,促进地方经济有着
重要意义。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是甘薯高产高效的基础。
以用途分,甘薯可以分为普通淀粉薯、紫薯、水果薯,还可以观赏性甘薯。
因为甘薯的生产地区的温光资源不同,应该选用适应当地的高产优质、受消费者欢迎的甘薯优良品种。
在湖北地区,可以选择鄂薯6号、红心王等优良品种。
选用种薯时,还应该注意选用选无病害、无冻伤,重量在200g~250g的薯块做种薯。
同一品种的薯块大小虽有差异,但其根眼数目相差较小。
大薯含养料丰富,出苗较壮,但用种不经济;小薯含养分少,出苗较弱,不利于高产。
薯块上有破损、病害、冻害的甘薯不能用作种薯。
在下种前,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5~10分钟进行杀毒,然后捞起晾干。
2 育苗与管理
要选择避风朝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不易渍水的地块作苗床。
苗床选定之后,要精细整理,去除杂草、残茬与石块,平整土壤。
育苗应注意温度、水
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黄杰1,王文希2,邢丹英1
(1.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2.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作者简介:黄杰(1990- ),男,回族,湖北建始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农学中级职称,当阳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研究方向:农艺与种业。
耐寒性质,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气候情况确定最佳的播种时期,马铃薯种植最佳环境为2月份,若是播种时间过早就会出现腐烂等情况,从而也会直接造成幼苗成长受到影响等情况。
在进行马铃薯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出马铃薯增长特点以及发育规律,通过合理的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多种要求进行满足,通过这种方式对于群体发展而言也有着很大帮助。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构成完善的群体结构,将高效和高产作为最终目的。
在进行马铃薯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特点和生产周期寻找规律,并且还需要合理使用高产栽培方案,这样才能对生长需求和多种条件进行满足,对于个体发展也有着很大帮助,同时还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通过增加田间管理的方式可以让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马铃薯在不同的生长周期中具有含水量也存在很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土壤水分进行控制。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水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通过灌水方式保障水分,为了对马铃薯产量进行保障,那么就要在开始阶段需要保障水分,后期生长阶段需要减少水分注入。
参考文献:
[1] 刘星,张书乐,刘国锋,等. 土壤熏蒸-微生物有机
肥联用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5,24(3):122-133.
[2] 刘星,邱慧珍,王蒂,等.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轮作
和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性差异评估
[J]. 生态学报,2015,35(12):3938-3948.
[3] 李瑞琴,刘星,邱慧珍,等. 发生马铃薯立枯病土
壤中立枯丝核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J]. 草业学
报,2013,22(5):136-144.
2020.06
2020.06
种植技术
分、养分、光照、氧气的管理
(1)温度:甘薯是喜温作物,薯块萌芽的最低温度为15℃,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数量越多。
薯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
在早期育苗时,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保温的方式,利于早期升温,促进薯苗生长。
在温度较高时,要注意揭开覆盖的塑膜,通风降温;如果气温超过了15℃,可以适度揭开塑膜,让其自然生长。
(2)水分:苗床土壤的水分与空气湿度对薯块发根、发芽的关系密切。
一般要求床土的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80%。
水分不足,种薯发芽迟缓且数量少;若水分过多,也会氧气不足,导致烂薯、烂苗。
(3)养分:种薯含氮较少,薯苗生长需要较多的氮肥。
为了促进薯苗生长,应该在肥沃的床土中施足有机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
在育苗过程中,如果出现薯苗发黄、薯苗瘦弱的现象,应及时施用速效氮肥。
其做法为,将尿素适量施在薯块附近10cm左右处。
氮肥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肥害。
(4)光照:种薯发芽时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但在出苗之后,就需要充足的光照。
在生产条件下,需要在选择育苗田块时,尽量选择光照条件好的田块,尽量不选择树下、房边等光照条件补好的地块,更多地利用自然光照条件。
(5)氧气:育苗田块的土壤氧气条件主要是通过土壤的水分管理措施来落实的。
在常规条件下,在比较疏松的土壤条件下,在水分管理上做到,不渍水,不缺水就可以达到要求。
3 移栽与大田管理3.1 土壤条件
(1)土壤水分:薯苗的移栽有一个植伤过程。
薯苗剪
苗后到重新在薯苗的根原基发出幼根需要一定的水分。
如果土壤水分过低,则不利于幼根的生长。
一般以土壤最大持水量70%为宜。
如果墒情不够,则可以利用降雨,在雨前栽插薯苗,利用雨水给薯苗提供水分。
(2)土壤养分:甘薯的产量高,对养分的需求量大。
应该在移栽前对大田施足有机肥,一般每667m 2可施入腐熟农家肥30~40担(1500kg/667m 2~2000kg/667m 2)。
(3)土壤质地:甘薯是块根膨大形成产量。
块根膨大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
砂壤能够较好的满足这个条件。
如果土壤质地比较粘重,则需要采用多用农家肥、采用垄作等方式来构造一种适宜甘薯块根膨大的土壤环境。
3.2 采苗
(1)薯苗规格:由于甘薯苗需要有1~2个节来生长根系,加上薯苗在地上部有一定的高度,薯苗至少需要有3个节。
考虑到薯苗上部幼嫩的节(及叶片数)在移栽过程中植伤影响较重,需要增加薯苗的叶片。
一般至少需要20cm、叶片数在5叶以上才能够采苗。
(2)采苗方法:甘薯采苗应该以剪刀剪裁为宜。
剪裁的薯苗创面少,对薯苗愈伤有利,同时对薯种的持续发苗有利。
剪苗时,底部留1~2个叶芽,剪苗后,要及时施肥(尿素)和浇水,促进下一批壮苗早发。
不能够对采取在薯苗上直接拔苗的方法。
因为,拔苗不仅会扩大植伤面,还会将该苗上低节位根原基一并移出,从而减少了下一步的发苗数,降低了早期的采苗数量。
3.3 薯苗移栽
(1)移栽方法:有关报道表明,在垄作条件下,薯苗
斜插比直插方式的缓苗期短1~2d,产量高5%左右。
薯苗移栽时,需要将薯苗的叶与茎连节处(根原基处)用土块压实一下。
这样可以缩小根原基与土壤胶体的距离,利于树苗发根、缩短缓苗期,获得高产。
(2)施肥要求:甘薯的施肥是和单产紧密相关。
每是高产的淀粉类作物,对钾的需要量较大。
每667m 2产2500kg 的田块,需要施氮10~12.5kg,P2O5,6.25~7.5kg,K 2O 16.25~17.5kg。
每667m 2产5000kg的田块,需要施氮25kg,P 2O 5 20.0kg,K 2O 40kg。
氮、磷、钾的比例多在1:0.3~0.4:1.5~1.7之间。
由于施的肥并不能被当季甘薯全部吸收收,故实际施肥量要大于需肥量。
(3)移栽天气:甘薯的移栽过程也伴随着植伤过程。
气温高对甘薯发苗有利,但更会加大植伤的影响。
综合考虑,应该在阴天或者小雨天进行移栽,3.4 大田管理
定苗补苗:薯苗移栽7天以后,应及时检查是否成活、
缺苗或死苗情况,发现并及时补苗。
新叶长出后,利用雨天可施5㎏/667m 2尿素提苗。
中耕、除草、培土:甘薯缓苗到封垄前,可以中耕1~2次。
中耕时只需要用锄头在薯苗附近轻轻松土。
松土可以结合除草和培土。
培土不宜过高过宽,不宜盖过甘薯植株的拐头部分。
追肥:甘薯追肥应注意“前轻、中重、后补”。
前期提苗肥宜早施,一般在移栽后7~15d进行,每667m 2施3~5kg尿素。
基肥、苗肥不足或土壤肥力低的薯地,可在甘薯移栽后30d左右追施壮株肥,每667m 2施尿素5~8kg,以促进分枝与结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