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关注破解引才留才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陵市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关注破解引才留才难题
来,乐陵市坚持找问题、补短板,创新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
行“企业出资设立、高校择优选派、研究生分批入驻”的筹建模式,推行“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研究生进行科研攻关、高校导师全程指导”的运作
模式,采取“
一、推行动因
主要是基于一点思考、融合两方需求、解决三个问题。
的实习期,也就是说高校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和愿望。
三是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化解中小企业引才难题。
二是解决专业硕士
社会实践问题。
三是破解校企合作困境。
二、主要做法
来,对接院校扩展到全国11家,建设企业扩大到财源支柱企业。
二
是纳入重点工作推动。
德州市科技局将研究生工作站纳入了创新平台建设
范围,乐陵市纳入全市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点内容。
三是完善政策推动。
对没有住宿条件的建站企业,驻站研究生免费入驻乐陵市人才公寓。
同时,每家新建研究生工作站给予5万元的科研资助,运行正常的给予1
万元的科研奖励。
四是强化监管推动。
明确专人负责企业、院校、专家教授、驻站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考核监管,确保运行顺畅。
第二,高校积极参与。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参照山东理工大学的
做法,参与建站的相关院校建立了对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确保研究生工
作站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积极选派专业对口学生。
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高校广泛发动研究生报名参加,并严格层层遴选,确保选派人员人岗相适、
专业对口、发挥特长。
三是支持导师主动参与。
驻站研究生开展课题攻关,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导师的倾力指导,为校企联合攻克技术难题提供
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第三,企业主动承建。
一是提供良好环境。
建站企业都为驻站研究生
和导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并免费提供食宿。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
根
据研究需要,企业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并设立研发课题经费,保障科研工
作连续性。
三是给予相应补助。
驻站研究生每月保底补助800元,课题研
发顺利、承担工作量比较大的,能够拿到3000多元的补助。
三、取得成效
的探索和实践,齐鲁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
农林学院等11所院校,在乐陵先后建成20个研究生工作站,“柔性”引
进156名硕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研究生入驻,50多个高校创新团队提供
技术服务。
同时,先后帮助企业引进硕士研究生3人,引进长期驻站在读
研究生41人,占乐陵硕士研究生总量的44.6%,形成了专家、团队“不
为企业所有、但为企业所用”的引才、用才模式。
产5000台套马铃薯生产智能装备项目。
三是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与乐陵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的11家高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对接相关科研院校30多家。
比如,泰
山体育的一个课题交付山东体育学院后,还一并引进了清华大学、山东省
体科所等方面的智力资源。
再比如,工作开展以来,1个创新团队获批德
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1名导师获批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导师
获批德州市现代首席专家,山东理工大学希成农机研究生工作站获第八届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是提高了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目标
的选题要求,有效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山东理工大学孙景彬同学的“马铃薯入库作业的智能控制”研究成
果获得“东方红”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一等奖。
五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科技部、科技厅、德州市科
技局以及合作院校校级领导,多次莅临现场指导调研,并对相关做法给予
充分肯定。
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网站以及大众网、光明网、中国山东网等媒体进行报道。
同时,山东理工大学将相关工
作纳入全校校企合作的重要议程,并在淄博、烟台、东营、潍坊等地市推
广建设达68家。
四、几点启示和体会
一是深入宣传发动是前提。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复制推广重在宣传发动。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按照示范带动、样板先行的原则,主动“走出去”推介,积极“引进来”对接,组织开展样板参观、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是校企需求对等是基础。
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谋求校企深入合作,满足企业、院校双方的需求是基础。
在企业选择方面,要选取具有一
定创新能力或创新基础的企业,特别是想创新、无思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院校选择方面,要选择专业对路、教授实践技能强的院校,避免唯“高
精尖”是取。
三是产教融合发展是关键。
研究生工作站的长效运转,离不开校企双
方的互动交流,更离不开校企双方的融合发展。
要充分发挥大学与企业这
两个核心要素的作用,推动大学科技创新中的“发现”环节与企业成果转
化中的“发展”环节紧密相扣,构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基础。
同时,
严格遵循“企业出资设立、高校择优选派、研究生分批入驻”的筹建模式
和“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研究生进行科研攻关、高校导师全程指导”的运
作模式,推动合作长效深入开展。
四是完善制度建设是保障。
要完善保障制度,及时明确企业、研究生、教授三方面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比如,明确企业需要提供的生活、工
作保障,规定研究生在企工作时间、管理方式、待遇以及导师应提供的智
力支持等。
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指导、监督,避免因企业前期投入大、短期不见效,提前解约、撤资,导致科研课题半途而废。
要完善留才
用才机制,不断丰富驻站研究生业余生活,努力提高待遇标准,持续优化
服务质量,大力营造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