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布时间:2021-09-01T05:04:43.19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月第13期作者:朱云燕
[导读] 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很多学生来说,在展开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朱云燕
安徽省宿松县坝头学校 246533
摘要: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很多学生来说,在展开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诸多数学原理在理解上会造成诸多难度。
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材讲解与习题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展开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地构建有效的问题情景,确保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认知发展有机结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情境观察中,介入自己的思考与探索,理解数学内涵,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不恰当的问题情境创设也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催生出诸多衍生问题。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认知特点,通过创新情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积极的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并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最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及相关学科技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现存问题
(一)忽视学生感受
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要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进一步的发展自身的数学知识与学科能力,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多样能力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借助情景创设展开教学。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虽然将数学只适于生活进行了紧密的联系,但是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及学生的内在情感感受有所忽视,导致虽然创新了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无效教学,严重影响授课效果。
(二)情境进入时间长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会依托于教材内容,展开多样性情景的创设。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与情景创设科学性的问题,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进入情景的时间较长,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造成了学生较大的困惑。
接,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也使得秦兴教学没有达到既定效果[2]。
(三)忽视个体差异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受其成长环境影响以及自身认知发展的需求,导致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也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差别。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秉承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只考虑了群体的发展状况,忽视了部分学生的独特性。
从而导致在问题情境创设后,基础扎实的学生认为数学简单,产生自负情绪,而基础欠佳的学生认为数学难以理解,造成其他问题。
这一现象最终导致班级中学生差异化明显,两极分化问题严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构建生动课堂
为了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打造更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重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调整,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情境,并融入到情境中去展开学习。
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的“认识钟表”部分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效问题情景[3]。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许可以通过游戏引入的方式,来打造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
以“闭眼睛猜时间”的小游戏进行课程导入,是学生来感受一分钟的时间大概是多少,这次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时间意识。
之后在自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有效问题情境中认识到一分钟是六十秒、一个小时是六十分钟的概念。
通过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构造出感觉轻松融洽的课堂,是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参与中,形成数学思维。
(二)重视分层教学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及发展状况,安排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互动活动,使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及数学能力。
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布不同的情境任务。
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问题进行逐步引导,使其展开进阶学习,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使其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
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安排程度相等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完成小组任务的形式,蛇每个学生在问题情境创设中都可以有所收获,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自身数学应用能力[4]。
(三)引导教学反思
除了以上两个部分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效率,也要重视教学反思部分。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班级内学生学情之后,合理的安排好课堂活动流程后,除了做好课堂的构建者与引导者之外,也要对学生在情景学习中的表现有所评价,之后汇总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对问题情景创设进行优化,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时变化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帮助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总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索,为了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要重视有效问题的创设,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情境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思维。
通过层递式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进而提升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102(7):156-157.
[2]黄妍. 信息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20,1 000(002):91-92.
[3]董美君.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渤海大学, 2019,23(12):56-57.
[4]王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1000(00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