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祖父 拿破仑军 中圣康坦 医院
父亲 莱昂·彭加勒 南希医科大学 教授 伯父 安东尼·彭加勒 法国道路桥梁 部检察官
昂利·彭加勒
思想家, 哲学家, 数学家
雷蒙·彭 加勒(堂 兄)
总理,外交部 长,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第9 届 总 统 ( 1913-1920)
Science
彭加勒家谱主线
Science
Science
思想库丰富
迅速聚焦络 联想
Science
形成默思的条件
(4)形象思维 善于脑子思考的学者,必须会把逻辑思 维和形象思维相互转化,而且极重视形象思 维。大家知道,脑子推导数学公式终究不 易,而脑子思考几何图形则非常具体而形 象。 可以说重视形象思维是绝大多数一流学 者的共同特点,彭加勒研究天文三体问题, 研究微分拓扑……都和他把代数问题转化为 几何问题的强大形象思维能力分不开的。在 这个意义上,笛卡儿发明的解析几何本身就 是代数向几何的最大转化。
Science
现在,让我们从彭加勒的生平研究中来 发现比较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Science
昂利·彭加勒
1、学家渊源
朱尔·昂利·彭加勒(Jules Henri poincare’ 1854-1912)于4月29日生于法国南希 (Nancy)。无庸讳言,彭加勒的生平和发展与 他显赫家庭和优良教育密不可分。 我们从彭加勒家谱主线中清楚看出这一点。
Science
(2)听觉“眼睛” 前面已经说过,彭加勒视力极差,他上 课时根本看不到老师在黑板所写的东西,也 不能记笔记。于是全凭耳朵听,这大大增加 了他的听觉记忆力。直至后来他可以毫不费 力地在头脑中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能够迅 速写出论文而无需大改,人们对此都极为惊 讶,而这对于彭加勒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情。 有了这副听觉“眼睛”,对于彭加勒是如 虎添翼,因为抽象的数学研究正需要最丰富 的想象和敏锐的直觉。
Science
某次,一位芬兰数学家长途跋涉到巴黎 向彭加勒请教问题,当女仆告诉他有客来访 时,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还在继续踱 步,一直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
Science
我们研究发现,很多一流科学家有默思 的习惯,例如,前面举过的大学者陈寅恪, 因为他待遇高,双眼失明,以及人们的不了 解。大字报称“中山大学养了一个吃白饭的 人。”陈寅恪只有在私下坦言:“我的脑子思 考一分钟也没有停止。” 当然,默思有着十分苛刻的条件,那就 是必须:思想库丰富;迅速聚焦问题本质; 抗外界干扰能力强;分块网络联想。
Science
说柳论韩翻曹武, 《再生缘》中涉神足。 独立自由决不丢, 长使后学掩卷哭。 简短的论述,就可以明显看出,缺陷 的两重性:很多人从缺陷中倒下去,而彭 加勒相反地从缺陷中站起来,而且傲然屹 立,于是成就了一代天才。这确实值得我 们深思。
Science
3.独特的思维方法 我们说过,正是其家庭和缺陷,成就了彭 加勒这一个,也成就了彭加勒独一个,最为突 出的便是他独特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 方面: (1)超群记忆 彭加勒的超群记忆带给他一生的学术有无 可估量的影响。人们常形容“过目不忘”,而在 他的身上则是真实的反映。彭加勒读书速度之 快令人难以置信,似乎没有哪一位数学家有他 这样强的视觉(空间)记忆和时间记忆。
Science
尼克松
近日热点新闻 1. 4月21日为哀悼日,全国为青海玉树地震 中死难的同胞哀悼纪念。
2.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逝世,享年89岁
Science
3. 冰岛火山活动减弱,欧洲航空逐步恢复正常
4. 泰国“红衫军”扣押230名军人抵制被驱散
5. 高盛卷入欺诈门,美国证卷交易会以及英国 金融监管机构均对其发起调查
雷蒙·彭加勒 (第9届法国总统)
2、幼时的不幸缺陷
在研究中,我们又发现历史上不少伟大 的天才并不是没有缺陷的,有的甚至有“几 乎致命”的缺陷。尽管昂利·彭加勒生长在一 个温馨的知识分子家庭,但他个人儿时就有 几项重要的缺陷:
Science
(1)彭加勒运动神经调节功能缺乏协调 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已发现他所存在 的缺陷。虽然彭加勒左右手都能写字,但他 用左手写字画画和右手一样差劲,在运动方 面也表现出异常的笨拙和不灵。这些从“心理 学”角度考虑都是严重的智力问题。 然而,有一件轶事值得提出:就是当彭 加勒已成为公认的第一流数学家时,他接受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 · Binet)的试验,结果 确实无疑地证明他是一个智商极低的“笨 人”。
Science
Science
归亚蕾演绎的太皇太后窦氏
2005年春节晚会上最引起震动的节目是聋 哑人演出的《千手观音》。特别是演的出神入 化的领舞者邰丽华倾倒了全国13亿观众。 她们用眼睛用脚底-事实上是用心去感受 最美的音乐,把团结一致、乐于助人、慈祥可 亲的千手观音形象奉献给大家。在谈及演出成 功的种种原因时,导演认为她们每个人没有浮 躁的心情,用平静如水的情绪去学习、去体 会、去演出。在当前信息如潮如涌的社会中, 过多的(尤其是垃圾)信息量,也是造成浮躁 (甚至网恋不能自拔)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择信息量也成为我们科学方法的重要课 题。这个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
Science
列宁同志
3.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1958)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人 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 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 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 的。
Science
人民英雄纪念碑
4. 世界第一个“地球日” (1970) 1970年4月22日,美国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 声势浩大的游行和各种集会,旨在唤起人们对 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次活 动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 施。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以后,每 年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Science
他的非凡的记忆力还有这样的特点,即能 在瞬间之内记住很多细节。从他7-8岁阅读《大 洪水前的地球》起,就说明过了很长时间彭加 勒依然能说出哪页甚至哪行说了些什么。 这种记忆使他能在任何时刻高屋建瓴,宏 观地把握数学各个领域的本质联系,而且能随 时地从他的思想库中调出任何所需要的“武器装 备”。
Science
Science
(3)自小高度近视使他培养出“内在的眼睛” 彭加勒自小高度近视,这就造成了他从 小学开始上课不看黑板(看也看不清),不 记笔记(因为运动神经失调,使他的手指不 够灵活)。但是却能很快理解,听懂老师的 主要内容,讲天文行星的《自然史》老师惊 讶得说不出话来。他称彭加勒的耳朵是最好 的“内在的眼睛”。 这一点在医学上是有理论基础的,它称 之为“感官补偿”。也就是当某一感官有缺陷 时,往往会使其它感官超乎寻常地发挥作 用。
我们已经讨论了毛泽东,华罗庚,杨振 宁,欧几里德和笛卡儿五位“大家”的独特科学 方法。读者们已经习惯以人为线索研究科学方 法的基本思路: • 为什么他(一个独特的他)会形成自己 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 •要形成这种科学方法的基本条件; •这种科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这种科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这种科学方法的“软肋”及其它。
Science
=
耳朵等于另一副眼睛
Science
(3)默思成癖 彭加勒从他的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默思 的习惯,生理的缺陷、身体的薄弱使他成就 一个人的天地,经常是一个人不停地来回踱 步,反复在脑子里研究数学问题,只有一旦 彻底想好,才把它记在纸上。 他从小“心不在焉”,由此每每忘记吃 饭,这种性格直至成年依然没有改正的迹 象,在离开宾馆时,彭加勒常常把房间里的 台布、床单装进自己的行李箱,一切外界干 扰对其毫无影响。
Science
Science
千手观音
Science
领舞-邰丽华
当年清华超一流学者陈寅恪,晚年双目 失明而仍获得累累成果,尤其是对于“柳如 是”的研究,更使很多一流大学者羡嫉。 众所周知,陈寅恪讲课明确提出:书上 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以前讲过 的不讲。这是何等的气魄。 历史记载1949年12月《岭南学报》第10 卷第1期,共发表12篇论文,其中头4篇均为 陈寅恪所作。
Science
我们注意到:这些大家不仅是科学家,而且 几乎无一例外地是思想家。 因为要做大科学的带路人,他必须是思想领 先的。彭加勒也不例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一些英国军官讯问他们国家的大哲学家和大 数学家罗素:“谁是当代法国最伟大的人?”罗素 不假思索地回答:“彭加勒。”“噢,是那个人!” 这些对科学一窍不通的军官以为罗素指的是法国 总统雷蒙·彭加勒,一个个兴奋得呼叫起来。但 罗素深知他们呼叫的缘由时,便解释道:“我指 的不是雷蒙·彭加勒,而是他的堂兄——昂利·彭 加勒。”
Science
Science
陈寅恪
Science
《岭南学 报》
1996年当我看到《陈寅恪的最后20 年》,深有所感,认为这里所描述的不仅仅 是陈寅恪本人,而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学人的 命运。于是写下了 《题“陈寅恪最后20年”》 1996.11.5 一代绝唱陈寅恪, 经文满腹无纸述。 身居蜗庐览众山, 世事洞察胜双目。
Science
6. 欧冠:罗本绝杀 拜仁1-0里昂
第5讲
彭加勒比较法(1)
梁昌洪 2010.4.22
Science
比较,是人类的天性。 自从亚当和夏娃 “ 偷 ” 吃了智慧果,就懂 得了相互比较,由此知道了男和女的差异。 比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比较也是相互 嫉妒的根源。 比较法最简单,文化很低的老人买菜都 知道“货比三家”。 比较法很复杂,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入比 较完全要靠科学家的直觉和选择能力。这是 难上加难的事情。
Science
Science
亚当和夏娃
圣经
热爱真理是伟大的事情,追求真理应该 是我们活动的唯一目标和唯一价值。 ——彭加勒 星星不仅发出可见光,射入我们的眼 睛,而且它们也向我们发出一种极为微妙的 光,照亮我们的精神。 ——彭加勒 逻辑用于证明,直觉用于发明。 ——彭加勒
Science
一、彭加勒——思想家的历程
斯蒂芬·霍金的运动神经失调症
而赵鑫珊写的《天才与白痴》更向我 们揭示了“人脑科学”的最高难题。 不过,有一条我们可以肯定,即任何 缺陷都存在“两重性”。
Science
(2)白喉后遗症 彭加勒5岁的时候,灾难从天而降。白喉 疾病折磨他整整9个月。从此留下了喉头麻痹 症。这次重病使他长期身体虚弱,缺乏自 信。他无法与小伙伴作粗野的游戏了。不 过,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人独思的抽象数学 成了他个人最佳的“娱乐方式”。
Science
2005 年,作为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大戏 58 集的《汉武大帝》,其中权力横跨文、景、 武三代的太皇太后 ——窦氏,很早就双目失 明。汉武帝刘彻极有感慨地评论她奶奶 —— 一位政治上的“老佛爷”说 “她不是用眼睛来看你的,而是用心来看 你的,因此比眼睛看得更清楚,更透彻。”这 实在是对感官补偿的最精彩的注解。 而台湾演员归亚蕾也由于活灵灵地演绎 “ 失明 ” 的太皇太后而达到了她自己演艺生涯 的颠峰。
Science
上述问题,除了表明现有的IQ测试尚存 在实质性的问题而外,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 十分尖锐的问题:“即天才与缺陷相关”的现 象。到目前还不清楚,运动神经失调与大脑 思维超群有否某种相关的联系。我们只记得 斯蒂芬·霍金,也起源于运动神经失调症,只 不过他更为严重罢了。
Science
Science
历史上的今天
1. 德国哲学家康德诞生 (1724)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 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1724年4月22日诞 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马鞍匠家庭。
Science
康德像
2. 列宁诞辰 (1870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国无产阶级 革命家,俄共(布)和苏维埃国家缔造者, 1870年4月22日生于新比尔斯基(今乌里扬诺 夫斯克)。
Science
地球日宣传画
5.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 (1994) 1994年4月22日,死神悄悄地带走了尼克 松——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美国历史上 唯一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尼克松的一生历经 胜利和失败。“永远不要放弃奋斗”这句尼克松 曾多次讲过的话,不仅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性 格,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