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密云县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

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动物下列组织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
A.猪、蛇、鸡B.鸡、牛、鼠
C.鸡、兔、蛇D.狗、羊、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用气囊辅助呼吸,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

考点:鸟类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特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体细胞经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和原来细胞的一样多
B.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细胞分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等结构。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详解】
A.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A正确。

B.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只有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如蚕豆根的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细胞膜既具有保护功能又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错误。

D.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D错误。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A
【解析】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4.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蝴蝶用翅飞行B.鸟的前肢进化成翼,便于飞行
C.蛆虫靠骨骼和肌肉的配合可缓慢地蠕动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答案】C
【解析】
蝴蝶是昆虫,用翅飞行,A正确;鸟的前肢进化成翼,可自由飞行,B正确;蛆绷没有骨骼,C错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D正确。

5.人们常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来猜花生.在植物的发育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A.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B.子房壁、受精卵、受精极核
C.子房壁、珠被、受精卵D.珠被、受精极核、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详解】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个谜语说的是花生,麻屋子则是果皮,是有子房壁发育而成,红帐子是种皮,是有珠被发育而成,白胖子指的是胚,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成。

C正确。

【点睛】
本题考点涉及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的结构以及果实的形成,生活中的实例,注意平时积累。

6.施肥过多,造成农作物“烧苗”的原因是()
A.地温太高,把菌烧耀B.进入根细胞内的无机盐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毛细胞失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
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的根毛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

因此要合理施肥,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注意掌握。

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到清水中,目的是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0.9%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组织液的浓度相当,这样不会因为过浓或过淡而引起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对细胞造成损害,能够保持细胞的形状,且细胞不死亡,便于实验的观察。

【详解】
A.0.9%的生理盐水中细菌也能生存,起不到杀菌的作用,A错误。

B.0.9%的生理盐水与细胞内部的渗透压相等,可以保持细胞在体外的正常形态。

大于0.9%,细胞就会失水,萎缩;小于0.9%,细胞就会吸水胀破,都不利于显微镜下的观察,B正确。

C.0.9%的生理盐水是杀不死细胞的,C错误。

D.生理盐水没有粘住细胞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让学生明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滴一滴清水,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要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的原因。

8.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名称标注不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可见④的结构名称错误。

9.下图为染色体组成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遗传物质DNA
B.每个①上只有一个基因
C.③主要由蛋白质和DNA 构成
D.受精卵中③的数目异常可使人患遗传性疾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③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双螺旋结构即图中①,①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当染色体异常时会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使人患遗传病;图中①为DNA.,②为蛋白质。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10.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解释、说明,错误的是()
A.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
B.发霉的花生、玉米不能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可能致癌
C.产甲烷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沼气
D.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A错误;发霉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不能食用,B正确;一些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C正确;根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D正确。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11.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

12.2019年5月25日,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

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

下图为大熊猫的白化
病遗传图,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大熊猫的正常体色和白色体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B.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为Aa
C.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
D.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为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已知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则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

(4)一对表现正常的普通大熊猫生有一个白化病的大熊猫,说明亲代大熊猫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亲代基因分别为Aa、Aa,如图所示:
【详解】
大熊猫的正常和白化这一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遗传学上将它们称为相对性状,A正确。

根据遗传图分析,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的白色的大熊猫,表明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为Aa,BC正确。

根据遗传图分析,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的白色的大熊猫,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为Aa,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为75%,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3.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不同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不相同
B.成对染色体中的两个DNA分子完全相同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上
D.从数量上看,红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上,染色体=DNA>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
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但同种生物不同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完全相同,如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就不同,A错误。

B、成对染色体中的两个DNA分子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如男性的性染色体XY就不相同,B错误。

C、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正确。

D、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红细胞内没有染色体、DNA、基因,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4.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发生传染病B.防止发生遗传病
C.减少传染病发病率D.减少遗传病发病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因为后代容易出现遗传病患者。

分析解答。

【详解】
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

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

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跟传染病无关。

故选D。

【点睛】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5.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B.害虫C.温度D.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
阳光、温度、水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害虫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害虫。

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含义,并且熟记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16.从雌性大熊猫盼盼的体细胞中取出3个细胞核进行克隆,假如都能成活了,那么克隆出来的大熊猫的性别是()。

A.一个雄性,两个雌性B.一个雌性,两个雄性
C.3个都是雄性D.3个都是雌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遗传控制中心。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
克隆出来的大熊猫的遗传物质全部来源于大熊猫盼盼(雌性)的细胞核。

因此该克隆出来的大熊猫的性别和大熊猫盼盼(雌性)的完全相同。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克隆熊猫的性状和供核熊猫的性状完全相同。

17.某同学患有近视眼,下面叙述中与近视眼无关的是
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B.晶状体曲度过大
C.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形成的物象落到视网膜的后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近视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是近视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落在视网膜后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近视的形成和矫正,难度一般,属于理解要求。

18.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制作并观察各种植物装片,以下装片中显示组织类型最多的是()
A.西红柿外表皮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C.芹菜中的螺纹导管
D.空心菜叶片横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
A、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西红柿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
C、芹菜的导管壁增厚部连续成螺旋形的导管,在折断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属于输导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空心菜叶片横切后显示的组织类型有①保护组织:上、下表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②营养组织:包括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和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叫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③输导组织:叶脉部分,导管细胞、筛管细胞属于输导组织,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理解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进行实验
【答案】A
【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0.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常识和做法,正确的是
A.中药是纯天然草药,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B.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C.运动员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A、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是纯天然草药,对人体还是有副作用,A错误;
B、要按说明书吃药,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B错误;
C、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力对外来的药物的一种排斥,运动员不一定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C 错误;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蜜蜂是作家们笔下辛勤的劳动者,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下列有关蜜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蜂采蜜既是社群行为又是取食行为
B.蜂群中的三种个体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工蜂通过“舞蹈”语言传达蜜源的位置
D.蜜蜂筑巢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
【答案】B
【解析】
蜜蜂群体之间分工明确,工蜂采蜜既是社群行为又是取食行为,A正确;每个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而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B错误;工蜂通过“舞蹈”语言传达蜜源的位置,这属于信息交流,C正确;蜜蜂筑巢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

22.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这是()
A.经常使用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过度生长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因此,长颈鹿的进化,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点睛】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3.“血肉相连,血脉相通”是用来形容母子关系的赞美之词,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是由母体提供的.他们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A.胎盘B.子宫
C.输卵管D.与子宫相连的血管
【答案】A
【解析】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

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

24.小新同学的妈妈因病手术,他为妈妈准备了以下营养品,其中最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
A.香蕉、苹果B.牛奶、鸡蛋C.巧克力、橙汁D.面包、饼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某同学的妈妈因病手术,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应该注意补充。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重点了解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5.2018年5月,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用动物角膜代替人角膜让万名患者复明,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如图中角膜是()
A.①
B.②
C.③
D.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眼球的结构。

【详解】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图示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虹膜,③是角膜,④是睫状体,⑤是玻璃体,C正确。

26.蚂蚁利用触角将找到食物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A.捕食关系B.共生关系C.互助关系D.寄生关系
【答案】C
【解析】
蚂蚁利用触角将找到食物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是蚂蚁的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一种互助关系。

27.玉米种子在未出土前的萌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
A.含水量增加B.呼吸变旺盛C.有机物总量增加D.细胞数量增多
【答案】C
【解析】
玉米种子未出土前,种子萌发过程,先萌发出根吸收水分,使呼吸作用变得更加旺盛,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细胞数量增加,种类增多,但是有机物被不断的用于呼吸作用而减少,故选项C错误。

28.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A.油菜之所以在秋天开花,只与秋天日照时间变短有关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