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保留试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三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0后”写作的兴起与文学的新变化张颐武
最近,大冰、卢思浩、张皓宸、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等年轻畅销书作者的新书,在短期内占据了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而“80后”的张嘉佳更是成为最近最引人注目的作家。

这些人在传统的纯文学领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关注,但他们在“80后”、“90后”的读者中都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

这些以“90后”为主的作者很多都是以篇幅短小、语言幽默与温和的小感伤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这些作品有一点像过去的所谓“小小说”。

但他们的写作很接近短小的段子,用一个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

这些作者的作品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绝非偶然。

一方面是生活环境的影响。

“90后”生活在中国发展比较顺畅的时候,温饱有余,受过较好的教育,没有遭遇大喜大悲,过着庸常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失个恋可能就是大事。

反观过去,牺牲、苦难、生活的艰窘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他们的体验和前几代人不同,但同样有许多生活的挑战。

因此写作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出现。

另一方面则是读者的需要,这些作者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他们面临结婚生子、毕业就业、考试升学,有着人际关系、抗压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困扰,需要有文学作品来给他们更多的抚慰和激励。

与韩寒、郭敬明这些早年成名的“80后”作家相比,张嘉佳等虽然年龄接近,但写作显然和他们不同,他们和“90后”的作者的写作相当接近。

“90后”作家出来较晚,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炼,从写段子开始,对市场的运作很熟悉,有高度的敏锐性。

他们的作品中反叛性不强,就是生活的平常性,人物也是不好不坏,有点小感伤、小同情,又有调侃机智,似乎对社会看透了的感觉。

没有大喜大悲,写的就是生活中恋爱失恋等小波澜,这也是全球的中产生活的一种常态的表达。

韩寒、郭敬明接触现实和“90后”还是有所不同,当时的文学界对这几位作者有相当的关注。

但今天的新的作家则似乎仅仅存在于一个新的阅读空间之中,似乎完全和传统的文学界井水不犯河
水,是完全平行发展的。

有人就此说到纯文学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合乎实际的。

文学随着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分化,一部分是纯文学,另一部分是通俗文学。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间又产生了网络文学,目前这三部分是平行发展。

莫言、刘震云、苏童等都在写作,纯文学仍然是很庞大的一块,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90后”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都和纯文学关系不大,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些年轻的畅销书作家,主流文学界和批评家们很少发声。

当下这些年轻畅销书作家写的短小故事和段子,跟传统文学的结构模式不一样,没什么可比性,而且传统的纯文学在“90后”当中也没什么影响力。

现在看来,虽然当下的“90后”作家和纯文学没有多少关系,但日后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

现在的“90后”写作能否成为经典也要看时间的检验,谁能脱颖而出,哪部作品能够流传千古,还要时间和历史去检验。

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节选自2016年1月13日《天津日报》)
1.下列所举现象,不属于标题所说“文学的新变化”的一项是(3分)
A.“90后”畅销书作者的作品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热销。

B.以“90后”为主的畅销书作者喜欢用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表现日常生活。

C.莫言、刘震云、苏童等一批作家在坚守纯文学传统,并且取得不菲成果。

日后还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

D.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一些走通俗路线的作品得到肯定,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2.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冰、卢思浩等年轻畅销书作者虽在传统纯文学领域几乎未受任何关注,但在“80后”、“90后”读者中却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他们的新书短期便占据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即为实证。

B.“90后”写作的兴起并得到热烈反响,与“90后”作者、读者过着庸常的生活,在生活中不轻易表露大喜大悲的激烈情绪有关。

C.尽管是“80后”作家,但张嘉佳与韩寒、郭敬明这些早年成名的“80后”作家相比,写作上有着明显不同,倒是和“90后”作家的写作相当接近。

D.韩寒、郭敬明的写作在当时的文学界曾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如今的“90后”作家却基本上与传统的文学界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平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90后”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虽然也关注现实,但他们和莫言、刘震云等作家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路径不同,其创作价值与传统文学相比望尘莫及。

B.一批年轻畅销书作者在“80后”、“90后”的读者中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但喜爱纯文学作品的读者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关注。

C.“90后”作家作品反叛性不强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练,熟悉市场,高度敏锐,另一方面作品反映的是生活平常性的内容,无法体现反叛性。

D.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他们面临的生活困扰使得他们需要有文学作品来抚慰和激励,而一些“90后”作家
作品中的内容恰好契合了这种心理需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下山
①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

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

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

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②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

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

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

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玛克辛姆的哭声。

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玛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

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

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③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

他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

他一笑,他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

雨水洒下来,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

④我们这个乌力楞氏族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

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

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

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

帕日格告诉我,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

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⑤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

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

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

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⑥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氏族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

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

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

我和安草儿是最后起身的,不过我们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们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

⑦我回到屋里,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

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

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

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

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

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

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

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⑧虽然营地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第一部分(略有删节)。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
位酋长妻子的自述口吻,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

②安草儿:是文中女主人公的孙子。

③妮浩:鄂温克族萨满教女巫,1998年大兴安岭火灾,她跳神求雨而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①段等来“裹挟着沙尘的狂风”,既指下文的干旱恶劣天气,又指面对时代变化,村里的人是否下山的思想狂风。

B.小说第②③段,面对大旱,玛克辛姆和柳莎的一“哭”,和安草儿的一“笑”构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前者的无助及后者的顽强。

C.小说开始便是比喻的、完成式的、叹息着的句子,有一种来自命运本身的苍茫意味,简约、直接,使忧伤与诗意洋溢而出,为整部作品确定了基调。

D.“火”运用双关手法,一指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的火种,代表原生态生活;一是喻指“我”对故土火一般的跳动的热情。

5.小说中“我”生活的环境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其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6.小说结尾处写“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你觉得“我”孤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①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

②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

蔡先生在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

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

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

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③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

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接去见校长。

校长室单独在一个大院子中,我走进院门,院子中一片寂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我推开门走进去,外间是一个大会客室兼会议室。

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

我推开门进去,看见蔡先生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

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我把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过去,他看了信说:“这是好事,当然出证明书。

”我说:“请校长批一下。

”他提起笔批了几个字,亲切地交待说:“你拿着这个到文书科,叫他们开一个证明书。

”我就退出来到文书科去了。

我进去和退出这一段时间内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当时我想,蔡先生以校长之尊,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

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蔡先生在几分钟之内不但解决了我的问题,也把我引到了这个境界的大门口。

④事后,有同学告诉我说,文书科的人说,你是越级,学校要有处置,我说,“蔡先生到北大是来办教育,不是来做官。

我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的下级,有什么越级不越级的。

”我一笑置之。

当时大多数的学生及社会一般人
都知道,蔡先生到北大并不是来做官的,当校长并不违反他的“三不主义”(“三不”的第一“不”是不做官)。

(节选自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7.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蔼然仁者”是指和善仁爱的气象,也就是比什么言都有效的不言之教。

B.“春风化雨”原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在文中用来比喻良好的教育。

C.“一介寒儒”原指门第低微的读书人,照应蔡先生不要排场,不摆架子。

D.“萧然物外”是指蔡先生的内心凄凉寂寞,对当时的社会失望而超脱世事。

8.第③段的画线词语“没有”反复出现,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9.作者评价蔡元培先生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而文中所选取的材料却很平凡,对此加以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
..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
挠有司
..,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

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窾会:kuǎn huì要害,关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B.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C.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D.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服丧期满除去丧服。

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诸葛亮《出师表》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就是这个意思。

C.擢:本义为抽引,拉拔;引申为选拔、提升官职。

如“擢发难数”的“擢”为拉、拔之意;而“擢奇”的“擢”即指选拔。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性情刚直,不畏强暴。

宁王有造反意图,他非常愤恨,大胆上书,劝谏皇上遏制宁王宸濠的势力。

B.胡世宁通晓军事,擅于谋划。

在赴京途中,他出谋划策,成功防守,从而化解了贼寇攻城的危机。

C.胡世宁为官公正,推贤举能。

他积极举荐在考评中被罢黜的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又为受牵连被罢官的副使施儒、杨必进进言。

D.胡世宁处事严正,坚持自我。

在与李承勋、张璁及桂萼等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因个人情感而轻易更改主张、附和他人言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5分)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尽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
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并不因世人的誉谤而改变,而是:,。

(2)《滕王阁序》中,王勃感慨“,”。

如冯唐,文、景之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有心无力;如李广,抵御匈奴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终于花甲之年兵败自尽。

即使如此,也要志向坚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影》的布景大量使用大幅草书的屏风,水墨山水画到了人的宽袍大袖之上,初看颇具古风。

①,我们回头静心一问,就能缓过神来:②古人那么热爱水墨、山水和书法,为什么他们却不曾用这样的方式装点他们的生活空间?看故宫的殿宇,辉煌气派;看古代的建筑,③各地有别,却也多半秀丽雅致,④反映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的苏州园林,处处新奇,温和景丽。

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的徽派建筑,必须映衬青山绿水,人们方可心旷神怡。

房间有书画墨宝的装点,但并不 a ,肆意铺张。

张艺谋的答记者问体现了他对水墨的误解。

水墨的黑白不是“不代表单纯的好坏”,而是根本与善恶没有丝毫关系。

张艺谋把黑白当成了善恶的对立,而且还有所谓“中间部分的灰色地带”。

如此,电影的形式色彩与故事所表现的伦理情感发生了联系,而这部悲剧恰恰表现的是人的欲望、权力和阴谋算计。

主角们都戴着面具,表面上只是都督有一个影子,作为他另一面的表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影子——
主公在朝堂之上装疯卖傻, b ,对都督表现得关爱有加却 c ;而对鲁相则 d 。

直到结尾的高潮之处,他的种种算计从之前斑驳的光影中跳脱出来。

当他畅快地亲自手刃鲁相的时候,他才抛弃了影子,或者说他从影子变回了自己,而恰恰因为失去了自己营造的这个影子的掩护,他马上就死于非命。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7.依次填入文中标序号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接着②既然③即使④比如
B.①然而②既然③虽然④尤其
C.①接着②如果③虽然④尤其
D.①然而②如果③即使④比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a喧宾夺主 b胸无大志 c谨小慎微 d披肝沥胆
B.a本末倒置 b胸无点墨 c敬小慎微 d安时处顺
C.a喧宾夺主 b胸无点墨 c敬小慎微 d安时处顺
D.a本末倒置 b胸无大志 c谨小慎微 d披肝沥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的徽派建筑,必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人们方可心旷神怡。

B.徽派建筑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必须映衬青山绿水,方才令人心旷神怡。

C.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的徽派建筑,必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方才令人心旷神怡。

D.徽派建筑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必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人们方可心旷神怡。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通告
2011年4月7日~8日,崇左市将举办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

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崇左市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现宣布如下:4月8日晚,市行政中心广场将举行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文艺晚会。

从17∶00~23∶00对德天路、新城路、龙峡山路西段实行交通管制,无通行证的车辆切莫通行。

前来观看晚会的群众务必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一)摩托车、电动车、单车停放在环山路公务员小区周边道路两旁;(二)其他小车停放在德天路南段。

交通管制措施如有变动,以现场交通警察指挥或者设置交通标志明示为准。

因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敝交警支队深表不安,希望市民给予谅解、支持与配合。

崇左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1年4月2日21.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6分)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反驳: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①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

②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仿写】
观点:许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所以考研是没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