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痴呆量表在其诊断及评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痴呆量表在其诊断及评定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痴呆这种疾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疗问题,因此积极开展对痴呆的诊断、评定及鉴别研究已十分迫切。

本文通过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评定量表(DRS)、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缺血指数量表(HIS)四种常用痴呆量表的不同作用及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对痴呆的诊断、评定及鉴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标签:痴呆;常用量表;诊断;评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痴呆这种疾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疗问题,因此积极开展对痴呆的诊断、评定及鉴别研究已十分迫切。

本文通过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评定量表(DRS)、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缺血指数量表(HIS)四种常用痴呆量表的不同作用及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对痴呆的诊断、评定及鉴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概念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痴呆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全面持续的智能障碍,是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表现为记忆、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人格异常及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包括计算力、综合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降低,常伴行为和感觉异常,导致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工作能力明显减退,是后天智能的持续性障碍,在临床中必须具备以下精神活动中的任何三个项目的障碍:语言、记忆力、视空间功能障碍、情绪或人格和认知。

痴呆主要包括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D)。

2 病因学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老年痴呆跟遗传因素有关,他们的后代有更多患上此病的机会,但是遗传方式目前仍不清楚[1]。

也有一些学者研究认为脑血管病会引起的老年痴呆,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逐渐积累造成的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等均可引起此病,因此脑血管病是引起老年痴呆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2]。

脑外伤、癫痫的持续发作,以及脑积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痴呆[3]。

此外,老年人因长期情绪抑郁、独居、丧偶、文盲、缺乏体力及脑力锻炼等,也可加快脑衰老的进程,诱发老年痴呆[4]。

3 常用四种量表在痴呆诊断及鉴别、评定中的应用
3.1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MMSE共30个小项,项目1~5为时间定向,6~10为地点定向,11~13为语言即刻记忆,14~18为检查注意力和计算,19~21为短程记忆,22~23为
物体命名,24为语言重复述,25为阅读理解,26~28为语言理解,29为言语表达,30为图形描画。

每题回答或操作正确记为1分,有关文献报道,将标准分界值定为24分,小于24分即可诊断为痴呆,MMSE 18~23分为轻度痴呆,16~17分为中度痴呆,小于等于15分为重度痴呆。

MMSE是最具影响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

它用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检查时,应尽量排除干扰,并且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各项内容。

但近年有关报道发现MMSE总分和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受之影响[5]。

Kjeld Andersen等[6]报道1 905例丹麦90~99岁社区对象,该组对象出生于1905年,1998年仍存活,再随访2年,观察其认知功能与死亡率的关系,根据MMSE定分标准,发现轻度认知障碍者死亡危险度为1.24,严重认知障碍者为1.73,结论认为,认知障碍可预测极老者的死亡率。

3.2 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Revised 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R)
HDS-R是长谷川和夫于1994年在HDS的基础上,对相关项目作了删除和修改后而制定的量表。

HDS-R共有11小项,其中包括定向力2项,记忆力4项,常识2项,计算力1项,数字1项,物体命名1项。

得分为2~4分不等,总分范围为0~32.5分。

HDS-R日本规定总分小于10分为肯定痴呆,10~21.5分为可疑痴呆[7]。

(在长谷川痴呆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以下几项问题作了修改:将询问侵华战争结束日期或关东大地震日期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期;将日本国总理大臣改为我国现任总理)。

HDS-R内容简练,且测定时间短,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并且该量表评分简单,不会受教育文化程度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筛选痴呆的较理想工具。

此量表较前者应用更广泛。

3.3 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
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是一套标准化的临床精神状态检测工具,由Mattis于1976年编制。

DRS评定共包括注意力、起始与保持、概念形成、结构和记忆等5个因子。

注意力共37分,包括数字的广度、执行比较复杂的口头命令、数出随机排列的7的个数、读一组词语和图片的匹配;起始与保持共37分,包括语言的流畅性、复述语言、两手的交替运动和书写运动;概念形成共39分,包括词语的归类、图片的相似性和自发语言;结构共6分;记忆共25分,包括定向、句子延迟回忆、词语即刻再认、无意义图案即刻再认等。

总分144分。

DRS中文版的翻译与修订情况及信度资料参见“不同文化背景下正常老人认知功能比较”一文[8]。

DRS的每个题目均由难到易排序,能完成较难的题目就不用再做较易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所以正常老人只要15 min左右就可完成,在各种量表测试中属于费时最少之一。

由于部分题目非常简单,被试很少会出现“地板效应”,故常用来判断痴呆患者认知损害的严重度,也可用于中-重度患者的纵向随访和中-
晚期患者的疗效评定[9]。

作为痴呆识别和严重度的判断工具,DRS在美国使用有优良的信度和效度。

DRS中文普通话版根据教育程度不同制定DRS总分的划界分,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理想。

3.4 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InchemicScore,HIS)
缺血指数量表(HIS)是1975年由Hachinski制定的,该版本采用由量表协作研究组(樊彬等)于1988年修订的中国常规版。

它来源于临床经验,有Hachinski 与Rosen两种记分法,但临床常采用Hachinski记分法[10]。

本量表是专门用于血管性痴果简易检查和鉴别的量表,由13个项目组成,1~3为起病急慢及变化,4~6为情志方面,7为躯体不适的主诉,8为情感控制力,9~11为既往病史,12~13为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答题的得分1~2分不等,总分为0~18分。

Hachinski法总分评定:满分18分;4分或7分疑为血管性痴呆;5~6分为混合型痴呆。

HIS能作为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鉴别的有效工具,它操作简单方便,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均较高。

应用此量表事需要注意的是评定须在痴呆诊断确认后进行[11]。

评定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和精神检查,所以必须注意病史的详尽收集和各项检查的认真执行[12]。

以上四种常用量表在临床痴呆诊断、评定及鉴别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正确选择认知功能量表,可以提高医者诊断水平,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对提高痴呆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Jane Sims,Jocelyn Angus,Susan Feldman,et al. 老年痴呆的负担以及通过社区干预降低老年痴呆的危险[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7):65.
[2] 赵敏强,马莉,范思海,等. 加兰他敏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25.
[3] 冯周琴. 早期防治老年痴呆刻不容缓[J]. 家庭医学,2006,(3):47.
[4] 张桂丽,熊燕,邝军,等. 老年痴呆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5):123.
[5] 唐娟娟,肖军.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在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与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15.
[6] Kjeld Andersen,Hannenybo,David gaist,et al. Cogitive impairment and mortality among Nonagen:The Danish 1905 cohort survey[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2,13:156-163.
[7] 杜庆伟,班圣全.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285.
[8] Eneida Mioshi,John R Hodges,潘小玲,等. 几种常用诊断痴呆的认知筛查工具[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4):47.
[9] 郭起浩,洪震,吕传真,等. DRS量表Mattis痴呆评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237-243.
[10] 索爱琴,张杰文.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58.
[11] 程启慧,王永红,晏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58.
[12] 张艳霞.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工具评价[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