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本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甲(《本经》)
龟甲(《本经》)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原动物为半水栖爬行动物,喜栖息于温度高、水浅、水草较多的静水区域,食性广,喜群居,耐饥饿,有冬眠习性。
味咸、甘,性微寒。
归肝、肾、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临床用名有龟甲、醋龟甲。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
主治漏下赤白,破徵瘕,亥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名医别录》:味甘,有毒。
主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
久服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药性论》:无毒。
烧灰,治小儿头疮不燥。
血,治脱肛。
灰亦治脱肛……龟甲,臣,味甘,平,有小毒。
主百邪鬼魅,治妇人带下,除腹内血积聚伏坚相引结痛。
《日华子本草》:臣,平,无毒。
主五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骨。
《开宝本草》:味咸、甘,平,有毒。
疗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
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而有水,阴中阳也。
大有补阴之功,而《本草》不言,惜哉!其补阴之功力猛而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
其能补阴者,盖龟乃阴中至阴之物,禀北方之气而生,故能补阴,治阴血不足。
止血,治四肢无力。
酥酒猪脂皆可炙用。
龟以其灵于物,方家故用以补心,然甚有验。
《本草纲目》:龟、鹿皆灵而有寿。
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
乃物理之去微,神工之能事。
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自可心解矣。
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
烧灰,敷臁疮。
《本草经疏》: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
禀金水之气,故味咸而甘,气平,其性神灵能变化。
凡入药,勿令中湿,中湿则遂其变化之性而成癥瘕于腹中,故言有毒也。
气味俱阴,入足少阴经。
方家多入补心药用,以心藏神,而龟性有神,借其气以相通,且得水火既济之义,实非补心之正药也。
其主骨中寒热,及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阂疟者,皆阴虚而邪热为病。
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湿痹四肢重弱,亦肾阴虚而邪气易犯,肾主骨,肾虚则小儿囟门不合,肾为五脏阴中之阴,阴虚则火热偏至,而为惊恚气、心腹痛,此药补肾家之真阴,则火气自降而寒热邪气俱除矣。
益阴除热软坚,故主漏下赤白,癥瘕,五痔,阴蚀阴疮,及小儿头疮也。
经曰:邪热不杀谷。
热去故令人能食,能食则脾胃得所养而能思,思作睿,故资智。
久服益气轻身不饥者,除热益阴之功也。
按:龟、鳖二甲,《本经》所主大略相似。
今人有喜用鳖甲,恶用龟甲者;有喜用龟甲,恶用鳖甲者,皆一偏之见也。
二者咸至阴之性,鳖甲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通心入肾以滋阴。
第鳖甲无毒可多用,龟甲非千年自死者,则有毒,故方书所有曰败龟板者,取其长年则得阴气多,故有益阴之功用耳。
若今新剖之甲,断乎有毒,不宜频使用者,不可不详辨也。
妊妇不宜用。
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凡入药,须研极细,不尔,留滞肠胃能变癥瘕也。
《本草蒙筌》:味咸、甘,气平。
有毒。
一云属金,有水,阴中阳也。
无毒。
恶沙参。
专补阴衰,借性气引达诸药;善滋肾损,仗功力复足真元。
漏下崩带并驱,癥瘕痎疟咸却。
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功,腰背酸痛,及手足重弱难举者易效。
治小儿额门不合,理女子湿痒阴疮。
逐瘀血积凝,续筋骨断绝。
因其性灵于物,方家多
用补心。
久服轻身,益气资智。
《本草乘雅》:龟运任脉,而脉通于首,非肠也,会督脉于巅,交督脉于尾闾耳。
如鹿会任脉于尾闾,交任脉于巅耳。
故以督会任者,阳外而阴内,以任会督者,阳内而阴外。
信夫龟形象离,而神在坎也。
漏下症瘕,五痔阴蚀,任之为病也,即坎失刚中用,离失虚中体耳。
阂疟,则经脉纵横,致任督不能维持于经脉,湿痹四肢重弱,则经脉缓解,致经脉不能依循于任督,小儿囟不合,此任不会督于巅,龟盖以骨为表,囟合固宜。
《药性解》:龟甲,味咸甘,性平,有毒,入心、肝、脾三经。
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癥瘕疟疾、五痔阴蚀、四肢重弱、血麻痹风疾、产前后痢疾、惊恚气心腹痛、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女子赤白漏下及阴痒,逐瘀血,续筋骨,催生益智。
自败者更佳。
按:龟甲禀壬癸之气而生,其补阴也甚捷。
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并入之。
骨蒸云云等症,靡非阴虚所致,用此主之,不亦宜哉。
《药鉴》:气平,味咸甘,无毒,阴之阴也。
此剂禀北方阴气而生,为阴中至阴之物,大能补阴,而治阴血不足,是以下焦滋补丸药多用为君。
虽曰补阴,又能补心。
其阴虚发热,骨蒸骨痿,皆当用之。
东垣以为强阴治崩,《补遗》以为去瘀血,何哉?盖由阴强而气血调和,则瘀血自去也,总是一意。
又能理小儿囟门不合,又治女子湿痒阴疮。
《景岳全书》:味微甘微咸,性微寒,阴也。
能治痰疟,破癥坚,祛湿痹伤寒劳役,骨中寒热,消五痔阴蚀诸疮。
下甲能补阴血,清阴火,续筋骨,退劳热,疗腰脚酸痛,去瘀血,止血痢漏下赤白,利产难,消痈毒。
烧灰可傅小儿头疮难燥,妇人阴疮,臁疮,亦治脱肛。
龟板膏功能亦同龟板,而性味浓厚,尤属纯阴。
能退孤阳阴虚劳热,阴火上炎。
吐血衄血,肺热咳喘,消渴烦扰,热汗惊悸,谵妄狂躁之要药。
然性禀阴寒,善消阳气,凡阳虚假热,及脾胃命门虚寒等证,皆切忌之,毋混用也。
若误用,久之则必致败脾妨食之患。
《本草备要》:补阴益血。
甘平至阴,属金与水,补心益肾,滋阴资智。
性灵故资智,通心益肾以滋阴。
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久泻久痢,能益大肠。
久嗽咳疟,老疟也。
或经数年,中有痞块,名疟母。
癥瘕崩漏,五痔产难,为末酒服,或加芎归煅发。
阴虚血弱之证。
益阴清热,故治之。
时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精、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还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
昂按:《本草》有鹿胶而不及龟胶,然板不如胶,诚良药也。
合鹿胶,一阴一阳,名龟鹿二仙膏。
大者良,上下甲皆可用。
酥炙或酒炙、醋炙、猪脂炙,煅炙用。
自死败龟尤良,得阴气更全也。
恶人参。
《本经逢原》: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专行任脉,上通心气,下通肾经,故能补阴治血治劳。
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寒凉损胃,惟龟版炙灰则益大肠,止泄泻,故漏下赤白,亦能疗之。
其治小儿囟不合,专取滋水坚骨之功,皆龟之所主。
其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重着,皆秦龟之功用,以能入脾经,治风湿也。
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腹,以补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
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养阳气。
观龟版所主之病,皆属阴虚精弱,腰脚酸痿,可心解矣。
烧灰酒服,治痘疮。
又合鹿角灰等分,入四物汤服,治血崩。
炙末酒服,主风痹脚弱。
烧灰敷小儿头疮,妇人阴疮。
鳝鱼血调涂流水湿疮。
但胃虚少食,大便不实,及妊娠禁用,以其无阳生之力耳。
胆汁苦寒,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汁点之良。
溺滴耳治聋,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瘖,小儿惊风不语,摩胸背治龟胸龟背。
欲取其溺,以猪鬃刺其鼻即出。
《本草崇原》: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龟形象离,其神在坎,首入于腹,肠属于首,是阳气下归于阴,复通阴气上行之药也。
主治漏下赤白者,通阴气而上行也。
破癥瘕者,介虫属金,能攻坚也。
痎疟,阴疟也。
阳气归阴,则阴寒之气自除,故治疟。
五痔、阴蚀者,五痔溃烂缺伤,如阴虫之蚀也。
阴入于阴,则阴虫自散。
肠属于
首,则下者能举,故五痔阴蚀可治也。
湿遇肢重弱者,因湿成痹,以致四肢重弱。
龟居水中,性能胜湿,甲属甲胄,质主坚强,故湿痹而四肢之重弱可治也。
小儿囟不合者,先天缺陷,肾气不充也。
龟藏神于阴,复使阴出于阳,故能合囟。
《本经》只说龟甲,后人以甲熬胶,功用相同,其质稍滞。
甲性坚劲,胶性柔润,学者以意会之,而分用焉,可也。
《本草求真》:[批]滋肾通心。
龟版专入肾,兼入心。
甘咸微寒,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
入足少阴肾经,兼龟性有神,故能入心以通肾。
远志补火以通心阳,龟版补水以通心阴。
凡心虚血弱而见劳热骨蒸,蒸及于骨,必得至阴骨药以治。
腰脚酸疼,老疟痞块,老疟必有痞块。
癥瘕、崩漏、泻痢、五漏、难产,小儿囟门不合等症,骨症必藉骨理。
服此皆能见效。
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任脉行腹。
故取其腹以通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
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督脉行背。
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养阳也。
龟性治与鳖甲相类,但鳖甲色青应木,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色黑应水,通心入肾以滋阴。
然皆至阴大寒,多用必伤脾土。
《得配本草》:恶沙参。
甘,平、微咸。
入足少阴经血分。
通血脉,疗蒸热。
治腰脚血结,及疟邪成痞。
得妇人头发、芎、归,治难产;得枳壳,开产门。
配杜仲,止泻痢;配鳖版烧研,治人咬伤疮。
阴虚燥热者禁用。
血虚滞于经络,得此可解。
其结邪气郁于隧道,得此可通其塞。
开骨节,辟阴窍,是其所能。
如谓滋阴补血,则未之有得。
《本草经解》: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复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北方之神,介虫之长,性复无毒,秉阴寒之性也,入足少阴肾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脾统血,脾血不统,则漏下赤白,其主之者,味甘益脾也。
疟而至于有症瘕,湿热之邪,已聚结阴分矣。
龟甲阴寒,可以清热;气平,
可以利湿,所以主之也。
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阴户,性寒可去热,气平可消湿,所以主之也。
脾主四肢,湿盛则重弱,龟甲味甘益脾,气平去湿,湿行,四肢健也。
肾主骨,小儿肾虚,则囟骨不合,其主之者,补肾阴也。
《神农本草经读》:龟甲,诸家俱说大补真水,为湿阴第一神品。
而自余视力,亦不尽然,大抵介虫属阴,皆能除热;生于水中,皆能利湿;其甲属金,能攻坚,此外无他长。
《本经》云:“主治漏下赤白”者,以湿热为病,热胜于湿,则漏下赤色,湿胜于热,则漏下白色,龟甲专除湿热,故能治之也。
破症瘕者,其甲属金,金能攻坚也,阂疟,老疟也,疟久不愈,温热之邪,痼结阴分,唯龟甲能入阴分而攻之也。
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二阴,龟甲性寒以除其热,气平以消除湿也。
脾主四肢,因湿成痹,以致重弱,龟居水中,性能胜湿;甲属甲胄,质主坚强,故能健其四肢也。
小儿囟骨不合,肾虚之病,龟甲主骨,故能合之也。
《本经疏证》:水族离水则僵,陵虫没水辄毙。
惟龟常湛于水可生,终令居陵亦生,此所以能治水之病人,亦能治火之病人,并能治水火相啮而病人也。
轻狡者迟重则殆,迟重者不能轻狡,惟龟背腹自迟重,首尾四支自轻狡,此所以能治中病应外,外病应中,并能治中外有病而不相谋也。
衷甲者以其坚为蔽,以其里为卫,惟龟虽有甲,而纵横成理,片片可而上下紧里,无稍罅隙,此所以能治当开不开之病,当阖不阖之病,并能治开阖参争之病也。
漏下白,小儿囟不合非不阖乎?癥瘕非不开乎?阂疟非开阖之参争乎?五痔阴蚀非水火之相啮乎?湿痹四支重弱,非中外病之相应乎?此本经之所胪也。
若别录之所增骨中寒热,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惊恚气心腹痛不能久立,犹中外之相应矣。
头疮难燥,女子阴疮犹水火之相啮矣。
虽然,举本经别录所列之证,均可不别其因尽用龟甲治之欤,则非矣。
夫龟生理之异,在乎无间水火,而人之一身,无不以水火为枢机,诸证者能审
明水火之参差进退以为患,则又何不可知其所主之病之别耶?盖气张而体不随之开者,此能助之开;气翕而体不随之阖者,此能助之阖。
火无水养而亡命奔迸者,得此能使水存于中而招火外归;水为火格而延缘游溢者,得此能使火熄于外而引水内济。
以至水停关节,而火之途径难通,火燔骨干,而水之滋溉难及,均藉此以交互耸动之,曰龟甲善滋阴,亦浅视龟甲甚矣。
《本草新编》:龟甲,味咸、甘,气平,有毒,阴中阳也。
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复足真元,漏下崩带并驱,癥瘕阂疟咸却,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功,腰背酸疼、及手足重弱难举者易效,治小儿囱门不合,理女子湿痒阴疮,逐瘀血积凝,续筋骨断绝,补心轻身,益气资智。
或谓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神灵变化,凡入药中,勿令中湿,则遂其变化之性,而成癥瘕于腹中。
先生制龟之方,乃用水煮,万一生瘕,奈何?曰:用滚水煮熟,安能作崇,况又用桑柴以制之乎。
然而用龟以补阴者,正取其有神也,盖方中多是补心之药。
夫心藏神,而龟性有神,借其气以相通,心肾两接,水火有既济之妙也。
《本草分经》:咸,寒,至阴。
通心入肾,补阴清热,治一切阴虚血弱之症。
能通任脉。
《本草思辨录》:水族离水侧僵,陆虫没水辄毙。
惟龟常湛于水固生,终令居陆亦生,所以能治水火相啮之病。
轻狡者迟重则殆,迟重者不能轻狡。
惟色腹背自迟重。
首尾四肢自轻狡,所以能治中外不相应之病。
衷甲者,以其坚为蔽,以其裹为卫,惟龟虽有甲,而少罅隙,所以能治当开不开,当阖不阖、并开阖参争之病。
漏下赤白、小儿囟不合,非不阖乎?癥瘕非不开乎?疟非开阖之参争乎?五痔、阴蚀、小儿头疮难燥,非水火之相啮乎?湿痹四肢重弱,非中外之不相应乎?盖人之一身,无不以水火为枢机。
水与火相违,则气张而体不随之张,气翕而体不随之翕,此能助之张助之翕。
火无水养者,此能滋其水。
水为火格者,此能熄其火。
以至水停幽隐而火之途径难通,火善萌动而水之滋溉不及,均藉此以增损维系之。
此邹氏之论,自来注家无此精当,为略更数字而存之。
龟甲所治之水,非流动之水;所治之火,非披猖之火。
邹氏所论之水火,正须善会。
张氏云:龟甲能引阳气下归,复通阳气上行。
可与邹说并参。
惟阴阳以理言,水火以证言耳。
凡人静则明生,龟居四灵之一而静镇不扰,故能收摄嚣浮而灵明自浚。
诸家谓为滋阴,原非不是,要不知《别录》资智二字品题之妙。
【现代药理研究】
1. 龟甲有滋阴作用,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2. 龟甲对甲亢有显著疗效。
3. 龟甲能增加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4. 龟甲具有防止环磷酰胺所致巨细胞减少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毒副反应有一定的保护或减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