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物质的量浓度
课时训练练知能、提成绩限时测评
(时间:40分钟)
考点易中
物质的量浓度1,2,5,1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4,6,9,10 13
综合3,7,8 12,14
基础过关
1.(2014合肥一模)有硫酸镁溶液500 mL,它的密度是1.2 g·mL-1,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
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 mol·L-1
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
解析:n(MgSO4)=n(Mg2+)==1.2 mol,c(MgSO4)==
2.4 mol·L-1,B项正确;w(MgSO4)=×100%=×100%=24%,A项正
确;w(S)=×100%=×100%=19.2%,D项正确;n(MgSO4)∶n(H2O)=∶=9∶190≠1∶40,C项错误。

2.(2013南平一模)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Cl-四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Na+∶Mg2+∶Cl-=3∶5∶5,若Na+浓度为3 mol·L-1,则S的浓度为( C )
A.2 mol·L-1
B.3 mol·L-1
C.4 mol·L-1
D.8 mol·L-1
解析:由题意可知 c(Mg2+)=5 mol·L-1,c(Cl-)=5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则有
c(Na+)+2c(Mg2+)=c(Cl-)+2c(S),即3 mol·L-1+2×5 mol·L-1=5 mol·L-1+2c(S),故有c(S)=4 mol·L-1。

3.(2014深圳质检)已知20 ℃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
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25 ℃时,饱和K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
C.20 ℃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
1.174 g·cm-3
解析:对于KCl来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高温饱和溶液浓度应大于低温饱和溶液浓度,A项正确;据c=可知w=×100%
=×100%,B项正确;因为KCl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20 ℃时,密度小于
1.174 g·cm-3的KCl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项正确;D项最终还是20 ℃时的饱和KCl溶液,浓度、密度都不变,故
错误。

4.(2013连云港模拟)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1 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B )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解析:需Na2CO3·10H2O的质量等于0.5 mol·L-1×1 L×286 g·mol-1
=143 g,A项溶液浓度偏低;C、D两项溶液浓度也均偏低。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 mol·L-1
B.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 3 mol·L-1
C.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D.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解析:A项,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200 m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为1.5 mol·L-1;B 项,3 mol·L-1的BaCl2溶液中c(Cl-)=6 mol·L-1,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不是 3 mol·L-1;D 项,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0%。

6.(2014江苏南京四校调研)使用胆矾配制1 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C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解在1 L水里
B.称取胆矾25 g,溶解在1 L水里
C.将25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D.将16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解析:A、B两项中的体积是溶剂的体积而不是溶液的体积,尽管溶质为0.1 mol,但其浓度不是0.1 mol·L-1;D项中16 g 胆矾含CuSO4少于0.1 mol,浓度也不是 0.1 mol·L-1。

7.(2013福建漳州七校联考)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使相同体积的FeCl2和FeCl3溶液完全沉淀,若用掉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1∶2,那么,FeCl2和FeCl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
A.3∶4
B.3∶2
C.2∶3
D.1∶1
解析:设FeCl2消耗了1 mol NaOH,根据题意FeCl3消耗了2 mol NaOH,所以n(FeCl2)∶
n(FeCl3)==3∶4。

8.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B )
离子Na+Al3+Cl-X
个数3a 2a a b
A.N、4a
B.S、4a
C.OH-、4a
D.S、8a
解析:由选项中的离子判断X为阴离子。

设X所带的负电荷数为x,则依据电荷守恒可
知:3a×1+2a×3=a×1+bx,则bx=8a,当x=1时,b=8a;当x=2时,b=4a,B项符合上述要求。

9.(2013莆田五校联考)现有H2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200 mL,其中H2SO4的浓度是1 mol·L-1,Na2SO4的浓度是0.5 mol·L-1。

要使H2SO4和Na2SO4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和0.2 mol·L-1,应加入质量分数为55.8%的H2SO4溶液(密度为1.35 g·cm-3) mL,再加入水配制;配制后溶液为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配制前n(H2SO4)=0.2 L×1 mol·L-1=0.2 mol;n(Na2SO4)=0.2 L
×0.5 mol·L-1=0.1 mol;设配制后溶液的体积为x mL,则根据稀释前后Na2SO4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建立方程:0.2x×10-3=0.1,解得x=500;设应加入质量分数为55.8%的H2SO4溶液(密度为
1.35 g·cm-3)V mL,则可建立方程:2 mol·L-1×0.5 L=0.2 mol+ mol,解得
V=104.1。

答案:104.1 500
10.(2013常州模拟)实验室配制480 mL 0.4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2)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 mL,②250 mL,③500 mL,④
1 000 mL,本实验选用(填序号)。

(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玻璃棒外还有。

(4)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有(填序号),其作用
为。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Cl时,物码倒置(1 g以下用游码): 。

②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 。

③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水: 。

解析:(1)实验操作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2)容量瓶的规格相对固定,当所配制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规格不相符时,应选择规格稍大的,结合本题要求,应选择500 mL容量瓶。

(3)选择仪器时要特别注意不能遗漏特别小的仪器,如药匙、胶头滴管等,故完成此实验还需托盘天平、药匙、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等。

(4)溶液配制过程中玻璃棒有两种用途:搅拌和引流。

(5)进行误差分析时,应结合c=,分别分析错误操作对n和V的影响,进而确定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

①应称量NaCl:11.7 g,实际称量NaCl:10.3 g,使n(NaCl)偏小,c(NaCl)偏低。

②NaCl 没有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使n(NaCl)偏小,c(NaCl)偏低。

③对c(NaCl)无影响。

答案:(1)①②④③⑤(2)③
(3)托盘天平、药匙、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4)①②③④①:搅拌,促进溶解;②③④:引流
(5)①偏低②偏低③无影响
能力提升
11.(2014金华十校联考)在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等于0.2
mol·L-1,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1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 )
A.0.2 mol·L-1
B.0.25 mol·L-1
C.0.45 mol·L-1
D.0.225 mol·L-1
解析:Al3++4OH-Al+2H2O,则原混合溶液中Al3+的浓度为
0.05 mol·L-1,由电荷守恒得3c(Al3+)+c(K+)=2c(S),则 c(K+)=
0.25 mol·L-1。

12.(2013年四川理综)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
1.40 g·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 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
2.54 g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1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解析:设1.52 g铜镁合金中含铜x mol,镁y mol,则根据题给数据,可列方程
式:64x+24y=1.52,98x+58y=2.54,解得x=0.02,y=0.01,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项
正确;根据浓度、质量分数、密度三者的换算公式可求浓度c= mol·L-1=14.0
mol·L-1,B项正确;NO2和N2O4的总物质的量为0.05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设NO2为m mol,N2O4为n mol,则m+n=0.05,m+2n=0.02×2+0.01×2,解得:
m=0.04,n=0.01,则NO2的体积分数为×100%=80%,C项正确;硝酸的物质的量为50×10-3
L×14.0 mol·L-1=0.7 mol,得到2.54 g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3,因此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7 L=700 mL,D项错误。

13.(2014山西临汾质检)某同学称取了4.0 g NaOH固体,欲配制100 mL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用到的能确定体积的两种玻璃仪器是、。

(2)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①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
②定容时仰视仪器上的刻度线: ;
③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
线: 。

(3)最后所得的溶液应存放在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请你填写该标签(如下图)。

解析:(1)实验中量筒和容量瓶可以确定溶液的体积。

(2)①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浓度偏小;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③定容后又加水,则溶液浓度偏小。

(3)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答案:(1)量筒容量瓶
(2)①偏小②偏小③偏小
(3)
14.(2013福建清流一中模拟)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1的过氧化氢溶液至烧杯,转移到250 mL (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 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 H2O2+ H+Mn2++ H2O+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1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1)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应选用容量瓶。

(2)由Mn得电子生成Mn2+知,H2O2应失电子生成O2,故最后一个方框内填O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Mn前填2,H2O2前填5,由此可知Mn2+前填
2,O2前填5;根据电荷守恒H+前填6,根据H、O原子守恒H2O前填8。

(3)KMnO4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应选用酸式滴定管装KMnO4标准溶液。

(4)原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

答案:(1)容量瓶
(2)2 5 6 2 8 5 O2
(3)酸式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