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机电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机电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机电控制技术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习好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更能够帮助学生为日后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
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授技术内容较为抽象等特点,在教学和实践中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对于该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课程前期的有效动员
在课程前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一环节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日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这一环节中,我试着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1 阐述课程基础性地位,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机电控制技术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机电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基本应用知识;一些机电控制的经典理论和技术;机电控制系统的分析等。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基础,是日后专业工作所必须的知识。
1.2 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
做一些简单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讲明课程的严肃性和课程难度,使同学做好心理准备。
1.3 参观专业工作厂房并结合课程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实用性
在往常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较多,在工厂和工作间进行的较少。
这容易是同学们产生这门课程不实用,在日后的工作中用不着的错觉。
因此,在课程学习之前参观专业工厂,并结合课程进行讲解,可以是同学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促使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
机电控制技术授课内容十分广泛,其授课内容包含大量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益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课程教学推进的重点就是改革。
通过改革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去粗取精。
在实践实验方面,突出重点。
2.1 改变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机电控制技术是以机电控制系统为基础,适当降低的难度,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的重点应为实际应用,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该课程的多数内容都为理论知识。
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偏离课程设置的重点和目标。
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减少或者删除应用价值不大的理论知识,增加经典控制理论的讲解,例如增加Matlab应用知识的讲解,在每一个经典理论的讲解后都可以加入模拟实验和仿真实践。
如果条件允许,具备虚拟机器,更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
这样可以更好帮助记忆,公式、理论、定律更可以灵活应用。
第二,将理论知识、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相结合。
以前人们在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都使用笔算解决。
2.2 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能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实验实践较少。
在仅有的教学实验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也较大。
教师在编写教学实验指导书时,往往编写的过于详细。
这样一来学生只是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机器,离开指导书就一无所有。
另外,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有的学生对已教授的内容仍然十分陌生。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件事。
主要可以做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增加互动,让学生当老师。
可以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做老师,学生自己备课讲解,然后教师再作补充。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然后分组学习,进行备课;上课时再随机抽签,由抽到的小组代表当“老师”为同学们讲课。
这样做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理论学习中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学生给学生讲课,方式新颖,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实验指导书只列出关键步骤、重要步骤和难点,并不“保姆式”的给予细节的指导。
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己填写,并且由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由教师给予评阅指导。
在实验的安排上,可以由易到难,由验证性实验逐渐过渡到设计性实验。
2.3 改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涉及内容比较复杂,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忙于做板书,学生忙于记笔记。
一节课下来,双方都身心俱疲,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总是反应下课后脑袋一片空白。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立体的进行教学。
同时可以节省课堂上用于板书的时间,对于难点和重点可以反复演示,增加学生吸收知识的时间。
这些都是可行之策,要相互结合,灵活应用。
3 学习效果的有效考核
“如何考核、考核什么”直接关系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
因此,课程的考核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习效果的有效考核是推进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但是以往的考核方式都较为死板,效果不足。
笔者认为,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实验和实践考核在总体考核中的比重;第二,增加课堂互动以及预习的考核,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改变考核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总之,考核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电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李雪,王鹤,熊建桥.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
[2] 孙小小.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湖南农机,2010,5.
[3] 李金热,杨新春.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