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45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C(浙教版七上).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一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选自七年级科学实验活动册,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扩展溶解的有关知识,学会定量称取物质、搅拌、观察、记录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合作学习都起到一个基础的训练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扩展溶解的有关知识;
2、学会定量称取物质、搅拌、观察、记录等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学习控制变量实验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实验的态度,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物质溶解性》的学习和前面的实验,对“固体物质的溶解”有一定的认识,物质称量、搅拌、液体量取等实验基本操作的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定量称取物质、进行控制变量实验和分工合作实验是头一回。
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实验科学态度和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3、通过“分工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及体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分工合作学习。
4、通过“示范”,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学握实验操作要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体验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2、难点:定量称取物质和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情景设计:
任何物质必须溶解水小才能被人体吸收•食盐也不例外。
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倾听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
习状态;直入课题。
2、设计探究方案:组织讨论、倾听、归纳、检査
讨论、倾听、
设计方案
了解探究的一般过
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
出结论)。
3、分工实验操作:
(2人为一小组,五个小组为一大组)
(1)给学生分工(分成研究温度、搅拌、盐的粗细、盐的量、水的量五个大组)
(2)讨论控制变量实验要领:倾听、归纳讲解
(3)定量称取食盐:示范讲解
(4)分工实验操作:巡视指导
(1)倾听
(2)讨论、倾听、
记录
(3)观察、模仿
(4)操作、观察、
记录实验数据
(1)使学生明确任
务。
(2)领会控制变量实验
要领
(3)学会定量称取食盐
(4)完成各自任务。
4、实验数据交流,得出结论:倾听、归纳
汇报实验数
据、倾听、记录、归
纳,得出结论。
得出课题研究的正
确结论。
5、结论解释:倾听、归纳
讨论、倾听、
记录
加深知识领会
6、课后讨论和作业
讨论和作
业
检查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请在下列空格中打“ ”
探究的五个过程
明确了不大明确不明确
定量称取物质的
质量的操作
会了不大会不会
控制变量的实验
设计
会了不大会不会分工合作学习有意义无大意义无意义
影响食盐在水中
溶解快慢的因素
明确了不大明确不明确
八、板书设计
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一、设计探究方案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1)温度;(2)搅拌;(3)盐的粗细;(4)盐的量;(5)水的量。
3、设计实验
实验1温度的影响
实验2
搅拌的影响
实验3
盐的粗细的影
响
实验
4盐的量的
影响
实验
5水的量的
影响
目的
控制条件
实验步骤
实验分工
第
一大组
第二
大组
第产大
组
第四
大组
第五
大组
、实验验证
实验1温度的影响
实验2
搅拌的影响
实验3
盐的粗细的影
响
实验
4盐的量的
影响
实验
5水的量的
影响
实验
数据
结论
三、探究过程和结果交流,解释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流程是:讨论一实验一交流。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我期望的水平了,我感到满意。
本节课通过“四次讨论,一次示范,一个实验”达到了教学目标。
即通过第一次讨论一“探究方案设计的讨论”,使学习者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
搅拌、盐的粗细、盐的量、水的量)。
通过第二次讨论一“控制变量实验的讨论”,使学习者领会“控制变量实验”,突破难点之一。
通过第三次讨论一“实验数据的讨论与交流”,得出探究结论。
通过第四次讨论一“课后的讨论”,扩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一次示范一定量称取5克食盐的示范,确保学生正确、快速地实验并得到对靠的实验数据。
通过一个实验一“五个实验之一”,即每组学生不是要做五个实验,而是五个实验之一,既保证了教学吋间,又使学生体验了分工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
课堂上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件:在进行实验数据交流时,进行“搅拌实验”的五个小组的实验数据不完全一样。
这时我不是随意放过,而是提出新的质疑:“难道是他们实验操作错误?还是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