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于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于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的体制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虽然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难以避免,可是,如果收入差距过于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不仅会挫伤人们全面奔小康的积极性,减弱人们拥护和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这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公平则心顺,心顺则和谐。
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事实上,为了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诸多政策。
通过实施“三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
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待遇政策,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了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城镇低收入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收入分配上实现社会公平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为此,应当多管齐下,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
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
___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制度,逐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与此同时,有关专家分析表示,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成员收入渠道多、缺乏规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拉大的趋势。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宏观调节不够有力,城乡还有相当部分居民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垄断行业的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行业,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的收入也相差较
多。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针对这些问题,《决定》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一要着力完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制度。
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就业,这是促进低收入者增加收入的重要基础。
要不断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要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督促企业严格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社会保障标准,使低收入群众能不断分享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
要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
二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完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构建“两
头小、中间大”的合理收入分配结构的制度保障。
重点是要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能够根据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按照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同时要确立用合法方式获得的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使私有财产依法获得保护。
要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 ___制度,要健全 ___的稳定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适当提高工资标准,进一步加强工资的激励作用,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
要建立健全规范公务员的津贴制度,使公务员的津贴逐步做到大体统一。
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和规范津贴标准,增加津贴类别,建立增长机制,使在边远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公务员得到鼓励和适当补偿。
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三要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完善按劳分配制度。
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要结合当地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及时提出工资增长的参考意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不同职业的工资参考标准,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合理确定管理者与职工的收入比例,防止管理者与职工收入过于悬殊。
要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尽快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在企业特别是垄断性企业的权益得到保障,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以规范。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
___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
发展企业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增强企业工会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其在企业职工中的影响,让企业工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
用。
同时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为载体,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建立矛盾调处机制。
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员工权益。
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创效益、共享成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