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人护理》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坏疽、蜂窝织炎表现为皮下捻发音。
五、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提示严重感染
血常规:WBC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 成熟细胞>0.1%
细菌学检查: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指导用药
〔二〕影像学检查:B超、X片、CT、MRI等
六、治疗措施
总目标:消除病因和毒性物质,控制病菌生长 增强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
❖《感染病人护理》幻灯 片
❖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教学目标
了解: ❖ 1、外科感染的特点与分类、病因、病理生理。 ❖ 2、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因和病理。 ❖ 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解剖特点;
全身性感染病因、病理。 ❖ 4、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生理。
教学目标
熟悉: 1、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原那么。 2、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处理原那么。 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处理原那么。 4、全身性感染临床表现、处理原那么。
教学目标
掌握: 1、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2、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3、全身性感染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4、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那么。 5、破伤风的预防。 6、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 2.支持疗法:休息,提供丰富能量、蛋白质、维 生素的饮食,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状况;
❖ 3.中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
❖ 4.对症治疗:针对全身中毒病症者、高热者、疼 痛剧烈者予以对症护理。
课堂测试
1、慢性感染指病程超过
A、2周 B、3周 C、1个月 D、2个月 E、3个月
D
课堂测试
2、急性感染指病程不超过
❖ 内源性感染: 由原存体内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四〕按病原体入侵时间及发生条件分类
❖ 时机感染: ❖ 又称条件性感染,指在人体局部或全身提抗力
下降时,由非致病菌或致病力弱的病原菌所引起 的感染 ❖ 二重感染: ❖ 又称重复感染、菌群失调症,指在一种感染的 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微生物感染 ❖ 院内感染: ❖ 或称医源性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 物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四、临床表现
❖ 局部病症: ❖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 全身病症: ❖ 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纳差,甚至代谢紊乱、营
养不良、贫血,感染性休克; ❖ 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 ❖ 严重者如伴有毒血症或脓毒血症可出现休克,肾、心、
呼吸功能衰竭等。 ❖ 特异性表现: ❖ 特异性感染病人,如破伤风表现为肌强直性痉挛,气性
外科感染: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及与 损伤、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置管等有关的 感染。占外科疾病的1/3-1/2.
外科感染 的特点
多数为混合感染 局部症状明显
常需手术或换药处理 多为器质性病变,组织化脓坏死 形成瘢痕影响局部功能
一、病因
三个环节
1 环境 2 机体抵抗力
3 病原体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1、病原体的侵袭力(粘附
教学目标
重点: 1、全身性感染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2、破伤风的预防。 3、破伤风病人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4、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和安康教育。
教学目标
难点: 1、外科感染的特点与分类、病因、病理生理。 2、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解剖特点。 3、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那么

第一节 概述
❖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的局部或全身 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预防原则:
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菌 进入机体的机会。
(如环境因素、患者的术前 准备、皮肤准备和消毒、 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正确处 理伤口、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质
(如脓液和坏死组织), 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提高人 体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
❖ 局部治疗
1.保护感染部位:
患肢制动抬高、休息,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局部肿 胀和疼痛,利于炎症局限
A、2周 B、3周 C、1个月 D、2个月 E、3个月
B
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疖 ❖痈 ❖ 急性蜂窝织炎 ❖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一、疖
❖ 定义: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 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按感染进展过程分类
❖ 急性感染: ❖ 急性炎症为主,进展快,发病3W以内,非特异
型感染大多数此类,破伤风、气性坏疽也属此类 ❖ 慢性感染: ❖ 持续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如结核病,局部急性
感染也可转为慢性 ❖ 亚急性感染: ❖ 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三〕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 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体内造成的感染
2.局部用药:
外敷药物如聚维酮碘、鱼石脂软膏等,促进炎症消退和局限
3.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超短波或红外线辐射疗法,促进血液循环,减少 渗出,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或使 感染局限,形成脓肿,防止扩散。
4.手术治疗:
局部形成脓肿,应行脓肿切开引流
❖ 全身治疗
❖ 1.应用抗生素:注意合理使用,根据细菌培养和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
❖ 非特异性感染: ❖ 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
大局部。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可由单一菌致病,也 可由几种细菌共同致病。有化脓性感染的共同特 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特异性感染: ❖ 由特异的病菌和真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引起的感染。
因子、抗吞噬作用、繁殖生长)
2、病菌的数量与增殖速度 3、病菌毒素(胞外酶、外毒
素、内毒素)
(二)机体的易感性
1、局部因素
2、全身性感染能力下降
局部因素: 皮肤和粘膜的破损 体内管腔阻塞 血管或体腔内留置导管 局部组织缺血或血流障碍 局部异物残留
全身因素: 创伤、休克、糖尿病、 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 症、激素及化疗等
二、病理生理
炎症反应
致病菌入6侵个机W体后, 产生多什种么酶侵与入毒体素内,? 激活补体产、生激肽什系么统?、吞噬细胞 生成炎症激介活什质么? 导致炎症生反成什应么? 结果出现导局致什部么或?全身感染
结果是什么?
感染转归
炎症好转 炎症局限脓肿形成 炎症扩散 转为慢性炎症
三、分类
〔一〕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