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防窃电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防窃电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8T03:18:56.151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5期作者:张步林
[导读] 当前,生产生活的用电量不断增加,窃电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大全电气销售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生产生活的用电量不断增加,窃电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普通防窃电电能表在预防窃电方面存在着不足,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防窃电功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本文将概括普通防窃电电能表在防窃电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究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防窃电功能,且分析防窃电工作的注意事项,旨在保障供电的稳定性,维护多方利益。

关键词:配电管理系统;防窃电功能;注意事项;
防窃电电能表是较为常见的防窃电工作形式,但是从技术层面和实用性层面来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随着配电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配电管理系统(DMS)逐步被运用到防窃电工作中,不仅维护了供电企业的基本权益,也保障了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安全。

为此,全面探究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防窃电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1防窃电电能表存在的问题
1.1不具备防改表窃电功能
当前,窃电技术手段越来越多。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窃电手段包括跨表窃电和改表窃电两大类。

其中,跨表窃电技术手段又包括如下几种:①从主线引入电源实施用电;②表前引出电源直接接上负荷;③表前引出电源通过开关控制实施窃电;④表前表后用联络线短接窃电;⑤表前表后用联络线短接,并利用交流接触器窃电;⑥引表前电源通过两个接触器实施窃电。

防窃电电能表只对跨表窃电技术手段有一定的侦察能力,无法侦察改表窃电行为。

1.2极易激化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的矛盾
多数防窃电电能表的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即检验火线与零线通过的电流平衡性,精准判断电力用户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对于部分特殊类型的防窃电电能表来说,在使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因客观因素的干扰出现电流不平衡现象,使电表计量数激增。

如果单纯将这种应激反应现象作为判定电力用户窃电的参考依据,则缺乏合理性与客观性,容易判断错误。

例如,当用电线路出现漏点现象时,防窃电电能表会将这种现象判定为窃电。

当电力用户的火线出现漏电现象时,漏电电流不会流经电能表的零线。

此时,电能表也会将这种现象判定为窃电。

因电力用户的用电线路或电力设备出现漏电问题,而导致电能表指数异常,并不属于窃电行为。

错误的判断会给电力用户造成经济损失,这对于广大电力用户是极其不公平的。

1.3无法及时且精确的察觉窃电行为
无论是跨表窃电还是改表窃电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轻则致使低压电气设施受损,造成局部地区供电中断,重则会使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状态,造成供电事故。

由此,对窃电行为展开侦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防窃电电能表在窃电侦察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侦察时效性滞后,往往在月末电费结算时才能发现端倪。

为此,大量窃电用户会在定期抄表前恢复供电装置原貌,使抄表员无法及时发现窃电行为,电力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配电管理系统的防窃电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配电管理系统也愈加完善。

从本质上来说,配电管理系统属于实时动态管理系统,其中的用电管理模块具有远程集中抄表功能,既可以代替人工家家户户的抄表,减轻抄表员的工作负担,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又可以规避人工抄表失误,尤为关键的是实时侦察电力用户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将配电管理系统(DMS)配置在变压器的终端,可以对电力用户的低压配电装置进行远程集中抄表。

与传统防窃电电能表相比,配电管理系统的防窃电功能更加灵敏与准确。

配电管理系统的窃电侦察原理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
2.1电量平衡法
通过实时采集电能表的指数参数,在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或者在固定的时间段中,对一个分区的总表和各分表的电量度值展开平衡计算。

当无窃电行为时,电量平衡计算公式如下:
无论电力用户采取何种窃电技术手段,都会使分表T1的读数减小。

为此,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后,可以发现,代表用户存在窃电行为。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在配电管理系统(DMS)中设置窃电预警功能,当达到一定限制时,配电管理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人员排查电力用户的窃电行为。

配电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利用配电量检查法初步确认窃电用户,再经过全面的现场排查,最终确定窃电用户。

由此,避免窃电行为侦察滞后性造成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经济纠纷。

2.2电流平衡法
电流平衡法是一类方便快捷的窃电侦察方法。

在配电管理系统中,如果设有遥测总电流及用户电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用1个或者3至5个采样周期开展一次电流平衡计算,对电流实行检查,考察其是否符合。

当的数值超过限定标准时,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对窃电行为加以排查。

3防窃电工作的注意事项
第一,建立第二路测量源,确保该测量源与计量回路存在客观差异,但也能够如实反应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变化情况。

第二,建立深入电力用户智能电表的信道。

对于用电负荷控制管理系统来说,以无线专用频点为主。

这种频点类型具有覆盖范围大,同频干扰程度小等优势特点。

第三,配备独立且专业的防窃电分析软件。

供电企业所管理的电力用户数量较多,如果单纯采用人工方式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展开分析,一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工作人员的负担,消耗一定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无法避免人工操作失误。

而采用专业的防窃电分析软件,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两方面的缺陷,提高防窃电侦察工作的时效性与精确性。

第四,当运用配电管理系统对电力用户的配电量进行计量监测时,可以将模块数据与电表数据存储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中,为主站巡查监测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下,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变化情况的巡查监测以10分钟为一个周期。

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巡查监测结果绘制完整的用电负荷曲线图,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展开精准判断。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将计量装置与保护回路的监测结果同时传导至主站,利用专业的防窃电分析软件完成数据分析。

一旦发现用电曲线出现偏差,第一时间对用电异常的电力用户予以检查,并利用负荷控制管理体系对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实行远程实时动态监测。

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深入现场展开排查。

第五,绘制用电曲线的两种方式如下:其一,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存储计量曲线和保护回路曲线,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存储作用。

在固定时间段开展数据监测与分析工作,取回一整条曲线;其二,运用负荷控制管理体系的巡视监测功能,带回固定时间段内两条曲线上的关键数据点,且对这些关键数据点加以存储。

总的来说,运用负荷控制管理体系既可以对存在窃电行为的电力用户予以精准定位,又可以精确分析总窃电时长,督促窃电用户弥补电力差价。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保留配电管理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防窃电功能,不仅可以保证窃电管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降低窃电管理难度,还能全面维护电力企业的基本权益,保障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安全,最终推动电力事业的良好发展,为现代城市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防窃电功能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1)
[2]王廷凰.配电网防窃电系统,防窃电控制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CN111030083A[P].2020
[3]蔡耀年,李贤靓,王明琪,等.一种配电线路防窃电监测方法与系统:,CN109557362A[P].2019.
[4]包讯泽,杨光.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防窃电技术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9,000(025)
[5]汤晓君,亓金成,吕泱宇,等.基于电流监测与线路拓扑分析的中低压配电网防窃电方法和系统:,CN111525697A[P].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