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二季度重点工
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4.30
•【字号】西政办[2007]38号
•【施行日期】2007.04.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的通
知
(西政办〔2007〕3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门:
为扎实做好第二季度各项重点工作,确保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就全州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对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请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州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3月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3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0.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24.25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
8.18亿元,增长12.2%。
(一)农牧业开局良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共落实各类资金6500万元,集中投向春播
备耕、农牧业产业化和特色种植业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农牧业生产,预计可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9.19万亩。
规范涉农资金的管理,落实1673万元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等资金兑现到农牧民手中,极大调动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按照农牧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指导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引导农牧民群众扩大蔬菜、水果、良种繁育和林草、牲畜繁育等产业规模,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1万亩,较去年增长5%。
今年全州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墒情较好,为畜牧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季度共繁育各类仔畜77.45万头(只),同比多产仔畜7.16万头(只)。
由于近年防灾基地建设力度较大,仔畜成活率也有了较大提高,同比多育活仔畜6.42万头(只),成畜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本着统筹安排、提早动手、有序推进的原则,各地区进一步完善了新农村新牧区专项规划,落实了一批发展生产、改善村社面貌的项目,确定了35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按照抓早、抓紧、抓实、抓好的要求,积极协调解决工业生产的“瓶颈”制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1-3月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同比增长16.7%。
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中企业生产提前,运行平稳;州属工业快速发展,同比增长80.6%,拉动了工业发展。
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一季度生产原煤75万吨,增长68%;钾肥(实物量)31万吨,增长22.1%;原油52.5万吨,增长1%;原油加工量28.6万吨,增长3.4%;天然气9.3亿立方米,增长25.5%;纯碱23.7万吨,增长113.2%;炸药3164吨,增长88.7%。
三是铁路运输形势较好。
共发运货物量268万吨,尤其抓住铁道部、省政府安排抢运钾肥的机遇,抢运相关物资,有效减少了企业库存和积压,为近年来运输形势最好的一个季度。
四是产销衔接较好。
第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110.97%,较上年提高6.96个百分点。
五是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
(三)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3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24.9%,主要是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和民间投资。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青海油田公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青海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青海义海能源公司大煤沟煤炭资源开发、青海庆华集团肯德可克铁矿采选一期、冷湖滨地公司40万吨硫酸钾、青海盐湖科技公司碳酸锂、柴达尔至木里专用铁路等项目复工建设,其他一些项目也在积极开展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1-3月完成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州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41.1%。
分地区看,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的有六个地区,其中乌兰县增长86.7%、德令哈市增长81.6%、都兰县增长51.9%、大柴旦行委增长49.7%、格尔木市增长34.8%、茫崖行委增长30.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大幅提高,两项税分别收入6534万元、517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2%和95.3%;二是随着证券及基金等投资渠道的日益完善,我州众多投资者收益较好,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也带动了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一季度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1359万元,同比增长105.6%。
1-3月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7亿元,同比增长38.9%,政权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安全等重点支出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截至3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89亿元,同比增加20.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5亿元,同比增加9.2亿元。
(五)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1-3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70.85元,同比增长27.2%;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594.2元,同比增长9.2%,呈快速增长趋势。
累计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同比增长16.3%,县的消费品零售
总额6914万元,同比增加17.5%。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物价也有一定幅度上涨,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1%。
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水平有所提高,购房、购车、教育、旅游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六)其他工作有序推进。
首届全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论坛暨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首届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规范市场秩序,严格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监管,保持了“两节”期间稳定的市场秩序。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平稳。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1-3月全州新增就业岗位1385个,1246名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安置“4045”人员5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
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8185人,实现劳务收入1017万元。
农牧区居民低保制度开始实施,已按政策确定低保对象8054人,预计全年可发放低保资金266.7万元。
城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开始启动。
1.78万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群众享受了医疗费用补偿。
全面兑现了农牧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适当提高了乡镇和村社组织的经费标准,增加了村社干部的劳动报酬。
虽然第一季度全州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从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来看,铁路运输阶段性紧XXX供电不稳定的矛盾短期内还难以有效缓解;受兰青复线和西格段二线建设及电力建设的影响,一些大型资源开发项目没有达到计划进度,部分新项目没能按时达产达标。
面对这些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努力保持好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
二、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强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
当前,我州经济运行中的交通运输、电力保
障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抓好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仍然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是加强运输的组织和协调。
在积极争取铁路部门增加运力的同时,引导企业充分发挥集中装车点功能,多组织专列发运,提高装车速度,优化产品结构,确保装得上、运得出、效益好。
同时,继续抓好公铁分流,集中搞好大型物流集团的引进和运行,拓宽运输渠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增强经济运行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二是主动联系,密切与电力部门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生产旺季电网维修,提高供电可靠性。
支持做好二回330线路及德令哈变电所建设,努力按期顺利投运。
尽快衔接德令哈至锡铁山至西台330输变电等工程立项及建设事宜,确定工期,尽早实施。
调查我州电价政策及执行情况,积极向省发改委、省电力公司反映情况,争取同网同价及专项供电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为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奠定电价基础。
三是抓住时机,大力做好银政、银企合作工作,努力改变州内金融机构少、信贷能力弱、服务手段落后的局面。
同时,引导企业强化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是狠抓已竣工或近期竣工项目的达产达标工作,逐个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发挥新项目的效益和作用。
(二)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工作。
继续把项目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的投资导向,把我州的项目和规划编深编实,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衔接好、服务好、组织好项目建设,切实抓出成效、增强后劲。
一是抓紧项目的开工和复工,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
重点抓好格尔木中浩天然气公司60万吨甲醇项目、青海碱业二期工程、青海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工程、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公司钾锂硼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蒙西联碱业20万吨纯碱配套30万吨氯化钙副产10万吨精盐、茫崖晶鑫钾肥公司尕斯库勒湖钾资源开发、青海庆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洗精煤项目一期、青海木里煤业公司聚乎更矿区煤炭开发、青海中奥能源发展公司江仓矿区煤炭开发、青海地矿集团红旗沟、黄龙沟岩金开发项目及乌兰煤化工
业园铁路专用线、格尔木至老茫崖二级公路等项目的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西部矿业盐化综合利用产业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浙江中科英华公司联二脲项目、青海三钾硅业公司氢氧化钾和有机硅、青海庆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化项目二期工程、西部矿业公司多金属冶炼项目及德令哈至大柴旦(盐湖北)高速公路、215国道至花海子至柴旦二级公路、巴音河河道治理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三)有效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努力抓好农牧业生产,为夺取全年农牧业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切实抓好对农牧业生产的各项服务工作,注重加强进入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突出抓好蔬菜技术、养殖大户的培训,落实各项畜疫防治措施,促进农牧业的增产增效。
二是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重点实施好畜用暖棚、日光温室、农村沼气及牧区防灾基础设施等项目,认真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不断扩大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生产规模,以设施农牧业带动农牧业效益的提高。
三是抓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利用施工旺季,强化劳务输出,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是制定和落实鼓励扶持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在资金上给予补助,在科技上给予支持,在市场上给予放宽,使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纽带。
五是稳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抓好35个示范村村庄整治及规划编制,实施好村级党员活动室、乡村卫生室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六是积极协调企村联合,大力探索以工哺农的新方式、新手段。
(四)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一是完成州招商局重组各项前期工作,适时全面启动。
二是集中在六月份以前,再精心筛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市场潜力较大和吸引投资能力强的工业项目,瞄准行业领头企业或强势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
三是加大农牧业、传统服务业、旅游景点开发、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编制和招商,全面推进各行各业的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支撑力。
四是集中精力办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中国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青洽会”,确保取得圆满成功。
同时,大力整治投资环境,严肃查处在项目建设中吃、拿、卡、要的人和事,确保良好的创业环境。
启动政府政务办事大厅暨企业服务中心,统一整合行政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重点提升德令哈、格尔木两个中心城市的物流水平,以物流业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
创新旅游业发展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多方寻求合作,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开发旅游资源,力争打出特色的品牌。
充分利用好二、三季度气候较好、节会较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青藏铁路为纽带的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并抓好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药品、农资等行为。
(六)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认真实施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抓好教育项目的实施,确保今年高考顺利进行。
鼓励和动员各地区、各行业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各类运动会和文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扎实推进卫生、计生等工作,做好重大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强化食品、药品的监管,继续保持海西卫生、计生等工作在全省的领先位置。
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2件实事工程,使各族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加强财税工作,抓好资源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
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支出。
认真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实现“三个不发生”,即不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不发生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保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正常运转,全面提高全州各地机关信息化水平。
(七)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
认真学习贯彻强书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增强自信、开放和创新意识,重新认识、研究省情、州情,对一些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如,如何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问题、如何构建循环经济融资平台问题、如何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重组优化配置问题、如何尽快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待遇问题、如何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问题、如何转变思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等等。
总之,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奋勇争先,加快推进和谐海西建设,确保各项任务完成上半年计划,并为下半年工作打好基础。
二〇〇七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