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框架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外研版新教材必修二Unit_lAChil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观念框架下基于英语学
教学实践
———
以外研版新教材必修二Unit 1A Child of Two Cuisines 为例
◎阎安琪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学科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主题为引领,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下,深入研读语篇,通过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20)。
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跳出传统模式中的碎片化教学,树立单元大观念,深入挖掘单元各语篇的育人价值,厘清单元内各语篇之间的联系,确立单元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及所学语篇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分课时英语学习活动。
本文以外研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1Food for thought 中“主题理解”板块“A Child of Two Cuisines ”为例,探究如何在大观念的框架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观念(Big Ideas 或Big Concepts )指从零散知识中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反映着学科本质,是关联学科核心知识的纽带,具有概括性、普遍性、迁移性等特征,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也是统摄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王蔷、周密等,2020)。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有效指引教师把握教学本质与方向,指导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王蔷、周密等,2021)。
2.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维度
《课标》首次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学生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为学习的基本形式。
英语学习过程强调学生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连结新旧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会用语言理解、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提升学习能力(教育部,2020)。
英语学习活动观把学习活动分为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这三个维度。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于语篇的英语学习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目的在于激活学生与主题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梳理、整合、概括语篇信息,感知并理解语篇的意义与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形成新知。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深入语篇的英语学习活动,即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围绕语篇主题和新知进行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超越语篇的英语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推理与论证语篇的价
值取向和作者态度,批判与评价语篇文体特征、修辞手法及作者观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在新的情境下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将能力转化为素养。
3.大观念框架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研读单元各语篇,提炼单元大、小观念并建立关联,构建单元整体框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3.1构建单元整体框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下面以必修二Unit 1Food for thought 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Food for thought 单元主题范畴为“人与社会”,涉及主题语境内容是多元饮食文化和健康饮食习惯。
基于单元主题,教师首先对各语篇内容进行分析,生成小观念。
“背景激活”板块通过视频和地图连线,介绍不同国家的代表性食物(课时1)。
“主题理解”板块讲述了一个中英跨国家庭三位成员关于两国美食的故事与思考(课时2)。
“功能运用”板块分为语法词汇和听说两个部分,前者关于餐桌礼仪及美食评价(课时3),后者谈论如何保持健康饮食(课时4)。
“思维拓展”板块分为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阅读为专栏文章,揭露五位不同职业人物冰箱中因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残酷”真相(课时5),写作任务是写菜谱,以读促写语篇介绍了传统中国菜“宫保鸡丁”的历史起源和制作方法(课时6)。
“观点表达”板块要求学生向联合国推荐一道中国菜收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反思”板块为单元自我评价和总结(课时7)。
“项目实践”板块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调研并汇报班级饮食习惯(课时8)。
通过挖掘各语篇间的共性发现,本单元的大观念由三个小观念组成:
(1)了解多元饮食文化:课时1、2、3;单元教学目标①:学生丰富对饮食文化的认知,思考饮食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树立开放、包容的饮食文化观。
(2)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课时4、5、8;单元教学目标②:学生了解健康饮食,深入思考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反思并改进自身饮食习惯。
(3)培养饮食文化自信:课时6、7;单元教学目标③:学生关注本国美食,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以上对单元内容的梳理与整合,单元知识不再零散,构成了关联紧密的单元整体框架,形成单元教学目标。
3.2研读语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为确保落实大观念,在课时教学设计时教师深入研读语篇,挖掘语篇与单元大、小观念及单元教学目标间的关系,整合学习内容,制定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课时教学目标。
下面以“主题理解”板块(课时
2)阅读语篇为例
25
进行分析。
(1)语篇分析
【What 】“A Child of Two Cuisines ”是一篇个人故事,讲述了一个中英跨国家庭三位成员在饮食习惯上的碰撞与融合中发生的趣事和思考。
【Why 】学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多元的饮食文化(单元小观念),深入思考饮食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单元教学目标①)。
【How 】文本共6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结合文章标题“A Child of Two Cuisines ”介绍了作者的跨国家庭背景,从小接触两种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五段,在明线上作者介绍了5种中英饮食的代表菜式(四川火锅、鸡爪等动物身体部位、英式大早餐、周日烤肉和臭豆腐),并通过动作、心理描写(gather all my courage,dare not try,surprised,shocked 等)描绘了自己与父母对这几种食物的喜恶;与此同时,暗线关注这个跨国家庭在饮食习惯的碰撞与融合中对不同饮食文化的态度。
第六段为总结段,作者利用谚语(“One man ’s meat is another man ’s poison ”,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引发思考,点明自身对两种饮食文化的观点,落脚在引导读者同样形成开放、包容的饮食文化观,升华主旨。
(2)课时教学目标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课时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制定以下课时教学目标:
在本课时结束时,学生将能:
a.获取和梳理文本信息,理解文章标题,厘清语篇类型与主要内容;
b.概括、分析三位家庭成员对中英两国五种食物的喜恶,判断并阐述他们对两国饮食文化的态度(教学重点);
c.思考饮食与文化的关系,联系自身实际,形成开放、包容的饮食文化观(教学难点)。
4.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实践
“A Child of Two Cuisines ”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以单元主题语境为主线,以课时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融合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为一体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英语学习活动为课堂动线,更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大观念。
4.1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活动1】教师呈现四川火锅和英式大早餐图片,引入饮食文化主题,引导学生谈论个人选择:“What are the two dishes?Which food culture do they belong to?Which dish would you prefer?Why?”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语言和文化背景。
【活动2】学生略读文章,梳理、整合文本信息。
通过问题链:“What is the child ’s family background?What are the two cuisines?Why is he ‘a child of two cuisines ’?”,理解文章标题内涵,判断语篇文体和主要内容。
至此,完成课时教学目标(1)。
4.2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活动3】学生寻读文章,分组讨论下图表格,定位文中描写动作、心理的词和句,概括、分析三位人物对中英两国5种食物的喜恶,判断、阐述他们对两国饮食文化的态度,并派代表汇报。
为支持小组合作,教师先引导学生一同完成了表格第一栏关于“妈妈”的情感态度,并
提供相关词汇,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活动4】学生分组讨论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评论,探讨谚语“One man ’s meat is another man ’s poison ”的句意和作用,得出“preference and culture ”,“open-mind⁃ed/inclusive ”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饮食文化观,点明主旨。
至此,完成课时教学目标(2),及目标(3)的部分内容。
4.3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活动5】通过邀请学生汇报课前班级调研数据(学生和父母的出生地),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将文章作者的跨国家庭背景关联自身,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跨饮食、跨文化的主体。
接着,教师通过展现自己家庭中中国地域饮食的冲突与融合,为学生活动搭建脚手架。
学生两人一组,使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谈论:“Where is your birthplace and where are your parents ’birthplaces?What are the confro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food you have wit⁃nessed in your family?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integra⁃tion?”学生讨论后,教师邀请部分同学面向全班进行展示与分享。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从“Shenzhen is a city of multiple cuisines and multiple cultures.”出发,启发学生推论“China is a country of multiple cuisines and multiple cultures ”,关联单元主题Food for thought (一语双关,直译“引人思考的食物”,意译“发人深省的事”),达成课时教学目标(3)。
最后,教师按照高考要求创设信件类应用文写作作业:“假设你家将为我校友好学校的国外交换生提供家庭寄宿,请写一封电子邮件向他/她介绍你家的饮食(参考活动5)”,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将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锻炼语言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
5.结语
将“A Child of Two Cuisines ”课时教学设计置于大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和关联性,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维度为基础设计阅读教学,教师用学习活动串联起学习内容,驱动学习过程,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满足了学生对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的需求,是一次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