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五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模板】
模板一:概括表达的感情(步骤一),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感情(方法
和过程)(步骤二),进一步总结表达感情的效果(步骤三)。
模板二:这首诗通过写……(诗意概括),抒发了诗人因……(情感
原由)而产生的……(情感类型)。
模板三: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即“怎么问,怎么答”“问什么,答什
么”。
-9-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思想感情可通过“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更入
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加以理解。
考点一 考点二
-10-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的人生志趣和感悟, 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
思路解析读这首诗要注意作者信息: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
义诗人,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做此题
时,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释共有四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南溪早春①
[宋]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诗人写“南溪早春”抒发了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①叹老却不服老。②对家乡的热爱。③关心民生。
考点一 考点二
-4-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思路解析题干要求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 原因,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 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闲”字;“送客特过沙口 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原 因结合注释理解,刘禹锡当时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得寄情 于山水。作答本题时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5)从特殊词语入手。诗歌中有个别虚词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如 从王维的《酬张少府》的首联“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惟”与 颔联“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的“自”“空”中,我们可以读出这首诗 表面上写的是闲适快乐、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实则想要表达对政 治的失意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7-考点一 考点二Fra bibliotek-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7·全国高考Ⅲ)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 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考点一 考点二
-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四个方法 1.从关键词句入手。 (1)从标题入手。有的诗歌标题集中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观 点态度。如《书愤》的“愤”表现了诗人陆游怀才不遇的怨愤心理。 (2)从序言入手。有的诗歌有小序,会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把 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提示作用。如苏轼的《定风波》前面序言中 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便是解读词人旷达情怀的钥匙。 (3)从注释入手。有的诗歌附有注释,对于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大 有帮助。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
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
《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
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4)从动情点入手。有的诗歌中有集中传情达意的词语和句子,我 们可以由此切入,把握情感。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情”表达了征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 情。也可以从诗歌的警策句、关键句、直抒胸臆的句子切入。如 杨万里《三江小渡》中“交情得似山溪渡”,这是诗歌中的关键句,由 此可以读出“人与人之间最美的交情是患难与共”的观点。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从品味意境入手。 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 切景语,皆情语也”,道出了意境是解读古代诗词的一把钥匙。 以景达情有多种形式:以乐景表乐情,以哀景表哀情,以乐景表哀 情,以哀景表乐情,需要我们细心品味。 3.从用典入手。 用典在诗歌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目的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 富的内容,含蓄抒发自己的感情。掌握常用典故,便于准确把握诗 歌的情感态度。
第五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点二
-2-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词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但表达技巧是形式,形式要 为内容服务,而内容就是诗词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 容,就需要把握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 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寄和州刘使君① [唐]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 水心亭,均在和州。 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 因。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4.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入手。
品味古代诗人的感情,往往要结合诗词创作的背景,知人论世,不
能只关注文字表面。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写于诗人漂泊西南的
后期,当时藩镇割据,诸侯征战,吐蕃侵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中的“戎马”当指北方边关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